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水云深处 [目录] > 第3章

《水云深处》

第3章第一辑散文之旅水云深处第三章

作者:明然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十四 云水情

八百里鄱阳湖烟波浩渺,天水相连。莽苍苍的白云深处,有一个充满神奇与传说的地方——都昌。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沉枭阳,泛都昌的故事引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罗隐的神奇传说脍炙人口,陶侃孝母的真情动天撼地。滩涂洲头沉埋的刀剑,记录了多少血腥的故事。朱明王朝耸起在鄱阳湖上,大战鄱湖十八年的血淋淋争战成就了一代帝王洪武元璋三百多年的大明霸业,从此大明帝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当我迈步行走在**的河**,思绪随一湾流水绵绵流淌。曾记否:暖阳下,草堆旁,湖滩上,赤脚踩水裸身畅游,童年的欢乐尽在水里的迷藏中尽情挥洒,朦胧少年象一艘小艇在浩瀚的湖上自由驰骋,放飞自己绚丽的梦想。童年的记忆留在了云水之间,留在了鄱阳湖上,美好深埋心底永不相忘。

那年,当我捧着通知书背负一身简单行囊向鄱阳湖告别,内心有一份牵挂就象水中虾须草的绵绵丝缕一样曲折悠长,情感的波涛随湖浪一起澎湃激荡,纵然是远离了故土,远离了生养我的蓝天碧湖,血管里流淌的依然是清清的湖水,滚动的思念。

虽然故乡依然很清平,很不富裕,没有矿产,资源匮乏,没有让人称羡的名山、大川,没有伟人故居,但朴素的原生态地貌是都市人仰慕的休憩之处。清幽娴淑的高塘深涧,太阳岛般旖旎的水中马鞍,神奇的中国百慕大——老爷庙魔鬼三角,风味独特的岛山米粑,金黄酥脆的南峰豆参,银亮洁美的芗溪鲥鱼等等、等等。都可让你牵起那一份思念,剪不断理还乱。

屈指算来,冬去春回已然走过了几十载,其间虽有间断的回过几次故乡,其余都因所谓的忙于工作,疲于奔波艰难的生活,便有些淡忘了故乡。如今,随着额头白霜点染、闲坐书房,记忆深处的那一缕牵念不时在脑海中翻浪,愈来愈强。要回家看看!心灵的最深处传来了一种声音:哇噻,壮丽辽阔的八百里鄱阳湖涌来眼底,浩浩荡荡是那么的气势如虹;高高的蓝天上,白云悠然地飘荡,水鸟伴着白云轻舞,要飞得更高,鸣唱得更加嘹亮……

蓝天白云,瀚湖碧水。白帆渔舟,沙洲湖岸。港汊炊烟,农舍牧屋。一幅怡然恬静的泼墨丹青,一片贫瘠的红土地,一方养育我的水土,无论我身在何处,闪闪霓虹遮不住我的视线,**摇滚盖不住耳边船工号子的雄浑,一缕乡音穿越万水千山钻入我的心灵,带走我的思念,生生世世的情。苍茫的云水间安顿我的魂灵!

十五诚信

我因工作单位就在市场的边上,为了省却妻子下班后匆匆跑菜市场的烦恼,于是,便主动承担了买菜的任务。

一天,中午临下班了,我匆匆地去市场买莱。在市场一楼临近大门的左边有一溜临时摊位,摆了不少的时令疏菜,其中有一个摊位边站着一个近四十岁的中年男人。我在摊上挑了些新鲜豆角和空心菜,再称了些蒿笋,总计要付菜款柒元捌角钱。待到付款时,我伸手去裤背兜里掏钱时,我傻了眼。原来昨天晚上换洗衣服时把钱拿了出来,放在卧室的书案抽屉里,早上走得匆忙,没有把钱带出来。顿时脸就蹩得通红,显得尴尬极了。我忙把装好了袋的菜递到他的手上说,不好意思,我忘带钱了,退还给你吧,对不起了。中年男人见我尴尬,就说没关系,说话间就把菜袋接了过去。我刚欲转身离开,忽就听见中年男人大声地说:“同志,别忙走,你就在隔壁大楼上班吧?好像每天都见你出来进去的。”他一步跨过菜摊,拎着菜袋来到了我的身前说:“朋友,你先把菜拿去吧,没关系的,下次买菜时记得给我就行了。”我连连称谢说:“谢谢,谢谢!明天我就给你送过来。”这样我便拎着菜回家了。

