一
本来风光无限的黄钺没想到给自己惹下个大麻烦。
作为华夏大学文史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黄钺此次被委以重任,负责学校为庆祝百年华诞而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山海经》国际学术研讨会递交论文的初审工作,无疑得到了校方和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信任,黄钺倍感荣幸。这当然与他近年来在《山海经》研究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有着直接的关系。
他的导师、《山海经》研究方面的大家方正先生对他承担的这项工作寄予了很大希望,特别嘱咐他要严格把关,以保证研讨会的学术质量,凡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论文,不管来头有多大,一律不得滥竽充数。黄钺把导师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并身体力行,对交上来的论文一篇篇过目,最后拟定了一份入选名单,交导师审定后报到了学院。原以为很快就能通过,却没想到被院长退了回来,说是经院长办公会讨论,这份名单有许多重大遗漏,让他重新审定。黄钺真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他拿着退回来的名单,左思右想,仍然不得其解,只好来到导师方正先生的家,以请导师指点迷津。
考虑到方先生有午休的习惯,黄钺硬是等到下午四点钟,才按响了导师家的门铃。
开门的是一个约摸二十八九岁的年轻女子,脸颊清瘦,戴着一副轻巧的金边眼镜,显得气质高雅,颇有大家闺秀之风。她叫方圆,是导师的独生女。黄钺本来与她就很熟,加之师母曾经想把她许配给黄钺,只是因为黄钺早已有了女朋友,这桩好事才没有促成,而她至今未婚,因此她与黄钺之间就有了另一层微妙的关系。
黄钺冲她一笑,问:“方先生在吗?”
方圆却不冷不热地回了他一句:“自己进去看。”说着转身回了自己的卧室。
黄钺对她的脾气早已了如指掌,因而毫不在意,他回身关好大门,朝方先生的书房走去。
穿过狭窄的走廊,黄钺似乎陷入了一座图书馆的书库之中,在四壁排满落地书柜的房间一角,黄钺见到了他的导师方先生。
方先生约摸六十多岁,此刻正戴着老花镜,把头埋在一卷线装书里,专心研读,充满黄钺眼眶的是一颗花白的头颅。
黄钺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屏住呼吸,恭恭敬敬地站在导师面前,半天没有动静,直到方先生看完一段,抬起头,才看到自己的高足。
方先生摘下花镜,把书放到写字台上,招呼道:“你来了,坐。”
黄钺在写字台对面的沙发上坐下,腰板仍旧挺得很直。
方先生又问:“有什么事?”
黄钺这才把手里拿的那份论文名单递过去,说:“上午,院长把这份名单退回来了,说有重大遗漏,我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漏了谁,想请您给看看。”
方先生接过那份名单,又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看了一遍,然后才抬起头,说:“我看,学术界重要的代表人物都在这上面了,没有漏下谁啊。”
黄钺这才如释重负。他站起身,从导师手里接过那份名单,说:“那我明天再去问问院长。”
方先生说:“好吧。”
黄钺告辞说:“您忙吧,我就不打搅了。”
方先生却让黄钺坐下,说:“别着急走。跟我说说,你看了这么多论文,在《山海经》研究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黄钺说:“有一篇论文,大有振聋发聩的功效。”
“嗷,都有什么发现?”方先生两眼发亮,很感兴趣。
“文章发现《山海经》里有几个日文词汇的音译。“
“唔,这倒是前无古人的新观点,是谁写的?“
“用的可能是笔名,而且没有联系地址,我正设法找这位作者呢。”“一定要设法找到,这可能是一个后起之秀。”
“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邮箱的地址,我已经给作者发了信,希望他回复真实姓名和单位。”
“这件事要抓紧,发现人才也许比开个研讨会更加重要。”
“您放心吧,我一定尽快找到作者。”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二”内容快照:
『二』
二第二天,黄钺~完两节课,没有回家,而是径直来到文史学院的办公地点。这是一个古色古~的中式庭院。走~一个青砖门楼,一条青石铺就的甬道直通一~“凹”字形的二层小楼。黄钺~了二楼,在最~~的一个~有“院长”牌子的办公室门~轻轻地敲了三~,~响起~“~来”,黄钺便走了~。院长约~四十多岁,比黄钺高几届,算是黄钺的学兄。他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问:“老黄,什么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