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大同谟 [目录] > 第8章

《大同谟》

第8章宋恕的《古大同说》

作者:东方大旗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4〉鲍敬言的《无君论》对无君社会的憧憬

《无君论》说:“曩古之世无君无臣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既作,日入而息……不竟不营,无荣无辱。”鲍敬言对无统治阶级的自由社会特别向往,在那个社会里,无政府,无阶级,无竟争,无私产,无赋税……他认为“古者无君,胜于今世”,对这样的社会非常赞赏和向往。

〈5〉潭峭的《化书》提出的“太平”,“大和”理想社会

谭峭在《化书》中说:“食均则仁义生,仁义生则礼乐兴,礼乐兴则民不怨,民不怨则神不怒,太平之业也。”由太平社会而进至更高级的社会,就是“大和”社会,他说:“是以大人无亲无疏,无恶无爱,是谓大和。”

〈6〉黄山谷画的《张大同卷》画卷对大同社会的憧憬

黄山谷画的《张大同卷》,是中国古代画坛难得一见的绘画佳作,也是极少的用画作来表现作者心目中大同社会的样子的名作。画家用图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向世人展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图景,以及作者对大同社会的憧憬。

〈7〉梁夫山的“聚和堂”社会

梁夫山的“聚和堂”社会,其实就是一种宗族式的“乌托邦”,他为“聚和堂”社会进行了终生的实践,并在堂内实行了公共教育和会议制度。梁夫山称“聚和堂”为“有教有养”的社会,他说:“老者相以与安,朋友相以与信,少者相以与怀。”他还在“聚和堂”建立了领导制度,他说:“君者,中也,象心也。”领导者的职能是为了“聚和堂”的公民生活“安逸”,并“同百姓之欲。”

〈8〉黄宗羲的“理想国”

黄宗羲在他的《明夷待访录》里抨击了封建政治,描绘了带有某些民主主义色彩的“理想国”他赞美“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上古之世。提出“向使无君也,”的假设,然而又不能无君,所以他想到要提高相权,限制君权的办法,用宰相传贤制补充天子世袭制。使天子“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很有点今日之“君主立宪”政治体制的味道。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借以约束君主个人的“人法”。顾炎武也有相同的主张,也提出以“众治”代替“独治”的观点,借以平衡君权和地方权利。这些,就是他们所谓的“理想国”。

〈9〉兰芳大总制共和国

兰芳大总制共和国是广东人罗方伯于1776年在南洋加里曼丹岛建立的一个华侨自治政权,也可以说是华人建立的比美国还早的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首都东津,用兰芳元年纪年。罗方伯不愿称王,改称大唐总长,每任大唐总长由所有公民开会选出。存在了一百多年。这样的政权在当时的南洋还有许多个,都是由华人建立的。

〈10〉黄崖山社会

《山东军兴记略》记载了清末山东肥城县发生的一次暴动,暴动者们信仰一种秘密宗教,叫泰州教,实际上这是由明朝王艮以来“左派王学”思想系统的宗教化。他们在黄崖山组织了一个像“世外桃源”式的小社会。后来他们遭到清兵镇压,若干村落一齐杜门自焚而死。

〈11〉宋恕的《古大同说》

浙江平阳人宋恕于1889年写成了一本书叫《古大同说》(也叫《高议》)。书写成后,他害怕自己的思想会株连家族,不久即焚毁了。他说:“吾闻无政府而喜之,而演之。”可见,这部书是无政府主义的大同理想学说。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中国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内容快照:

『中国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12〉无~主义社会江苏人刘师培是我国最早倡言无~主义者之一,他后来投靠了清朝。广东人刘师复也是我国最早倡言无~主义者之一,他于1914年在~海成立了中国无~共产主义同志社,于7月又成立了中国无~~。〈13〉中国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胡贻谷把英国人柯卡普所著的《社会主义史》翻译成中文,取名为《泰西民法志》,于1898年由~海广学会出版发行,1920

~~

>> 阅读第9章 中国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