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校园小说 > 泪洒江城 [目录] > 第2章

《泪洒江城》

第2章师娘柳芭

作者:行吟者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藤野家的晚会

德义缓缓地讲述着,一面沉思。初夏的阳光温暖宜人。此刻,他意识到,实实在在,他是坐在儿时戏耍过的故乡的土地上。回忆那严寒的北方的大城。那是另一个世界。

我师娘柳芭,上午给俄侨小学讲音乐,下午拉琴,晚上出入社交场。有时她为了炫耀自己还把我带去。她还常常带我去秋林公司买法国香水、俄国毛皮和瑞士的手表珠宝。

师娘常带我去上层人的沙龙。

什么叫沙龙?――珍问。

他们聚会的地方,――德义回答说――有日本人、德国人、满洲官,各国的资本家。在舞会上我只规规矩矩立着,我知道自己是谁,我不和她们跳舞,也不吻她们的手。

主人兴起,把我介绍给客人。我微微欠身。他们问我。我只说,是的,先生;不,夫人。我装作不懂他们的语言,这样更自如。一些年长的女人爱拉我谈话。有时还把她们的女儿介绍给我。这些姑娘爱翘首弄姿,让我画,我便画些速写给她们。当然,她和我都知道:哪个角度是她迷人侧面。我有双重身份,我是仆人,我靠谦卑挣钱;但我还是画家,她们要肖像,必得端庄坐在我的面前。

经常去的地方是藤野家。在北满乃至整个满洲,满铁是举足轻重的。它除了经营铁路之外,还开发煤矿,伐木,移民,更不用说军备运输了。因此它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有极大的影响力。参加藤野家晚会的总有些日军和满洲的政要,他们带着夫人和女儿。还有一些度假的日本军官,这些军人在前线是凶残的野兽;在舞会上,兽欲也同样胀破他们的军服。可笑的是,这些占领者,偏要深深地鞠躬;而倨傲的却是奴才。哈尔滨灯红酒绿,那些上层人只知道吃喝玩乐,表面上都是绅士,实际都是丧家犬。白俄是沙皇的丧家犬,满洲官不过是民国的丧家犬。那些军人为了炫耀自己常讲些战绩,搏得女人的青睐。由此我也知道了许多不见于新闻的战事。他们对我一个站在角落里的小厮并不戒备,他们不知我懂日语,认为我不过是给女主人拿大衣扶女主人上马车的画童而已。我听他们的话毫无表情。我可不愿意惹麻烦。

我十九岁那年(1936)一个冬天,藤野家开了个晚会。说是庆祝满铁成立三十年。师娘被请去了。晚上老师有别的应酬没参加。我陪她去的。藤家大厅里挂着一个瘦老头的画像。戴个夹鼻眼镜,留着山羊胡子。旁边人说这就是首任总裁后藤新平。

晚会开始,藤野向那画像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致辞。接着便是歌舞伎的演出。共有十来个人,采用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形式。乐人歌唱,伴奏乐器,以他们叫三味弦的为主。歌曲时而柔曼,时而黯哑,时而尖叫,时而**,但节奏是舒缓的。舞者白粉敷面,便也在这舒缓的音乐中,绕着弯曲的腿,摆着宽宽的袖,时而扬袍振袂,时而屈膝低回……

站在师娘身边的藤野向她解释这舞的特色是舞、踊、振的结合。所谓“舞”即优雅而含蓄;“踊”有民间舞蹈的欢快;而“振”则是戏剧性的动作。他还解释了此时伴奏音乐用的是古曲“清元”。师娘则以她特有的妩媚,微笑赞许。他们是不是情人,我料不定。但从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这位日本高官相当崇拜师娘。她高大美丽而且才艺超群。

艺伎演出后,主人请师娘拉琴。她那一篇加布里埃的大提琴独奏曲,技压群芳,艺惊四座。她在众人喝彩中,颔首致谢。随后是大家跳舞,闲谈。师娘端着酒杯走向藤野。她漫不经意地询问惠子和向墨的下落。主人笑着,顾左右而言他。究竟是因为他自己嫉妒向墨,还是为了保护女儿,当时我猜不透。但我知道师娘喜欢她那得意弟子。师娘笑着走开了,晚礼服优雅地飘摆,她遥遥地向主人举了举杯。我心里很难过,为她的强作欢笑。那天她喝醉了,我扶她回家。在马车上她软软地依着我。我知道她又在想她学生向墨了。

