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典十六、入孝出悌人之小行
苟子认为:“入孝出悌,人之小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这一思想是儒家精典全部内容所无法可比的,因为它精辟地指出了人所应当遵从之道德。
京剧《赤桑阵》中包拯斩杀抚养他长大的嫂娘之子,能算孝吗?这是大义灭亲比孝还重要。这就是“从义不从父”所推崇的精神。
战国时吴起母死没有去奔丧,他的老师曾子与之断绝师生关系,起因此背上不孝之名。但这孝与不孝、个人的小的品行并不影响一个人冶国平天下。
在鲁为将时率小国之军击败曾称霸天下的齐国;在魏为将时,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其余战平,使魏称雄天下,在楚为相变法兴楚成为当时仅次于魏的强国。
为后世留下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吴子兵法》,合称《孙吴兵法》。
吴子能成就罕见的大功,留芳万世,其中原因之一是吴子能行大孝于国民。
从古至今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后,中国人的思想就出奇的僵化,一论起孝就总是这个调:一个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去爱别人的父母,不爱别人的父母怎能报孝国家。回答这样的陈词滥调只要看一看吴起这个不孝母的不孝之子就行了。
吴起为将时对阵亡将士的家庭,每年派使者慰问怃恤他们的父母,这就是替那些死亡的将士对他们的父母尽孝,这就是典型的报孝国家、国民。象能如此行孝于国的人,请问孝子中能有几人?
《孝经》说:“一个人的孝行是很博的,首先从事奉自己的父母开始,其次是事奉自己的君王,最后是修身立世实现自己的志向。”
“如果一个人树立了自己的志向……使自己的名声能够流传后世,以使父母声誉荣耀,那就是尽孝道行得到最圆满的成果了。”
按孝经来说吴起能算不孝吗?
共和国的公民们请永远记住这句话:
国事再小也是大事,家事再大也是小事。
让我再重复它一万遍:
“入孝出悌人之小行。”
孝典十七、当今之世谁敢称孝
《史记》、《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您想孝吗?无君之世,你如何称孝?帝王早已成为垃圾,忠孝早在二十世纪初就被鲁迅及一大批声言不愿当孝子的人批的批、骂的骂、口诛笔伐好一阵子拆了孔家店的根基——忠孝。
中国从古至今最辉煌的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移风易俗,丧葬实行火化。将自己的父母一把火烧成灰,你还想说自己是孝子吗?
孔丘说:“肤发身体受之父母,不可毁也。”当今之人哪个不剃头剪发?还想自称孝子吗?
再者按孝道说:“不者有三,无后为大。城市实行独生子女,就这一条一半父母就是不孝。”
你想孝吗?丧礼要求孝子守孝三年,哪个能做到呢?
孝典十八、古代人与今人论孝
《孟子》中说:“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好货财和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从耳目之欲,为父母之戮,四不孝;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
《曾子》中说:“忠君的根源在于孝道。”
《劝报亲恩篇》中说: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福禄皆因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看。
孝子贫穷终能好,不孝虽富难平安。
诸事不顺因不孝,回心复孝天理还。
苟子说:“入孝出悌,人之小行也。”
《蒋(匪)总统集》中说:“我们是以民族固有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底八德为基础的。”
《曾子》中说:“故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
《吕氏春秋》说:“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鲁迅说:“便是‘孝’烈这些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方法。”“拼命地劝孝,也足见实事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虚伪道德,蔑视了真的人情。”
“孝道观念…大而言之乃帝王统治工具;小而言之是愚父母的片面要求,根本是牺牲他人,完成自己的特殊享受,推至其极,可以造成卧冰、埋子、割股……等血腥的惨事,是最灭绝人性,离析家人父子感情的东西。”
其余论孝言论见第一卷第一章。
孝典十九、孝—忠—暴政—万恶孝为首
在“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斗争中,孔家店有个伙计造陈独秀的谣说:“陈仲甫在广州演说,题目是‘万恶孝为首,百善姻为先。’”
我不知当时论战结局是如何,陈独秀是否承认,但这个谣言却说到我心坎上了,我不管别人怎么认为,而我要大声呼喊一声:万恶孝为首!
毫无疑问,中国的封建社会之长、阶级压迫之酷烈、人性被践踏之深在全世界是举世无双。
其根源在于暴君们手中有一件法宝——孝道。君主们要臣子们尽忠不是要的民主,而是要独裁专制,只有如此他们才可以胡作非为而名正言顺不受任何指责。因此在忠孝的束缚下一切暴政皆成为合法。
当年袁世凯变民国为洪宪帝国,砍掉的是民主,实行的是忠孝。
蒋介石的暴政也是以忠孝为其思想基础。
日本统治下的满洲国,强行规定学校“暂用四书,《孝经》讲援,以崇礼教”。也是用忠孝来为暴政开路。日本鬼子似乎比中国的暴君们还热衷于忠孝,在日本强盗统治的地区,货币上印着孔丘、孟轲、关羽这些忠孝的圣贤之人。
由暴君、独载者、外国侵略者们都竭力实行忠孝教化来看,万恶孝为首是当之无愧的。正因为孝是万恶之根源,因此“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中,对孝道铲的就非常坚决。
孝典二十、弃孝者昌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管仲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禁止孝道所要求的厚葬。
齐国非孝治天下成为春秋节一霸王,见第七章商鞅与约翰•洛克。
商鞅非孝,孝公用之,秦国强盛。
韩非非孝,秦皇遵之,统一华夏。
五四非孝,泽东守之,再兴神州。
孝典二十一、汉高祖与文帝之孝
太令人吃惊了!要吃父肉的刘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世纪末被当成大孝子来歌颂了!!黑白颠倒已到了如此地步!
