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生活 [目录] > 第8章

《生活》

第8章韦居才续居旧院//小石子~恋金花

作者:霞中子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话说七公逝世后,遗下空庭荒院,冷阶凉坪,无人常以进出,倒有花果芬芳,蜂蝶纷纷。那荒园,每听鸟鸣果林深处,时闻狐狸荒草丛中。真个是,月夜蕉影守篱畔,雨晚滴声响屋檐;庭中唯有蟋蟀语,廊下独闻鸟雀喧。一年将过,南山无火无烟,那蒿草更长到门前,果木越发蓬勃茂盛,犹似一座古人遗址。

一天中午,屯东头突然来了十几个挑东担西的人。有的担着米袋谷箩,有的挑着箱盒桌凳,有的抬着柜子床铺,有的扛着锅头水缸,一行人径直往七公旧院进去。那里“壁里叭啦”、“叮叮当当”的响了一阵子,破漏的屋子已有一些屏障,那房子里东西被庶住看不见了。一会儿,那些挑东西来的人也陆续走了。

下午,从七公旧院里走出了一对中年夫妇,老农民打扮,看上去都有四十多岁年纪。男的那古铜色的脸庞上隐约可以看见一些皱纹,笑盈盈的四方脸上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他粗黑的眉毛,开阔的嘴巴,端正的鼻梁,说起话来一句一停的,时而低沉,时而又激昂。一看就知道他准是个老实的、忠厚的、善良的人。那女的身材也算高大,只比男的稍小一些,走路一拐一摇的,说话干脆利落,稍带粗鲁。她五官端正、体质健康,但是她有一个不好习惯,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有人没人,总是突然地皱眉咧嘴,有时还要将头抖一下,或者同时将肩膀耸一耸。有时是几分钟这样来来一次,有时是一分钟来两次以后就很长时间不再来了。旁人看见她这个动作,倒也觉得好笑。另外,她常常喜欢蹲着,一蹲就是一个钟头,也不觉得困,而且蹲得很呆,有时连屁股都贴到地板上了。由于她有这些不良习惯,所以人们背地里常说她的笑话。但是,谁都不敢当面以不尊敬的目光或不尊重的动作对待她。

那对中年夫妇,男的叫韦居才,女的叫王如凤。那天,他们俩来到小石子的家里,小石子首次在门口与王如凤相见。小石子那双明亮的眼睛直盯着她,既有些好奇,又有些可怕。

“哎哟,都有长这么大了!我的小孙子哎,我的乖孙子哎!”那妇人用亮爽爽的、乐呵呵的声音问,“你妈在家吗?哎!都到哪里去啦?”“在屋里呀,请进来吧!”还不等小石子回答,从屋里已经传来了秋时的声音。

妇人进了屋子,秋时从里屋出来与她相见。秋时带笑打招呼:“哎呀!才奶!早听说要来要来,今天终于来了,坐坐!”这时韦居才也随着进了大门。

“哎哟!才公也来了!坐坐!”秋时非常热情的向欢迎他们:“早听说你们要来了,可总不见来,今天终于来了。这回呀,我们屯又多了邻居了罗。”

“来了!来了!”才奶得意地说:“可不是嘛,今天我们就来了嘛。”“过来!小石子,来见才奶呀!以后她杀鸡,给你鸡腿吃呢!你怕啥呀!”秋时大大方方地叫小石子来见如凤。

如凤转过来身来,对小石子说:“啊!乖孩子,别怕我哦!怕我啥的。”说着她抱起了小石子,小石子有点怕丑。如凤转向秋时:“我的命不好啊,都四十来岁了,不见个儿女什么样子。我们无儿无女的,到老了就依靠你小石子妈了,还要烦麻这屯中的人了。哦,我就靠小石子、我的乖孙子帮忙了!”

“这才奶呀!好日子、好运气还在后头呢,你不要如此说嘛!”秋时认真地说。这时,如凤沉思不语。那居才在这两个女人亲热的谈话中不能插嘴,早就想说些话了,这时机会来了。他慢慢地问秋时:“孩子他爸呢?”

“他一天到晚总是开会,开会,有那么多会要开的,从来就没有个完。这会子又不知在哪个屯开会‘讨论’呢!”秋时作埋怨状。

“自然啦,当干部的就是要开会。不开会怎能领导群众劳动呢?”居才好像很通大道理似的。又问:“你家养几头猪羊?”

