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晚饭后,王治如往常一般前往觉明方丈禅房论道,发现觉明正在读信,看见王治进来,觉明喜道:“定远,我与你说过多次的江宁留守林仁肇将军明日欲来此间一叙,林公乃当世英雄,我当为你引见。”王治窃喜,心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如此多谢方丈。”
第二天,又是雪天,漫山飞雪煞是壮观,衬着满地的红叶,真如人间仙境一般。辰时三刻,十余骑自山下奔上,马上骑士皆身披蓝布斗篷,步调划一,显然训练有素。在山门外下马后,即有沙弥入内通报。不一会觉明禅师亲至山门迎接入内。
王治昨夜与众人商计良久,此时已然成竹在胸,专候方丈召唤。不遗时果然有沙门前来:“定远师父,方丈有请。”王治迈步前往方丈禅院,只见禅房檐下一左一右立有两名军士,头裹淡蓝包巾,身披铁甲,手按刀柄,神态威猛,王治忙双手合十致意,两人也微微低头致敬。进入禅房,方丈身边蒲团上端坐着一位中年人,身穿紫色长袍,面目英武,双目炯炯有神,颌下一缕长须,颇有威严,王治上前见礼,觉明代为介绍,果然就是被称为南唐第一武将的江宁留守林仁肇,三人分宾主坐下,有沙弥送上香茶。
觉明首先道:“将军军务繁忙,如何有闲荒山一游?”“呵呵,记挂老友,特来听禅。”“呵呵,老衲的陈词滥调恐怕已难入将军法耳,这位定远师父乃高丽高僧,机锋甚健,能知过去未来之事,两位大可切磋一二。”王治忙摇头道:“方丈过奖了。”林仁肇一听这位年轻的僧人居然能知过去未来,顿时兴趣大增,“望大师指点迷津。”“林将军,万事皆有因果,小僧只是善于因势利导,通过各种事物之现象预先判断结果而已,并非能知过去未来,就如今日林将军入山,小僧便知非为听禅而来。”“哦?请赐教!”王治眼见林仁肇上钩,不慌不忙道:“自古天下大势,一乱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大唐倾颓以来,天下纷乱已有七十余年,百姓无不渴盼太平,仁人志士心思天下一统!当此之秋,世间豪杰必当顺应潮流,偃文修武,一旦天下有事,奋起发难,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说的好!”林仁肇忍不住站了起来,“大师说出了林某的心里话!”
“将军请坐,这天下大势,能看透者,自然非只有你我二人,可是看破之后,能亲力而为者却寥寥无几。方今契丹辽有铁骑十万,垂涎中原久矣,但其非大汉族类,目前还无力入主中原,统一天下。但北胡窃据燕云十六州,任其发展,实如肘腋之患;大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世间枭雄也,登基以来,攻北汉,灭南平,号令天下,已占据天时。我大唐,雄据江东,带甲十万,战船千艘,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长江之天堑阻隔,可得地利。至于其余各家如吴越、南汉、后蜀皆棺中枯骨耳,不足道哉,南北双雄如今谁能先一步得人和,谁便将取得天下!”听到这里,林仁肇端起茶碗,想平复一下激动的心境,手却隐隐抖动无法抑制,他忙放下瓷碗道:“愿闻其详。”“天下人心向背,小子也不必多言,宋军大兵压境,我主却在深宫念佛诵经,如何能够安定江南民心,更何论威服天下?只怕将军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啊。”林仁肇大惊,此次北宋大军南下,他上表请求趁敌立足未稳,发兵突袭,必能一举成功,奏折言辞恳切,甚至还为皇帝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但仍被拒绝,心灰意冷之下,到山中拜访老友,讲经论道,以为遣怀,谁知山寺中却遇到了高人,句句议论都如利箭般直刺心窝,“大师果真是高丽人?如何对中土形势如此了解?”“贫僧实是汉人,先曾祖曾为大唐武威军统领,随高仙芝大帅征战西域,灭国无数,后回国平定安史之乱,战死在洛阳,他的一位高丽袍泽领养了先祖父,一同回到高丽,我父曾任高丽御林军将军,后来在契丹人入侵中战死在全罗道,贫僧衣食无着,只能进入寺院充当僧侣,可大唐游子却不敢忘怀故国,只盼明君当道,江山一统,煌煌大唐,光照万世。”说完大哭。觉明和林仁肇均觉惨然,忙扶起王治,劝慰不已,林仁肇道:“大师如不弃,可否移驾军中,我们再加详谈?”“在下粗鄙之人,有两件珍物要奉送将军。”说完,王治捧出连发弩和火龙出水的草图,说是高丽秘器,并详加解释,林仁肇喜出望外,心中盘算如何使这天下奇才还俗并为国家所用。
午宴上王治又向林仁肇引见了冯征等人,说都是志同道合之辈,早有从军之意,林仁肇大喜,又向觉明请求放人,觉明乐得做个顺水人情,满口答应。午后一行人收拾停当,冒雪下山去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第六章江宁大营”内容快照:
『第六章江宁大营』
江宁大营分~陆两寨,绵延十余里,驻军三万人,布局合理,戒备森严。当王治、冯征与林仁肇等十余骑奔近大营时,就有了望塔~的士兵高~:“留——守——大——人——回——营——”,~接着几名士兵转动铰链,厚重的木营门发出“嘎嘎”的~响,缓慢地打开了,就在它完全打开的一刹那,十余骑全速~~了江宁大营。~营门,马仍然在全速奔跑,营路两边全副武装~练的士兵们纷纷面向奔马单膝~跪,直到烟尘散尽,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