写生

冬夜,钉了掌的马蹄敲击着中央大街的方石路面,轮声辚辚,车夫卷着身子,马喷着响鼻。霓虹灯发出怪异的光,不时地有宪兵、妓女、醉汉和裹在兽皮里的贵妇拖着狗闪过。这条街,就是俄国人修中东铁路时,为安置中国劳工建的,叫中国大道。后来,苏联把中东铁路卖给满洲。日本人全权管着满铁。株式会社的总部在大连。那时它的总裁叫松冈洋右。

在中国的土地上,日俄战争,现在满洲被日本人占领,本来是我们的地盘,俄国人修铁路,又卖给了日本人……

穷人,要想过好日子,除了勤奋,还得学会忍受屈辱。

――当德义讲到这儿,珍插话:

我哥也常这样说――她叹气。

玛莎给我讲一本法国小说,――德义继续说――《红与黑》,于连的故事。或许我就是那于连……到家,她让我给她洗脚。这对我,无所谓。在奉天学徒,给师娘倒尿盆。再说,她不轻视我,对我,有一种温柔的依恋。晚会上,她要端起架子,她要矜持地睥睨一切,她是贵妇人。回家来,她蜷缩身子,释放自己的倦慵,撒娇,做**的女人,她太累了。柳芭放荡不羁,她经常脱光身子,腰缠一条白绫,让我作画,有时还抱起她的小狗,让它舔她的手臂。她确实很美,金发,碧眼,皮肤白晰,我心疼她,二十年前他们失去天堂。成了丧家犬。

十九岁以前,我就是这样度过的。我的画,在老师的介绍下已经蜚声江城。我虽然一帆风顺,小有名气,但心头总觉得什么东西压着。自己也说不清。有时便独坐江边,看大河流水,想家,想妈妈。

我二十岁那年,在一个师范学校任教,玛莎也在一家报社当了编辑。柳芭不愿让我工作,但老师要我去闯。结果是我还住在老师家里。老师没孩子,他们早已习惯视我为家人。我很感激他们培养我成才,我常常拿我全部工薪给他们买些人参之类营养品,或是他们喜欢的有地方特色的礼品。我还雇了一位能做中国菜的厨师。

暑假,老师带我和师娘乘北满铁路去旅行写生。藤野给他一张介绍信,这样沿途就会有人接待我们。我们画了画总要送给藤野两幅,供他装点家居。我们常走哈尔滨到绥芬河和哈尔滨到满洲里那条线。这一次,我们走满洲里那条线,他们叫西线。在兴安岭附近的一个小站下了车。我的老师站在那里久久望着这个尖顶站房和那周边的房屋。他对师娘说他爸爸参加了这个群落的设计。

我们在附近转了转。我发现屋子里有很多劳工,探出窗口向外张望。站边还堆放很多军用帆布罩起来的水泥。师娘照了几张相,她还为我取了景,让我画这欧式的小站,那堆深色的货物正好做白屋的映衬。当我差不多完稿的时候,一个日本兵走过来了。他要走了我的画,大声训斥我。还用枪托打了我一下。这时师娘走过来。夺回画,给他一记耳光。我们被带到站里。一个军官对我们说,这里禁止绘画和拍照。闻讯赶来的老师连忙说明情况,并且递上了藤野的信。他看了之后,回到里屋,过一会儿出来了。给老师一个敬礼。说,苏里科夫先生,长官来了电话,请您回去把这里的画赠给他,他很想了解此地的风光。

就这样,我们算是给藤野献了几幅小站图画。但他却没有把它挂出来,反而全部烧掉了。那次他一面搂着师娘跳舞,一面笑眯眯说,如果您喜欢令尊的设计,我可以给您一张过去的照片,您不妨去加工创作。师娘很从容,不理他,说了一句:整个满洲都是你的,连我这移民,凭君摆布。

德义的经历讲到了这儿,那一天,天气晴朗,他给珍画了一幅水彩画像。不到晌午他们便回家了。姑娘很高兴。她让表哥继续讲他的往事,到小店去,珍说,给你沏青茶。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初识百合”内容快照:

『初识百合』

~镇.军医百合我在一个师范学校谋了个职位,也有了一点成绩。那是1939年的事――德义在~回忆录里,讲到这段往事时,开头说――玛莎在她父亲的俄罗斯侨报当美术编辑。当局派了个日本人冈村到报社去监视俄国人,为此玛莎的父亲葛利高里常和他争吵。可笑的是他们都援引~洲国的法律。有时冈村也不得不让步,不是因为他理亏,因为他在追玛莎。我知道这矛盾早晚~~化,只是等待时日罢了。

~~

>> 阅读第3章 初识百合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