鹃子加入“勤工俭学自助协会”,绝不是心血来潮。
当宿舍里的女伴问她时,鹃子没说什么,只说她真的需要钱。怎么可能呢?林秀梅不信,殷多多也不信,莫桦倒是信了。
为什么信?莫桦也不知道,只是感觉罢了。她观察过鹃子,知道她很节省,就连到食堂打饭,也都是挑便宜的菜,一天就买一次肉菜,而且常常是“回锅肉”之类的,图的是有油水。她不缺钱呀?那么,她的钱准是派了别的用场。可这就不知道了,那是她的隐私。
是的,鹃子心底有个秘密所在。
当夜深时,她躺在**,常常会拿出一张照片,仔细地看。那是一张黑白的老照片,属于120的相机照的。照片上是一对青年男女,背景是一棵茂盛的花树。那是爸爸、妈妈定情时的照片,这在照片的背面有文字说明。上面写着:七色杜鹃花作证,我们永远相亲相爱。
这照片,鹃子很熟悉,因为,它贴在家庭相册显眼的位置;她也很陌生,因为,它那黑白的色彩和画面的昏暗。鹃子是在整理爸妈的遗物时,突然有了种感觉,这才见到了它背面的文字。而在那一刻,她似乎知道了家里的阳台上为什么只有杜鹃花,似乎知道了她名字的来历……
杜鹃花,鹃子见过。在家的阳台上,在城市的公园里,在妈妈家乡的山岭上…..无疑,这是她接触最多的花。她也见过许多种色彩的杜鹃花,大红的、粉红的、鹅黄色的、白色的、浅蓝色的……可就不同于这照片上的。她见的只是灌木丛,而不是乔木般的树;而且,每丛花只有一种色彩,顶多,也就是那色彩深浅不同罢了,哪有一棵树上开着七色的了?
其实,这七色杜鹃花树,仅仅是个套住她的圈子,更多的是爸妈的离去对她深深的刺激。人,有时就着了魔、中了邪似的,明知不该那么想,可偏偏要那么想。鹃子就是这么个情况。她固执地认为爸妈是因她而死的,因为他们要赶着回来为她过生日,否则,他们就不会乘飞机。由此推论下去,如果他们不去那山村小学,不在那待那么些日子,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对那小学如此地情深义重?是什么让他们对那小学如此地割舍不下?
这成了她的心病。鹃子为了解开这心里的死结,问过爷爷、奶奶,问过外公、外婆,也问过爸爸妈妈的同学。他们不知是不知道呢,还是说不清?事倒是说了些,但都是写皮毛,就没个根本。这样一来,非但没解开鹃子心里的疑团,反挑起了她解谜的欲望。
因为,要高考,学习是不能丢下的。而且,考上大学,是爸爸妈妈对她的最低要求,她必须对得起九泉之下的人。这是最爱她、她也最爱的人。至于,报师范学院,那更是为了爸爸妈妈生前的夙愿。其实,他们的夙愿,从没向鹃子说过,只是在鹃子还系着红领巾时问过他们:既然你们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当科学家,要当老师呢?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职业。异口同声!所以,印象深刻,鹃子记得。
当高考结束了,鹃子就去了妈妈的老家,为的是那心中的谜。当踏上这条回家的路时,她的泪就一直流着,即使在梦乡中。那记忆中的探亲,是爸爸妈妈抱着她开始的,直到她抢下妈妈手中的旅行袋,都是一路笑声一路歌的呀!可现在,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的……
到了**村,记忆的闸门就打开了。鹃子想起,那些日子,爸妈在外婆家待的时间不多,更多的时间是在小学校的,他们要给学生们上课。
这是假期呀,怎么要上课呢?鹃子就到小学校找那住校的车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车老师来这才几年,只知道他们是怎样做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他领着鹃子去看新教室,那是她爸妈捐钱盖的。
路上,他告诉鹃子:这山村小学,就七十多名学生,三个老师。学生来自十里方圆的村寨,老师就他一个是正式教师,另两个是代课老师,家在外村。学校采取的是复合式教学,三个年级在一间教室上课,三间教室按初小、高小、初中安排教学。学期概念,在这里是很模糊的,因为农忙时,年纪小的,没人接送;年纪大的,要帮干活。而且,冬季雪封霜冻,山路危险,只有停课。
他还告诉鹃子,初中班是她爸妈办的,是他们到县教育局申请来的。他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中专生,就没资格上初中的课。他们向教育局做出了承诺: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具备学历水平。因此,他们每年都来上课,还负责培训教师。说到这,他不由地长叹一声,说:“杜老师、许老师走了,学生们都怕这初中班办不下去哟!”
