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孝典 [目录] > 第5章

《孝典》

第5章十二、儿子之命运

作者:混世魔王三世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二、儿子之命运

孔子的学生曾参因被父训斥时争了两句,便被父重打一顿。孔子知道后说:锄掉两棵冬瓜苗小事一件,曾点竟将儿子重打一顿,即不慈也不仁;曾参挨了打却弹琴安慰父亲,即不孝,也不仁。

儿子挨了打还落个不孝的名声。虽然曾参被孔子斥为不孝,但后来一直被当做大孝子传颂着。

可见孝与不孝并非由一件事决定,也不由圣人说了算。

汉孝惠帝当着曹参儿子的面责怪曹参不理政事。曹参儿子回家后把孝惠帝的意思说了出来。参大怒,鞭笞儿子三百下,斥道:快回去,待侯宫里,国家大事不是你该说的。

好你个贤相曹参,只因儿子谈了几句国家大事就挨了二百鞭!暴父。

唐代李X对弟弟说:把我安葬后……志向不端,行为不轨之人都先打死,然后再报告。

国家罪犯尚不可随便打死,儿子难道能随便打死吗?

《红楼梦》里贾政恨的、打的偏偏是那通情达理、品行端正的贾宝玉。儿子好又能怎样呢?

《父父子子》中一位母亲道:“不打不成材,打了成官人,要不是从前我打你,你能有今天?”

真用上了那句混帐话:打是疼、骂是爱。

齐桓公手下一位大臣为讨桓公高兴就杀死自己儿子请桓公品尝人肉。罪本该诛杀,但在那个时代却成了君主的宠臣得到信任、重用。

大清律法规定:祖父母、父母欧杀孙子女、子女者,仅仗一百。

在孝治天下的年代儿子的命运比猪狗强不了多少。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吃就吃!

孝典十三、评《二十四孝》

十三、评《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是封建迷信、装神弄鬼、颠倒黑白、教人行恶的大杂烩。

《二十四孝》中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闻雷泣墓、亲尝汤药、为母埋儿、卖身葬父、刻本事亲、涌泉跃鲤、器竹生笋、卧冰求鲤中所言这十种孝行不是迷信就是胡编,毫不足取,十分害人。

扼虎救父与弃官寻母、啮指心痛三种孝行十分让人怀疑其真实性。

鹿乳奉亲、恣蚊饱血、尝粪心忧与乳姑不怠四孝看上去又是愚人一般。

为亲负米与行佣供母二孝行对穷人来说那个不是如此,何称大孝子?大孝行?

单衣顺母、拾葚供亲、扇忱温衾与亲涤溺器四孝还是有道理的孝行。

怀桔遣亲乃不孝之人。拿别人东西不说就是偷。

《二十四孝》的作者是一个孝唆犯,他的罪恶之一就是教唆人去杀人。并称之为孝子。

郭巨的“为母埋子”是典型的教唆人犯罪杀人,反以为荣称孝的例子。

这与名载史册的贾彪形成鲜明对照。

汉朝新县县民很穷,故许多父母抛弃新生儿。若按“为母埋儿”论,家有爷爷、奶奶在的,弃子之人岂不都成大大的孝子了。

然而正相反,县令贾彪严令:犯遗弃婴儿罪的父母与杀人者同罪。

假若郭巨也是新县人,那他就被当成杀人犯处死了,然而他没有被处死,相反成了名扬华夏的大孝子。

那个“怀桔遗亲”不是在鼓励人们行窍吗?

《二十四孝》真是使中华民族堕落的一本教唆犯罪之书!

