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哈膜先生是个混事的 [目录] > 第1章

《哈膜先生是个混事的》

第1章开始

作者:594395801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哈膜先生是个混事的



左右/著



联系方式:



手机:13003087067

邮件:478384841@163.com

个人主页:china1984.blog.hexun.com

QQ:594395801

邮编:230601

作者:左右

英文名:GreenGreen

2003年8月8日终结

2003年6月10日小结

2001年9月前提笔

2003年9月15日歇笔

2005年8月1日重新提笔

2006年5月10日决定出版它

2006年6月印刷成书







目录

书尽前缘——自序……………………………………………5

第零章:开题为先……………………………………………13

第一章:决择之前……………………………………………24

第二章:探索阶段……………………………………………43

第三章:入门前后……………………………………………57

第四章:真正投入……………………………………………84

第五章:言行风格……………………………………………107

第六章:处境堪忧……………………………………………123

第七章:光辉日月……………………………………………161

附录:

1、致编辑的信………………………………………………178

2、日常习作两篇……………………………………………191

3、都市快报《一个打工者的出书梦》……………………198

4、致简铭钦先生的信………………………………………204

5、社会报道小摘……………………………………………209

6、我的广告…………………………………………………230











左右

第零章:开题为先

这章是我不得不说的,也是让你更加读透而不得不看的,过虽非《哈》的部分,但你不看它,或许你就读不懂它。本来,我有太多的话要倾诉,可轮到说时,却不知怎么讲了,就这章,把我折磨得够呛,到后来,干脆草草地讲些吧!以后有机会再好好讲讲吧!这章大概也可以算得上"自序"吧!

我们生活的时代发展之快,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明显,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新生的东西,有时,它会让人来不及面对、思考,因为流行、时尚的东西,历史书上没有、唯有靠自己的判别、鉴赏。能够正确面对的人,算英明的了,而那些盲目模仿,没能再深一层判别的,可能要犯一些错误了。

只要你生活在现代、不是清末的遗老,只有你略有"见识"不是与世隔绝的野人,肯定或多或少会知道现在的一种现象,用简明、通透一点的讲法就是"混",现代人特别流行一个"混"字,也得讲究一个"混"字,各种各样的,各种各样的事,似乎都得掺乎一个"混"字,"混"意成为一种行当,一种时尚了,好像在这个时代,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为人处事就要一个"混",特别是年轻人,在这方面比较注重,好像一个人不"混",老老实实地,便没有什么值得人尊敬、畏惧的地方。

"混"得差,便会被人轻视,被人欺负、凌辱。"混"得好,便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畏惧。

这"混"的种类太多了,意义也太模糊了,范围也太少了,别的什么黑社会呀,什么古惑仔呀,什么黑道……这些乱七八槽的东西,我没甚接触,说不了解,当然没资格发表任何玩艺,我要谈的,我要围绕的体裁是,我十分了解和透悟的一种,就是关于那些不光身体上未成熟,心理上也未成熟的年轻人,主要是中学阶段的学生的所谓"混"现象。

因为我高中三年来,什么都是失败,除了认识一个朋友和迷上足球之外,没别的收获,比如学习上,本来是来念书的,但我却一点都未学到东西,三年的课,大概只上了五分之一多点,会考还是抄袭才通过的,不然高中都不能毕业,我只对这点听的比较多,看的比较多,接触的也比较多,关注的比较多,钻研的比较多,对这点的认知比较独到深刻,我对这点超乎寻常地感兴趣,我自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有无与伦比的天赋,我估计这世上,没有谁在这方面关注的时间比俺多,没有谁在这方面钻研上花的精力比俺多,亦没有谁,在这方面的认知比俺独到深刻。所以说,我对之不光是了解,而是十分的透悟,我也就是这个"冷门"的专家,我知道他们的共性,我也知道他们为人处世的标准,方式……就连他们什么时候放什么样的"厥词"怎样放的目的、动机、成份,还有作用……我都了解得一塌糊涂,我这人也没别的特长,就这么点特长,我也打算靠它谋生,不过他们的乳名?什么时候"断奶"的?祖宗三代的成份?我倒不甚了解,惭愧呀!不过我正在探索,等着吧!

