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我和父亲 [目录] > 第4章

《我和父亲》

第4章中学路不凡,是宝终发光

作者:美泉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11中学路不凡,是宝终发光

“将父作马,望子成龙”。适用于天下父子之间。

家境的处境,老父的教育有方,再加上自己不甘落后的自尊心,故我读书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一九七一年九月,我在古诚小学毕业了,成绩名列前茅。年幼时在村口玩耍,看着身着学生装,左上小口袋中播着一支笔的中学生放学归来,自己心中充满了羡慕,自己也即将进入新平一中——新平的高等学府了,心情无限激动。

到城关小学的教室里去进行升学考,我满怀信心,走进了考场,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因为所出的题目,我都认认真真的圆满做完了。后来带我们去考试的小学校长高老师说论分数我考得最高。因为在这以前的测验,考试中我都是数一数二的。

然而,是非颠倒的年月。

不论你成绩多好,水平多高,不作为升学,招工的依据,最主要的是和你是否三代老贫农(越穷越光荣),是否拥护文化大革命,是否会对当官的拍马屁。

“反潮流英雄”张铁生因考试交白卷而得零分的光荣称号名扬四海,手上的老茧越厚,腿上的泥巴越多,进大学的校门的机会就越大,记不清了,当时有一部一个农民去读工农兵大学的电影把这一切描绘的淋漓尽致。

你说荒唐吗?不!这是活生生的现实。

在大队部一间又黑又矮的小土房中,四五颗自命聪明实则似猪的脑壳凑在一起,窃窃策划今年的中学让谁家的孩子去读。谁有无权利去读书,会凭他们说红道黑。

“贫下中农推荐”最吃香的年代,当时的村长权大势大,手握全村的大权,肆意胡为,与解放前的保甲长无二。

“他家历史不清白,”当讨论到我的升学问题时,麻子队长言词振振:“老史出去了那么多年,谁知道他在外面干了些什么?”哦,父亲,你十二岁离乡背井,帮人打短工,受尽颠沛流离之苦,解放前夕还参加了边纵,四十年后回乡,多了一个患难之妻和女儿,一切清白,两袖空空,只多了被地主恶霸、土匪流氓摧残下的一身病痛,满鬓霜花。你去时麻子还撒尿玩泥巴,他固然不知,想当然凭印象千方百计找出这一点“过错”,想不到竟成为儿子升学的碍障,你想想自己,光明磊落的一生,却让不清白的歹人抹了黑。

“那么就让支书的妹子小老妹去吧!”大队长一锤定音。其余几颗猪脑壳像鸡啄米一样点头附和——天经地义的决定。支书的妹子与我同庚,也在我们村子,她家什么都好——几代人靠要饭帮人过日子,历史最好,不然她哥昨会当官,她家样样好,娇生惯养,平时与小伙伴门吵嘴斗气,都以为她的胜利而告终,谁也不敢得罪她。但人们都知道,小老妹绣花枕头,肚里一包草,学习成绩一塌胡涂。

但小老妹却福好命好,有哥哥当官,于是,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让她上中学去了,大阿秀只她一个人,荣耀极了。

张铁生又添了一个女弟子,且完全合格:“小子不愿去,老子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鸡蛋滚下来。”

畸形的年代造就畸形的“人才”!

“史美全回家放牛”麻子队长宣布了“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的决定,事实上既然未录取,不回家放牛,小小的我又能做什么呢?

于是,我哭了,大声大气的哭,不为别的,只为想不通为什么试考得好还会不得读书,“我要读书呀!我要读!”我泪水涟涟,对父亲说,对母亲说,对亲戚熟人,对小伴们说。高玉宝的故事已成为历史,但我心底的呼唤多么与当年的他相似。

支书的妹子笑了,麻子队长不会笑,但嵌在麻子之中的二只三角眼却充满了幸灾乐祸的得意,他参与导演的这一场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他心满意足。

父亲一锅接一锅吸着老草烟,母亲及姐姐们伴着我的哭声悄悄拭泪。

刚直不阿的老父亲从不愿不明不白看着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于是,从大队到公社,找这个求那个,说了多少又是多少,后果是预测得到的,一切无济于事。

“美,爹没本事,让你去读中学,不怕,人欺人欺不死,我就不相信从此你就没有读书处。”父亲说。我理解父亲的心,说:“放牛就放牛,怕那样。”“没出息!”父亲大声对我吼,“你爹帮人放牛赶马一辈子,受了多少苦,现在吃亏就在不识字上,累死累活就是为了你好好读书,争争气气的读书,”父亲的脾气我知道,他发火的时候,千万不能与他顶撞,否则,他会打耳光的,此时,我只好任由他发火,事实上我心中又何尝不知这个道理,想好好读书呢?