孝典十四、世界二十四逆子

十四、世界二十四逆子

1、管仲:此人为相时颁布一道命令:“人死后,如陪葬衣服,棺材过于丰厚,就鞭打死者,并给服丧者判以重罪。”

其结果促成了齐国的强大,成了春秋第一霸,百年之后有人称颂管仲:“他是一个守大节、顾大义、立不朽功名于天地间的伟人。”

2、商鞅:将孝悌列为严历打击的六虱之一,用法律形式将大家庭分为父子分户的小家庭。结果秦迅速由弱到强,由落后变先进,为秦国后来的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吴起:母亲去世他不奔丧服孝,曾参认为他不孝,因此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

起一不修身(不为母服丧),二不齐家(为官杀掉妻子),按儒家说这等人必不能治国平天下。然而,起率魏军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其余不分胜负,实乃治国平天下。

4、汉高祖刘邦与项羽对阵时,羽威胁说要烹刘邦的父亲,邦答道:烹完后别忘了给他一杯肉汤。

好一个逆子就不怕将士离心离德,百姓不亲附吗?恰恰相反他平定了天下,收服了人心成就了汉代四百年天下。这在中国封建朝代中是寿命最长的一个朝代。

在一次大宴群臣时嘲讽父说:想当年在家乡时,你说哥哥们能置产业,而我不行,现在你看谁置的产业大呀?群臣高呼皇帝万岁,置皇父尊严于不顾,好一群不孝的君臣!

还有,“西汉六年,刘邦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礼。太公家令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后高祖朝,太公抱扫帚,迎门却行。邦大惊,下扶太公。太公说:“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邦乃尊太公为上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赐五百斤。

皇帝号称具有三皇五帝之德。实在名不符实。邦竟然对如此无父无母之徒的混账话欣赏,足见其不讲孝道。

然而令人万分惊讶的是现代人却大肆吹捧起刘邦,赞扬他为孝子。

而歌颂的孝行最平常不过的事——父子见面而已。

孝就孝,何必编假话说什么刘邦每天向父请安,最有权威的史记记载是:“高祖五日一朝太公。”

如果父子见面就是孝,那么天下人谁不见父母?谁不是孝子?

5、汉惠帝(刘邦子)使人请求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我是您的儿子,终究治理不了这个天下。

此话是在吕后残害戚夫人(砍断其手、足、挖眼、熏聋耳朵、弄哑嗓子)后,并召来汉惠帝观看后,汉惠帝所言。

6、汉文帝死前诏曰:朕闻天下无有不死,死是天地间自然结果,怎么可以过分的悲哀呢?厚葬死者以致破产,长久服丧伤害身体,这样做我极不以为然……民众出临我的丧事三天,皆除去丧服,不要禁止民众娶妇嫁女和祭祀、饮酒、食肉等事。

好个不孝的逆子,怪不得千年后有人痛斥说:“三年的丧礼,从天子至百姓,这是明白记录在先代圣王礼经,千秋万代不可变的礼制。汉文帝只知师法自己意见,改变古制,毁坏礼仪,断绝了父子恩情,亏损了君臣义理;后人不能表达哀戚的孝思。”

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史圣——司马迁赞曰:“德高没有超过孝文皇帝的。”

当代文明、先进的共和国是完全赞同汉孝文帝的观点的,除三年丧礼,丧礼从简,移风易俗——火化尸体。

7、汉代新县县令贾彪严令规定:“凡弃子不养者与杀人者同罪。”

孝道是要牺牲子女利益满足长辈利益的。易子而食、杀子献肉、埋子节食全都可以,弃子又有何不可?

偏贾彪反对父母对子女的绝对权力,谁弃子不养他就杀谁,他不管你弃子是为老父老母多吃点,行孝道。

8、司马迁说:“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

《史记》骂父非君,其意义远超孔丘的《春秋》,是当之无愧的史圣。

9、秦始皇迁母出咸阳,杀谏者二十七人。虽是不孝逆子,若论治国平天下无人能比。

10、汉武帝,在立太子后怕吕后弄权之事重演,故将太子之母杀掉以防后患。这岂不是断绝了太子对母的孝行,弃孝道于不顾吗?

抛弃孝道来换取天下的稳定,这对孝治天下是多大的讽刺呀!

