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水云深处 [目录] > 第2章

《水云深处》

第2章第一辑散文之旅水云深处第二章

作者:明然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八又见庭前燕

三月的阳光明媚,熙风拂面,高天上散挂着几朵淡淡的云彩,在悠闲的飘荡。放眼望去,公路两旁的原野上一派葱绿,间或有些野花盛开在田边地头,沟沿坎下,充满蓬勃生机。

今天的天气甚好,我携妻带子踏上了去老家的旅程。自从那年告别了家乡就一直都不曾回来过,想来都快近二十年的时光了,老家现在是个什么样子,我亦无法去想象。我所知道的,也只有在和老家的亲友们通电话或信件上的片言之语中获得的零星印象,到底变化得怎么样我无从猜测得到。

我的家乡是鄱阳湖边的一个小渔村。伸入湖中的一块高地叫老庵咀,老庵咀上耸立着一座明朝风格的庵堂,庵内供奉着一位叫做许真君的菩萨,村民们出湖捕鱼或着远航,路过这里都要焚香、鸣爆、叩拜,表示他们的虔诚和崇敬。

小时候,我总是和小朋友们结伴来老庵咀玩耍。因为在庵前庵后的苦楝树和高高的桑椹树上经常会有鸟儿搭窝,庵内的前后两进大殿内的横梁和板壁上有着难以计数的燕子窝,我们经常三五成群的来掏鸟窝,摘桑葚,捉燕仔,煨鸟蛋,自由自在,快乐地游戏。桑葚吃得多了,手是红的,嘴是红的,牙齿都酸**。等到煨好了鸟蛋,却怎么都不想吃了。

庵前的湖滩上,青翠的湖草碧莹莹的。草丛中那些叫不出名的虫儿们欢快地唱着歌儿,啾啾唧唧的传达彼此的信息。横行无忌的螃蟹们,在伙伴的逗弄下扬起利剪似的钳子,摆出一付无所畏惧的姿态向我们示威,却冷不丁在我们的疏忽下慌急急隐入草丛深处。

庵前的那排电线上,欢快的燕子们此起彼落的飞起又降下,就象一曲正在弹奏的五线谱。燕子啾啾,是奏出的怡人的乐曲。我们有时候躺在草地上,伸展四肢,听燕声呢喃,悠然惬意,有时都会忘了回家吃饭。总要大人们来寻时才记起该要回家了。

那一年,庵前的湖面上突然来了一个庞然怪物。高高的架子上围着一溜儿挖斗,每当机声隆隆,巨大的烟窗内升腾起滚滚浓烟。如果你穿得是一件银晃晃的白褂子,不用多久,便见上面落满了星星点点的烟子,刹时便成了一幅世界地图。当你从庵前回来,鼻孔里濞出的是乌乌的黑泥。

庵后的高坎下新建了一座红砖窑,竖起了一座几十米高的烟筒。庵堂左右的土坡草地被推土机拱得失去了往日的葱绿。树木和植被遭受了空前的劫难。从那以后,似乎就再也没见到燕子和鸟们的身影,再也没听到燕子那动听的歌声。

后来,我便离开了故乡,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一晃就过去将近二十年的时光。于是,我想这次回来,一定要好好看看这阔别了二十年的故乡。

汽车终于停在了老家的门前。下得车来,我不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老屋孤零零地耸立在屋场上,傲岸奇伟,孤寂冷漠。原来,邻居们早已在移民搬迁的大潮中住到新村中去了。屋前屋后散见拆迁后的残砖破瓦,爽墩石板。空旷的屋场上一棵棵新树蓬勃生机,盎漾生命的绿翠。

推开屋们,只见庭前天井檐下几只新筑的燕窝,散发出泥土的腥香。窝内雉燕吵闹不休,仿佛在焦急地等待母亲食哺。几只成燕从天井上凌空而下,见到我们便警惕地倒回到井口的瓦沿上,紧盯着它的孩子们,随时准备不惜一切的保护它们的儿女。

