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一样人生别样梦 [目录] > 第5章

《一样人生别样梦》

第5章纯真的初中时代

作者:跟舟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当然在那个年代,我们除了劳动和参加革命运动之外,还能看到一本叫《红小兵》的刊物。这个刊物一段时间里连续刊登关于革命小将黄帅的事迹。关于对榜样黄帅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但有两点应该很肯定:一是她是女学生,二是自然知识考试时不答正确答案而做一首充满反潮流精神的诗歌。当时那道著名的试题好象是:



请回答从北京到罗马必经的路线。



革命小将答:



“条条道路通罗马,老师何必硬强求”。



后面几句实在无法回忆上来了。除了反潮流英雄,我们还学习社来社去的典型,就是不识字的农民王桂彬上大学的事迹。说到这个老头,我们当时都非常自豪。因为他的家不但在我们县,而且还在我们公社。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文章成了当时辽宁省小学语文课本中必读的课文。顺便补充一句,我们县叫建平县,我们当时的公社叫万寿公社。那时,举国上下都知道辽宁有个王大学。不过没过几年,随着文革的结束,王大学的名字被改成了王大吹,因为据说当时他对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介绍说他们大队的棉花产量已经超千斤了。等我到初中时,班里有很多与王大学同一个小队的同学。我好奇地询问有关他的事迹是否真实的时候,同学们基本上都承认那显然是夸大其实。



我从识字开始,就对有文字的任何东西感兴趣,包括报纸(即使是几年前的),小说(即使是大人看的“革命读物”)。后来到了初中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文化禁锢随之在神州大地渐渐解除了。这时,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越来越多。我最喜欢读的刊物有《人民文学》、《散文》和《诗刊》。虽然生活艰苦,但文学的营养滋润我的精神世界。那是我充满理想的年代,那是我朝气蓬勃的年代,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那是朴实无华的年代,那是一个我永远失去的年代。



如前所述,我到初中时文革运动就已经停止,举国上下兴起了求知的浪潮。我升入初中(当时叫六年级),就开始到离家七、八华里远的公社第三初中读书。当时上学放学全是步行,无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就连我们语文老师也一样。自行车在当时我们老家就像轿车一样稀少,除非是公社干部才能骑上这种豪华的交通工具。



上初中的时候我一般在冬季住校。学校的围墙是土墙,所以我们学校被叫做土城子学校。那时的住宿条件应该说是极其艰苦的,十几个人住在一个通铺土炕上,刚睡的时候炕非常热,等到了半夜屋里就变得非常非常冷。伙食基本上以玉米饼为主,吃一顿小米饭就算改善生活了。母亲听说我伙食很差,每周给我带来两个面包“解馋”。时间长了,同学们都知道我有好吃的了,而我的面包便经常会不翼而飞。



虽然伙食和住宿艰苦,但学校生活依然是快乐的。课间,我们男生做的游戏就是“撞拐”,女生的游戏就是跳绳。如你所知,我在初中时的学习成绩已经名列前茅,特别是语文成绩。我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传阅。我的目标就是考上被成为大学生摇篮的县重点高中。不管语文,我的数学成绩也不错。父亲那时从公社书店给我买来了一些数学参考书,我在学完课本的同时就自己做数学题。我想说,我当时做对数学题特别是因式分解题异常感兴趣,几乎达到有瘾的地步。那时,我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了。如前所述,我在初中虽然学习生活条件艰苦,但那段快乐的时光还是给我留下很多回忆.除了学习上的乐趣,令我难忘的就是同学之间的友谊.我经过多年亲身体验和感悟,觉得中学时的友谊是最纯洁和最真诚的:它没有小学时的幼稚,没有大学时的那种心机.充满着幻想,欢乐和拼搏向上精神的初中时代啊,永远在我心灵的底片上留有闪亮的记忆.



在初中,我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当然他们学习都很好.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使我很想念的却是一个补习生.那是1980年10月末的一个阴暗的黄昏,我正在教室做习题.这时,我的同桌崔小强跑过来告诉我,说有一个补习生来学校了.我俩出去一看,一个背着行李,手提旅行袋,年长我们三四岁的男学生在语文老师李贵迁的带领下走进大院,然后径直进了我和张兴治住的宿舍.



这个新来的男同学一开始就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朴素.谈吐文明,为人热情.他总是穿一件已洗的发白的工作服,带着一顶绿军帽.他的名字叫孙昌富!他作文不错,但理化成绩差.他总是很谦虚.记得他会吹口琴,而且吹的很好.他说是他父亲教他的.学习之余,我是他最忠实的听众.我们很快成为互相帮助的好朋友.我至今人记得我们早晨一同去洗脸的井旁小溪,在涂满金色余辉的扎塞营子大桥上散步等很多难忘的情景.但最后中考时,他落榜了.我非常为他惋惜,因为他已经复习两年了.后来,他又复习了一年,由于理化成绩太差没有考上大学.初中分别后,我给他去了一封信,两个月后才收到回信.他在信中鼓励我努力学习,却不谈我们初中的友谊.我当时心里很难受.看来,落榜给他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从此以后,我们永远失去了联系.

如前所述,等我上初中后,文革就结束了,除了学习基本上不参加劳动了。在这里,我必须鼓足勇气写出一件事。写这件事情不是为了增加看点,确实是因为它发生过。这件事情或者叫故事应该这样记录。在初中那段时间里有个女同学曾在考试时让我给她传纸条。因为我从小就养成了有求必应的好习惯,所以就答应了她。经过几次配合之后她好象对我有了好感,其证明就是有一次我和其他同学在放学时碰见了她,而且她径直从马路对面走过来向我打招呼。这个女同学总穿一件红色上衣,个子不高,走路很快而且和我一样走底着头。我得出那样的判断不是我自作多情,因为当时男女生之间基本上不说话。可是到现在,连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更不知道她在何方了,但那片红色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我不知道这样记录是否有点**。



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在高中,我们成了学习的“机~””内容快照:

『在高中,我们成了学习的“机~”』

事实~,初中三年寒窗苦读使我们都远离了朦胧的情感~~。“工夫不付有心人”,我于1982年考~了梦寐以求的县重点高中。我在邻居的赞扬、同学的羡慕、老师的鼓励~中开始了高中学习生活。在这里简单介绍一~我的~校。建平县高级中学当时是我县乃至辽西地区一所著名的学府。自我们国家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学校的升学率一直居高不~,其原因就是拥有一批曾被打成右派并刚刚平反的优秀

~~

>> 阅读第6章 在高中,我们成了学习的“机~”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