此书乃北京少年儿出版、北京出版社总发行,新华书店经销,书名为:《中国经典启蒙故事》。1995年一版,96年1次印刷。书中包括最丧失人性,教杀教偷,装神弄鬼的二十四孝!
我要问一句难道国家已到如此地步——非“孝治天下”不可了吗?
故事内容是“刘邦当了皇帝,仍每天向父请安。于是有人对他父亲说:皇帝乃万民之主,你也是他的臣下,怎么可以接受他的跪拜呢”?刘邦父亲听了后想:是啊,这样做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就没了,第二天刘邦来了,老父跪下叩拜儿子。刘邦大惊:您老人家怎么这样呢?父答:你是皇上,我是臣民,本应如此呀。刘邦说:孝顺父母比什么都重要,我怎以可以比父还高呢?于是,尊父为太上皇。从此刘邦又可以向父请安了。在刘邦影响下,全国百姓都非常孝顺父母。
刘邦不孝的丑行司马迁两千多年前就已公开写在史记中。两千多年后的混世魔王再次将刘邦认定为世界二十四逆子之一(孝典一卷十四章世界二十四逆)。
上从皇帝下至全国百姓都孝顺父母,照儒家观点就应天下大治、国泰民安。事实是不是呢?正相反,君不仁、臣不忠、民不聊生、杀伐不止。刘邦这个被后世称为大孝子的皇帝国运在他本人统治的十二年中比那个后世被称作暴君的秦始皇统治的十二年中就差多了。秦始皇从统一全国到他去逝的十二中中,一、没有诛杀功臣;二、没有国内反叛;三、无外敌入侵。总而言之:国家安定,无内忧外患。
而刘邦统治的十二年中,异姓王一个个被诛杀了,没被诛杀的则投降了匈奴,连萧何这样的贤相也被投入监狱。刘邦亲统几十万大军率领众多的良臣勇将却平定不了匈奴,反差一点被生擒活捉,丧失国家,虽保得性命却使汉几朝君主受辱,边疆不安。和秦始皇简直不可相提并论,始皇去逝后若干年一提起始皇的大名就令匈奴胆寒不敢轻举妄动。
刘邦在大风歌中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是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勇士守四方。为什么?即使刘邦带头行孝也于国无益,孝岂能安邦治国。
汉文帝的弟弟刘长内心恨审食其,认为他没有尽力说服吕后,而使母亲早死。汉文帝称帝后,刘长拜访审食其,宽袖中藏铁椎向审食其突击。他的随从魏敬,举刀砍下人头,立即驰向皇宫自首请罪,刘恒(汉文帝)同情他怀念母亲的一片孝心,下令赦免。
有人偷了刘邦祭庙门上的玉环被捕。汉文帝交司法部审,张释之按偷盗皇帝祭庙律论罪应当场斩首。文帝大发脾气说:“这个家伙胆大包天,竟偷先帝祭庙的东西,我交司法部,就是要诛杀他的家族,你却拿法顶我,不是我恭敬祖先的本意。”
如此看来中国帝王真正是世界上最专制、凶恶、而礼仪又最复杂的一种动物。帝王如此众多的礼仪,使人民动不动就被诛杀、灭族甚至是灭九族。不是还有那么一位皇帝灭了一个人的十族吗。文帝在古代帝王称得上是罕见的道高的明君,可是在用别人的血展示他的尊严孝思上,却心狠手辣,祭庙上一个环算个屁,动了一个竟企图杀人全族!
啊!帝王们总是用孝乱法,孝真是万恶之首!
文帝赦免为母报仇的杀人犯是他的弟弟。他是不是赦免全天下为母报仇的杀人犯呢?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二十二、父慈在先子孝在后”内容快照:
『二十二、父慈在先子孝在后』
孝典二十二、父慈在先子孝在后在所有著作中讲到慈孝时,皆将慈置于孝前,《礼记》载十义是:“父慈、子孝……臣忠。”汉令狐茂~书汉武帝:“父慈~爱,子~才会孝顺。太子子盗父兵,那也不过希望能救助~灾难,以自求多福,免于刑责而已,我认为这并无图谋不轨之意。”好个令狐茂呀!将不孝归为武帝不慈,为太子开~——太子无罪。田千秋~书武帝:“儿子窃~父之兵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