沿着湖边儿时走过的小路,我们向老庵咀走去。一排排的垂扬柳在春风里舞开了腰肢,婆娑、婀娜、迷人。放眼望去,苍茫的湖面上云蒸霞蔚,水鸟飞翔。渔舟灵动穿梭,激扬而高亢的渔歌声,充满深情的飘荡在湖面上。剪水的燕子时而俯冲而下,击出一圈迭起的水纹滚动在水面上。当年的庞然怪物已不见了踪影,那座宏大的砖窑已经被当前的免烧砖厂取代,被侵害的植被恢复了先前的面貌。那古老的庵堂经不起无尽风雨的侵蚀,由于年久失修,颓然塌毁了。如今,在古庵的原址上,村民们重修了庵宇,红墙绿瓦,金壁辉煌。焚香祈祷,,顶礼暯拜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孤耸的烟筒成了一幅残缺的风景,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许多的思考。

穿湖而过的电线上,落满了歇脚的燕子,象极了等待人们弹奏的五线谱。我聆听燕语,仿佛听到它们说:如今,我们不必为避害而四处奔波,这舒适的环境,悠然的生活,怎么能不让我们放开心怀,引吭高歌呢?

九别哭,汶川

历史,会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公元2008年5月12日。灾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么一个名字:汶川。

  五月十二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八级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从天而降。巨大的力量,让地动山摇,江河破碎。顷刻间,无数鲜活的生命,在此时戛然而止,成千上万的生灵涂炭,家破人亡。幸福被撕扯成飘飞的泪滴,希望被深埋在废墟中和瓦砾里。汶川,哭了。

  美丽不失娇媚,风光妖娆的成都大平原,自古以来被称之为富庶的天府之国,人间天堂。但在这一刻起,突然就黯淡了她的美丽。一时之间,日月无光,江河失色。废墟中,瓦砾下,一息尚存的生命,在深沉的痛苦中发出渴望的,近似于绝望的呐喊:救救我吧。

  在通往人间天堂九寨沟的路上,有一座美丽的城市,这就是——汶川。奔流不息的岷江穿城而过,滋润了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们。羌、藏、回、汉等多民族聚居在一起,他们在这里融为一体,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生活幸福富裕。美丽的汶川,自古以来就素称为“西羌门户”,西川的大门。

  就在这一天,这里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卧龙翻身,大地塌陷。一场来势凶猛的地震,淹没了她的千年文明,撕毁了她的靓丽容颜,却丝毫不能动摇她坚强的意志。奔流岷江,也忍不住发出怒吼,为残存的生命呐喊助威,在瓦砾中坚守住自己生命的呼吸,不再哭泣。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震惊中的国人,滚落悲痛泪水。阵痛下,他们坚强地抹去泪痕:机挖,手扒、肩扛,打响了一场空前的抗震救灾的大仗。

中共中总书记,国家**胡锦涛同志来了。他带来了祖国人民深情的关怀和问候,他送来了阳光般党的温暖,如和熙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那些失去了亲人,被毁了家园,幸存者们脸上悲戚的阴霾。他爱抚地摸着孤童的手,眼里噙满了泪水,激动地说:“孩子,别怕。我和全国人民都是你们的亲人!我们都会关心你们,帮助你们的。”多么激动人心的话语,人民的疾苦时刻牵挂在他的心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来了。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面对眼前的惨状,也禁不住泪流满面。在大灾面前,他临危不惧,临阵不惊,始终坚守在战斗的前沿。他意味深长地告诉大家:“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将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是啊,再大的困难,我们用它来除以十三亿,它就是个小困难。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不然怎么配称为炎黄子孙?

  人民的子弟兵来了,那一身身的橄榄绿,蓬勃生命的希望。每当灾难降临,都会看到他们冲锋在前的钢铁身影,奋不顾身的顽强斗志,勇往直前的拚搏精神。他们,每一次都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白衣天使们来了,他们就象士兵,冲锋在生命与死亡之间。拯救生命,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用无私无畏,天使般的情怀,奋战在救护生命的战场,向我们诠释了时间与生命同样珍贵的内涵。

  只要献出你的一份爱心,便将会有希望拯救一个生命。我看见了街道上义务捐献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有老人有孩子。老人表情专注,孩子神色凝重。你看那一个个稚嫩的脸上,眼眸里凝聚的满腔爱国热情,足以征服任何艰难险阻。因为,他们是托起中国明天的脊梁。

