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我,画、凶器。 [目录] > 第1章

《我,画、凶器。》

第1章序言

作者:余池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这篇小说将要讲到的是清醒。其实每一本小说都应该以清醒为主题。不论是智者的长悟,还是愚者几秒的故作,他们各式的清醒都是好的。而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维持清醒的状态要比其它方式更能让人活的长久,活的如意。

活的长久,活的如意——这是我度量一切的基本单位。一件事物用这个单位测出的数值越大——不是满足,而是越大——我便越给予支持,哪怕它是“死去”。为了活而死!我要这样自相矛盾地说。因为我对“活”的认识有一点细微的缺陷。我以为“活”有别与“生”,“生”是单纯的状态。母亲可以“生”你,却不可以“活”你。这种语法上的差别造成了我对“活”的另一种认识。而也就是因为这种认识,我归结了许多“其它”。

第一段提到过“其它”,这里我首先想要说的是——“做梦”。这个梦并非半睡之后大脑的游离状态,更加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模仿白日梦式的写作。它该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但它更是指代一种思考方式。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种狭义的梦。它和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极端给我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梦幻,脱离实际。

“梦”有两种解释:

1,极其自由

2,极其混沌。

我以为我要说的梦是——完全的混沌,而它的相对的一种梦是——清醒。

或许我可以通过解释与之相对的那个极端来解释它,即通过解释现实定义上的做梦来解释。

首先我认为做梦是一种极限的清醒,尤其是在不受大程度外界干扰的情况下的梦。我以为做梦是人最完美的活的状态。但遗憾的是当我们醒来以后,却无法完全的翻看其中的清醒。我们往往需要解读它,就像解读一种暗示。

对于醒来以后的我们来说,大概“暗示”就是两种梦的区分。一种是自由的思考,带来暗示;一种是无为的思考,活的很如意,但一旦稍微清醒,便变的十分虚无,失去了所有的暗示。

这篇小说之所以有关清醒,正是在解读这种暗示,是在我们在失去梦的自由后寻找“活”的一种方式。

王小波有一句话说的很黑暗:理性一旦失去便再不回来了。

这篇小说的主题不至如此,我该说:理性一旦拥有过,便很难失去,即使失去了,也很难不去寻找。而寻找,其本身也是一种理性,活着时能想到这些,我就很快乐。

有关这篇小说:

主人公是“我”。现实里作者的名(是名不是姓)是余,而“余”再古文里便有“我”的意思。所以说“我”即使作者第一人称写作的标志,也是一种简单的泛泛的有名之人的代表。

作为中国读者,我们知道这篇小说是模仿王小波所作。而王小波又很受捷克作家如昆德拉和卡夫卡的影响。所以这篇小说可以说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王小波、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的影响。

有关剧情:

主人公是一座化工场的安检员。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我与凶~”内容快照:

『我与凶~』

我随时随~都携带着凶~。它可能是一抹小刀或则一把握在~里只会~出铁块的榔头。它们曾是一抹小刀以及一把握在~里只会~出铁块的榔头。我把这些藏在袖筒里,就像酸臭了的古人的尸~~~拽着~袖里的银子。这辈子我曾两次将它们从我浓重的~~中甩出。请相信我仅仅两次打~了它们的沉寂。时刻~~自己的凶~不仅需~无视一切的霸气,更需~武士般的神经质。

~~

>> 阅读第2章 我与凶~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