最后,父亲无法把我送进学校,只好让我像其他小伙伴一样,放了一头生产队上的老水牛,它有一个吉利的名字叫“家旺”,当时,我们队上有十多头耕牛,都有绰号或名字,以便要犁田时,呼牵某某牛来有个称呼。

“世事洞明学问”,当时的显然不能洞明世事,但放牛对我来说,也像读书一样好玩,骑上它光绒绒的背,低吟牧歌,不也是一种童心的满足么?

一天,我起迟了,飞似的跑向牛厩,只剩下我的“家旺”在生气的低吼,抗议它的朋友都去吃草了,只剩下他在空荡荡的臭牛圈内,责怪我这小主人的贪睡。我急忙打开圈栏,爬上牛背,向一块刚割了蚕豆的地幺去,想不到平时慢腾腾的“家旺”,刚出村口,远远看见它们的朋友们已悠闲的在吃草了,便不顾它身上的我是否骑得稳,撒开四蹄,奔跑起来,我急慌了,拉紧绳子仍无济于事,它大概是饿慌了。

我被“家旺”从背上重重的甩了下来,落在路边的水沟里,飞溅的泥水刚落,就传来了我的大哭,父亲闻讯赶来,一把将我拉起,来不及帮我擦去脸上的泥浆和泪水,便飞似地向发狂的老牛追去。



12狂犬姑仗势,矢志畜中欢

一九七四年九月十日。

初级中学统一招生考试的日子。

父亲的奔波赢得了小学校长高老师的同情,答应已辍学一年的我可以参加考试。

全家人为我忙碌。大清早,母亲从**把我叫醒,洗漱之后,一个热乎乎的大米饭团送到我手中,父亲递给我两角钱,重复嘱咐我尽力把考好试,姐姐们东找西找,为我准备水笔、尺子、圆规之类的用具。把我送出家门的父亲一再叮嘱。

一年了,与牛打交道,这试如何考,我心中无底。

一想到去年不得读书的情景,我自信心顿增;一想到平常我父亲给我钱,五分一角算多,今天他竟然能破例,不负他的期望,其他亲人的期望,我顿时灵感迸发。

考试的结果仍然优异,是全家人的幸福。高老师在大队上亲口对我父亲说,我仍然考得很好。

去年的故事又重演了,“贫下中农推荐”之风仍然盛行,我们村麻子队长的姑娘小存仙(现在裤脚高一只低一只的在菜市场趸菜卖),刚好今年毕业,张铁生的弟子,又增添了一名。

历史清白的麻家,究竟又如何呢?老人们都知道,麻子之父号“张贵阳”,解放前是一个毛贼,因偷人家的牛被人打死了,尸首无法找到。而且是个见钱不要命的狂徒,当年把我父卖到个旧锡矿背矿。麻某本人,阴毒全占,言词难书。

但麻某却能爬上村长宝座,踩着别人的肩头,踩着人们的怨气爬上去,其女占父之势,顺利进入中学校门。

最荒唐的,是考试时与我同坐一桌的古城人(本记得他各字,但在此没有必要写上),什么都考不出来,就照着我的抄,连标点符号不漏的抄到他的试卷上,他录取了。

我,占不着人的我,试虽考得好却被人冒名欺凌的我,又一次名落孙山。

这次我没有哭了,因为我觉得放牛也不错,还能帮父母每天进二分半的工分。父亲没有责怪我,他忙上忙下,跑了几天,弄清了原因之后,冒着被麻子再一次开大会批斗的风险,大声的骂,说,真的是不是要摆历史,到大队上坐下来摆,我就不信摆不赢麻子,在人们之中说明真相。由此,麻与我父亲怨恨更增一层,但因确是事实,他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驳和收拾我爹。

这一次不再给我放水牛了,让我跟着父亲,去山上放二十多头的老黄牛。

我高兴极了,因为我喜欢满山跑,喜欢到山上去玩。以前,姐姐们去砍柴,我总要随着去,扛着一小根回来,虽累得够呛,心中仍然是愉快的。在山上可以大声说话,打哦嗬,撕松叶,捡石子,摘野花,找野果。