这些年的耳充目睹,面对这样一群人,做着这样一类事,总是让人感慨万千,感悟万千,心中始终有个声音在彭胀,当再也不愿做沉默的恙羊之时,便选择最有用途,最有效果的方式爆发,我觉得十分有必要这样,不然我这一生都不甘心,谁让我有太多的感慨和思想见解呢?我为之所失去的,为之承受这么多年的,迷悯与压抑,我的青春痛苦而郁闷,谁能了解、体会?就这样,我不怨别人,我不怪上天,我只责怪自己的幼稚,在迷悯与压抑中,我失败过,在失败中,我迷悯压抑过,但这些年来,我还保持当初的固执,在迷悯压抑中坚强忍行。

不管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多大,我都要一个人走完它,等到老去的那一天,我会告诉自己,我也曾努力过,挣扎过,我不曾后悔过去(扯得有些多了)。

这里面有太多的东西吸引着无所事事,生活没目标的我,特别是自从我意识到这是个很有前途的体裁后,我更是注意打听,细心观察、努力试着有更多、更深的接触,我也很注意分析、钻研,争取对之有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层的感悟,这好像成了我的使命与工作,在我生活中什么都是副的了,什么亦不重要了,我是摒弃一切,一心求功名,总想以最大限度发挥这个绝好的体裁,因为我觉得这是我见到的最好的体裁,我这一生可能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体裁了,光选择这个体裁足以有几百万册的需求量,如果事实上它有了几千万册的需求量的话,我也不会太惊讶,或许我真的很幼稚,但我一直没有发现,如果哪一天它没有几百万册的话,我的神经就真有些问题--正是这样的认识,才让我如痴如醉,锲而不舍。

我所讲的学生所谓"混事"现象,有些人可能压根就不知道,因为他可能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有些人可能知之甚微,有些人知道现状,也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事实上的现壮并非那么简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对待这个现关。

现在年轻人,从小学到大学,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崇奉"混事",崇拜从事混事的人,敬畏黑社会、黑道、黑道之人--混事的,大家都很向往、仰慕这个风光威风的行当,所以人们刻意或潜意识地模仿、假装混事的样子的人是一把一番,你一不留神一个所谓的"混事"便走来,动不动就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娃子宣布:我混事了!现在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样一群人,搞得煞有介事的样子,形成了一**的标准与方式,动不动就是什么"摆平"什么"扛霸子",什么"罩着"。这现状我也不多说了,反正特严重,特流行,我想其实这也并非中国的特色,比中国严重的并不少呢,唯这点让人欣慰不少,而且照这样下去,未来将越来越严重,势头也将越来越猛……,现状残不忍赌,未来也不容乐观。

对于它的影响,我不知怎样才能讲仔细了,我只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就是"泯灭人性"。

别的影响,我且不说,就讲对他自身的影响吧!

这些人一旦决定装成一个"混事的"过后便变了一个人,变化大得让人诧异,从此便开始了扭曲人性之旅,渐渐形成畸形的人格,浸蚀人们本来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人的为人处事风格有质的变化与影响。

通常的表现是,放开学习,放弃从小积累的好的品格,开始思索怎才能混好,怎样才能树立威信,让人敬畏,并付出行动,这些便成了他们为人处事的主要部分,渐渐地"变"了一个人,违离自己的本性,整天装出那些丑样,干着那些自以为威风凛凛的事……比如,冲动,可以让人敬畏,他们便整天装出冲动无比,勇猛刚烈的样子,找碴欺辱那些弱小的,显示一下自己的冲动……唉!我也不知道这东西泯灭了多少人性,扭曲了多少本来健康的人格,培养了多少畸形的人,缠绕一个人一生的为人处事风格。我也不知道,它将来还要泯灭多少人性,还要扭曲多少人格,还要培养多少畸形的人渣。