第二天中午快近下班时,我和同事打了声招呼,就提前走了。出得门就径往菜市场而去,来到昨天买菜的摊位前找那位中年男子,却发现他并没有在,我想把昨天欠他的菜钱还给他,不然就真不好意思。我向旁边的摊主打听,也都说不知什么原因,他确实没来。于是,我便随意的买了些菜,怅然地回家了。

接下来的四、五天里,只要我来到市场,便都是直奔中年男子的摊位,可每次都没见到他的影子,我觉得奇了怪了,他怎么就不想做生意了?心里好生纳闷,却终也未能解开这个扣。

好像是在第七天的头上,当我来到菜场时,终于见到了中年男子。他的左臂上戴着黑纱,眼圈上罩着黑晕。我连忙来到摊前多买了些菜,连同上次欠他的柒元捌角钱一起付了给他。他忙说同志,你真讲信用,谢谢你。我说,是我应该谢谢你,首先是你给予了对我充足的信任,在我们之间架起了诚信的桥梁,所以我更应该感谢你才是的。话说完,心里不禁便有了一丝如释重负的感觉,舒畅极了。

后来,通过聊天才知道中年男子一连几天没来卖菜的原因。原来就在我没付钱走后的那天下午,他的丈母娘因突发脑溢血,不幸亡故。他一直在忙着料里岳母的后事,所以就耽搁了几天没做生意。现在事情过去了,便就把菜摊又摆起来了。我劝他节哀,保重身体,他疲累的脸上隐着忧伤的神情说,谢谢你的关心,谢谢了,欢迎常来啊!我连说一定、一定!离开了菜场……

十六我家的小花

小花,咋一听这名字,你也许觉得这是谁家的姑娘叫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其实,它不是人,只是一条精灵古怪的狗呐。说来你可能不信,狗再聪明又能聪明到哪里去?它又不是人!

但我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家的小花的确是够聪明,有几件小事便很能说明问题的。

小花是在我动手起盖后面房子时,动工的那天跑到我家来的。那天早上,我打开屋门,见有一条半大不大的小狗,背上散落着几块黑黄色的斑花,颈上套着一根电线箍子,可怜兮兮的倦卧在我家门坎边。由于,我平时比较喜欢养养小狗小猫的,所以在着见小花后,便有了收养它的冲动。然则见到它其貌不扬,毛粗骨瘦,心里先自就有些嫌它了,嘴里就呵斥着赶它走。可这狗儿也怪,不管你怎么呵斥,它就是不走,却相反地挨到我的脚跟,低低的,呜呜地叫着,估计是饿坏了。它乖巧地向我摇着尾巴,想是在要吃的。我见狗儿乖巧,便到厨房取了些剩饭剩菜倒在食盆里给它吃。

小花吃饱了,却也不走,一直跟在我脚前身后欢快地叫着,跳着倒也可爱。我突然记起家乡的一句老话叫做:猫来穷,狗来富。一想,这可是件好事。于是,我便唤住小花,把套在它颈上的电线箍子给解了下来。在解电线的过程中,发现小花的左眼球上,蒙着一层白雾似的,左眼原来看不见,是个瞎眼。有了此发现,我便认真的观察起了小花的左眼,仔细一看,好像是上了翳子,便赶紧找来红霉素眼药膏给它抹上。在下午得空时,又带着它去了兽医处治疗。没成想,一个星期后,小花的左眼竟奇迹般的复明了。我们见了着实高兴了起来。可小花后来的表现,让我们越发的喜欢上它了。

