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聂凤智早在3月打周村时,就开始详尽了解济南的国民党军防务,周村战斗俘虏了一个旅级军官,是刚从济南调来周村的,熟悉济南的情况,叫他写出来,他两天没动静,说要白面馍馍,要毛笔砚台才肯写。看守的战士气得直骂,聂凤智说照办。结果几天下来,厚厚的一叠关于济南城防工事、兵力部署、部队特点、内部关系的情报摆上了聂凤智的案头。这时9纵还在济南百公里之外。4月打下潍县之后,聂凤智又将部队拉到城郊,按照攻城部署,带着干部战士讨论研究怎么过护城河,怎么接近城墙,怎么爆破,怎么协同步兵和炮兵,怎么突破,怎么向纵深发展。完了,又来一遍实兵攻坚演习。兵近济南,聂凤智又化装成拾粪的农民,带着侦察科长,深入济南近郊进行实地侦察。
郭化若条分缕析,论证了半个月时间打下济南是脱离实际的,是不可能的。其他纵队领导干部也都表示对聂凤智的大胆预测心里没有底。他们认为:“济南重兵密集,城防坚牢。要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攻克,不大可能。”
“还是要慎重。这个敌我势必争夺的战略要点,对今后的战局发展影响很大。”
“这是我军第一次攻打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必须作较长时间的准备,否则将造成极大的被动。”
有的纵队司令员说:“战场上是来不得半点虚夸和侥幸的。每一寸土地都要靠一滴滴鲜血换取,每一条胜利道路都要用一个个生命铺成。从看到济南城头,到登上济南城头,这中间的遥远和艰难,决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因此,军委给我们3个月时间,是很有道理的。”
当时国、共两军的态势是:
正南方向:徐州“剿总”国民党上将总司令刘峙坐镇徐州,南辖李弥的第十三兵团,策应徐埠一线。西南方向:邱清泉第二兵团列阵于东部商丘、砀山、黄口一线;孙元良十六兵团镇守郑州;国民党第四绥区陈兵于开封、兰封及山东荷泽一带。屯在这里的数十万国民党军,几日内即可突进东北,解济南之围。东南方向:国民党第三绥区列阵于临城、枣庄、台儿庄一带;黄百韬第七兵团位于陇海路东段的新安镇一线。这里的十多万国民党军,可借摩拖化在平原上向北急进;济南由王耀武第二绥区十万兵力把守。
解放军的兵力被敌人阻隔在四块区域:net/以曲阜为中心,六纵位于衮州、济宁一带。二纵、十纵和十一纵分布于金乡、巨野、嘉祥一带。九纵、十三纵位于莱芜、泰安一带。渤海纵队位于济南以东的邹平一带。华野总部率第一、第四、第八纵队和先遣纵队位于徐州的西南方涡阳、马店等一带。苏北兵团的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纵队则在苏北的涟水一带。
基于以上情况,粟裕指出:济南战役将是一场严重的艰苦的战役,济南是徐州的屏障,敌人会死守济南,增援也会猛烈。战役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攻占济南飞机场,歼敌5~6个旅,第二阶段攻济打援。他严肃指出:不能轻敌,济南不比潍县、兖州和开封,守敌王耀武能力较强,手上有正规军3个师9个旅,非正规军5个旅,共有11万余人。济南市区分为内城、外城和商埠,从日军时期长期设防,构成基本防御地带;济南郊区白马山、茂岭山、砚池山等制高点为重点防御地带,在日伪工事的基础上构筑碉堡、壕沟、铁丝网和鹿砦,形成160多个支撑点,纵深10多公里的防御阵地。
粟裕在8月27日给军委的电报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列举了一些困难,如:敌十九、五十七旅已空运济南,济南守敌总数已达12万人;济南城防坚固;王耀武在敌军中的指挥是有才干的;华野部队减员大,阻援一个月有困难;内线未必可靠以及国军援军较多等等。
8月28日,毛泽东来电说:“此役关系甚大,根据敌我两方情况,你的顾虑是有理由的。战役计划应以能对付最坏情况,即我们二十六日三时电所说第三种情况为根本出发点,而不应以第一第二两种情况为根本出发点。攻克济南之时间不能预先只规定一种,而应预先规定三种,即二十天、一个月、两个月。这三种时间中,我们固然要争取第一种,其次是第二种,但这在战役发起之前只是一种理想,是否能实现要依攻击过程中敌之防御能力如何才能确定。或者二十天左右即可攻克,这样我阻援兵团是有把握阻得住援敌的(包括歼敌一部分);或者要一个月左右才能攻克,这样我必须歼灭援敌几个旅,虽然不一定是六个旅,但歼其三至四个旅是完全必须的,否则就不能阻住援敌,我攻济必功败垂成。但最重要者是一个月左右还不能攻克济南,必须大量歼灭援敌,例如六个旅、八个旅或更多些,根本停止了援敌前进,给我以所需要的一切攻城时间,例如一个半月,两个月,或更多些(打临汾曾费去七十二天)才能克城,你们的根本出发点应放在这种情况上。我们不是要求你们集中最大兵力,不顾一切硬攻济南,这样部署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要求你们的是以一部兵力真攻济南(不是佯攻,也不是只占飞机场),而集中最大兵力于阻援与打援。济南是否攻克,决定于时间,而取得时间则决定于是否能阻援与打援。故我们于十二日十二时电要你们只用东兵团攻城,至多再加个别的师或一个纵队,而用其余全力阻援及打援,二十六日三时电则要你们不但在阻援打援方面留出强大后备兵力,就在攻城方面亦须如此,以便在必要时机集中全力先歼援敌,因不真攻济南,则援敌必不来。攻城使用兵力太大,则打援又无力量。在此种形势下同意你的意见,第一阶段以足够攻占机场及吸引援敌之力量(两至三个纵队)用于攻城,其余全部用于打援。依情况发展,如援敌进得慢,而攻城进展顺利,又有内应条件,则可考虑增加攻城兵力,先克城,后打援;如援敌进得快,则应以全力先打援,后攻城。”
同日,军委、毛泽东来电又强调指出:此役关系甚大,战役计划应以能应付最坏的情况为出发点,准备用20天到2个月的时间完成战役任务;鉴于济南能否攻克,取决于时间,而取得时间则决定于是否能阻住援敌并歼灭其一部,因此在兵力使用上,应以一部兵力真攻济南,集中最大兵力于阻援与打援方向。整个攻济打援战役由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统一指挥,攻城部队统由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血浴泉城----济南战役纪实(八)”内容快照:
『血浴泉城----济南战役纪实(八)』
经过几天的反复思考、~敲,大家的意见渐渐趋向一致。8月29日,这是曲阜会议的最后一天,华野首长确定:~济兵团,~立~于快打,尽~争取在援敌尚远之时~克济南,以实现军委提出的第一种也是最好的预测结果。打援兵团,~本出发点应是能对付最坏情况,即在援敌已近之时尚未~克济南。一定~避免‘济南既未~克援敌亦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寻战机的被动局面。”8月31日,华东野战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