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陈迪传 [目录] > 第8章

《陈迪传》

第8章仕山东弭盗施仁政 赴云南升任布政使(上)

作者:陳楓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这年的十一月,在太子朱标病重卧床不起之际,朝廷接报山东盗匪猖獗,已漫及全省。太祖朱元璋命翰林院侍读陈迪放下手头工作,出任山东布政伎司左参政,从三品担起平礼辑盗的重任。陈迪接旨到任后,立即着手调查盗匪泛滥一事,听了有关官员的汇报后,又到济南府监狱视察,发现狱中已是人满为患。他亲自提审了几十名犯人,见这些人一个个衣衫褴镂,面黄肌瘦,均是饥不饱腹的平民百姓,并无盗匪模样。当问及因何为盗时,这些人竟如同商量好了似的,都说:“大老爷不必多问,只求速死!”这令陈迪深感惊异。为了弄清原因,陈迪又率人到省府周边的一些州县进行明查暗访,发现这些州县的监狱中也是人满为患,所提审的犯人都是穷苦的平民百姓。他又亲自到盗匪猖獗的几个重点州县进行了民间查访,发现绝大多数人家不仅房屋破旧,家徒四壁,而且坛罐皆空,一粒粮食也没有,锅里煮的全是“绿色食品”,有野菜,还有树叶子。他仔细地听了那些无力出门,只能在家忍饥挨饿的老人的倾诉,才知道山东已连续两年干旱,庄稼颗粒无收,人们已到了乞食无处的地步,而官府的捐税却仍是照收不误,通过连日来深入实地的调查,和夜里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思考,陈迪深深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那就是造成这次山东盗匪猖獗的根本原因,已不仅仅是天灾,更重要的是人祸。各级官员为保虚名对重大灾情隐匿不报,又为了粉饰太平照例征收捐税,对交不出捐税的便以“盗匪”为民,抓捕刑罚,对敢于反抗的则大肆剿杀,而愈杀愈众,直到蔓延全省,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从这层意义上讲,当前遍布全省的“盗匪”已非正常含意的,盗与匪,实在是平民百姓无有活路了才无奈为之。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已不止是缉盗即抓一些人这么简单,更重要是体仁于民,施仁政于民,花大力气做好抚民安民的工作,这才是当务之急。

已经深思熟虑,胸有成竹的陈迪急匆匆地回到济南府,便与省布政伎司主要官员商议如何剿匪抚民之好,并提出要亲自上疏禀报实情,请求朝廷赈灾,允其抚民及减免赋税,省司官员们见事已欺瞒不得,有知道陈迪是太祖身边的人,便顺水推舟地同意按陈迪的意思办理。陈迪是个忠直之人,也不客气,逐亲书奏折一本,派人急送京师,不几日,便接到圣旨:即请之事皆获允准,并告之賑灾之粮已从江南调拨启运,不日便可分批送达。陈迪接到圣旨,心中有了底,便大刀阔斧地行动起来,首先他调派军队包围了几个盗匪聚集的据点,但围而不攻,许出不许进,主要是防止盗匪继续出劫掠,扰乱民心。接着召集司部辖各府知府到济南府开会,布置“清刑狱、抚流民”之事,会议之后,陈迪率各府知府一起到济南监狱,做了一次示范性的清理工作,经过现场过堂审理,除对少数几个罪大恶极证据确凿者,判处继续监押外,对其余在押人员,进行了登记,训谕后,一律宣布释放,分期分批地送回原籍允其归家种田,然后即命各府知府,对所辖州县一律照此办理,不足半月,各地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就全部解决了。在押的人都被释放回家了,那些逃避在外的人,放下心来,也陆续回到家里操持起旧业,不久,前批赈灾粮运到了,为防止经办人员徇私舞弊,从中克扣贪腐,陈迪不仅制定了严格的发放程序和相关规定,还亲自到重灾区监督赈粮的发放,使首批赈灾之粮快速地送到了疾苦百姓的家中,他还面对来领赈粮的人们公开宣布;“凡平民百姓沦为盗匪者若愿意改邪归正回家种田者,一律免罪。”消息传出,那些因乞食无处而为盗为匪的人,纷纷仍掉刀枪棍棒,散伙回家。随着这些抚民政策的实施,民心日益安定,社会秩序也趋于稳定。

这时,负责围困盗匪几个聚集据点的冠军也相继派人来扔:“这几天日山上的盗匪下山投诚,请求汇回家的人愈来愈大多,如何处理请示下。”陈迪闻讯,当即率人赶到实地考查,发现每一处投诚的人都达四五百人之多,便进行了紧急处理,命令对这些经询问核实,逐一登记后,均以免罪处理,凡有家有地种的,均发给路费送回家,并免其所欠税赋。凡无家可归者,暂留军中统一管理,待以后集中安置垦荒。在询问中陈迪得知,据点里尚存的盗匪不足一半,认为时机一到,便下达了最后通牒,定于三日后全部发动攻击。公告曰:"三日内归降者,赦无罪。结果又有很多人趁月夜逃离山寨主动归降。三日后的清晨,各地同时对残余盗匪发起攻击,半月之后即全部剿灭。陈迪的命令对所有俘获人员进行询问甄别,不许妄杀一人,除少数罪大恶极,杀掠百姓的匪首,惯盗逮送监狱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外,其余的人,均免其罪,照前例办理。