父子俩放了一段时间的牛后,老父亲喘哮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无法,一大群牛,全部交给了我。

像跟着父亲时一样,我自己把牛赶到山上,让它们自由活动,打滚、打架、吃草、晒太阳——只要不吃山地中的庄稼,我独自坐在高处的大石头上,挂念着医院的父亲。

老父曾在病**吩咐我,你一个人看不过来,就在厩中多放些稻草,到山上它们就不乱跑了,同时,不要忘了,带上些盐巴,收牛时只要拿出盛盐的袋子,大声吆喝,它们便会跑拢来,我一一点头。

我照父亲吩咐的去做,虽然顺利,温顺的老牛们很听话,冬季的大山已没有绿茵茵的嫩草,它们到山上只是玩玩而已,而肚子已在厩中装满稻草。

父亲年积月累,披星戴月的奔波,倒致的老毛病一时无法好起来,一住院就是十多天,基本康复愈后便出院了,在家静养。

我独自一人,放了一个半月的黄牛。这一个多月中,我与它们勾通了感情,个个都很听我的话,因为我带的盐巴比父亲多,撒在石头上,让它们舔嘴咂舌的吃个够。后来,盐巴没有了,我撒尿给它们吃,它们很乐意,只要一呼,便一大群的围扰来,犹其是那头年青好看的“小倮憨”。

父亲知道我把牛照管得很好,心中很高兴,病体也恢复得快了。

就连麻子队长见了我,也有了点好脸嘴。的确,在我独自牧放的这段时间里,每只牛都安然无恙,并且,“老花肚皮”还生了一头小牛。那天我打开厩门,发觉它已经生下“小花”来(我起给它的名字),正用舌头细心的舔着它的孩子,我马上报告了会计,买了红糖煮糖水给它喝,并用烂麻布单独一圈垫好给“老花”母子居住,使他们母子健康成长。事实上,父亲总共放了三年多的牛,已尽增了八九头之多,这与他老人的精心护理分来开的。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在我夜晚的梦中,依稀还记起放牛时的一幕幕有趣的情景,我永远忘不了“大倮憨”、“小倮憨”、“花肚皮”、“老飘沙”等等那些可爱听话的牛们,但他们如今已不知魂归何处去了。

虽因未读书而去放牛,但与父亲放牛之中所得到的收获,刻入我的心灵深处,不老的青山,才启迪了我的智慧。



13清山吐秀气,子父菌中乐



春雨潇潇,滋润着万物。绿茵茵的庄稼悦目赏心。遍山的绿草,野花把群山装点得清秀丽人,多么美丽的家园,有村子后面雄伟的照壁山感叹。

是到山上拾蘑菇的季节,鸡棕、杂菌随着春雨应运而生,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丰实,营养的实物,促人向往。

早早的让母亲热了饭给我吃,尔后约了几个伙伴,登上了上山的路,你追我赶,翻过了一个又一个山,洼地,眼睛始终不敢离开地面,生怕一时蔬漏,嘴里还喋喋不休的念着什么“千人千份,万人万份,花子老依摆来了还有一份”的流传俗语,目的是多想拾一点。

当太阳能渐渐西偏的时候,我们返回了照壁山头,叫做“老鸦山尖”的地方,俯瞰整个新平小城,一幢幢不规则的房子小得如同我们用泥巴塑的玩具,城里面赶街的人如同蚂蚁在蠕动。顿时,我好像觉得自己长高了许多,已经是大人了。

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眼前有结得压断了枝的“榨梨果”,只可怜不能吃,老人们说吃了会撑死的。数一数提篮中不多的几种菌子,一点儿都不感觉到累,心中盘算着回家后叫母亲掏一碗酸菜炒了吃。

“怎么会才拾得这一点”回家后父亲对我说,“过两天我带你们去拾,你们认不得菌窝,拾得的就少。”我高兴得一蹦老高。

父亲是个守信用的人,几天后,早早的吃了饭,挑上一付谷箩,箩中放上几截甘蔗,包上冷饭,吆着老黄牛,带上一把斧子,子父两人出发了。

把牛赶在没有山地的很远的山心中,让它们自己吃草,我们爷俩去拾菌子。

密密丛丛的松树,层层叠叠的灌木丛,留下了我们的脚印。

父亲果然认得“菌窝”,在山头上的一块洼地之中,发现了一大片“黑洋干菌”,密密麻麻的刚刚出土,我欢呼跳跃,欣喜若狂。这种菌子也真怪,不像大黄皮鸡棕一样不要“伴”,而是三五成群,隔一截又有一大窝,谁见了谁爱。