由此可知孝道有时是治天下的绊脚石。

11、孔丘:一个儿子因母亲去世而哭泣,父亲听到问是谁,门人告诉他原因,这个父亲便说:“太过份了!”于是儿子就不敢再哭。这个父亲就是提倡孝道的孔子。

着孝服去赴宴的不也是孔子?

母在世时连父的坟都不知道在哪的,不也是孔子。

12、宰予:孔丘说:“父母对子女养育之恩太深厚了。去世不到三年,你就吃白米饭,穿那锦锻衣,安心不安心呢?”

宰予神情坦然说:“安心。”

现代人恐怕个个皆是如此心肠吧?

13、子路反对孔子的父为儿隐瞒,儿为父隐瞒的亲亲相隐说:“不管做了什么事,父都为子隐,子都为父隐,那还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

如此不孝之人怎能在《二十四孝》中当孝子?反对子为父隐就是反孝道。

14、袁克文:其父袁世凯想称帝,克文屡谏而触怒老袁。老袁对长子道:克文不顺父意,太忤逆了。

好一个反对帝制,拥护共和的忤逆不孝之子。老袁妄想孝治天下,结果自己亲子都治不了。

15、鲁迅:看了《二十四孝》后说:它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他父亲去做孝子。

每当我看见鲁迅对孔孟之道,儒家拿手好戏孝治天下口诛笔伐时,就说不出的畅快。

鲁迅是整个中华民族最高尚的圣人。

16、周思来:身居共和国总理之位,不思光宗耀祖,反而将祖坟铲平。

为国、为民、不为私、不孝更荣。

17、巴金:巴金有一句名言:孝就是教人作奴隶。

18、聂绀弩:这个逆子有言说:“孝的说教最不足为训的,不在使儿女孝顺父母,而在使父母中了它的毒,对于儿女对自己的任何侍奉都居之不疑,对儿女的任何苛虐,都毫无内疚。因之在新旧思想交替时会常有顽固的父母,滥用家庭权威,为旧思想保镖,阻碍儿女进步,甚至迫害儿女。”

言之有理。巴金的《家》就是说明。

19、毛泽东:他在回忆录中说:“我父当着大家的面,责备我,说我好吃懒做。这个激怒了我,我责骂他,而且要我脱离家庭…我学会了去仇恨他,我们反对派建立了一个联合战线去对付他。”

毛泽东以不孝奋起,成就了比法兰西的拿破伦、美利坚的华盛顿还要伟大的事业。”

伟哉!毛泽东

伟哉毛泽东,少年显英雄。

违孝责愚父,家中搞统战。

青年驱张毒,大闹新华门。

中年斗蒋日,建立共和国。

开国当**,称民为万岁。

为人民服务,树立雷王焦。

反帝又反霸,朝越奏凯歌。

援助亚非拉,世界持公道。

20、约翰、洛克:《政府说》的著者。洛克说:“孝敬你的父母,是指我们对我们的生身父母应尽的责任,很显然这是对的,可是这样它便与政治服从无关。”

洛克将封建孝道中最根本的忠君,当奴隶给撤掉了。从而达到了资产阶级限制君权的目的。孝与政治的分离为英国的快速发展,建成头等的世界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21、华盛顿:他一辈子都与他母亲搞不好关系,也从未爱过自己的母亲。但这没有阻碍他治国平天下,并在万民拥护下当了两届总统。

22、拿破仑:八十年代我国对大学生做了一个抽样调查:谁是你最崇拜的人?结果拿破仑荣登榜首。拿破仑就是凭借他治国平天下的赫赫武功与确立资产阶段文明的《拿破仑法典》获此殊荣。拿破仑若是中国人,那就会象儒者们吹捧刘邦、毛泽东那样被捧为大大的孝子。事实上在这个资产阶段、农民的皇帝与资产阶级眼中孝道不算什么地道的玩意。

请看: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拿破仑长兄领着母亲准备让她坐在尊位上,这时拿破仑却赶忙拉着他的美人约瑟芬抢前坐在首席。