鹃子看到了新教室,那是砖混结构的建筑。外表虽简陋,但门大窗阔,通风采光;里面很朴实,桌椅整齐,黑板光洁。这,比起她印象中的那摇摇欲坠的木板房,可就大不一样了。车老师还带她看了实验室,教学设备、模具,数量虽少,品种却还齐全。这时,鹃子联想到家里那余款少的可怜的存折……
鹃子回到家里,一夜辗转反侧,就是合不上眼。天一亮,她就去找车老师,对他说:“我也要上课,和我爸妈一样!”
车老师看着她,一句话没说,掉转身子就走出去了。一出门,他就扯起衣袖,擦去了眼角的泪。不久,他就领来了十几个孩子,大大小小的。
站在讲台上,望着这年纪参差不齐的十几个学生,鹃子傻眼了。她太情绪化了,没一点准备,连课本都没摸,就站了上去,面对的又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的学生,这课怎么上呢?她心一急,眼一热,泪水就涌了出来。
学生们也傻了,定定地看着她,更有那几个小的,跑上来,拉着她的手摇着,一个劲地说“老师,你莫哭!”
车老师走了上来,说:“同学们,还记得杜老师、许老师吗?”
“记得!”那是一片响亮的声音。
“这是他们的女儿,小杜老师,大家欢迎!”
又是一阵响亮的掌声。
“小杜老师可厉害了,是高考状元。她教我们,我们的学习成绩就长劲多多了哟!”
那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集中在鹃子的脸上。
“小杜老师太激动了,等会再给大家讲课。大家先做作业,不懂的地方,就问小杜老师。”
学生们都翻书包,拿课本、纸、笔,忙开了。鹃子感激地看了车老师一眼,他回给鹃子的是鼓励的一眼。也许,他是为了让鹃子自然一些,转过身子,走出了教室。
鹃子慢慢地恢复了平静。她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她想看看,看他们的课本,看他们学习的情况。然而,她看到了那令她永生难忘的一幕:翻卷得没了角边的课本,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纸,套在小竹筒里的铅笔头……还有这全神贯注学习的孩子们。
鹃子被山村的贫穷震撼了!这简直是不可想象!她眼前浮现的是班上的废纸篓,那基本上就没废纸,全是易拉罐、饮料盒、矿泉水瓶、食品袋……即使有那几张废纸,上面也没几个字,无论纸质,还是印刷,比这些孩子笔下的,不知要高档多少倍!
第二天,鹃子赶到县城,买了一大堆学习用品,几乎倾其所有,只留下了返城的费用。当她看到学生们拿到这些文具用品时的欢天喜地,她心里不知是喜,还是悲。总之,怪怪的,挺难受。这感觉,从前没有,现在才有!
鹃子需要钱,为了那些孩子,也为了自己不再心痛,不再流泪。是的,她不缺钱。爷爷、奶奶,还有大伯、小姑,他们不会因为钱而让她受委屈的,那奖学金也够她生活的了。何况,还有航空公司的那笔大额赔偿。但是,这些都是“他们”的,不是鹃子的。用别人的钱财做事,谁不会呀?可那能行吗?该取吗?
此时,鹃子对着照片上的爸爸、妈妈,心里在问:你们会怎样做呢?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一幕:翻卷得没了角边的课本,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纸,套在小竹筒里的铅笔头……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第七章殷多多情窦初开”内容快照:
『第七章殷多多情窦初开』
班委、团支~的人员确定~来了。班长是林斌,团支书是林秀梅。同学们戏谑:二林时代开始了。不久,院、系学生组织的名单也~来了,莫桦也成了院学生会~生~的副~。这“学生官”真多,班~五分之二的人,在不同的层次~,都有了一官半职,可谓皆大欢喜。出人意料的是,鹃子是个“白~”。别说同学们忿忿不平,鹃子自己都~突兀。虽说自己不把这当回事,可自己不当没啥事,而别人不当就有事了呀!她~这事和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