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我在温州八年 [目录] > 第2章

《我在温州八年》

第2章二、初到温州

作者:子瑾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2001年7月10日早晨7点。

  我随着人流走出温州火车站。温州到了,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须重头开始。站在广场上,我有些茫然,四周人很多。他们或焦虑、或张望、或做作地微笑、或行色匆匆;不远处,公交车进进出出,穿行不止。与其它城市相比,温州是别样的,会不会将我拒之门外?会不会只是个冰凉的驿站?我自己会不会只是匆匆过客?一系列很尖锐的问题突然冒出来。去年在广东的可怕经历一直让我心有余悸。想到古时候那位被蛇咬过的人,就安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吧。这是就是我懦弱的一面。太阳很早就出来了,广场上一片空旷,空气闷热燥动,我的第一感觉太阳特别宠爱这个城市,我一下子适宜不过来。

  与亲戚联系上了,随即坐上开往瑞安塘下的公交车,距温州城约一个时辰路途。亲戚把我接到塘下东北村旗杆巷的一栋出租屋。屋内陈设极简。亲戚很忙,抽空接待了我,我说给你添麻烦了。他说:“你们文化人干吗这么客套,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出门在外,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我笑了笑。他又给我说了很多事,话语温暖,乡音亲切。他是搞建筑的,他从别人手上接来一些粗重活儿,就请几个工友帮着一起做。说得高雅一些,也算是个小小的包工头吧。

  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妻儿打个电话。一个昼夜之中,我们就相隔千山万水。我说我到了温州,一切都平安,在塘下亲戚这里,他们都很好,对我很关心。妻说你太匆忙了,身份证也忘带了,马上给你寄来。我们又谈到超儿,说一些保重的话。双方都放心,才撂下听筒。

  东北村,一听这名就好像大多住的都是东北人。其实并不然,都是出租房,住的大部分都是外来人。他们携儿带女在这边谋生,改变了祖辈千百年来用犁耙修补地球的生活方式,革祖宗的命,改自己的头换自己的面,他们比我有胆略,思想比我先进,在外面见识多。而我是十载苦读,所念的仿佛都是“八股文”四书五经之类的文典,读书到这个时代没用,不读书更没用,做什么才有用呢?我不知道。知识没有改变我命运,命运需要我自己改变。串起巷子,听到很多说家乡话的,有亲戚和本家,甚至有几个曾经是我的学生。异乡相逢,分外惊喜。他们的热忱,他们的淳朴,没有因为时间、空间而削减,倒让我有种回乡的感觉,我暂且忘记自己的一切。和他们嘘寒问暖叙着旧,他们对来自故乡的每一条信息都十分关注。对关于故乡的每一句话都很感兴趣。看到几个学生今天的模样,心里十分酸楚。他们的命运曾经就掌控在我手,我像司机一样,除了小心,还要呕心沥血。我是尽力了,学生也努力了。成绩不是问题,问题是学费。学费迫使他们早早地作别校园,到这里来顶替他们父兄的工作。多年后,我想谁又来顶替他们今天的工作呢?作为一名教师,我可以像他们父亲那样去做苦干苦拼,但他们就不应该。我是失败的,我总觉得我是一个犯了大罪的人。可奇怪的是没有人来给我定罪,只有自己对自己审判。然而,那些受害者则依然尊敬我,看到我会毕恭毕敬地向我致礼问好。他们的一生和他们父辈一样淳朴得像他们搬运的每一块砖头。曾经我很自豪地站在三尺讲台上满怀豪情地说:我们中国发明了指南针。那骄傲劲头就仿佛我就是发明指南针的那个人。社会是奇怪的,奇怪得令人捉摸不透,我承认社会总有不幸者的。

  第二天,我向亲戚提出让我做些事,亲戚说不急,刚来两天休息好再说。我说我闷得慌,去给他帮帮忙。搬砖块也行,他惊讶。他们没有见过一个教了十几年书的老师去挑砖头,当然我也没见过。只是我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没有觉得什么惊讶。我说:没事的,我能挑。亲戚还是担忧我的这副瘦弱的身板,甚至怀疑砖块会不会压断我的肩骨。几经要求,他勉强同意。能为自己挣钱了,我**起来。