自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至翌年三月,短短四个月,山东省境内已是盗匪敛迹,境内平安。为了进一步做好抚民安民工作,鼓励发展农桑,陈迪与省布政司官员们商议后,制定并公布了一些具体的政策,一是对有家有地的百姓,在重灾区减免翌年的赋税,在轻灾区赋税减半。二是集中安置划拨荒地开垦的百姓,减免两年赋税,第三年赋税减半,公文下达后,陈迪便深入到各省各府,州县检查,根据实际情况检查督促这些政策的执行情况,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推广;做得差的,责令及时纠正,这些安民利民的政策,伴随着和谐的春风,吹暖了人心,已无后顾之忧的百姓们,以前所未能**投入农田耕作,在全省掀起了全力开层春耕生产的热潮。到处是百花齐放,鸟语花香,到处都是看见在农田忙碌着人们的身影。

这一年的夏末秋初,眼看大地禾苗翠绿,百姓们期盼着有一个好年景之际,铺天盖地地蝗虫从四面八方席卷飞来,所到之处,庄稼的叶片顿时被吃得一扫而光。若不及时捕灭,眼见着又是一年荒年了。陈迪见状急得心如火焚,主动请缨,承担起指挥全省统一灭蝗的重任。针对这次蝗灾来自西北,为防其向东南蔓延,陈迪先是派得力官员迅速赶往黄河西北岸的禹城,济阳,和东南岸的博潍坊,莱州,提前筑起一条隔离带,集中人力物力架起了以草席,篱笆,绳网为主的防护墙,用来阻截南侵的飞蝗,又沿着防护墙集中大量柴草及各种可燃物予设了一条火墙,焚熏残余的飞蝗。陈迪自己率领一部份官员则立即赶往受灾最重的临清,高唐,临邑,滨州等州县,指挥当地民众分片包干,采取定向轰赶,围歼堵截之法,辅以熏焚网埋等捕捉之术,连续奋战七日七夜迅速控制住了局面,并及时将重灾区这些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推广全省。虽然初战告捷,但是陈迪让不敢掉以轻心。为了防止蝗虫死而复燃,卷土从来,陈迪又安排布置了在全省范围内同时开展的“灭蝗十日大会战”,白日里漫山遍野,到处都能见到捕捉蝗虫的人群。到了夜晚,人们举着灯笼火把,敲着锣鼓,铜盆,木棍子等凡是有响声的东西,片从四面八一片空地里围拢,然后用绳网,被单,扫帚,耗子等各种工具捕捉那些被轰赶到空地蝗虫,又烧又埋,又踩又拍,那个场景十分壮观。扫荡了这一大片,再接着扫荡下一片。经过十个昼夜的全省民众大会战,终于把残余的飞蝗彻底消灭干净了,广大民众见保住了禾苗,丰收有望了,这才安下心来。就这样,陈迪以“体仁于民”为怀,以民为本,广施德政,一干就是四年,深受平民百姓和地方官员的崇敬与爱戴,历史学家在《明史。陈迪传》中评论曰:陈迪在山东从政四年,“多德政,民皆敬之。”陈迪调离山东,济南府衙将其列入《乡臣司祭祀》,陈迪去世后,山东省伎司将其牌位供奉于华不江山的七忠饲,并列为七忠之首,长年祭祀不断。这是后话。

洪武二十七年(甲戊公元1394)秋九月,陈迪的妻子计氏不幸染病早逝,撇下四子一女无人管束。无奈之下,陈迪按照例请了一个月的长假,省司衙门照准后,便带着儿女,扶着计氏的灵柩回归故里,将计氏安葬在宣城县陇西村陈氏主坟。前几日曾差人去计家桥岳父家报丧,岳父母年迈不忍心白发人送黑发人,仅派妻长兄,次弟二人赶来送葬。今见其妻已安然入土为安,便带领四子一女,随妻兄妻弟二人同往计家桥,告慰岳父母大人。一见面,两位老人痛失爱女,陈迪痛失贤妻,儿女痛失良母,顿时哭作一团。好一阵子才止住哭泣,岳母可怜外孙,外孙女将无人照顾,又嚎啕大哭起来。陈迪强忍悲伤,劝岳母千万不要哭坏了身子,孩子的两个舅母见状,忙把五个孩子领到堂屋去了,岳母这才止住哭泣,让人安排午饭,陈迪与儿女们草草吃了几口,便起身告辞,在天黑前赶回了家中。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仕山东弭盗施仁政 赴云南升任布政使(中)”内容快照:

『仕山东弭盗施仁政 赴云南升任布政使(中)』

没有想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陈迪正沉浸于半路丧妻的悲~之中,又接到江西~州传来噩耗,说年逾七十高龄的父亲陈仲康在~州任~病故了。陈迪闻报来不及多想,只~一人跟随报信人连夜动~,快马加鞭昼夜不停地奔往~州。待驰至家门,远远就看见弟弟陈述早已侯在门外,虽多年没有谋面,但像貌依然可辨。只见陈述疾步趋马前,一边扶兄长~马,一边带着悲~说:“哥,咱爹走了!”兄弟二人报头~哭,好~子,陈迪才醒过神来

~~

>> 阅读第9章 仕山东弭盗施仁政 赴云南升任布政使(中)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