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二天,黄钺上完两节课,没有回家,而是径直来到文史学院的办公地点。
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中式庭院。走进一个青砖门楼,一条青石铺就的甬道直通一座“凹”字形的二层小楼。黄钺上了二楼,在最深处的一个挂有“院长”牌子的办公室门上轻轻地敲了三声,里面响起声“进来”,黄钺便走了进去。
院长约摸四十多岁,比黄钺高几届,算是黄钺的学兄。他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问:“老黄,什么事?”
黄钺回答:“昨天,我又请教了方先生,他认为这份名单没有什么大的遗漏。”说着,黄钺把那份名单递了过去。
院长接过名单,站起身,把黄钺让到办公桌旁的沙发上坐下,又用一次性纸杯从饮水机里倒了杯水,端给黄钺,说:“别急,咱们一起琢磨琢磨。”
黄钺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然后盯着院长的脸,等院长开口。
院长把名单又扫了一眼,然后放到一边,笑着说:“也许是当局者迷吧,我这个旁观者也许比你看得更清楚一些。”
黄钺也半开玩笑地说:“我洗耳恭听。”
院长说:“咱们这个研讨会既然叫国际学术研讨会,当然就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才是,可你这份名单里仅有几个亚洲的学者,却没有美洲和欧洲的学者,这不能不说在代表性上存在一些欠缺。”
黄钺分辨道:“我是看论文说话,他们在《山海经》研究方面没有经得起检验的论文,我也没有办法。”
院长说:“标准是人定的,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黄钺犯了牛脾气,说:“既然让我负责审读论文,我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院长也面露愠色,说:“这么说,是我不讲良心了?”
黄钺低下头,没有吭声。
院长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怒气,说:“你先回去冷静下来想一想,我的建议究竟有没有道理。”
黄钺站起身,说了句:“好吧。”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院长办公室。
直到出了办公楼,黄钺仍然余怒未消,低着头往外走,连他的研究生小秦和他走了个碰头,他也没看见,还是小秦连叫几声“黄先生”,他才听到,急忙收住脚步。
小秦是个性格十分温婉的女孩子,梳着齐耳短发,穿着件对襟布衣,显得与时尚有些格格不入,但学习态度十分认真、刻苦,黄钺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女学生。
小秦见黄钺不太高兴的样子,连说话的声音都低了八度,她关切地问:“黄先生,您脸色不太好,要不要去看看医生?”
黄钺见到小秦,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一些,尽量平心静气地问:“你找我?”
小秦,说:“对了,刚才我从院办公室发现有您一封出版社的来信,就替您取了送到您家里,听师母说您来院里了,就赶了过来。”
黄钺问:“信呢?”
小秦说:“我交给师母了。”
黄钺接着往外走。走了几步,见小秦还跟在身后,就问:“你找我还有别的事吗?”
小秦吞吞吐吐地说:“我想看看您还有什么要我去做的事。”
黄钺说:“正好,我这儿有一篇论文找不到作者,你帮着找找吧。”
小秦问:“什么论文?”
黄钺说:“题目是《〈山海经〉里的日文词汇考辨》。”
小秦的脸上掠过了一丝惊喜的表情,问:“您觉得这个发现很重要吗?”
黄钺说:“它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有可能会拓宽《山海经》研究的路子,形成一系列有突破性的成果。”
小秦说:“好的,我马上帮您去查,她留下什么线索了吗?”
黄钺说:“只有一个邮箱。”
小秦说:“没关系,您告诉我邮箱地址,我上网查查。”
黄钺说:“你抓紧去查吧,我想邀请他参加研讨会。”
小秦说:“您放心,我一定帮您查到她。”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三”内容快照:
『三』
三黄钺回到家里,马~问妻子:“出版社的信呢?”妻子说:“放你写字台~了。”黄钺立刻~了书房,从写字台~拿起那封信,拆开一看,原来是他在出版社当编辑的一个同学来的。这个同学和他是一个系同一届但不是同一个专业,因为~大学时经常在一起~大课,又住在一层学生宿舍楼里,所以很~。信的内容是告诉黄钺,~第三本学术著作《〈~海经〉探秘》已列~出版计划,~他速去出版社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