  早上5点,这个时间大多数人都在做着香甜的美梦吧。我就来到工地。我的工作是把堆积成**似的砖块从一楼挑到五楼。这是幢未完工的楼房,房子像欲望一样向天空3430字

  生长。挑砖是不需要任何技术,有力气就行,对我来说是最适何的岗位了,脑子不用再去想那些复杂的事情。烈日酷暑,早晨是最好的工作时间,一挑子二十四块砖,自己装好就开始往攀爬。起先,很来劲,心里愉悦,我认为劳动好,强身健体,赚取酬劳,这才是正常人的正常生活。马氏理论说,劳动创造了人类。这理论我很清楚,劳动使猿直立起来走路,变成人,有思想,开口说话,劳动创造一切,所以劳动是光荣的。每年五月一日,全世界的人民都要庆祝,在中国,还是大放长假,我不知道工地上的乡亲们有没有在五一这一天也来庆祝一番。

  七月的太阳,很准时地升起,人们新的一天生活工作开始了。而我已经干了很久了。几十个来回,爬上爬下,约摸百二十斤的挑子,腰变酸了,肩红仲了。每上一层楼要转两个弯,要爬十八个台阶,五层楼就要转十次弯,爬九十个台阶,我是一级一级往上数着爬上去的,汗水大颗大颗地砸下来。每到四楼时我很想将挑子撂下来,倒在地上,足足地睡上一觉。这个时候,我会想起家里妻子和正在上学的超儿,我就觉得我有责任去拼搏和生活,于是,咬紧牙关,像一只顽强的甲壳虫,一级一级地往上爬,五楼,五楼,五楼,我此时的目标只是在五楼。

  亲戚说,累就休息,不要累坏了。我说好的。房主是个慈善的大叔,每个半天都准备一铁桶凉茶放在楼下,每个来回,我都要去喝上一大碗。茶水咕嘟咕嘟流进喉咙时,身心惬意,站立片刻,偶尔和房主聊上几句。当两三小时过去近20斤的茶水被我一个人喝光时,他大吃一惊,用我当时听不懂的温州方言嘟嚷着,大意是这家伙喝水像头牯牛干活像只病猫。他看了看我与挑砖不般配的身材,很吃力地用普通话问我,是不是以前没有做过这类活?我说是的。刚到温州来,以前在家乡教书。他愕然。瞅了我一眼,怀疑似的嚷嚷,在家教书好好的,跑来这挑砖,不养老婆小孩,怪人!真是不务正业。我默然,淡笑。他说得很是,教了十多年的书,居然下岗,文不成,武不就,四处碰壁,反倒欠了一屁股债,儿子争气,能读书,成绩很好。而我却在贫困线上挣扎,到时我拿什么供儿子上学呢?但目前挑砖是最好最需要的正业!日益升温的城市,除教书,我还能做什么,我不清楚我有什么一技之长。

  我像一只渺小蚂蚁,肩挑着沉重的砖块,从一楼到五楼,头顶着很白的太阳,每天干满10个小时,终日忙忙碌碌,累得不成人样。晚上打地铺,蚊虫叮咬,汗流浃背,也是呼噜呼噜地睡到天明,整宿没有做什么梦。四天过去了,工地上**似的砖头不见了,我算了算,大概赚了200元,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赚到最高的工资——日薪50元,比1984年我刚当上代课教师时一个月工资还多20元,1999年离开教师岗位时月工资是200元,正好是我现在四天的工资,心里好像有种满足感,美滋滋的。

  要离开旗杆巷了,我才给自己一点放松的时间。“旗杆”这个名字也和我的人生经历搭上了线,这里住着我的老乡,住着我的亲戚;我在这里挑过砖,打过地铺,将血液施舍给蚊子,对着太阳发晕过,我的温州生活从旗杆巷开始,从挑砖数着一楼到五楼的台阶开始。这里地面**,街巷斑驳,房舍凌乱,家庭作坊是重要的经济命脉。这命脉吸引来众多背乡离井像我一样的民工。时间稍长,我就不适应了,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我认为房主大叔所说对的,我在这里属于不务正业的那类型。那么,哪里才是我的正业呢?我不知道。

  我要离开这里,去柳市。一个我认为理想的地方,应该有“小桥流水”、“杨柳岸晓风”的情调。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三、柳市!柳市!”内容快照:

『三、柳市!柳市!』

塘~到柳市有多远?~多少时间才能到达?我不知道。塘~的亲戚告诉了我这样一条路线:从凤土桥坐19路公~车到~州火车站,转坐51路到望江路安澜亭码头,过渡船到永嘉县瓯北,再从瓯北坐客车就到柳市了。我感~他们的照顾,与他们挥~告别。我记~了路线,生怕搭错了车。我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据说过于谨慎的人成就不了大事,这一观点我是相信的。公~车走走停停,形形色色的乘客~~~~,打扮~时的小~们总是嗲~嗲气地埋

~~

>> 阅读第3章 三、柳市!柳市!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