  全国各地的人们,海外的华人华侨,他们自发的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捐助**,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血浓于水的手足之谊,民族情感,此刻,汇聚成他们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召唤生命,重建幸福家园。

  汶川,你别再哭泣。明天你将会变得比从前更加美丽。坚强中崛起的你,必将迎来胜利的曙光。我们将以江河为墨,大地做纸,青山作证,书写一个崭新的你。

十水云深处是吾乡

清朝嘉靖年间,曾任都昌县令的台州人林贵兆乘舟巡检,是日暮泊芗溪,看炊烟袅袅,听渔歌声传,览湖天一色,烟波浩渺,不由动了思乡之情。于月明风清之夜,慨然吟诵,有诗为证。诗曰:《晚泊芗溪》。“月色东溪好,清风待夜吹。渔歌连野岸,犬吠隔山蓠。牧屋酣牛犊,芗村卫虎罴。烟波惆怅望,一叶系秋思。”表达了内心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属地风光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从诗中可以看出,多么恬美,怡然的一幅水乡小渔村素描画啊,这幅画的名字,那就是叫做——芗溪。

沿长江溯江而上,至彭蠡口逆水行舟,过蛤蟆石、经老爷庙、渡松门湖、穿三山隘口,在浩浩荡荡的八百里鄱湖深处,有一个人们并不熟知的地方,那里虽不见高山峻岭,急流瀑布,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却拥有属于它自己的那一份美丽。美丽的橙色湖岸线弯弯地伸向远方,勾勒出一道象征希望的彩虹船,船上满载着我们的童趣与天真,在软绵有弹性的湖滩上自由涂画着自己的想象,放飞梦想。

清晨,大人们肩扛船桨,抬着大网,踩着滴露的晨珠,伴着启明星在天上闪烁,呼吸带着淡淡腥味的空气,穿过柳林间轻烟似的薄雾,在门口湖边上船,驾船出湖捕鱼,用一天的辛劳去换取收获的欣喜。湖面上,云深处,便只见飘动的帆影,穿梭的渔舟。苍茫的湖面上亦不时的听到渔工们的吆喝声、号子声,渔歌声。好一派繁荣而又忙碌的气象。

日暮,西边的天际落日、晚霞映红了湖面,火烧云燃遍了天空。此时,村口、岸边充满了欢声笑语,鸡鸣、犬吠、鹅叫、鸭唱。地上的一切都罩上了一层金红色:白帆静卧舱顶沐上了霞光,镶嵌了一道亮闪闪的金边,褪去一身疲累静静地憩息;白胡子老爷爷长出了长长的金丝般的须发,有了神仙般的神采,翘着下巴听小辈们讲着一天的湖趣,不时的颔首称赞;满舱的鱼儿鳞光闪闪似渔人们绽开的笑脸,把心中的快乐彼此相牵,心意相连。袅袅炊烟升起在渔村的天空,把天与地,湖与村相融相粘,一如画家笔下的写意,让人向往,让人流连。

故乡的名字叫做芗溪。可自我记事以来,好象就只看见门口湖里的水泱泱的连到外湖,一眼望不到边,苍茫、空阔、大气。却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如山溪般轻盈秀美,并能唱歌的小溪潺潺。那故乡的名字为什么叫做芗溪呢?我问过父亲,父亲的父亲,乃至家乡的很多长辈。他们也都不能答复出来。如今在我想来,可能是因门口湖是一条狭长的湖汊,对于浩瀚的鄱阳湖来说,只是一条微不足道的溪流。湖汊两岸盛产一种叫做芗草的植物,遍布在小村的周围。因此,人们便称小渔村为芗村。恰芗与乡谐音,外人们听不懂芗村与乡村的区别,所以后人们便把芗与溪溶在一起,寓溪畔小芗村之意而叫做芗溪了吧?

