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孝典 [目录] > 第4章

《孝典》

第4章七、商鞅与英国的约翰•洛克

作者:混世魔王三世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七、商鞅与英国的约翰•洛克

公元前四世纪的商量鞅在论治国时说:国有六虱则国必削弱。孝悌就是六虱之一,故商鞅变法对孝悌、父权进行限制,并以法律规定家有两个男孩以上的,父身边只能留一个,其余必须自立门户,否则加倍征收赋税。

孝悌之铲除,使人们的人格与尊严有了极大的提高。

孔子祖述尧舜,孟子言必称尧舜,圣人们认定尧舜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仁义时代。但就是在这种时代家庭中充满了残害与不义。尧的继承人,尧的女婿舜不就是被父母与兄弟谋杀,虐待不计其数吗?而这种残暴无比的、违背人伦、丧失亲情的丑恶不为社会的遣责,反而鼓励人子们去接受、忍耐、顺从,并对能忍受这不道的儿女给予一个十分美妙的雅号——孝子。这就是孔圣,孟圣想往的有道社会呀!孔圣、孟圣对连土匪、强盗都不如的凶父、恶母不置一辞,认为这愚父蠢母的伤天害理是理所当然,反过来回要求子女们象舜一样做个逆来顺受、任人欺侮,不做任何反抗的孝子。

一个孝字毒杀了多少代无的子女,助长了多少代愚父暴君!

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据汉代政论家评论说:子女把锄头借给老爹,脸上会浮出得意颜色,母亲没有事先告知而拿儿子家的一把扫帚,儿子会立刻责问,媳妇跟婆婆不和,受到责备,不但不接受,反而回报恶言。

这表明长辈与晚辈处于一种平等关系。不要说父母象舜时代那样取子女生命与财产视为理所当然,就是用子女的东西都要借;父母不中听的话子女也可反驳,这说明子女的人格与尊严大大提高。而这正是任何先进文明社会的突出表现。

谢东生,就是本人,在此向全世界宣布我的逆子之言,以此表明我确实够得上世界二十四逆之尾。

确实堪称得上混世魔王三世。

汉代人痛斥商鞅舍弃礼仪,排除仁爱道德,使秦国风俗败坏,儿女不懂孝道,只知道爱自己的儿女,追求功名,把爹娘置于脑后,跟**相差无几。

贾谊后的封建社会两千年来一直对商鞅放弃孝道大加笔伐,认为是罪恶之极。

我认为商鞅的非孝在当时,甚至现在都是人类文明的精髓——它体现的是一种光辉灿烂的民主精神。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孝是摧毁、麻痹人类爱心的**剂!泯灭亲情的毒酒,抑善扬恶使人性堕落的元凶!是愚民愚母、大人、圣人、君主欺骗、残害人类第一咒语!是使社会道德败坏的第一腐蚀剂!是维护腐朽、助纣为虐的第一帮凶!是国之大敌!

古今有无数事实证明我上面“大逆不道”的言词是确实的,并非虚构。

公元前六百多年春秋时期齐国的齐桓公看到民俗好厚葬,每年都要浪费大量布匹做陪葬的衣服、被褥,浪费大量木材做棺材。齐桓公对管仲说:“布匹如果都被死人用光了,活人用什遮避身体?木材如果都被死人用尽了,我们用什么来做军备之需呢?”由此可见孝道真乃国与百姓之大敌。为革去这陋习,管仲下达了一道命令:“人死后,如果陪葬的衣衾棺椁过于丰厚,就鞭打死者,并给服丧者判重罪。”此后厚葬之风被制止,齐国向富民强国称霸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公元前五百多年楚昭王的宰相石奢向楚昭王报告说:“杀人凶手是我父。如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是不孝!如废法纵容罪犯是不忠;我的罪过应处死。”又说:“不偏袒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君王法不是忠臣。”于是不接受赦免令,自杀而亡,

看!执掌一国大权的宰相就在执法过程中遇孝与不孝这一问题,束手无策自杀死亡。

韩非在《五蠹》中讲了两个故事:“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于父,报而罪之。以事观之,夫君子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从汉代起两千多年来封建帝五皆奉《孝经》为治国法宝,连鬼神都能通。但孔子不是鲁国臣子吗?鲁国有这么一位发扬孝道的至圣却为何先亡了国?连七国争雄的时代都没有鲁国,相反,治国平天下的却是不讲孝道的泰国。孝有何用?最起码从周朝开始,周礼就要求对死者厚葬久丧,做为孝道的重要标志之一。厚葬久丧的结果破家业、伤身体、弱国家、阻碍社会进步。故孔子在世时的鲁国也不敢遵守三年守丧这一周礼。孔子的一个著名弟子就明确反对这个陋习。三年的久丧对于年青的寡妇,且又带着几个年幼的子女,那结果就只有一条路——等死。因为三年内是不能再找丈夫的,生活的全部重担落在妇女身上如何承担的了啊!这就是到了民国觉醒的人们之所以高喊的一句话——礼教吃人。它的的确确吃掉无数人的生命!