那时,临到工人们吃饭、休息时,工地上无人照管,小花却能自觉自动地守卧在工地上,承担起了照看工地的责任。如见有生人或捡破烂者来工地,便狂吠大叫,以引起我们大家的注意。真是一个尽职的护场工啊。

还有一次,我是听朋友告诉我的。有一天,朋友来我家找我借书,恰逢我没在家,朋友径上楼来直奔我的书房。小花见他上楼,便尾随其后,一直跟着也上了楼,朋友见我不在,便在书房信手取书来看,小花见了,冷不丁咬住了他的**往一边拖扯,朋友吓得赶紧放下手中的书说,真是个精灵古怪的畜牲,你倒会看家了。

总之,小花看家的故事有很多,在这里我不多说了。只是前年冬天,不知是哪些个喜好吃狗肉的朋友,把小花打了吃了。听目击者说,是两个骑摩托的后生崽俚,骑在摩托车上用铁丝**住拖走了。小花成了盘中肴,我直觉得可惜,但亦无法可想。只是从那时开始一直到今天,我每当看见邻家的狗时,便不由记起了小花。是啊,什么时候我能否再养一条像小花一样通灵的狗呢?

十七走进马鞍

风尘一路赴马鞍,车驰人欢尽开颜。水隔马鞍遥相看,一渡轮送上对岸。早在多日以前,双喜告诉我说,文协准备组织一次赴马鞍的采风活动,时间定在某个星期天,但由于有了意外的变故,竟未能成行。没成想,今天终于成行了。记得前些年,一位老家在马鞍附近的同学的母亲仙逝,我代表全班同学来致祭,顺便也想上岛去看看,可到了湖边,又因单位电话急召而回去了,竟也未能踏上马鞍岛,只是遥遥地望了几眼。从那时起,便一直有了要上岛看看的愿望。今天,终于可以了却我一个埋藏很久的心愿了。

我们一行九人,在文协詹**的带领下,分乘两辆车子,由县城出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到达了苏山乡政府。原来,作协早与政府取得了联系,政府领导也特别重视此次采风活动,特意安排了詹副乡长给我们作向导兼联络员。我们大家很受感动。在此,我先奉上我诚挚的谢意。

由苏山乡政府再度登程,车子在穿越弯曲的山间简易公路,行约三、四十分钟,便觉眼前突然敞亮了。我们已经来到了鄱阳湖边的马鞍渡口。

马鞍,座落在鄱阳湖中,属一座孤岛。因岛上有一山,状如马鞍,取名马鞍山,而岛因山名,因此,人们谓该岛呼之为马鞍岛了。岛上人口两千余众,尤以胡、戴两姓为主,一个村委会辖八个村民小组(自然村)。这里民风纯朴,是一块都市人心中向往的原生态地域。

我们一行下车,将车泊在渡头空阔处,等了大约十几分钟左右的时间,都公渡015号渡轮缓缓靠上了码头。我们怀惴憧憬,登上了渡轮,去融入马鞍,扑向它的怀抱,去感受山里水乡人那质朴的情怀与洁纯的思想,领略那水乡岛国的神奇风光和田园诗趣。

渡船靠上了马鞍,码头边泊着一溜小渔船,水边的湖滩地里星星点点散落着一色的大水牛,站立张望的,倦卧的,吃草的,斗架的应有尽有,斗输了的牛哞哞叫着乱窜。一头大水牛背上歇着的鸟儿昂首站立,象个指挥牛群的大将军,临乱不惊,稳稳地立在牛背,嘎呱,嘎呱,的大叫了几声,说来也怪,乱哄哄的牛群却真的安静下来了,我在心里暗暗称奇。

