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我和父亲 [目录] > 第8章

《我和父亲》

第8章家境渐好转、天伦共分享

作者:美泉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27家境渐好转、天伦共分享



父亲因为确实病已带真了,年纪也渐渐不饶人,但他老人家为了儿子的前途和学业,仍然苦苦支撑着这个家,母亲也是中国妇女最勤劳、最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在方圆几里是闻名的。

就在我去玉溪读书后不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首先的一条政策是面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大锅饭,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艰难困苦中挣扎了几十年的农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富裕之路。

我的一家,由于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勤劳质朴的天性全部传给了他们的儿女,即便是在吃大锅饭的年月里,全家苦得的工分仍然遥居全村同等劳力之家之首。母亲常为多挣半分工分而披星戴月,父亲常为多挣半分工分而硬撑着带病的身体去四处奔波。他的儿女,时常严格要求,无故难得清闲一天。我读初中时,每天才得二分半的工分仍然星期天要去劳动,苦呀苦,苦垮了父母的身体,苦去了儿女们应该欢乐度过的青春年华,但最后换来的年终分红,扣除粮食款,还不够盐巴钱……。

田地分到户后,按劳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出来,懒汉二流子喝西北风去,勤老的庄稼汉从吃饱穿好变成玩好,逐步向更高的目标追求。农闲时的剩余劳动力逐步走向城市,走向社会各界,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捧回大把大把的票子。下海去,“当干部不如养小兔”的想法在一般小干部心目中萌发。

在这种形势下,我的家中虽然只有年迈的父母支撑,但在农忙季节,姐姐姐夫仍回来帮一下忙,平时父母照料一下,生活还是能过得去的,不说强过其他人,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

我家的两台菜地,只靠父亲一锄锄的由荒坡改制而成,每一年的雨季,总要倒塌,一年一次,非改不可。用木桩钉上,然后再填土,一年又一年,上、下二台地都打满了父亲砍来的木桩,地中的每一块土,都滲入了父亲的汗水。即便到了他老人辞世的一年,他仍然气喘兮兮的一锄锄平整着地。地中一是种小菜,二是种猪食叶。

年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步起变化,人们在喝饱吃足的情况下,开始追求穿戴和打扮了。昔日只有少数人才戴得起的手表,目前也流行起来,只有少数人穿得起的衣料,也渐渐到了农家子弟身上。看着这些变化,父母也不能让自己的儿女受委曲,于是,把辛辛苦苦养出来的大猪卖了,给我买了一块手表,一套衣料。

包产前我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是一年到头,分得的那七、八十元钱,二是地中栽出来的小菜到农贸市场出售一点,靠父亲的勤俭持家,猪、鸡身上收入一点,如此而已,供儿子读书,供药费、供火柴、盐巴之类,包产后,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于粮食,粮食多了,留购口粮、子种、饲料之后,全部出卖给国家,同时,猪鸡也比以前养得出来了,每年要得好多收入,当然,每一厘,每一分,都是父亲的汗水凝成,而寄给儿子的每一张纸币,都寄托了父母的无限希望。

我在学校读书两年,除了家中定期每月10元外,一般情况下,我都不去街上,逢星期六(一个星期只有这一天晚上不上自习)我与好朋友胥明生才难得上一次街,看一场电影,吃一支冰棒,然后转到田间公路上,练一回“武”,度过那难忘的周末。平时,在食堂就餐,一个星期最多吃二次肉(一次三毛钱,当时一个小菜才五分钱),逢到有人来卖酸菜水豆腐等用粮票换一点。晚饭后,拿着书本,出去看书,遇到买“担担糖”的,用粮票换点解解馋。到种蚕豆这一季,到田埂上去“背书”,“摘”些青豆吃吃。有规律的学校生活,虽然单调和枯燥,但还是那么的充满了乐趣,等若干年后无穷的回味。学校是比较关心我们的。第二学年的下学期,组织全体学生到石林去游玩,谓之“春游”,同学们高兴极了,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各自写信回家要钱。我考虑来去,无法、想玩的心太切,也只好向家中申手了。父母是非常理解儿子的,别人能去,自然一定要给我去的,于是、家中寄了三十元,三姐添了二十元(当时,她已成家了。),寄来给我,说服了好朋友小胥,一路歌声一路欢笑,我们走向了神奇的大自然,为些,我写下了“石林旅游漫记”一篇游记,用小楷笔眷写在漂亮的小笔记本上。

