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两个孤儿和他
们的汉族爷爷
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嫉妒》。她太嫉妒贡桑和曲印了。贡桑和曲印是孔繁森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
还是在1992年7月那次抗震斗争中,身为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来到墨竹工卡县羊日岗乡14村。大震刚过,房倒屋塌,拄着拐杖的孔繁森脸色凝重。他正和同行商量着救灾办法,一阵凄厉的哭声传来,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处倒塌的房屋前,3个孩子相拥而哭。他们身上穿的衣服已辨不清颜色,闪着油腻的光,头上的帽子沾满泥土,脚上,胶鞋破得**脚趾头。他们的眼睛茫然地张望着,像一群羔羊,无助,可怜。那目光使孔繁森泪如雨下。
孔繁森最见不得别人受苦受难。
他把孩子拉到身边,为他们擦去泪水鼻涕,问起缘由:3个孩子最大的是女孩曲尼,1l岁,男孩曲印7岁,最小的妹妹贡桑只有4岁。他们的父母都已在地震中死去。
“怎么办呢?我只能这样看着他们当孤儿?不行。”孔繁森的心碎了,脑子却在急剧思考着。随即,他打定主意,对县长说:“你们先安排好孩子的吃住,剩下的事交给我吧。”
第二天,孔繁森又回来,送了一袋大米、一袋面粉,还有几条棉被。
第五天,他给3个孩子送来新衣服、新鞋子、新袜子,还有糖和水果。
第九天,他带着两床棉絮和大米、饼干、罐头,再次来到墨竹工卡,给孩子们留下几百块钱。
长久把孩子放在乡下,孔繁森觉得不放心。于是,他把三个孤儿接回家里。
从感情深处,孔繁森非常喜欢自己在老家的3个孩子。女儿的照片就压在他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每次出远门,他都把一张“全家福”藏在身上,还拿出来炫耀:我女儿漂亮吧,她可懂事了,特别惹人喜欢。但自己欠他们多少情啊!
孔繁森把全部慈爱倾注到了3个藏族孩子身上。
作为拉萨市副市长,孔繁森公务繁忙。当时的拉萨市市长洛桑顿珠,见孔繁森心力交瘁的样子,于心不忍,便将曲尼接到自己家抚养。
孔繁森自参加工作以来,风风火火,很少顾家,更没照顾孩子的经验。孔玲在一篇《恨爸爸》的文章里写道:“恨爸爸的无情,他静静地走了,却把悲伤留给了我们每一个爱他
的人……恨爸爸!生我、养我十几年的爸爸从没抱一抱、亲一亲他最爱的小女儿。每次见到小伙伴被自己的爸爸搂在怀里,嬉笑,打闹.我只会也只好咬咬**。把头扭向一边。爸爸,我的爸爸,你不知道小女儿有多想让你亲亲、抱抱自己!
可现在,你走了,女儿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也不能实现了。爸你快回来吧!”
这是“恨”么?
这是人世间最深切最痛彻最感人的真情。这些文字如清莹的高原之水贯穿我们的肺腑。
两个藏族孤儿走进孔繁森的小屋.带来了欢笑,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烦恼:第一次给孩子们洗澡,孔繁森不厌其烦地给孩子洗着搓着,热水换了4遍,才搓净了孩子的身子。两个孩子刚来,常常从恶梦中惊醒,大声啼哭着,孔繁森就一夜不睡地陪着。孩子最爱吃的一种食品是凉粉,孔繁森就骑自行车出去买。贡桑学习跟不上,他就手把手地教。拉萨的
藏族小孩有个习惯:喜欢把豆腐乳放在手心,慢慢地舔,有滋有味。看到曲印、贡桑喜欢,孔繁森也赶快买回豆腐乳。
我们在孔繁森的影集里,看到一张照片:背景是布达拉官,金顶闪着亮光。孔繁森和两个藏族孤儿立于草坪之上,笑得那么开心。穿着崭新运动衣的曲印和贡桑,笑脸如身后的鲜花般绽开。
这微笑,是孔繁森用无限精力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有一件事曾让女儿孔玲的心酸酸的。一个深夜,家里电话铃响了,孔繁森告诉王庆芝:“这两个小家伙,又尿铺了,我得赶快给他们换铺盖,洗铺盖了。”王庆芝苦笑道:“唉!咱们这3个孩子你管过、抱过没有?”在一旁听着电话的孔玲,想起1991年夏天,他们去洛桑顿珠家看望曲尼。见到孔繁森,曲尼高兴地跳起来,并扑向他怀里。孔繁森**地抱起她,满脸关心与慈爱。孔玲把头转向别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每天下班,孔繁森都要急忙赶回家,为孩子们做饭。几乎每天都要洗一堆脏衣服。但只要听到孩子们叫“爷爷”,孔繁森的心就乐开了花。
一天,老乡们请孔繁森在一家小饭馆吃饭,等到下午2点多,还不见他的踪影。星期天,他会去哪里呢?