还有对其家庭、亲朋、社会、别人的影响,我就不一一道来了。























他们所做的事,只能用“幼稚、可笑来”概括了,他们所做的那些事是惊人的如出一辙,同一类型,整天就是那几套玩艺,幼稚可笑是他们的通性,我没见到一个稍微有些成熟的……当然凡人难免幼稚,每个人都从幼稚中走过来,不过一个人到了二十岁左右了,还未从中走出来,我想这个人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因为有些人在托儿所里已幼稚过了,人的政治地位不应该有阶段,但人的人格应该有阶段,这些人就是那些人格最卑微,最下残的渣子,他们的为人是那样的丑陋、卑贱,我从未见过如此多丑陋卑贱的灵魂活在这个本来健康的世界上大行其道……对于他们我有太多的话要讲,但一时又不知道如何娓娓道来,一时无法整理,心中始终敝着一鼓气,太多的头绪纷繁,常常面对一群人,我感到无可奈何,我从中有太多的感慨感悟,我很不甘心这样无所作为,心中始终有声音在膨胀,我给之总的评价就是"一群丑陋、卑贱的灵魂,做着一些幼稚可笑的事。自己却浑然不知,还搞得煞有介事的样子,你说可悲不可悲?"

或许社会上有些人因为环境、生存、生活等原因才摆出这些样子,我对这样的人不大了解,无权发表任何玩艺,但年轻的学生我知道,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一个念书的学生,一个青春正好的年轻人一天到晚搞这些丑样,有必要吗?

这是一场泯灭人性的精神瘟疫,传染性极强,在这个大的环境下,那些认知与鉴别上稍有失误的便被浸蚀了,然后无法自拔直等到患者真正成熟后,能正确鉴别这东西后才渐渐好转,它已浸蚀了多少人,它还要浸蚀多少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这样下去,现在的继续,将来的更加严重。

它与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传染疾病比起来,不同的是一个是精神上的,一个是生理上的,相同的是,对那些抵抗力强的影响力不大,而对那些免疫力差的,一个是泯人性,一个是受伤和死亡,我想这精神上的更可怕,更不易被重视与察觉,我绝非危言耸听,夸大其词,这种精神上的瘟疫往往被忽视,事实上,我只是简单地道出皮毛而已,里面乱七八槽的玩艺多着呢!

迄今为止,这场精神瘟疫,在中国让多少人变成没头脑的人渣?大概可以用"亿"单位计算吧!将来让多少人变成人渣,泯灭多少人性,我不甚清楚,但至少可以用"十亿"作单位计算吧!在整个人类中,这场精神瘟疫很久以前就流行蔓延了,还要持续几个世纪?他已经泯灭人性?还要泯灭多少人性?我不知道。这涉及太多东西。

我觉得现状完全可以不像这样,现实完全可以更美好,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我想除了人性的缺陷外,最主要的是由于人们对之认知与鉴别上的差错,人性上的缺陷很难弥补,但对之认知与鉴赏上的差错完全可以改正与避免,如果人们都能够正确认知与鉴别它,现实完全可以不像这样,人性亦不会破泯灭。

现在那些中学生都觉得"混事"是件光荣的事业,对那些人也是莫名奇妙地敬畏,那些正在"混"的也是不亦乐乎地搞得煞有介事的样子,从来就没有感觉到自己丑陋、卑残的灵魂,自己是怎样的幼稚、可笑,反而搞得凛然的样子,认为自己还英明神武,玉树临风地活着,他们反而鄙视那些老老实实保持人格修养之人,保持本性之人,觉得他们没气魄……这些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非常幼稚的,也正是由于这些错误的认知,才导致其错误的举止言行,导致这不堪的现状和不容乐观的未来。

我这个人很平淡、平庸--了解我的人都知道这个现实,但我在这方面却很感兴趣,我觉得我在这方面的认识比较独到,比较接近,现实情况。我在接触这个时,也是比较新奇。后来,渐渐发现这些所谓的"混事的"就像一堆堆的狗屎,一提起,一想起,一分析,一研探就让人呕心。我若不是为了生活,我才不会花这么多精力,浪费这么多青春在他们上面呢!当大家都对之效仿,装腔作势之时,对那些所谓的"狗屎"又敬又畏之时,我却只能感叹:时代发展的局限,社会现状的丑陋,人性的悲衰。我就常常感慨这世界怎么会是这样的?怎么会有这么多这种人?怎么会有这种离谱的事,还如鱼得水……

