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娣住在公路边侧的狮村,正好与有水住的桔乡村相对,相视。不过,如果要走路却有好几里路。小时候,她与有水是最要好的同学。
也许是地理环境造就了狮村——美女多。不用多说,大家也晓得这条村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猎手”们捕捉的对像。狮村,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首富的村落。
桔乡村,是四会县边陲一个不太显眼的**村。它坐落在群山叠翠,树木葱绿,呈半月形状的山脚下,几乎被连绵起伏的群山遮蔽起来。整条村庄地势低洼,形如脸盆。村中有三百多户人家,大都以单户或几户为居住点,显得七零八落。一条仅仅两人并肩而过的狭窄小道一直往狮村那边延伸,途中被一条一米宽的小溪横亘截断。
桔乡村因它的偏僻而显得平淡、寂静,受人冷落;要不是有一大片柑桔树支撑住桔乡村,恐怕早就被人遗忘,或者销声匿迹了。幸好桔乡村人还算争气,近年跃升为四会县种植柑桔的主产区。
因为狮村缺乏柑桔这个资源,每逢到柑桔收获季节,还是小孩子的天娣便跑到桔乡村来,名义上是来义务帮忙采摘桔子,实际却是为吃桔子而来。
那个时候有水并不认识她。
有一天,有水见天娣停下活不干,躲在树下偷吃桔子,便跑到妈面前告状。刘嫂低下头望着有水认真的样子,略微笑着说:“她跟你一样也是孩子,肚子能撑多少?何况你不也是这样?”
有水一听,板起了脸,很不服气,说:“我是桔乡村人,而她……。”
“大家都是同大队,是一家人嘛。”
有水总觉得天娣不是自己生产队人,况且她又没有劳动,不能分享桔乡村人的劳动果实,何况她来的目的是贪吃桔子。
有水想来想去,吞不下这口气,于是独自走过去,对着天娣瞪起双眼,恐吓道:“你偷吃桔子,我不准你回家。”
天娣的心理很脆弱,竟然因此而撒出了尿,并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幸好刘嫂看见,把她带回了家。
那时,天娣才八岁,与有水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大家都在上二年级,但不同班。
桔乡村的孩子读书要到狮村。因为学校就建在狮村。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自那次后,天娣就在上学的路上认识了有水。三年级时,他们刚好是一个班。
上到初二,天娣长得如花似玉,被同学们称为“一枝花”。高中部的男生们一有机会就借故贴近她,就像蜂蜜一样。
天娣在一次种植柑桔树苗时被玻璃轻微割伤了脚趾,得了破伤风。生命危在旦夕之际,那些男生们却像避瘟疫一样,避而远之。唯有有水听到需要某种生草药方能救治她时,主动提出到深山里采撷。为此,受到了校长的表扬,并在全大队传为佳话。
对于天娣说来,有水虽然与英俊划不上号,是个穷人的孩子,却觉得他的心灵如桔乡山的泉水清澈透明,毫毛杂质。像这样一个丝毫没有私心杂念的人,肯挺身而出,天娣何不感动呢?就这样,他俩成为了结伴而行的好同学,常常玩在一起,形影不离。
那天,有水突然告知天娣要中途退学。她竟然哭了起来。她知道有水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天生聪明,为人善良,富有想象力,与有水在一起如同进入了大自然的境界,温馨、快乐。更
何况他曾经救过自己一命,是救命恩人。她当然不同意他退学,建议大家再想想办法。
其实,有水想读书,也很想读书。只有用知识丰富了头脑,才能将知识馈赠于社会,才能脱贫致富。这一点,他心里是非常清晰。
“有水,我到县城去求助我爸。”天娣说。
“这年头谁也不好过,别麻烦他了。”有水说完蹲在地下。
“我爸在县城打国家工,有固定收入。”
“还是别去难为他了。”
她用漂亮的眼睛,凝视着有水,“事到如今也只能走这步。”
“唉,算了,不读了。”有水不想麻烦别人。
“不,无论如何也要读到高中。”天娣很坚决。
“唉,我家里穷,到时我妈没钱还债。”
“这是以后的事,现在你就要继续读书。”天娣的口气很硬。
“你真的有把握?”有水突然改变了语气,直视着她说。
天娣很有信心,说:“我叫我妈出面。我爸会听我妈话的。”
有水倏然从地上翻了个筋斗,站了起来,两眼放出了亮光,与从乌云堆里透出一丝阳光没有什么区别。他显得很兴奋,“天娣,若你爸肯借钱我读书,我愿意到你家做牛做马。”
“有水,以后我不准你说这些话。”天娣狠狠地盯了他一眼。
过了几天,天娣带回来的却是个坏消息,理由是:有水家境贫寒,是桔乡村有名的穷困户。
有水虽然有点失望,不过,这是情理之中。他并没有苛求,或者指望天娣成功。相反,只有天娣觉得欠着有水的人情,有些过意不去。其实,有水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里,觉得自己乐意去帮某个人做事,不一定要回报自己。
有水见天娣脸无光彩,情绪低落,淡淡地一笑,转过话茬,“不开心的事,我们不说了。或许我回村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柑农呢。”说完,他哈哈地笑了起来。他想用笑来驱散凝聚在她心灵的阴霾。然而,她的脸上没有**绚丽的云彩,木然地站着,久久不肯说话。
有水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学校。