孔繁森正带着两个孩子在八廓街买毛衣。
八廓街是环绕大召寺建成的。大召寺是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后修立的。公元641年,藏王松赞干布25岁,迎娶文成公主。一千多年来,藏族人民用许多美好的传说赞颂文成公主。
一首民歌这样唱遭:,
“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
狮子进了大森林,
孔雀落在大平原。
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
西藏从此幸福太平……”.
文成公主亲手在庙门外插栽柳树。至今,这棵柳树仍伫立在大召寺门前。
望着发出新芽的“唐柳”,孔繁森给孩子们讲起了故事。
当年,_文成公主坐轿来到日月山顶,举目西望,但见雪卧荒原,乱云飞渡,座座山头宛如耸立在云海中的小岛。看到草原十分荒凉,回头看又被群山挡住了视线,文成公主格
外伤感。这时,她想起了临行时,她父亲唐太宗曾说,不管女儿走到天涯海角,想家时只要用日月镜一照,就可以看到长安城了。谁知一位陪从怕公主怀恋故土,暗中将日月宝镜
换成了假的。公主当然没能通过日月宝镜看到长安城,思乡之情浓烈,不禁泪如雨下,痛哭不止。公主的哭声感动了河神,使河水掉头西去一倒流了!这就是今天流淌在日月山
下的倒淌河。公主见倒流的河水好像是自己的眼涫汇成的,反而嘎然泪止,愤然摔碎日月宝镜,丢开花轿,跨上坐骑毅然前行了。日月山因此而得名。
下日月山不远,便见一条曲折荥行、清澈透底的细流,从平坦的草滩上流过,穿过公路流向西北。这就是倒淌河。
它是青海湖水系的一条,全长仅42公里。根据地质学家考证,它原来的确是往东流的,由于地壳突起,形成日月山,才被迫西流注入青海湖了。而当地老百姓始终认为它是文成公主的眼泪汇成的。据牧民介绍,从前这一带终年干旱,牧草枯萎,牛羊饥渴。文成公主经过时不知念了什么咒语,使河水倒流,滋润了草原。从此,草原上出现了水草肥美、人欢马叫的兴旺景象。为了怀念文成公主,许多牧民远道而来,只想喝一口倒淌河水。
“孩子,当年文成公主到西藏来是为什么?”孔繁森讲到这里问。
“是为了让藏族人过上好日子。”曲印、贡桑说。
孔繁森道:“是啊,爷爷到西藏来,也要为西藏人民多作点好事实事啊。”
我们的路,是以“公主之路”为起点的,但又是“公主之路”的延伸和扩充。只有共产党才能救西藏,只有共产党员才比文成公主更无私更伟大。
比如孔繁森。
1993年初,西藏自治区任命援藏期满的孔繁森为中共阿里地委书记。贡桑、曲印是去是留?孔繁森琢磨了好大一阵子。阿里,自然条件恶劣,教育落后,留孩子在拉萨行吗?他们还小,照顾不了自己,万一……•还是带走吧,在自己身边,有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带着两个孩子到了阿里,事情却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打开工作局面需要忘我的精神;调查研究需要深入基层;改则等县的自然灾害需要他组织抗灾工作和慰问灾区群众……
繁忙的工作,有时连他自己都照料不好自己,更抽不出时间去关心照顾孩子。孔繁森消瘦了,两个孩子的学习和身体状况明显不如在拉萨。看到两个孩子,他的眼睛**了……
孔繁森一直过着节俭的日子。在拉萨,人们就常见这位市长总吃榨菜米饭、开水泡馒头,啃干方便面。每次从成都返拉萨,他都要带一大纸箱东西,方便面、洗衣粉等装得满
满的,因为成都的东西比拉萨便宜。孔繁森也抽烟,但他只抽“遵义”、“黄果树”一类平常的烟。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进藏10年,孔繁森竟没买过一块香皂。
孔繁森也得靠工资过日子,他经常扶危济贫,还要为敬老院的老人购物买药,经济上很窘迫。自从收养两个孤儿后,更是开支陡增。
怎样才能有钱,给两个孩子补养一下身体、交学杂费呢?
1993年夏季的一天,孔繁森来到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采血室,对值班医师刘业香说:“姑娘,我想输点血卖。”
“像你这么大年纪的人是不宜献血的。你为什么要卖血?”
刘业香觉得眼前这位男子两鬓斑白,脸色发黄,觉得实在不忍心。
孔繁森掏出名片,并说卖血是要付两个孤儿的转学费的。
他要把两个孩子转到拉萨上学。
“阿里地委书记”。
一看到名片上这几个字,刘业香震惊了。这是梦境还是现实?一个共产党的地委书记,为了交两个藏族孤儿的转学费,竟要卖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
孔繁森大名鼎鼎,拉萨无人不晓。刘业香想不到那个文质彬彬的孔市长,从电视屏幕上走下来是如此清贫。她也动情了。
“孔市长,阿里很艰苦,你应该保重身体。我也是山东人,有困难,我可以帮你一把。你为什么非要卖血呢?”