我们下船登岸,沿湖边的防洪圩堤径往岛内而去。詹副乡长放下电话对我们说,马鞍村委会的领导在村部恭候我们呢。我们不由加快了脚步,只有两位女士程和周被这一路风景痴迷,沿途拿着相机左照右拍,慢了许多。我劝她们说,等下会有得你们拍的,好去处你还没到呢。她们这才放快了脚步。

马鞍村委会座落在马鞍小学的院子里,当我们就要跨进大门的那一刻,村委会的领导们己齐齐的迎了出来,詹副乡长给我们彼此作了简短的介绍后,大家聚齐在村委会听村委胡书记就马鞍的基本概况作了一番扼要通报后说,下面我与戴主任陪同大家去岛上的几个景点实地考察一下。

于是,我们一行来到了沙山景点,漫山遍野的沙草花开得正艳,粉红的花儿朵朵,似养在深闺的少女,娇羞而不失清纯,风中摇曳的身姿让人浮想翩翩。沙草花啊沙草花,你倾听鄱阳湖的故事,你不惧风沙的侵袭,骄傲地开在荒野,淡然面对世俗的挑战,你拒绝浮华,为的是气节不毁。你为定江王的英灵在天而盛开,秀美而充盈着一身正气。沙中的冻树(常绿树种,马鞍人称冻树),你披一身青绿铠甲,不惧霜风冰雨,骄傲地扬起头,任鄱阳湖上金戈铁马,战鼓声催,铸就你临危不惧的坚毅,心中永远蓬勃着青春的生命活力。彰显生命的冻树。沙滩上的蔓荆子伸展密密的触手,**地抠在沙里舒展身躯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

离开沙山,我们来到了鄱阳湖边的定江王庙遗址。定江王庙早已不复存在了,听村民们说,没人能知道是毁在哪朝哪代,留下来的只是一个传说。站立湖边,看乱石崩岸,错纵交立于湖前,突然一见险象环生。原来定江王庙便在湖边崖上,不知是由于战火,还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作用,山崖垮蹋了,定江王庙便随之而毁了。但定江王战水怪,镇湖妖的传奇故事却在渔民们的口碑声中代代相传。而今过往的船只打此通过,船民们都要虔诚地磕上三个响头,祈求定江王爷保佑一路平安。

游完了沙山,定江王庙遗址,在胡戴二位领导的引导下,我们去马鞍山上的古寺参观。寺名青云寺,在鄱阳湖区是极有名的寺院,盛传在这里抽的签都很灵验。于是,我们在心里暗暗地许下愿望去抽支签,预测一下自己的将来会怎样发展。当然,这是唯心的观念,做为唯物主义者的我们却心甘情愿的去验上一验,可见,美丑全在人的一念之间就能作出决断。

我们一路循着新开的进山公路上山,在公路的尽头,我们拐入了山道。山道两旁茂林修竹,小道上落满了厚厚的竹叶,踩在脚下绵软而有弹性,让我们的脚步欢快了许多。小周穿着的高跟鞋此时已是提在了手上,赤脚走在竹叶上的感觉简直把她乐透了,眉梢眼角满是得意的神情。在离青云寺两百米的山腰有座塔林,这是当年寺里的大师们圆寂后长眠的地方。由塔林而可以让我们想象得到当年的青云寺,香火是何等的旺盛啊!我想,不由从心里发出由衷的感叹。穿过竹林,眼前顿觉开朗,高耸的寺院屹立在山坡上,静静地关注着鄱阳湖的变迁。

寺是青砖建筑,寺前立一香炉,炉内香烟袅袅。寺门前石阶为十六级,大概寓意为一路大顺。为信徒,为自己,更是为天下苍生祈福吧。我们拾级而上,进入山门,大肚弥勒笑态可掬,似在笑迎天下朝奉者的到来。正殿上,一字排开的菩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因早就听说这里的签儿灵验,俩詹和我等几个便依次拜佛求签,也许是我们的诚意感动了佛祖,无一例外的我们全都抽到了好签,我们心中高兴极了,便也就都自觉自动地掏出不等的助油金了。

出了山门,伫立寺前,看鄱湖烟波浩渺,一派苍茫气象。八百里湖水奔来眼底,那一份壮观,那一种气势,让我不禁豪气顿生。想当年朱重八为开明而战,古战场上累累硝烟。远去了的历史,让我们追忆昨天。现代文明已不见了戈矛刀剑,这块待垦的**地,将伴随都昌大旅游开发的脚步接受最严峻的挑战。啊,马鞍。我从心底发出一声真情的呼唤,什么时候我能够再来马鞍?