我要做的便是:塑就一个永恒的典型人物"哈膜先生"他将是这类人的典型,通过他来诠释一下所谓的"混事的",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分析其本质,展现现实中真实的画面,全面系统地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我的目的是通过我的努力,让人们改变对之错误的认知,重新正确认知、鉴别,更正是其错误的行为,从总体上改变这残不忍睹的现状,改善不容乐观的未来,让那些认识模糊的人,改变一下认识,清醒鉴别,从自己所梦幻的想象的世界中走出来,重新考虑一下,什么是幼稚、丑陋的,什么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为人处事,让那些蠢蠢欲动的悬崖勒马,让那些正搞得"如火如荼"的,能迷途知返,就此打住,立马终场休息。

我亦不以嘲讽为目的,亦不以搞笑为能,只希望它真的能达到一些实际的用途,如果只是随便笑几句便没了,那便是我最大的悲哀和失败,我所追求的也是"实用文学","解决文学"不求文采出众,不求构思紧密,不求情节曲扎离奇,只希望我所做的事的确有用,的确能改善现状和未来。而我所做的,就像面对一个病人生了一种病,我希望看了他的人,能真正透悟的话,就像吃了一个专门治疗的这病的特效药,立地有好转,对于那些以后可能有趋势被感染上这病的娃子,就好比事先打了一个预防针,保证以后面对它时,就有足够的免疫力了,对某些不大相关的人,就要让之真正能了解这病,知道怎样预防,怎样对待这些患者,怎样教育,教导自己的孩子和熟人……

我真希望它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能超出传统文学的其他作用,真正做到"实用文学""解决文学",对于这些病人,我不以挖苦为本领,我只希望它是一副药,读了它,就像吃了这药,我只希望患者不要用茶水服药就好,用白开水,温的,用茶水只会对自己不好。

我觉得这是庸淡的我做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了。至于里面某些玄妙的东西,总是深不可测,对于"混"!我呢,虽然自认为有独到的见解,但我亦在一段时间内被其内涵折磨得身心疲倦,我又是个追求完美之人,总想最大限度诠释、分析,但由于心理不够成熟,常常陷入里面不可自拔,里面许多玩艺也不甚明了,比如"混"得好的帮助"混"得差的叫"Zhao"我不知道是"照明"的"照"字,还是灯罩的"罩"字。仔细想想两个字都有些形象感,"照"字好像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有人打着灯笼指引着,这点注意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帮助,而"罩"字就像一个人用一只大手把一个人罩起来,这样保护着不受外界侵害,这点注意的是物质上的。这两个字这样一分析、其实都行,还是看具体情况来用吧!还有"混SI"的到底是"事"还是"世"字,仔细想想"混事"更适合用在我所写的那种,"混世"只是一种大众化泛称,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与方式的泛称。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混"字意义太广泛,太模糊了,用着,看着着实让人呕心反胃,用起来就特别扭,读者看起来也易误解反胃,我就想用"昆"表示"混"但一想也不甚好,便取其"KUN"之声母用大写的字母"K"表示,这样也许好些。

本文用了许多方言,如果你有读不懂的地方实在报歉,一来是由于我的习惯,二来是里面有些东西用别的字,便不能包涵其意境,比如,里面的"捺"是我们无为县的方言,读"乐阿",意思是警告打击的意思,里面的"冒泡"是泛指嚣张的言行。

本故事全是我意念中的世界,我在这个世界里就是造物主上帝,我可以控制人物生死,包括人物的发型,人物的名字也是按吾之喜好随便起的,之所以选择"无为二中"作为背景环境,那是因为我的高中三年是在那儿挺过来的,我亦想通过我的宣传扩大其知名,我也只能做这些了。如果某位发现自己的影子亦在里面或者认为我在含沙射影了你,那真是误解了,我还真没蜮鬼那么闲,没事做,搞这些小玩艺那,我也太看重你了,花精力在这方面,仔细想想我的目的就知道了,如果实在是怀疑,我亦是没办法了,只能承认你是个感情细腻的男子了。