秋时笑着说:“哪有能力养多少头呢?仅有一头猪吃洗碗水用的,两头小小的瘦山羊!”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拉着家常。谈了一会儿,才公提议说:“好了,暂谈到此,以后我们就是一个队的人了,今后天天在一起的。是了,我还没有到居安、归枉家走走呢!趁这会子走一走,看一看。”才奶快嘴搭讪过来:“哟!背时!大怪!一讲就忘了时候,天不早了,我也该回家了。”于是才公才奶又一同到小石子隔壁串门去了。

原来,七公有个侄孙叫韦庆鸾,居住歪挡屯。歪挡屯位于吞团屯东方,从吞团到此屯要经过弄敢屯、挑水屯之后才能到达,全程约三公里山路。七公一死,庆鸾就是唯一的后事处理人了。韦庆鸾很有办事能力,能说会道,善于计策谋划。他办完了七公的丧事以后,又见七公的家杂被人偷光了,便把七公的屋子架架儿,折价五百元卖了。韦居才原住弄敢屯东北方位的弄庙屯,他家三兄弟,他居长,老二韦居康,老三韦居山。他们三兄弟同居一间祖屋,实在拥挤,早想扩房分居,奈何伙食费用缺乏,未能动工。今见有这样便宜的房子转卖,决意要买。因为他家祖上也是在吞团的,只因祖屋失火,才迁居弄庙屯的。他看到七公屋址环境幽雅,又带一个果园,觉得买得很是合算。于是韦居才与庆鸾议价,买了此房子,园子是白送的。韦居才心中欢喜,筹足了钱,就筹办了买屋迁居之事。

起初,有人对居才说:“那地方风水不好,房门之东北方位,那巨大的居安岩开口吃来,吃尽了人的财富和子孙,七公之例,不是证明了吗?有钱你怕买不到房子吗?”居才满不在乎地说:“哎,这年头还真少有卖房子的,因以前我老祖住在吞团,所以我特乐意在那买房子住下。再说我五十将到,未见一子半女,还怕岩洞吃了我的什么子孙不成,我就到那地方去住!我倒看看出它是怎样吃我的!”又有的人说:“不过那房屋只卖五百元,还是要得的!”居才说:“正因为如此,我才买了住的。”

于是居才就寻来十几个帮手,把家从弄庙屯搬到吞团屯来了。

说也奇怪,居才夫妇到了吞团之后,当家有方,创造有能。他们把旧院中的杂草除尽,种上各种菜蔬。他们修整了果木,扫除了污泥浊水,斩尽园中疯长的荆棘,小园子面貌一新。每到春天,花香鸟语,果树浓绿,修竹青翠。到了夏天,果实累累。居才不像七公那样吝啬。七公从不让人随便入园摘果,食不完宁可让它烂掉。自从才公来了之后,他随便大人小孩入园吃果,还随便让他们带回家去。不过谁要是乱践踏了庄稼,损坏了果枝,夫妇俩也是不依的。才公才奶在屋前屋后和屋边的空地上,都种上了芭蕉、木瓜、辣椒、旱藕、粽粑叶之类。他种的木瓜结的又多又大个,种的辣椒是结得又密又均匀,种的芭蕉一棵能产出四五十斤,每只芭蕉足有半斤重。有人称他种的芭蕉是芭蕉王。他们养的猪长得很快,从来不会发瘟,他们养的羊又多又肥。居才为人耿直,善于肋人,手脚勤快,能吃苦耐劳,屯中人个个敬佩。他们生活也算富足,才公体格健壮,常挑柴火到街上卖,每挑一百二三十斤重,可卖得一元三角到一元五角钱。他卖柴火得了钱,就买烟买肉买酒和油盐。屯里人都羡慕地说:“才公真是有财啊。”有的人看见居才生活过得宽裕,在背地里私下议论:“老天爷有眼啊,见他命中无儿无女,就降福于他,所以他才做哪样成哪样,样样都做得食!”不久,居才被众人推为吞团队队长。如凤是个贫苦农民,老“土改根子”,虽然算不上分子,但是每当开什么会队里总喜欢叫她去参加。在人们的眼中,居才夫妇是那样的善良啊!