到了清末张之洞攻击,“商鞅横暴,尽废孝悌仁义。”就好象废弃孝道就是商鞅所为。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商鞅前孔子就说过:“今诸侯争霸,尚武轻礼。不提倡孝道。”可见各国早在商鞅前视孝道为无用之物。只要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提倡孝道的大圣人孔丘周游十四国,奔走于七十二诸侯之间而不被任用的原因了,孝道是亡国之道。

齐桓公手下一位臣子为满足齐桓公吃人肉的欲望不惜杀死自己儿子做成菜让齐桓公吃。因此被齐桓公看成忠臣,得到重用。

《二十四孝》中,一位父亲为了老母多吃一些,竟挖坑埋子。结果得到天赐黄金与大孝子的美名。

孝是那么的美妙,圣人口中说出又是那么动听,孝真是中国古代文明中最优秀的思想、道德的根本;孝是文明人区别于那残忍之极、嗜血若渴的荒野野兽的最明显的标志,因为再残忍之极的野兽也绝不会为别的什么兽,那怕是兽中之王,或是同群中衰老将死的老兽而杀死自己的后代!

英国的约翰•洛克在商鞅死后两千多年写出传世经典之作——《政府论》。洛克为了铲除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父权这一邪说,在理论上根据《圣经》与自然的法则彻底否定了父权残忍霸道不合理的诸方面。

洛克在评论父的绝对权力时说:“首先,凡是给别人东西的人不一定因此就有取回这东西的权力,第二,那些说父亲是给予他的儿女们以生命的人们让君权弄昏了头,以致忘记了他们不应该忘记的一个事实,即上帝是生命的创造者和授与者,我们只有依靠上帝才能生活、行动和生存。”

看洛克是多么的大胆,他以神的权威来打击父权。我是无神论者,但我赞成他以神的各义来得保护子女的生命不被父权残杀,很显然这是符合人道的论战。克还说:“孝敬你的父亲和母亲是指我们对我们的生身父母应尽的义务。很显然这是对的,可是这样它便与政治服从无关,而只是对那些既没有享受统治权力的资格,又没有象官长支配臣民那样的政治权力的人们应尽的一种义务。”中国的孔丘是这样看孝的:“把孝、悌应用到国家的政治上,也就是办理政事,不一定要做官才算办理政事。”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区别封建制度的一个思想上的显著标志。

孝道与政治紧密相连是暴君,暴政的必然结果,暴君在英国既已成了历史,新的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已成摆设,孝道也就与政治失去必然连系。

我国民法规定:子女财产只有子女才能支配,这也与洛克提出的,后来世界各文明国家规定的“父权决不及于儿女的财产。”是完全一致。

实事一再表明:先进的社会制度,前进中的国家都反孝道宣扬的父母对于子女的绝对的,无限制的权力。从此使我们看到两千多年前就具有这等思想的商鞅是何等的伟大呀!

我们中华民族应为有这样的伟大人物而感到无尚的骄傲!

孝典八、《劝报亲恩篇》中的孝字

八、《劝报亲恩篇》中的孝字

在此篇中第一节中共有四十一句诗,共五百七十四字,其中孝字占九十八个,平均每句孝字有两到三个,其中一句“赶紧孝来孝孝孝”孝字占了多一半,共有四个,真和“万岁、万岁、万万岁”并驾齐驱了。且气势远越后者,因为它是三个孝字连在一起,这在中国是一绝。

如此拼命劝孝,真可说费尽心机。

不知道怎么回事,劝孝这类文章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又被逐渐翻了出来,大加张扬。

孝典九、《红楼梦》中看孝的本质

九、《红楼梦》中看孝的本质

“茗烟……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孝敬宝玉(茗烟乃宝玉一个仆人。)”“刘姥姥……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在贾府中所有人的岁数皆比刘姥姥小。)”

“王夫人回贾母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

“探春小姐道:‘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什么。’”

黑山村的乌进孝至贾府交租…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玩意,活鹿两对……

贾母问:“但只他妈几时没了,我怎不知?”凤姐道:“前儿袭人去亲自回老太太的,怎么就忘了。”贾母想了一想笑说:“想起来了。我的记性竟平常了。”众人皆说:“老太太那里记得这些了。”贾母因又叹道:“我想着她从小伏待了我一场,又伏待了云儿一场,后来给了一个魔王宝玉……没受过咱家什么大恩典。她妈没了我想着要给几两银子发送,也就忘了。正好鸳鸯的娘前儿也死了,我想她老子娘都在南边,我也没叫她家走走守孝,如今叫他俩个一处作伴去。”

“只因当今以孝治天下,目下宫中有位太妃欠安,故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

帝王们的孝治天下原来是这个样子。

享受孝敬的是统治阶级中有权有势的大小主子,而无权无势的仆人及穷人只能孝敬主子们,也许有的小主子年纪上来说只配当老仆人、穷亲戚的孙子。

贾母还要年长的刘姥姥不是在孝敬所有的小主子们吗?