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我不是个懂文学之人,亦没什么文学基础,连一篇初中作文都写不好,所以别谈什么文采,里面没什么精妙的句子,病句倒不少,还请多多包涵,我之所以写它,并不是为文学,并不是因为喜欢文学,文学我不在行,我只算个热衷利用文学作用和形式之人,我写的东西,只是在展现我的认知与见解和我心中想说的话,里面的句子也是按平时的语言习惯说的,没特点,没水准。



徐根林于2003年9月5日

2005年5月22日重抄

《哈膜先生》重抄前感叹录

今天,2005年8月1日,我决意重新整抄一篇我曾经的宿结《哈膜先生》,想一想真是生活所迫,天意弄人呀!我从2002年9月1日前一直酝酿到现在,四年了,时间好像也不算长,但这几年它一直纠缠着我,让我无法自拔,我就像一只的小鹿,陷入茫茫无际的沼泽,这几年是我最美好的青春,但是伴随着我的是多少迷惘、困惑、挣扎、无力、嘲笑、咆哮、郁闷!我的精神和身体也被消耗,变得有些神经质,精神恍悠了,这究竟是为什么?我炽热的心,一次次被浇灭,我的灵赋被泯灭,我在现状与生活面前已缴械投降,但是这一刻我又不得不勉励自己清醒点,我能因为一些波折而放弃我这一生的尊严,它依旧是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事,虽然我安慰自己:"不要为生活的好与坏,得与失作太多的挣扎。""生活本身如此"但我不能苟且偷生,是该再次拿着笔的时候了。

我曾经写作时,因为一些东西让我精神崩溃,直到2003年6月完成正文,九月五日才苟且完成现在的原稿,然后开始摸索着出版,我对出版方面一头雾水,犯了许多想当然的错误,都是因为离谱的精神,我总是拿着凌乱不堪得只有自己能够读能理顺的稿子告诉编辑信任我,后来我心灰意冷,我的生活已没办法在有熟人的地方继续,2003年12月27日我流荡到杭州,山穷水尽时,我想了不少违心的歪招,终于让我更疲倦,然后2004年8月27日,我来到合肥做小生意,希望能重新振作,正面面对生活的压力,我认为吸有做生意才能有时间、心情、经济来重抄一下原稿或用自己挣的钱来打印和自费出版,然而到了合肥我又不能自忘了自己的目的,任凭时间一天天耗尽,其间只做了很少的努力,两次寄了七份大纲,我差不多已把它忘记在身后,我却也没什么目标地过一天算一天,就这样在合肥已近一年了,哎!生活呀!就这样我一次次失误到现在,四年了,已四年了,其实这些年我的精神一直是恍惚迷惘,抑郁的状态,虽然我一有时间便告诉自己清醒点,但我从没有真正地清醒过,这些都是因为那次写作时出现的"精神崩溃"。一直到现在还受纠缠未来也不能幸免,哎!精神上的沼泽。

我的体育用品店马上就要告一段落了,我要尽快转房子,不管多少转让费了,我不能把青春耗在没前途的东西上了,我要改行,如果没有别的挣钱的东西,如果我想象中的推销生意不行,我将走得很远,好好去闯荡,感受生活的精彩,因为这也许是宿命的罪。