十八高塘散记

再造高塘

六月中旬,在鄱阳湖文学研究会张一瑛老先生的热切鼓动下,要我帮忙联系大港高塘方面,研究会要组织一次去高塘的采风活动,时间定在七月一日这一天。为了配合都昌的大旅游开发,决定在鄱湖论坛出一期高塘专辑,隆重推介高塘。初闻此讯,深为高塘欣慰。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找到大港中心小学的领导石先生,请他帮忙与山里联系采风事宜。两天后,石先生来电告诉我,山里的事情一切安排妥当了,我深以为喜,连连谢过。之后,赶紧赴张公处告之。张先生遂将人员与行程安排,详细地向我作了介绍,并要求我一路兼作向导和解说员。我婉言谢之,张公不许,因我已有过一次高塘之行了,不由默然。

七月一日这天,天上飘着毛毛细雨。我们一行十人,分乘两辆小汽车开始了这次的采风活动。汽车一路风驰电掣,于上午八点十几分钟,便来到了位于大港水库的,赴高塘的渡轮码头。码头前不见渡轮的影子,岸边散落着等渡的人们。听山民介绍,因是梅雨季节,山里道路毁损严重,车子是不能进山的,迫于此,我们一行只好弃车进山了。而这一次的行动,便也就成了去高塘真正的踩风了。

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终于听到了哒哒的马达声,在伸入库中的山咀处,渡轮缓缓驶了过来。不多时,靠上了码头,大家弃车登船,唱着山青青水清清的歌儿上了渡船,开始了向高塘寻幽的旅程。

路线错误

梅子黄时雨亦晴,偶得奇景赖天成。虽然已过了梅雨季节,可今天的天气和梅雨时一样阴睛不定,天空时而放晴,时而又下起了淋淋小雨。我们一行搭乘大港水库库区内的渡轮,兴致盎然地站在船舷欣赏两岸风景,但见两岸松青竹翠,云绕青山之侧,峰出云岫之上,真一幅水墨丹青图画。看库水悠悠,风吹过碧波荡漾,绽放涟漪不由心旷神怡。正当我沉醉在遐思中时,渡船已靠上了码头。同伴唤我下船,我这才回过神来,觉得自己真的有点醉了,醉在这一路的山水中了。

下船了,便开始我们几近二十公里的山道旅行了。雨中的山道油滑而又软绵有弹性,起初登程,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行将千米左右拐过一道山咀,山咀上的半坡处有一天然巨型树根,造型奇特,形似“恐龙”。我赶忙摆弄相机,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全方位的拍摄,并给它取名为“根生恐龙”。

拍完了恐龙我们继续上路,大家一边聊着,一边赶路。不时跳越沟坎,淌过溪流,沐天霖小雨,兴致勃勃地向高塘而去。行至半途遇一岔道,张公问我,明然,我们该往哪条路走呢?因我前次进山是以车代步,所以只能凭着模糊的概念辨路,再加上以事隔三五年了,概念不清,我含糊地说走左边那条道。大家便按照我指明的方向继续前进。

我走在队伍的前面,走着走着,感觉上愈发不对。心里便忐忑起来了,路是不是走错了?幸好发现前方不远的路边棉田地里有农人劳作,我紧跑过去问询他们,问后才知道果然走错了路。于是,我招呼大家赶快回头,重新回到岔路口上右边的那条道。我打趣地说,同志们,真是对不起,本人犯了一个指导性的路线错误,好在及时发现了错误,希望大家积极的开展批评教育,今天可是七一呢,怎么能犯这个错误呢?该打。同伴们听了亦附和着笑起来,七嘴八舌的数落起来了,你这个向导是怎么当的?回家陪孩子去!

