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疯过一次,就觉得“家”像鸟笼。一心想要飞出去,领略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享受灿烂阳光,新鲜空气。那件粉色大衣就常在“呼市”大街上招摇。白天,我去莲她们的摊位演习做买卖。令我开心的是,那些爽朗的北方姑娘,总是看中我戴在头上的那顶帽子。莲便把我“扣”在柜台,让我做她们商品的形象代言人。
我的心境比来“呼市”时明朗了许多,那份绝望暂时抛在一边。还能怎样呢?事已至此,只能朝好的方向设想。有莲和健的体恤,有杨的细心呵护,我一个弱女子在异乡并不孤单。还有,过了春节我将拥有自己的营业场所,开始做商人。也许再过一、两年,我就可以背着鼓鼓囊囊的钱袋回去,说清问题,请求政府的宽大。其实,我对经商毫无兴趣,我天生适宜做小女人,在男人的羽翼下没心没肺地生活。可是,丈夫从未让我有安全感。不是说他会拈花惹草或有过外遇,事实上他是个绝对忠于家庭的男人。只是,他也是个懦弱的不思进取的男人。他很安于有工作但属蓝领,有住房却只一居室的现状,除了上班,就躺在卧室的**看电视。他甚至都不如儿子,儿子在快乐地看电视之余,还想着要玩玩游戏机,可他就只会专心地看电视,除此之外,无任何业余爱好。当初,我是被他漂亮的外形迷惑了。上帝真的很公平,大凡男人拥有了靓丽的外表,事业就是他的致命伤。
晚上“回家”,莲下厨炒可口的小菜犒赏我。通常晚饭后为时尚早,有节目。节目不丰富,没有电视看。杨、莲资金紧缺,暂时没买电视机。只能听杨拨弄六弦琴或四人围成一桌打扑克。打的是家乡人爱玩,义乌人也爱玩的“红五”。现在网络游戏中也有“红五”,令我很兴奋,因为我固执地认为,打“红五”起源于我的家乡。我们四人玩“三打一”,及由一人坐庄,另三人合力把庄家拉下马。庄家是由依次叫分,抬分产生的,就像是拍卖物品一样。二副牌,总共有两百分,谁若抓得一手妙牌,干脆就叫两百分好了。要真能“控牌”,把另三人都“剃光头”,可就赢大了。不过,健和杨明明手中的牌极差,却闭着眼睛瞎抬分。他们还喜欢用股市术语自诩——“拉高出货”。莲听他们如是说,就讥讽道:“拉高进货还差不多,如果是‘拉高出货’,怎么会一个个都逃到这来躲债。”于是乎,大家哈哈一乐,皆佩服莲一语中的。
转眼就要过农历年了,杨说要回家过年,不知怎的,心中有些不舍。
这天,是商场节前最后一天营业,这天顾客应该不会很多,也就是去收拾整理物品。故我未去商场,他们三个回来得也很早。杨的手中抱了个很大很漂亮的布娃娃,一定是送给女儿的礼物。莲说商场快关门时,有位顾客看中了柜台内的布娃娃,杨不肯卖。那位顾客愿出高价,杨说,再高的价也不卖。
杨该回家了,我去给杨收拾行李。
杨走过来,把洋娃娃往我怀里塞。
“这么大,拿什么装?”我问。
“送给你的。”
“送给我?”真的很意外。
“喜欢吗?”
“当然。可是,你不给女儿带礼物吗?”
“我不回家了。”
见我瞪大眼睛,杨又一字一顿地说:“我、在、这、过、年。”
听了这话,竟觉如释重负,那种久违的幸福感在胸中无限漫延。我是怎么了?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难道对他产生了感情?我的爱不是全都给了阿森了吗?或者,我只是依赖于他?我很犹疑。
即便在外过年,也得置办年货。次晨,我和杨、莲上街购物。健每天最辛苦,让他睡个懒觉。
莲总是风风火火的,这不,她一人走在了前头,距我和杨有十米远。她今天穿了件厚厚长长的大花棉袄,又因怕风,头上裹了块花头巾,装束和北方大嫂无异。她不赶时髦,说自己太胖,跟时装无缘。她也不减肥,食量比杨和健都大。她更不羡慕别人身材窈窕,也许,她深谙“环肥燕瘦”皆是美的道理。
杨用手指指前方莲的背影对我轻声说:“你看她象不象狼外婆。”
“不许诋毁朋友。”我厉声制止。但是,我又忍不住想笑,莲的背影,是有些象著名的童话人物。
“不过是想博你一笑,没有恶意的。”杨解释。
这时,一辆公车从我和杨身后驶过,越过莲,缓缓停在前方三十米左右的站点。
“我们坐车去市中心。”莲回头对我们大声说,未等我们应声,她已向公车跑去。
我呆在了原地,不知是跟着跑,还是叫莲止步。因为杨的腿不好,不能跑。正在犹豫,但见身旁的杨已一拐一拐地尽自己的力量向前跑了起来。他没有怨莲的疏忽。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因自己身体的残疾而自卑,坦然地面对着路人投过来的目光。那一刻,我好感动。乐观、自信、沉着、稳健的杨一下子掳走了我的心。一个熟悉的形象跃然脑中——跛足拜伦。我终于确信了自己的感情归属,我向“跛足拜伦”奔去……
我爱上了杨。我曾经对自己的“博爱”深恶痛绝。我读《北方的河》,爱上了张承志。看张学友在演唱会上唱“一颗不变心”,我就“变了心。”刘德华在荧屏上微微一笑,也让我怦然心动。不过,这些都是虚幻的。这种爱也可称之为崇拜。而杨就在我身边,是真实可触的。在我还不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对我动心。在知道我是逃犯的时候,也未改初衷。现在看来,阿森,太遥不可及,太不现实。很难相信,他在知道我犯罪的事实后,还会对我一往情深。他不可能等我太久,我该彻底与他告别了。
夜,莲和健睡下了。
我把杨叫进内屋,让他在椅子上坐下,自己则坐在对面的**。
“我想和你谈谈。”我开门见山。
“谈眼镜先生吗?”
和杨谈话不用拐弯抹角,他叫我直奔主题。
“你怎么知道?”
“这是迟早的事,现在谈,是时候了。”
杨真是个魔鬼。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在呼和浩特的日子”内容快照:
『在呼和浩特的日子』
“他~林森,就是长~了树木的森林”我说。“很特别的名字。”“我们在浙师大‘公共关系’培训班中相识。他是杭州‘中翠公司’某分公司的营销员,常在大街~、商场内贴‘可~可乐’、‘雪碧’等广告招贴画。偶尔,也贴到私人住宅的窗~~。”杨微微一笑:“他很敬业~”。“也不尽然,他自己的居室就拒绝~的宣传资料。那四面墙被‘劳斯莱斯’,‘宝马’,‘法拉利’,‘奔驰’占据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