是啊,故乡的美我描绘不出来,我亦无法去表述。那红红的土地,清清的湖水、追帆的鸥鹭、还有那点点渔舟,永远在心湖里翔动、跳跃,充满了生机。虽然我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家,亦有了新的安身之所,但我仍将会把它藏在我的记忆深处,直到生生世世。

十一鄱湖乡恋

挽起裤腿,赤脚踩着橙色湖岸线,留下一串脚印曲曲弯弯,湖滩上散落的鹅卵石,七彩斑斓映入我的眼帘。脚印印下的水洼里,寻找童年的足迹,藏着梦想的记忆在注水的脚窝中浮现,鄱阳湖畔,我铭心的童年!萌生在不息波涌中的希望让我记起了昨天,啊!充满稚趣的童年。

在铺满着茵茵青草的湖边崖岸畔静坐,听浪花欢唱,清风掠过湖面轻吻我的脸,览天际飘白帆点点,任思绪飞到遥远的从前。那上岸洲上的草又青了,美丽的像那绿绒地毯,温柔而又缠绵。可记得那一年春天,湖洲上有一个打草的少年,挥舞大刀的身影仿佛在告诉你,他要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在顽强地和生命抗争。

放眼望,八百里鄱湖浩浩荡荡奔来眼底,星星点点渔舟上,激扬高吭的渔歌唱出渔人心中向往。一位英姿少年立在船头,清纯的眼眸里透射坚毅的力量,要征服无边风浪,把自己的理想实现。要超越自己,鄱阳湖已把他磨砺成一柄屠龙之剑。

带着对鄱阳湖的挂牵,带着对鄱阳湖的眷念,背负简单行装,少年决然地告别了家园。风雨沧桑的路上,困境中鄱阳湖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澎湃急腾的潮涌,催发他内心的生机绵绵,告诉他,只要坚定一种信念,人生路上便将一路荡涤直前,崭新的世界里,定会有自己绚丽灿烂的一片天……

创造了属于自已的精彩,生命中有了自己的美丽湖岸线。皱褶的额纹里留下许多悲苦喜乐,那疲累也已悄然遮盖了青春容颜。如今重返故里,鬼使神差就到了鄱阳湖畔,心底埋着的千言万语,向湖中倾倒,借着湖浪灵动地弹拔着湖岸线,奏出了动听而怡人的诗篇。远离鄱阳湖的时候,经常梦里萦绕清清湖水蓝蓝的天,掬一捧湖水如饮甘泉。在岸边的柳树下,我信手摘一片叶儿放在唇边吹响,儿时歌谣的旋律便是那挥不去的乡情、乡音、乡恋!

乡恋——带进青冢的唯一眷念。藏在心灵深处的鄱阳湖畔,告诉你,我挥别不了的橙色湖岸线,告别不了的家园。

十二故乡的老庵咀

自从别离了故乡,一晃就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的光景。其间,虽有偶尔的时侯回到故乡,但我却从没有去过老庵咀。己不知它现在的情形是若何的了。

清明节这天,我带着家人返乡祭祖,在祭祀的活动结束以后,突然想到要去儿时常常驻留的老庵咀去看看。便在午饭后一行七人驱车往老庵咀而去。

老庵咀,座落在鄱阳湖畔,半岛似的家乡小渔村——芗溪的最南端,滨湖耸立。记得小时候,我每天和伙伴们一起来到这里寻找那五色六色的画粉块(裁缝师傅用来画线用的扁扁的彩色土块)带回家去,在自己的天空里放飞自己的想像,自由地图画美丽的希望和梦想。

咀上的老庵里,已没有了神龛和各色的佛像,那些“四旧”的东西早已在“文化革命”的洪流中被荡涤干净,这里成了水产革命的大本营,芗溪水产组就进驻在这个古老的庵堂里。

在过去,这座庵宇是渔人们心中的一座圣地。每当渔人出湖都要经过此地,渔人们便在船上向着神灵祷告,祷告一天的平安和收获。后来,自从水产组进驻这里,庵前的这片湾港成了沸腾的海洋。早晨,渔人们在这里扬帆出湖;傍晚,渔舟唱晚,渔人们绽开笑脸把一天的收获送到庵里,交验入库。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让人流连不已。

庵前港口,一座雄奇俊秀的石彻挡洪墙临湖傲立。那用大块大块的红岩石沏成的挡洪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亦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是鄱阳湖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迹,可惜现在已见不到了。不知是在哪一年,被愚蠢的领导者带着憨实的乡民给拆挖了。站在港口,想像着儿时的墙的样子,心情不由黯然了许多,无声的哀叹逝去的荣耀与辉煌。