谈笑间走上了正道……

观音寺

观音寺座落在去高塘的路旁,一座危崖边的巨型大石上,石因寺名而叫观音石。临涧的石壁上曲生一棵虬结的,叫不出名的老树,也不知它已生长了多少年了。似一条欲腾空的飞龙,昂首向天,啸傲九天而去。真乃高塘一绝景也。

现在的观音寺,红墙碧瓦,宽敞明亮。是前年下半年重建的,只是已不复当年的模样。记得我首游高塘时,那时的观音寺是个小型的八斗拱檐式的塔状小寺。东西南北各开一扇大门洞,不用寺门。寺中央是长明灯座,座上长明灯经年不息,春夏秋冬四季,无论刮东西南北风,怎么也吹不灭长明灯,在当地引为奇事,神谈。

原来四面寺门洞开,空气从四门进入,四个方面的气压均衡,气流从四面进入寺中各自遭到对方同等压力的对抗,无形中在寺的中央形成了一块相对静止的气流区,气流缓慢,所以才出现了长明灯风吹不灭的奇观。如今老寺毁了,只是再也不能重见狂风中灯影闪烁,长明不灭的绝世盛景了!

溶洞

在高塘山里有五个待开发的溶洞,它们分别是龙洞,鼹子洞(蝙蝠洞),箕口洞,野猫洞和雷公洞。由于天气及时间的关系,我们一行只来得及寻访了龙洞和箕口洞这两个溶洞。

出高塘村口向南行,进入大山,沿着曲曲的山间小道,翻过两座陡峭的岩壁,一路有惊无险地来到了龙洞所在的涧底入口处。站在涧底,透过林叶看头上星星点点射来丝丝亮光,涧内阴凉温嫩,溪水潺潺,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我们溯溪而上,踩着溪流至涧底,一只洞口高约三米,宽近两米的岩洞张开热情的怀抱,欢迎我们的到来,大家的精神不由为之一振。

来在洞口,左边的峭壁上三道小型瀑布飞流而下,虽不具雄浑壮阔的气势,却也有如闺中少女,娴淑而娇美,自有一番柔情风韵。三瀑注入一潭,潭不深大,水溢潭外成哗哗溪流,一路唱着欢歌出涧而去。大家稍事休息过后,在向导的引领下开始了龙洞寻幽。我们大家便依次鱼贯入洞,初入洞时,人尚可直立行走,待进入十余米后,便得弯腰前行,洞中有溪流出,时有蝙蝠在头上飞过,让人有些悸怕。借着微弱的电光,见洞壁上零散的挂着石钟乳,造型各异。待进到洞中二十几米处,洞内愈来愈黑,通道也愈来愈窄,每次仅只能容一人匍匐通过。由于出发时考虑不够仔细,末能带足照明工具,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照明,可惜亮度终是不够,大家在里面瞎碰,而终于未能深入便退了出来,大家扼腕叹息。龙洞寻幽未果,心有不甘。待回到山腰时,几名老者与体力不济者在林中歇息,我与其它几位同伴拉着向导奔箕口洞而去。穿过一片松林,蹈过一片竹海,来到了一片茅的世界。遍布山岭的芭茅,摇着白色的絮花,那是多么壮观的一种气势。风过处,茅摇花舞,让人沉醉。