我在财校时的成绩,已经远远不好高中,大概是由于思想上想已经端稳了“铁饭碗”的缘故吧?但又没有太差过。在高中时,经常名列全班一、二名(从初中到高中、一直任着班上的干部),评比三好生,不会漏下我,各科竞赛,我必参加角逐。但到了中专,评助学金时的一桩小事对我打击很大,故而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所以,二年之中,未评得过三好生、只有两次竞赛得过三等奖(一次是作文、一次是数码字)。有一次差点就可以评上三好生了,因为体育上老师有成见而被抛了下来,而我又满不在乎,无所谓,好在还经常为班上的黑板报写一点稿子,好在班主任老师对我印象一直不坏(七年后的十年校庆,在数千名校友中,学校只请了十余人,我是其中之一。)。

自己在校时所取得的一切,能够顺利的从低到高的把书读上去,是因为有了父母的正确教诲,尤其父亲的谆谆告诫和含辛茹苦的抚育。

(一九八九年十月七日)



28儿已去工作、父奔看望儿



二年的学校生活,过起来还是一眨眼的功夫,一九八二年七月份,我财校毕业了。带着对生活的无限希望,带着老师的嘱咐,带着父母的期望,我走向了社会。

高中考中专时,录进财校的三个班,新平的22名学生之中,我的成绩并不低,毕业出校时,虽然我的成绩并没有名列前茅,但得到老师们的印象并不坏,于是,叫我带队,抱着档案,领着新平的弟兄们凯旋归故里,到新平后,由劳动局统一分配,虽然我们粮食班的六人被分到粮食系统,由县局毕辉副局长和白绍光把我们领过来,当时是喻强分的工。

在县局拿到七月份的半个月工资后,我们的心情甭提多高兴了。父母自然也乐得合不拢嘴,辛辛苦苦供读书的儿子有生以来第一次拿到了工资,他们怎能不高兴呢?虽然那时的工资是多么的低(每月33.50元),但在我心目之中,那是多么一笔大的财富,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个吉祥的开始。

几天后,我们分工了,我被分配到新化粮管所,刚刚回来,又要远离父母了,自己心中一阵阵的难过。父亲与母亲商议后,对我说:“美美,既然人家分着,你还是感快的去,既然家中有困难,过两年他们会解决的”,我自然含泪点头,父之言那有不听之理,可叹,他老人家诚实教育儿子对人对事,对待生活,但生活总是嘲弄人,直到他老人去世之后,儿子几番要求,才调回县上,在儿工作后的五、六年时间里,他老人没有享到半点天伦之乐,成天病魔伴着孤独,他老人孤独此一生,并没有抱怨儿子半句,念想及此,我禁不住泪流滚滚,直往肚中淌去……。

儿要登上新的人生旅途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传说之中挺难在的地方。父亲带着儿子,到街上替儿买了一件真正的毛衣,三十多元钱,碰上了大姑奶,款了情况之后,他老人对姑奶说:“小保福长了这么大了,还没有穿过一件毛衣,听说新化很冷,风也大,管它贵不贵,买一件给他带去呀,单位上比不得家里面。”买了毛衣之后,还帮儿子购置了小锅,煤油炉等物,说那儿生活艰苦,平时想吃什么,就买一点自己搞吃,钱自己够使就可以了,不必带回家里,我们家里少说酸菜也吃得上的。于是,带着父母亲嘱咐,个人的希望,我含泪去了,坐着“大逢车”(当时没有班车,用大东风车改成班车)。心中暗想,决不辜负父母的希望,要好好工作,干出一点成绩来。

到了新化后,因原来就有一个会计,故所长把我安排打杂,在新化粮管所一年多的时间里,下乡,开票,付款,提粮,除了所长外,什么业务都干过,他们说,先从基础上的工作搞着来,以后干起会计来,就更得心应手了,我听从他们的安排,没有来回讨价的余地。到新化不久,因小铺子粮店管参库的孙云要去学习,就被抽到小铺子,在了一个月。从热闹非凡的学校生活,一下到了就连鬼都没有一个的小铺子粮店,当时我真想哭,些段时间也是我看书最多,日记记得最勤的日子。一个月的时间慢慢熟悉了,普顺昌带着我去河边钓鱼,真好玩,两根渔杆根本忙不得装钩铒,半个小时下来,一顿的伙食就基本解决了,那时我的胃还好,没有菜,一顿饭一大碗辣子就解决了,到回新化时,还抄得一大摞摘抄,叫做“古今真情名句摘抄”可惜现在不知丢到何处去了。