对拿破仑的不孝其母没有出席拿破仑的加冕仪式,日后带着拿破仑的弟弟弃他而去。

这一切丝毫不影响拿破仑治国平天下,也不象中国那样当秦王赢政不孝时竟有二十八个不要命的臣子劝孝,结果被赢政一口气杀了二十七个。

看来看去还是外国人玩孝比中国人强百倍!忠于拿破仑就是天下最大的孝—忠君为大孝。也不用舍命,臣死事小,陷君王于不义是天大的不孝。

23、尼格尔•柏加:他在日内瓦获“世界最诚实警察”美誉。人们津津乐道他的事之一是:其母公园散步时擅自摘取花朵,他发现后毫不留情把母拘控。罚款完了后,他立即替母交付了罚款。事后他说:“我爱她,但她犯了法,我有责任像拘控任何犯法的人一样拘控她。”

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就是谎话,说什么中国的道德比外国的好更是天大的谎话。拿孝这个被中国几千年来认为是最根本的道德说,只要一提到孝中国人就傻了、就糊涂了、就没了是非标准。老了犯了罪,儿子想到孝就为老子隐瞒,结果是父子都是无视国法的混蛋。对国尽忠与孝亲发生冲突时,就愁苦的不得了,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外国的尼格尔•柏加处理的就很好,对于他来说,尽职重于行孝,国事高于家事,他是先国后私,为国执法尽忠在前,为母付罚款尽孝在后,结果是忠孝两全。这比中国人的忠孝不两全高出百倍!

24、这最后一个不孝逆子当然就是我了。混世魔王三世——谢东生。

我赞扬反抗愚父的毛泽东;

我嘲讽穿孝服去赴宴的孔丘;

我一再说明、呐喊孝不治天下,反危天下。

共和国若甘愿倒退就请尊崇孝道。

共和国若奋发进取就请抛弃孝道!



孝典十五、父不慈子不孝

在世界二十四逆中已详细叙述了毛泽东是如何骂父,孝惠帝是怎样骂母。二零零零年二月十九日中央一台的焦点访谈说了一个名叫徐力学生的事——徐力事件。其母因徐力学习老是很差经常打他,并丧失人性地残忍说: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你也没关系。

终于徐力忍无可忍将母打死。

这样的父母不只一个,同样在本世纪初不是也有一个母亲在折磨死自己儿子前曾痛骂村干部多管闲事,说:“我打个人的娃儿,关你屁事!”

子女不要说骂父母、杀父母是不对的,就是批评父母也是错,甚至讲别人父母好也是不孝。臣子可以赞美前朝明君,可以评当朝君王而落得贤能与忠臣之美名。而在孝道下儿子连说别人父亲好话的权力都没有,可见孝道是天下第一霸道的东西。

那些顽固坚持孝道的与被孝道弄得糊里糊涂的人你们是否知道在孝之前还有一种原因,古代圣贤说:父慈子孝、父慈母爱子女孝顺。这是连暴君都接受,承认的因果关系。

做父母要懂得这样一条理,你的子女不仅仅是属于你个人,他还是一个共和国的国民,父母的权力就是为子女的好处、利益而行事。当子女受到侮辱、虐待时他有权力反抗!

共和国是允许受虐待、打骂的子女将父母告上法庭、绳之以法。

子告父母要罚、要杀的“孝治天下”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了。

只是可惜“孝治天下”的阴魂还在散发着腐朽的臭气毒害着共和国!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孝典十六、入孝出悌人之小行”内容快照:

『孝典十六、入孝出悌人之小行』

孝典十六、~孝出悌人之小行苟子认为:“~孝出悌,人之小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这一思想是儒家~典全~内容所无法可比的,因为它~辟地指出了人所应当遵从之道德。京~《~桑阵》中包拯斩杀~养他长大的~娘之子,能算孝吗?这是大义灭亲比孝还重~。这就是“从义不从父”所~崇的~神。战国时吴起~~没有去奔丧,~老师曾子与之断绝师

~~

>> 阅读第6章 孝典十六、入孝出悌人之小行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