自从居才重居南山旧院之后,小石子和媚光又增加了一处好玩的活动场所——“才公家”、“才公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第二年春天来了,花草茂密的吞团屯,此时是遍地芳菲,满山树鸟。那时节,东风拂拂,万物生气勃勃,一场春雨过后,太阳尤其温和。山坡上,路旁边,都长满了嫩绿嫩绿的青草。草叶上缀着雨露,晶莹如玉。成群的青蛙在井里头、水塘边,竞将欢叫。双双粉蝶在棉花地里、青菜地里、玉米地里,翩翩起舞,逐追缠绵。各色蜻蜓频频来去,集圩赶闹似的。春天的晴日,真是好景象。那时节小石子四岁、媚光六岁媚林也四岁了。那时候,秋时生了小石子的弟弟,名叫长生。当长生一岁大的时候,韦京道家西隔壁的韦居安也生了一个小男孩,名叫庆从。媚林也差不多就有妹妹了。

小石子、媚光、媚林在这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里,竟不知什么叫劳动,什么叫忧虑,什么叫忙。他们天天是抓蟋蟀、挖蚯蚓、捉蜻蜓、追蝴蝶,还常常拔草摘花、投石击水,他们感到十分的欢乐愉快,感到很满足。他们看到满屯浓绿的玉米苗子,就感到兴奋和舒畅。小石子心想:啊!这是一片绿色的世界啊!这山野的一切多好玩啊!

有一天,小石子站在台阶上,向翠绿千重的四面山上了望,他好奇地细细地观察着。从山顶到山腰再到山脚,那一簇簇、一丛丛,那绿叶深处,有许多好看的东西。他看着南山,那儿有许多树,叶子分三层,底层深绿色,中层淡绿色,顶层浅黄色;他看见,那里有一堵石崖,是那样的陡峭险峻,崖中间有一枝矮树,叶子很少,那树上栖着一只大斑鸠,它在一个劲的叫着“婆呀婆喂—抬瓜”。它叫一会儿,从另一棵树上飞出一只大大的、灰蒙蒙的另一只斑鸠,它飞到叫唤的那只斑鸠身边,那叫唤声音就停止了。他转头看西山,那边就是人们说的“刁庙山”。啊!山腰上那翠绿色的灌木丛中,不规则地长着丛丛荆棘,每丛的房屋般大小。那荆棘长得很茂盛,开着金黄色的花。昨夜一场春雨,把它洗得那么的新鲜。那金黄色的花是那样的鲜艳,那样的纯净,看上去心里很舒服,就像驾浮云,身轻意浮一般,十分快慰。极目远望,浮想连翩,好像进入了幽雅的仙境,十分轻松愉快。昨夜的大雨,使西山上有淙淙的流水。西山脚下有隐泉,一下大雨,就可以听到隆隆的地下流水声。昨夜的雨很大,小石子在自家门口,就能听得见那隆隆的流水声。

西山上的黄花,西山脚的隆隆声,西山顶上的白泉,西山腰的鹅黄色的嫩草,一切都配合得那么相宜、那么和谐。在小石子的印象里是一幅奇特的山水画。这幅画对他的印象太深刻了,有几次,在梦中,他都看见这幅画。梦里的这幅画,有影又有声,它一边缓缓地转动,还一边嗡嗡地沉鸣,同时散发着幽香,闪闪地发光,伴随甜美的歌唱。当他梦醒之后,产生无穷的遐想,久久不能复眠。他那幼小的心灵,是这样的感受:这世界充满神奇和秘密,大自然充满自由和欢乐,山水花鸟充满美景和情趣。

他看顾多时,一转身,又往东看去。只见东边近处的山脚下,有一个土丘,土丘上长着一丛奇特的草,那草叶子像蒜苗一样的细长,长着许多长长的花柄,花柄上开着许多红黄色的花,那花像一个五角形的喇叭筒。那花的颜色是那样的鲜艳,那样美丽,那样迷人。小石子第一次发现这样的花,他看着出了神,他心中有着无限的幻想。他欣赏着那种花,心中好像得到什么享受似的,心里甜滋滋的。从此,他就很喜欢那种花。他站在家门口遥望,可望而不可即。他希望能得到那样漂亮的花,他迫切得到那样的花,但是他心里明白,大人们是不会让他爬上那土丘的。他想,要得到那朵美丽的花,要走蛮远路才到那里,还必须爬上一堵高坎,然后越过一块大得可怕的石头,再走过一段生初的草地,才能到达那花生长的地方。那样事情他从来未做过,要做成这样的“大事”非大人不可的。他又想,大人是最可敬佩的,因为他们有那么大的胆子,他们有那么大的力量,他们是孩子们的依靠。小石子想到此,他拔脚就跑,去找他的妈妈。

“妈!我要那种花,你快给我摘去吧,我想要那朵花呀!去吧!妈妈!”秋时被他弄得莫明其妙,问道:“什么花呀?你要什么花呀?你不懂自己拿去?来这里闹我干吗?”