但不管怎样,尽快出版总是我最重要的事,我要不惜一切挣扎,不然这一趟合肥白来了,仅剩个把月了,需要埋头苦干,重新整抄原稿,至少能让别人能够顺畅地有吸引力地读完它。

曾经,我艰辛地写完现在这原稿,已是筋疲力尽已没有心情和时间,经济来重抄一篇,我认为只要游说编辑信任我,这乱稿子也能出版,而且我又高傲地绝不妥协,我认为我这样的人,我这样的稿子怎能向那些没水准的编辑屈服,我就一直保持高傲地耗,到后来处处碰壁,直到2004年七月经黄书商的提醒,我才渐渐意识到重新整抄的必要性,其实我到合肥来就是要重新努力,时间是多,但一直没心情,当我完成原稿后,歇了笔,再让我为它提起笔,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耐心还有超平和的心态,这一提笔到歇笔已两年多了,其实这事本身也不难,原稿已近乎完美无须再创作,只顾埋头工整地抄录就行了,大概也就一个月的时间,过么点小亏又算什么!相比这几年的恍惚,相比我这一生的尊严,它只是一个小感冒。

我现在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呀!无聊得只有吃和睡,我之前一般03:30睡觉13:30起床,然后烧饭,耗到17:00左右我就去打球,19:30左右回来开始看电视,直到睡。我真的不想这样安逸浪费青春,但没办法,我很想在市里找份工作,但短期不行,我还要转房子,我很想在外面闯荡,但事实上我从三个城市回来了,便证明了等房子转了再说吧!

我知道我现在这样空闲无聊的时间不多了,从七月十七日从上海回来后便有这种打算了,一直到现在8月1日了,我把电视收起来了,放下高傲,培养心态,再经历这些无尽的纷繁后,我再次拿起笔,因为它是我的一切,我一定要完成它、实现它。我重抄为了出版,一切为了出版,我可删简里面许多精彩但枯燥的论述,低头不算什么!

徐根林

2005年8月1日

这么多年后,我对生活已经很麻了,平庸的我只忙于应付生活的压力,我的灵性,天赋被痛苦泯耗,我最美好的青春都要在最无能为力的咆哮中挣扎,写作时艰辛而又苟且地完成任务,出版时一次次不理会让我几乎绝望,我受了如此多的折腾,受了如此多无辜的嘲笑,曾经为了写完美它,而身心憔悴过,曾经在被作家出版社拒绝后,无地自容地流荡过,曾经在西湖边的草地上痛苦地掩面后悔而泪流满面过,因为我付出一切,却换来一无所有,我怎能忘记曾经为它而舍生忘死过,我当时只是想家,想念家人,我不能再承受那份孤独,我错了,我认错了,我后悔自己的年少无知,我再也不愿还被这个沼泽困惑了。

曾经放下尊严,违心地想走偏锋。

我已,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

却要在完全没有寄托,没有梦想,没有未来的情况下,坚强忍行地干着枯燥乏味的事。--重抄《哈》,这也许是天意吧!唉,想想真的只有苦笑,天意弄人呀!我恐怕永远也逃不了这个沼泽。

第一章决择之前

有些话我亦不多说了,只求汝有一颗善悟之心。

踏遍万水千山,云游四方两极,才找到一个可以委以大任之人,我亦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了,对于这样的人,我想他作为一个非凡之人,为了便于流传,我亦顾不得真名,便按吾之喜好给之取名"哈膜先生"。

既然成为我的"男一号"我真要好好介绍一下他,他长得粉白得泛黄,嫩得有些病态,又瘦又小得很,不到一百斤,长相亦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以让人记着,很普通,但为了标识这个非凡之人,我作为他们的上帝,特意在其右耳垂下按了一个五角硬币大的大黑痣,上面还种了上些黑毛,不知这儿是肥沃还是别的原因,上面的黑毛很多很长,简直独成一绝,他很想剃掉这些阻碍其前途的东西,但他父母说这样忌讳,不许剃,没办法,他觉得自己就这么个短点,但他又有超平常人的"发散思维",瑕不拾瑜,再完美的玉石上都有斑点,亦就心安理得了。至于发型,衣着就要分K事前与K事后了,K事前他很普通,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第一眼看上去,倒是挺可爱,还会让某些善良的人产生怜悯之情,谁会有慧眼识真人,会预料到他日后竟成为一个霹雳风行的K事的?