乌进孝除了交税外,不是还要孝敬哥儿姐儿玩意吗?

探亲小姐不是要老妈妈们尽孝心吗?

贾府中有一个小主子对任何老仆人行过孝道吗?没有。

反,贾府中有功劳的老焦大却被年轻的主子王熙凤让人捆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

就连那个宝玉还不是因为吃喝一点小事就要将自己的奶娘赶出府去吗?

在贾府中仆人鸳鸯的娘死了,按丧礼应守丧三年,贾母却连家也没让回去。袭人娘死了亲自跟贾母说的,贾母竟忘得一干二净,并说:“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

这些就是完全符合孔丘的那句话:“礼不下庶人。”

但这些礼一到皇家却也变得出奇的无理。

贾元春不是贾母的亲孙女吗?怎么一入了宫当了皇妃就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了?连她亲奶奶贾母都要孝敬、跪拜她了!她的奶奶、父母都要称她娘娘,自贬其尊了。这就是皇家的礼仪就当如此,不能违背。这就是皇家的至高的孝道—全天下都必须孝敬皇家。

由《红楼梦》可见帝王提倡的孝道本质是非孝的,它违背人伦亲情关系。

孝典十、与孝有关的人名

十、与孝有关的人名

刘邦身后的世袭帝位的子孙,在死后分别谥号为:

孝惠皇帝,

孝文皇帝;

孝景皇帝;

孝武皇帝……

表示封建帝王已接受“孝治天下”思想。

统治中国最后、最大的暴君蒋介石分别为孙子、孙女起名为:

蒋孝文;

蒋孝章;

蒋孝武;

蒋孝勇;

蒋孝刚。

到了民国不思进取、民主,却仍然想玩弄专制暴君的“孝治天下”,蒋氏不失败就不可能。

孝典十一、师父、父母官、国父、国母

十一师父、父母官、国父、国母

孝道是儒家给中华民族戴上的紧箍圈,几千年来莫不受其毒害。

有人认为孝仅指子女对父母的顺从。现在看是对的,但在共和国前却不是这样。

从前有这样一句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非亲身父亲虽无养育之恩,但其尊严绝不亚于生父。无论你当学生、学徒都要好好孝敬。

待到学习毕业,学徒出师也不要以为就孝敬到头了。不论你身处何地有大大小小的“父母官”要你去孝敬。不管你老到七十、八十,你都须向“父母官”下跪、孝敬,即使那所谓的父母还是乳臭未干的毛贼。

而天下所有百姓,官员都要孝敬皇族。因为皇帝为国父、皇后为国母,还有什么国丈、国舅,你不孝敬行吗?孝敬不好就有杀身之祸。

前秦符坚中了箭,有位百姓给符坚饭吃……百姓推辞说:我是陛下儿,陛下是我父,哪有儿给父饭吃还求报偿的呢?连赏赐的东西看也没看就离去了。北魏在诏书中道:“我身为民众之父母,深深地同情那些不幸被祸及的家庭。”

唐代裴炎进谏说:“太后是天下人的母亲,应该显示给天下人看的是最大的公心,而不该偏爱自己亲属。”

后唐庄宗曾在中年县打猎,县令规劝道:“陛下为百姓父母,为什么要糟踏他们庄稼,使他们饥饿劳顿而死于荒郊野外呢?”

中国有一句名言:忠孝不两全。

但还要一句名言:忠君为大孝。

这样一来忠孝就不矛盾了。且帝王自称百姓父母,如此一来忠君为大孝不就名正言顺了。

共和国的开创者、及后来的领导者们无一不自称为人民的儿子,倡言为人民服务。

共和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十二、儿子之命运”内容快照:

『十二、儿子之命运』

二、儿子之命运孔子的学生曾参因被父训斥时争了两句,便被父重打一顿。孔子知道后说:锄~两棵冬瓜苗小事一件,曾点竟将儿子重打一顿,即不慈也不仁;曾参挨了打却~琴安慰父亲,即不孝,也不仁。儿子挨了打还落个不孝的名~。虽然曾参被孔子斥为不孝,但后来一直被当~大孝子传颂着。可见孝与不孝并非由一件事决定,也不由圣人说了算。汉孝惠帝当着曹参儿子的面责怪曹参不理政事。曹参儿子回

~~

>> 阅读第5章 十二、儿子之命运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