到了牧归的时节,一付小竹箩已经基本装满,吆着肚子吃得胀鼓鼓的老牛,父子俩欢快而归。

一幅多么优美的牧归水墨画,到今时仍萦绕在我的脑际,这以后的好多年,到了拾菌子的季节,踏着父亲的足迹,我仍然去寻找欢乐。

我不该长大,失去了孩提时的欢乐,父亲不该变老,一年不如一年而最终离开了他的儿子和亲人。



14父细寻“生基”,儿心业已碎



新平县城的南面,一座大山巍巍耸立,似人们家门前砌以避风的“照壁墙”,故古人称此山为“照壁山”。

悠悠自云,轻纱般的在山腰飘浮,山头的平地上,坐着我和父亲。老牛们滋滋有味的在啃草,望着眼底下的白云,我想,拍孙悟空驾云的电影也许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用绳子把人从飞机上放下来拍摄的吧(当时正放电影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宫》)。而父亲却无休无止的向我叙说着他的不平凡的经历,多少遍,我差不多要背得了。

顺着陡峭的山岭,手抓茅草树丛,我们慢慢地从山头上下来,到了山中间的“团圆”上,这山中的园“脑包”,从下面山脚上看,的确是生得团团的,但到了上面却是一大块平地。

在一处背风干燥的地方,父亲站了看得很仔细,度量了一会后,对我说,这儿埋两棺坟很好。说到坟,我浑身一下子就起了鸡皮疙瘩,我是怕那些埋着死人的小土包,光我一个人是从不敢到有坟的地方去的。

父亲并没有发觉我害怕的神情。继续转了一圈,又在毛茸茸的草地上躺片刻,后对我说:“美,快点抱石来,阿爹理一个‘生基’”,我知道他是要认一个以后长眠的地方,我自幼就认为,我的父亲是不会死掉的,我不能没有他,那样的后果永远不会出现,于是嘟哝着嘴回父亲:“嗳呀……,我不抱。”我相信他永远不会睡到那儿的。“懒种,叫你做点事情都不耐烦,”他骂我之后说,“下边老祖坟那儿到是好,只可惜被人们开大寨田挖得七破八烂的,连几百年的祖坟都用炸药轰平了,这儿很高,开大寨田地也挖不到这上边来,现在认好一个窝,省得你以后麻烦。”我傻气且倔犟的说:“你又不会死,认什么认。”“傻瓜,人那有不死的,还不赶快去找石头。”我知道拗不过他,只好照办了,但不敢跑远,在附近找着,父亲认真的砌着。

一会儿,一尊用毛石码就的坟的雏形出现了,父亲很满意的前后看了看,认真的对我说:“美,你记好,这儿有一棵豆腐渣果树。以后的坟向就对准狗棚箐后那座高高的山头,坟打高山,门打洼单。”

这以后的几天,我都闷闷不乐,心中总是想着一个难以想通的问题,人为什么会死呢?

村人们不知从那条渠道上得知,父亲在“团圆”上认了生基。当若干年后的悲剧发生后,请来抬重的人们还以为要送父亲到“团圆”上去呢。事实上,弥留之际,父亲用已含混不清的话语叮嘱了我,把他安置在老祖坟中。我知道此时已不再开大寨田了,他老人家还是愿意和老祖宗在一起的。

哦,尊敬的父亲,也许是你晚年太寂寞了,故变初衷又要与祖先们团聚叙旧;也许你完全清楚了,开大寨田的浪潮已经平静如水。你考虑的事情是那么的周全,从生时子女的温饱住行,到自己将来的后事,天下父亲众多,有几个能像你一样从始至终为儿为女着想呢?

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不经苦中苦,怎知读书难”内容快照:

『不经苦中苦,怎知读书难』

15、不经苦中苦,怎知读书难即使是多么~彩的戏~,总会有收场的时间。如火如荼,席卷神州的“文化大~”接近尾~。古城大队开始筹办初中了,我~学读书的愿望又透出了一线曙光。靠父亲的奔~,靠社会环境渐好,我终于得到大队的许可,去读古城附中,条件就是~义务参加建校。我去了,高高兴兴的,每天早早的去。与其它同学一道,到附近的石头河里去挑石头,敲碎石;到~田里去“

~~

>> 阅读第5章 不经苦中苦,怎知读书难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