庵前的湖岸线泛着橙色的光芒,一轮一轮的湖浪生生不息,拥抱着湖岸线,奏出动人的音响。我不由拣一洼绿茸的青草地躺了下去,沐着暖融融太阳,轻闻着青草的幽香,仿佛回到了儿时的境况,稚趣、无忧、快乐、欢笑,童年的记忆是多么的纯真与美好,故乡便依偎在身旁,抚平我额头上那道道皱裂的忧伤。

带着对过去的回忆,带着对故乡的向往,我给同行的人讲起了童年的许多轶事,夏天,在庵前的港湾里脱光衣服钻入水里躲避酷署,冬天,沐金色余辉吹起短笛,脆嫩的童声里飘飞渔歌的甜蜜。春天,看茵茵水草蓬勃生命新绿,秋天,览长空水天一色,骛鸟高飞。我讲述得如数家珍,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三十年的牵挂在娓娓的倾吐中抖了出来,心中突然涌来一阵舒心的畅意……

老庵咀,不知何年何月我还能再来看你,可你在我内心里深藏,永远也抹不去。故乡的老庵咀!

十三凌杨

缤纷的世界,多彩而美丽。那一道道的靓丽风景吸引了世人的眼球,江边上花布伞下的纯情少女,绿茵场上那俊美的少年,清澈而澄明的江水,江上摇曳的渡船,花坛上盛开的鲜花,这一切的一切却都不能打动燕吾,在燕吾的内心深处有一道属于自己的虹,是那么夺目,那么绚丽,那么富有诗意,青春的凌杨。

凌杨是燕吾的一位红颜知己。人虽不是那么美丽,却蓬勃着青春的生命气息;虽然从不曾说什么豪言壮语,却能用一双睿智的眼洞穿燕吾的心扉;微微上翘的厚**,流线型地展示性感的美丽;洁白的牙齿似镶嵌的珍珠粒粒,每次的吻,燕吾恨不能把它全部都吞到肚子里去。燕吾的内心里是多么的渴望拥着这一份美丽到生生世世,然而世俗的目光和伦理的讨伐让燕吾颤栗不已。道德的天平在燕吾的思想和观念中制衡着自己。

澄江边的石岩上有道欣长的身影,饱满的前胸上危峰挺屹,忧郁的神情映照江水有着别一样的韵味。西施的幽怨,昭君的哀叹,贵妃的默泣,嫦娥的冷寂,全都刻在凌杨的脸上,隐忍在她的心里。她也是多么地深爱着燕吾,燕吾是她这后半生的牵挂,多么希望燕吾陪她走过这一路的人生风雨。

在这莽莽而又苍凉的世界里,燕吾时时压抑自己。家庭,责任是燕吾丢不下的唯一,同时他又是多么想终生拥有那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瑰丽。面对凌杨的泪眼和细细的哀婉而悲切的倾诉,燕吾的内心波涛汹涌无法自己。黯然无语,默然低泣,天啊,我要魂归寰宇,寻找来世,抛却今世的牵挂去拥有那一份不能攥在手心里的人间至美。

理智的凌杨不愿意燕吾无措徬徨,她要斩断那丝情缕,把一份孤独留给自己,等头发全白了看能不能再走到一起。既然现在我不能与别人同时拥有,选择分手也是一种美丽!照亮了别人,亦成熟了自己。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第一辑散文之旅水云深处第三章”内容快照:

『第一辑散文之旅水云深处第三章』

十四云~情八百里鄱阳湖烟~浩渺,天~相连。莽苍苍的白云~~,有一个~神奇与传说的地方——都昌。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沉枭阳,泛都昌的故事引来多少文人墨客驻~,罗隐的神奇传说脍炙人~,陶侃孝~的真情动天撼地。滩涂洲头沉埋的刀剑,记录了多少血腥的故事。朱明王朝耸起在鄱阳湖~,大战鄱湖十八年的血淋淋争战成就了一代帝王

~~

>> 阅读第3章 第一辑散文之旅水云深处第三章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