他家住在中国一个很标准的山区农村中,他父母是普通而又典型得可以成为某一阶段中国农民的标本,他俩都是已过半百之人,可比起实际年龄来,要沧桑得多,都是黑而瘦的,他父亲,你见到了就会想起张贯中画的《父亲》,只是不戴那白帽子,他本来是学弹棉花的,这在以前很吃香,在他学这手艺之前肯定考虑到掌握一门手艺就可以维持生计,想不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古老的手艺已不再适合时代了,他父亲就此失业了,那就此没落了,想想以前流行弹棉花的日子,自己红得不能再红了,他是那样受人尊敬,生活比一般人都要好,可现在不行了,他有些时候想,把那些抢他生意的机器都弹个稀巴烂,都是因为这些鬼东西,可大势所趋,时代的发展并非他一个"二号五"的老头所能阻挡的,那家什,他早就把它扔到后院了,任凭风吹雨打,至于有些诗人,可能要感慨一番,有些音乐爱好者或达到大康之人便要研究其魅力与价值,或许它是国粹,或许它会失传成为宝贝,但是他的父亲,作为一个为温饱问题而困绕的农民,也不会管那么许多。

他父亲是直到不惑之年才生下他这么个活宝的,那幸福之情兴奋之情别人是很难体会和理解的。

前面三个女儿已让他闹心不已,几乎从不过问,名字都懒得给了,当生大女儿时,他父亲的感觉是要镇定,要面对现实,安慰自己,女儿还是有点用的,比如可以缓解一下家务的繁忙,以后养个儿子,亦有人带一下。这回,大方起来,给他取名"大梅"虽然能这样安慰自己,当晚还是苦恼得失了眠,吃饭都不香了,苦恼了一个礼拜,也就渐渐淡忘了。

当生下第二个女儿时,他父亲的感觉是要冷静,残酷的现实,总是要鼓起勇气面对的,顺便磨炼一下意志,或许天意注定要有两个丫头,他把一切都寄托在下一次了,他安慰自己,万事不过三,但当晚开始半个月觉也没睡好,饭都懒得吃了,这回连名字都懒得给了,叫"二丫头"为此,他迷惘了一年多。

直到生下三女儿时,他父亲的感觉是他的心太乱,有一些空白,自卑与懊恼之情充溢在丹田,他感到天意弄人,生活亦无意义了,一切都不敢想象了,自己稀里胡涂地就犯了"无后"这最大的不孝,难道自己真的要断子绝孙?死后无人供饭,老后无人赡养吗?他感到自己的无辜与冤枉,没有谁能体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卑与懊恼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人一下变得颓唐许多,此后,盼望着能生下一条龙的宿愿亦趋于平淡,因为宿命的绝望。

这样过了压抑的八年,哈膜先生好象突然从天而降,此后,他父母好象一下复活了,重生了,干活亦有劲了,生活亦因他而精彩起来,一种无后的宿命就此打破,真是意料之外的狂喜。

他的父母侍他,真是不知道怎么爱才好,如果能的话,他们就想时时看着他,时时抱着他,抚mo着这条龙仔,深怕丢了,没了,受伤害了,但这毕竟不行,可以想象哈从小是想怎样就怎样,从来不做任何符合他家庭的事,小时候一直到现在都是零食当家,很少吃饭,他这种不健康的身体我们并不欣赏,他自己倒觉得是件荣耀之事,还经常炫耀那身段,说自己是怎样精干,苗条,纤细,他父母亦只是常常欢快地责骂那些断根的小店,非要吸人家的钱,买这些东西,弹棉花挣的小钱,都被它吸光了,不过他们乐意,只要宝贝快活就够了,钱算什么!他在家亦是不做任何活的,"双抢"时,他家人都在太阳下挥汗如雨,唯有他可以在家看暑假节目,他什么亦不用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想方设法地胡闹享受。他的房间装饰得漂漂亮亮,什么都比他父母那边好,三个姐姐挤在一个破落的小房子里,里面还放着水车、犁田、打耙等农具,家中唯一的黑白电视都放在他房里,还有他三姐在外打工挣钱买的VCD机,总之他家一切都是围绕他转,他的一切与他家的一切,比较起来很不搭配,很不和谐。