孔繁森说:“不用,我的困难我自己解决。既是老乡,你就要答应我卖血。”稍后,他又叮嘱了一句:“你可要为我保密啊。”
谈到孔繁森卖血的事,西藏自治区保险公司干部杨书春泣不成声。
为了不让单位知道卖血的事,每次孔繁森都让小杨开车拉他去医院。一次在医院门口,小杨流着泪,死死地抱住了孔繁森。情急之下,孔繁森一巴掌把小杨推出好远。过后,他一再向小杨道歉。
卖3次血,得了900元钱。
但外界一直不知此事。直到有一天孔繁森和《大众日报》援藏记者魏武聊天,才讲出这件事。怀着激动的心情,魏武写了一篇关于孔繁森的通讯。到西藏组织部盖章,组织部
派人去总医院调查,确有此事。
殷红的鲜血。
一滴,一滴。
这鲜血,使我们共和国的脉搏显得多么有力!
整个世界都被涂沫得一片彤红:
我们的思绪也变得彤红。
透过这红色,我们又看到了孔玲。那时她上初二,学校离家很远。一天,暴雨瓢泼。放学了,同学们陆阽续续被家长接走。孔玲默默地站在窗前,她知道父母不会来接她。“喂,瞧孔玲,她一定是个要来的小孩,否则她父母为什么从不接她。”同学的议论扎进孔玲耳朵里。
她泪如泉涌,冲入雨幕。
雨水、泪水,孔玲全然不顾。她的腿走得有些机械。忽然,她什么也不知道了。
醒来的第一句话,孔玲问爸爸:“你为什么不给我送一把伞?”
孔繁森慢慢走向窗边,站了许久。那天夜里,他一个人悄悄流泪了。他欠女儿的太多啊。
或许有不少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一个地委书记能为两个孤儿去卖血?还顾不上照顾自己的儿女母亲?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就是对自己的子女,又有多少父母能作到这一点?
他是个“傻子”吗?历史上有过一个雷锋。雷锋是一个可爱的“傻子”。但现在“雷锋叔叔不在了。”社会上“精明”的人多得碰腿。谁还这么“傻”?
孔繁森就这么“傻”。
我们太需要这种“傻”了。
孔繁森忍着对故乡的思恋,对儿女的亲情,把感情把青春乃至生命,全部献给了藏族人民。
他对曲印、贡桑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种反映藏汉族血肉关系的传世塑像。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当之无愧。
他让孩子从阿里转学回到了拉萨。但谁来照料他们?孔繁森为两个孩子着急了,在拉萨的熟人面孔一个一个地在他眼前闪过。突然他想起了自己最熟悉和信得过的退伍战士、在林周县工作的小崔。于是孔繁森自援藏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向党组织提出了要求:把小崔调到拉萨市内工作,以便照顾孩子。党组织同意了他的要求。
1994年6月,趁参加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集中之机,孔繁森把贡桑和曲印托付给小崔照顾,临行前还特意带孩子们下馆子饱饱地吃了一顿他们爱吃的凉粉。会议结束后,孔繁森返回拉萨,看到贡桑和曲印红扑扑的脸蛋和壮实的身体,他会心地笑了。他打算带孩子们回他们的家乡羊日岗乡看一看。小崔说:父母都不在了,看什么呀?孔繁
森说:我要让他们不忘家乡,将来好好建设家乡。回去的路有些颠簸,他对孩子们说:“这条路不好走,将来你们有能力的话,要给家乡修条好路啊”。回到告别了两年的家乡这一天,男孩曲印穿蓝色牛仔服,女孩贡桑穿一件鲜红的连衣裙,全村人羡慕不已。
孔繁森去新疆的事,两个孩子是从小崔那里知道的,同时小崔还告诉他们:“爷爷要回拉萨来看你们。”听到这个消息,甭提贡桑和曲印有多高兴了。他们等啊等,盼啊盼,听到外面汽车声都要跑出去,看看是不是他们思念的爷爷回来了。孔繁森不幸牺牲的消息传到拉萨后,小崔从外面回来,一把抱住贡桑和曲印说:“多么可怜的孩子……”泣不成声。连续几天,很多叔叔阿姨也都来看他们,使他们纳闷:“怎么来这么多人。”悲痛的消息还没有袭上贡桑和曲印的心头。
当贡桑和曲印在拉萨烈士陵园看到爷爷的遗像和满园花圈时,他们才真正明白再也见不到“爷爷”了。捧着“爷爷”的遗像,想起“爷爷”对他们的万般疼爱,两个孩子泪
流满面,“爷爷,爷爷”一阵阵肝肠欲断、撕心裂肺的呼喊,
使在场的人听了眼泪哗哗直下。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中篇从岗巴到拉萨八、发生在桑达乡敬老院的故事”内容快照:
『中篇从岗巴到拉萨八、发生在桑达乡敬老院的故事』
八、发生在桑达乡敬老院的故事堆龙德庆县桑达乡敬老院距拉萨45公里。两边是大~~谷,一条细细的简易公路,把这里和外边的世界连在一起。l988年底的一天,寒风凛冽,气~到了零~几十度。纷纷扬扬的雪花,鹅~般飘飞,使~路~那辆丰田车如蝼蚁般爬行。天气太冷了,桑达乡敬老院的老人们过冬的~~被褥准备得怎么样了?他们吃的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