一夜间,有水从一个十足的书生气,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农村社员。不得不过早地成为了桔乡村的后备生力军。
有诗人比作这是春天的种子,于是,桔乡村人祈望这粒种子及早萌发春芽。
随着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运动,柑桔的发展以及管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和影响。以至村民的思想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对种植柑桔失去了信心。
自从有水回到家务农后,看到桔乡村人宁愿捱苦,也不过奢侈的生活。甚至生产队要把一大遍柑桔地荒废,他心里不由涌起了阵阵的酸味。
那天,有水躺在**,左思右想。太公临终前同他讲的说话仍在脑里回响。
我们桔乡村人很早便在此开荒种植,以柑桔为生。柑桔被皇帝列为贡税物。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四会柑桔为柑中之珍品,其叶、核、皮均可入药。柑桔不仅有丰富的维他命,而且含有矿物质、氨基酸。可见,人们喜欢吃柑桔,觉得吃后沁心润喉,提神醒脑。我们桔乡村是四会种植柑桔的发源地,也是四会的主产区。后来,因为闹水灾,以及政治运动的祸害,柑农才失去了大范围种植柑桔的信心。根据几代人的经验,结合我们村的地理条件,我们只适宜种植柑桔。只有发展柑桔生产,桔乡村人才能解救自己,才能过上好日子。
太公的一番话,犹如柑桔沁入他的肺腑,脑海里是一片的清晰。太公临终前,有水隐约听见太公唯一吐出的五个字:要发展柑桔。
可见太公对柑桔的发展寄予了厚望。也就是说,拴在桔乡村人贫与富脖子的绳索就控制在有水的手上。对于他来说,义无反顾,一定要为桔乡村人扬眉吐气。他暗暗地想。
刘嫂悄悄地走进有水的房间,坐在他的床边,语重心长,说:“有水,不仅仅是你太公对你寄予厚望,你爸曾亲口对我说,要用心把你哺育成人,祈求你把四会柑桔发扬光大,带动桔乡村富裕起来。”
天娣站在刘嫂的身后,凝视着他,接着说:“有水,前辈的话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依我看,桔乡村必须要利用这个资源发展柑桔。”
有水佩服天娣的智慧,并夸奖道,“你真是有超前的意识。”
天娣向有水发出了微笑,“我们要与时间赛跑啊。”
有水向着天娣点了点头。他心里非常清楚:桔乡村的命运就靠这一代年青人,责无旁贷。既然柑桔树是我们延续生命的根系,是我们唯一的生命树冠,我们没有理由闭着眼让它干涸死去。
有水毕竟是年青一代,雄心勃勃,有非到黄河心不死的坚强意志。现在有妈,有天娣在背后支持他,信心大增。于是,他笑着从**跳了下来,张开宽大的臂膀搂住妈。
随后,他拉着天娣的手走出了家门,像一阵风。
刘有财家的大厅宽敞,但显得暗淡无光。说白天不像白天,说夜晚又不像夜晚。让人坐着真有点想睡的感觉。
这个时候,刘有财从大队开完会回来。
自从国内的“运动”漫延到农村以后,两家人互相串门的机会小了。尤其是有水爸离家后。
刘有财与有水爸是同龄人。土改那阵,两人手挽手力保柑桔树在桔乡村延续。从此,两人结拜为兄弟。
刘有财见有水带着女朋友前来登门,必定是有大事商量。送上一杯白开水后,他张开几乎是涂了炭的**,对着有水说:“这么晚了,一定是有什么主意吧?”毕竟是聪明人,未卜就猜出了来意。
既然如此直爽,有水也不喜欢转弯抹角,坦言直奔主题,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最后,有水说“柑桔树是几代人接力式延续下来,前人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我们桔乡村人不能把这个有特式的种植业推翻。盘古初开,我们桔乡村人靠柑桔吃柑桔,以柑桔养活我们,这是大家都不能含湖的。”
刘有财一拍大腿,“你说的很对,我佩服你的分析能力。老实说,我早就看出你是个智慧双全的人,你回来,我们桔乡村就阳光灿烂啰。”他说完卷了一支黄烟递给有水。
天娣接过话,说:“有财叔,有水是想由他组成一支柑桔专业队,专门负责管理生产队的柑桔树。”
刘有财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当即表态,“既然有水雄心勃勃要为村民造福,我唯有全力支持。”停了停,他又把脸转向天娣,说道:“以后再加上天娣你,我们桔乡村那真是如虎添翼啊。”说完,他忘情地自顾“哈哈”笑了起来。
那笑声几乎穿透了整个桔乡村的上空。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长篇小说<<桔乡情牵>>第三章”内容快照:
『长篇小说<<桔乡情牵>>第三章』
第三章尽管有~同天娣的感情日臻成~,提及他们的婚姻关系言之过早,但确确实实反映了桔乡村人对这对青年~寄予了厚望。他们希望有~快快长大,及早把天娣娶过来,也让桔乡村人沾一点光,带来一点好运。终于,桔乡村人盼到了有~达到了结婚的年龄。然而,人们却在担心有~与天娣缔结的爱情能否继续保持熊熊~火,~心捏了一把~。最为~张的当然是刘~。幸好,天娣不但不嫌弃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