“不,我走不得,那花在很远的地方。”小石子辩道。

“什么地方?那么远?你去不了?你又怎么知道那里有花?”“我在门口望见的,在山坡上,开得很好看。”小石子认真地说。

“带我去看看,到底是什么花。”秋时走出门来,小石子走在前面。

母子俩站在大门台阶上。小石子用小手指着门口东南方向的山坡脚下说:“我要那种花。”秋时带笑说:“哦!原来是那种。”小石子忙问:“妈,这叫什么花呀?”秋时没上过学,没有文化。她以前读小学,才读了一个学期就辍学回家劳动了。她不好回答小石子的提问,信口应道:“那是金菜花。”她接着说“你要那花干嘛?你不是常吃那花做的菜吗?”小石子摸不着头脑,寻思道:“什么?我今天才见那花,妈说却说我还常常吃过它,我可没有吃过的呀,那是什么味道呢?”小石子很纳闷,于是他又说:“妈!你哄我,我可没有吃过那种花的!”秋时认真地说“没吃过?你爸爸常常去那摘来,和着别的菜一道煮,吃起来味道非常鲜美。吃饭时你爸爸常夹那些‘金菜花’给你吃的,你倒忘记了?”

“不!爸爸给我夹的那是瓜花的。‘金菜花’?”小石子只怕妈妈随便哄他,带着怀疑的眼光望着她。秋时更认真的说:“我不哄你,不信你去你爸的笔筒里找找看,那里还有几朵呢,是前天你爸爸摘来放着的,只是那花儿放久了有些干枯了,但是这样放着煮起来会更好吃些!”

小石子听如此说,赶忙跑到他爸爸的房间中,寻找那笔筒,果然有几朵憔悴了的黄花搁在那里面。他把花一瓣一瓣地摊开,非常可惜的叹道:“多么好看的花,留它在绿叶青枝之上,是那样的美丽,如今把它摘来了,枯萎成这个样子了,多可惜呀!”他又想:天下竟然有这么美丽的花,这花既好看又能吃,多么神奇的东西呀!他思绪纷纷,把闹着妈妈要花的念头给忘了。他不再要摘花了,而是走出门去,站在台阶上,依旧呆呆地望着山坡上那十分娇艳的花。他又陷入沉思:那是‘金菜花’啊!多么好听的名字,“金菜花!”“金菜花!”什么叫“金”呢?可能是因为那花像五公的大闺女“美金”一样的美丽,所以人们就用“金”来给这种花起名的。小石子胡思乱想,对这个美好的名字有着永久不忘的印象。

却说后来,小石子读到小学四年级那时候,他的课本里有一篇题为《再见了亲人》的课文,内容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的故事,老师要求背诵它。课文中有一句:“在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小石子每当读到这句时,他总是十分的兴奋。他认为“金达莱花”可能就是他妈妈所说的“金菜花”,他还怀疑课本中是否把“金菜花”误写为“金达莱花”了呢!他总是想,要是那“金达莱花”就是“金菜花”那该多好啊!因为那种花最美,他童年就很喜欢它,它应该是很有名的花,它应该长满全国的,在朝鲜肯定也会生长着这种花的。“金菜花”能写在课本中是最好的了,让人人念它,让人人都知道它的美丽。他越想越怀念那种花,越想越怀念那幸福的童年。令他感到最可惜的是,在他读到小学四年级的那时候,在他那一带的山区里,“金菜花”就已经绝种了。他搜寻了好多村庄,总见不到“金菜花”的影子。每当读到这句课文的时候,兴奋之余就是伤感,因为“金菜花”已绝种了,他总希望有一天在什么地方,能重新见到那美丽的“金菜花”。此是后话,暂且不提了。

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牵石牛西山独陶醉//金芭蕉引发伤悲情”内容快照:

『牵石牛西山独陶醉//金芭蕉引发伤悲情』

第二天,天气仍然很好,太阳非常~和,真个是~光明~,风和日丽。小石子到他家自留地里取芭蕉树皮当牛绳,来到西~~~的~石堆中,寻找了一块有~孔的石头,将芭蕉树皮~过石孔打个结儿,然后将石块当牛牵着到~走。那块石头有人头般大小,被小石子牵着,一路“骨突突”地响,乖乖地跟着小石子走,小石子也~自己好像真的牵着一头牛似的,心中很愉快。只因为这头石牛有“鼻孔”,可以~~鼻绳,这比以前常常用树~当牛好多

~~

>> 阅读第9章 牵石牛西山独陶醉//金芭蕉引发伤悲情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