去箕口洞,我们必须钻过这片茅海。为了使自己不受到芭茅的伤害,彼得先生用伞开道,在茅中撑出一条通道前进。而我们几个没伞的人只得放下袖子笼住手,双臂护住脸部,弓腰倒退着前行,真正成了用屁股开道的人。好不容易钻过茅海,在临近箕口洞的拐弯处,但听“扑”的一声,原来是彼得先生摔倒了,可把我们都吓坏了。还好,幸得先生机警,抓住了身边的小树才不至掉下崖去,不过却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越过石崖,我们来到了箕口洞。原来洞似农家常用的簸箕,不深但口面大,洞中宽敞明亮,是一座僧道两家修行的绝妙洞府。洞口的古藤**茂盛,藤身足有尺余,藤上结满了皂夹样的果实。向导说,这叫马卵子,我亦甚觉新奇。洞内虽没有什么钟乳石之类的玩艺,但自有一番大气,让人神怡,心生留恋之意。

坐在洞口,听山间溪水潺潺,松涛阵阵,百鸟欢唱,怡然自得,亦不觉大有远离尘世之喧嚣的感慨,说不定什么时候,真的邀友来此住上几日,过几天清静的桃源生活呢!

产子岭?斩子岭

出高塘村南有一处山岭,岭上有两块形似人体的巨石相依在一起,人们呼之为夫妻石。而这个山岭有两个名字,其一叫产子岭,其二叫斩子岭。到底前一个名字正确还是后一个名字符实,让我们心生疑惑。于是,便找来了当地的长老,听他向我们讲述这山岭名字的由来。

原来这道山岭的名字得来,有一个传奇的故事。老者缓缓地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传说。

话说当年,朱重八与汉王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十八个春秋,其间,朱元璋兵败鄱阳,退走高塘,才得以获得**之机。恰逢在此山岭驻扎,身边爱妾产下一子,朱明王心中甚喜,想今又得一虎儿矣。遂大声说,它日统一天下,便封孤儿为高塘王。说完仰天长笑。笑声未落,有人来报,报,报主公,汉军己到高塘山口。军情危急。恰在此时一阵狂风刮过,吹倒旗杆,朱明王脸色大变,心想,难道是天亡我大明吗?既然是天亡我也,他看看怀中的孩子,我还留他何用?朱重八传下将令,重树大旗,狠下心肠,亲斩犊子祭帅旗。随后率领将士奋勇迎敌。

众将士见主公斩子祭旗,心中大为悲痛,个个竭力死战,奋勇杀敌。终于大败汉军,打得陈友谅落荒而逃,差一点做了俘虏。

因了这么一个故事,高塘王生在此岭亦亡于此岭,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呼此岭为产子岭,亦也称之为斩子岭。鄙人未去查过明史,只觉得这大概是一种传说吧?当然亦有它的神秘所在,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考证。就象那夫妻石是否也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

明天高塘

待得我们从山里出来,回望层层叠叠的峰峦,看白云缠在山腰如玉带轻绕似飞天女神的裙裾飘舞。清澈澄碧的库水荡开层层涟漪一圈圈的向外扩展,看着让人有一种生生不息的神奇力量在蓬勃劲涌,不由让我想到这不正是高塘这块待垦的**地所特有的生机么?那些待开发的溶洞,溪涧、山岭不都具有无限的商机和绵延不绝的生机么?在这里,我真诚的呼吁有识之士来看看高塘,开发高塘,建设高塘。明天的高塘将会用多于你百倍的回赠报答你,感激你!

高塘,我期待你明天的辉煌!充满希望与力量的高塘。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第一辑散文之旅水云深处第四章”内容快照:

『第一辑散文之旅水云深处第四章』

十九老屋老屋,~落在家乡的湖边,滨湖而立,算来已走过百年的风雨了。如今,孤零零地耸在废弃了的屋场~,是那样的寂寥和无奈。周围的邻居们,在移民建镇的大~中,早已迁~新村了,只有我们家的老屋未动。虽然老屋也属搬迁之列,但我们兄弟姊~几个,早已在各自离家百多公里的城市营造了自已的小家,为了在今后回老家时,能有个团聚的地方,也为了我们家族有个象样的祖堂,我们商量着放弃了搬迁的指标,把老屋

~~

>> 阅读第4章 第一辑散文之旅水云深处第四章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