他家的经济收入主要靠他三个姐姐,让老顽固惭愧一生的三个女儿还都很懂事、能干,他父母在家务农亦只能维持粮食,可惜前面两个女儿嫁得太早,后悔已来不及了,吸取教训后,家中唯一可以拴住的便是三丫头了,现在他们家唯有靠三丫头在外面打工挣钱,绝不能早早嫁出去,虽然22岁就应该嫁了,但一直留到今年25岁,他父母还打算留着,幸好三女儿懂事,每年省吃俭用的打工钱都如数上交,亦懂得孝顺父母,关心弟弟,但是这小丫头,在他父亲看来,最可气、最愚蠢的便是:在去年秘密搞个什么"自由恋爱",最让人气恼的是:东窗事发后,没有一点后悔,没有一点害臊的样子,而是理直气壮的,他父亲当然是不会同意的,不问任何情况,只是一味地责怪与辱骂,因为在他看来,这"自由恋爱"本质上,对女人来说就是件丑陋而不道德的事,还有辱门楣。当然,英明神武的他是不会让之得逞的。

哈膜先生亦是不负父母的爱,中考成绩不错,考上了无为县第二中学,这可了不得,我们且不说他是怎么考上的,虽然无为二中只是个普通高中,但毕竟在县城呀!哈的父母是兴奋得不得了,这件事给他父母的感觉就是:不得了了,我儿子这么争气,考上大学了,我儿子是大学生了,大学生唉,这么多年来,这小村还从未出过大学生唉!可是,就是我的儿子是第一个,我儿子马上就要到县城念书了,县城唉!这么小,就要到县城去了,我儿子真的太有出息了,我们这活了一生世也值得了,虽然我们没用,干苦活,吃的差,穿的破,但我的儿子是有用的,我儿子将来肯定吃国家饭,坐办公室,我有这样的儿子!我儿子将来还要当大官,考个状元、博士什么的。

我们不难想象哈的父母是怎样的狂喜呀!这多么荣耀呀!人生不就图这么一天么!在他们看来人生的价值在此溢满,我们也不去考虑哈的父母是否有些兴奋过头了,不就一个小小的普通高中么?有什么至于高兴成这样?或许我们看来很普通,甚至不屑一顾,但人就是这样吧!各人有各人的世界、各人有各人的幸福,就算有些人考个博士,得个诺贝尔也可能体会不到那种幸福,但他的父母体会到了,他们比别人幸福,这点也就够了。

哈的父母马上就张罗着大哄一场,一定要风风光光,办个全村有史以来最隆重的,摆个二天三餐,搞个十来桌。他俩已想得很透熟了,考虑到经济上,再加上心情上好,决定同意三丫头的喜事,放她一马,在准备完儿子的喜事后让三丫头和那小兔崽子自己决定择个日子结婚,但条件是彩礼一万六千元,现金,半月内一次性付清。马上就叫人打电话给了他们,叫他们回来庆祝一下,那准女婿开先是高兴个半死,后来又有些为难了,他和媒人一道到准岳父家说情,看能不能少点。

媒人只是试探性地极含蓄地说:"这喜事我们一听是高兴得不得了,这一下又是借,又是卖的,只凑了一万多点,家里两头小猪都卖了……本来想拿贷款,但现在贷款亦不容易……以后办喜事又要花钱……"。

哈的父亲有些生气了,但还是装出随和地说:"你想说什么呀?什么意思就直讲!我们又不是外人。"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开始2”内容快照:

『开始2』

媒人讲:"……这彩礼……能不能少点?"这一~老汉是怒火从心中烧起来了,有~够的理由发火了:"你这小狗日的,还跟老子讨价还价!这是~生意吗?!老子把一个人都给了你,你他~还讲许多!我家三丫头一年~六、七千元,两年不就还原了么!我跟你直说吧!少一个子,门都没有,老子让你一生一世打光棍!"。……这件事虽然成全了~好姻缘,但是后来的状况与~境会让哈的父~懊悔自己的一时~动,没有远虑,一时兴

~~

>> 阅读第2章 开始2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