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当我回所时,宿舍门下塞了一大摞信,都是我的同学们写来的,看着这一封封信,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安慰。

刚参加工作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都想好好的干一下,早上六点就起床跑步,然后冲一个凉水澡,心情愉快的去上班,自我感觉生活工作都很好,只是时常想念家中父母。

一九八二年九月,家中父亲也是思儿心切,于是,他们平时连肉都舍不得吃,就买了一点肉,用油炸了用小罐提着来看我。这次,父亲在了三四天,因家中也只有母亲一个人了,田间地里忙不过来,必须赶回去。有父亲伴着我,心情时常是愉快的,白天,我上班去了,父亲用用煤油炉先煮着菜,削几棵莴笋,放二块油炸肉,烂烂的煮煮,父亲很不会做菜,但我吃来,都好吃极了,晚上,爷俩人扯扯家常,享上一点天伦之乐。可是父亲终久不能久留。于是,我找了一张货车,晚饭后叫父亲借着出新。几年后,父亲还跟我说起他坐驾驶室的情景。(因他还从未坐过货车的驾驶室呢。)感到很愉快。

以后,家中时常寄些吃的东西来给我,使我身虽在异乡,也时常感到家庭的温暖,有次,母亲托人代来一包洋岗碌酸菜来给我,还吩咐人说,不要吃鸡蛋不然会中毒的。

时间过得也很快,一晃已到过年节的日子了,我回家后,全家皆大欢喜,照往年的习俗,平时母亲忙得不亦乐乎,整些吃的喝的,虽然人少,但也其乐融融。初一的早上,要吃素,于是,母亲把我早早的叫起来,去挑水,在井边抽上三根香火,丢进井里几个镍币,谓之“买水”,起得越早,运气越好。母亲教我开大门,念:“财门大大开,金银财宝滚进来,灾难病痛滚出去”等等。教我煮熟糯米饭,做好后放一封火炮,要吃的话吃一点再去睡。于是,年年春节,大年初一我皆如此,在饭做好之后写下一首感叹诗,只有父亲去逝后的春节,我才悄悄的坐在灶门前落泪,从此我少了一个关心自已,理解自已的亲人,再也愉快不起来。

年过完了,我又该返回新化了,自然,又是父母的句句吩咐,万分叮咛,万分嘱咐,柔肠几转,热泪几行,尤其是心慈的母亲,每一次儿子回来又去,总是要流泪,把儿送到大门边后,望不见儿子的身影了,还在望着,擦着泪,我走路进去,也是一路辛酸感叹。

事实上,在我的生活道路上,过得最有意义的就是在新化的日子了。由于刚走入生活,对一切都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更是热心的对人对事。因我本身也出身农民,故对老百姓也是热情相待。

自己情窦初开,对生活充满真诚,对朋友坦诚相待,有好多女孩子也喜欢与我谈谈心里话,把她们的烦恼告诉我,我可以为他们分一点愁,解一点忧。故而人事关系很好,领导职工对自己也比较信任。工作起来有信心,父母也放心了。

在生活上,我有很俭朴,一个月三十多元的工资,我不在箱底上积攒了好多,当时不抽烟不喝酒,我自已认为,别人也认为,我是一个好青年。

那一年我才二十一岁。

是父母教育温暖了我,教会我如何做人做事使自己在事业生活之时就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以后的正确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晚于乡)

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志在遥远方、父更挂儿长”内容快照:

『志在遥远方、父更挂儿长』

29志在遥远方、父更~儿长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使广大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起来了,但也有少数人都由此而坠落~去,投机钻营,大发横财。一九八三年九月,打~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的斗争由~到~拉开了帷幕,老厂粮所会计胡云龙因贪污和~搞~关系而被擒~了牢房。新化老厂本来在一条路线~,当时新化连我在内已有二个会计,于是县局考虑到了我,去~胡云龙的~头,不为别的,为了工作。本来我在新化已经

~~

>> 阅读第9章 志在遥远方、父更挂儿长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