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兰。。。若兰。。。父卿的乖宝宝、小心肝。。。让我再看你一眼。。。
子衿,好可惜,你没有亲眼见到她。。。不过不要紧,我就来陪你了。。。
我来说给你听。。。我们幺女的样子。。。她的面容。。。就像你最爱的蝴蝶兰。。。
文英,好好。。。照顾她。。。你。。。发誓。。。好好。。。”
男子的声音戛然而止,那爱抚着婴儿的手无力的垂下来,落在床沿上,撞击在现场每一个人心中。
只听内监总管凄厉的念白:“太皇夫、先皇商氏兰贵君,父仪天行。。。”
殿外群臣悲恸哀哭,一时哭声震天。
文英,半跪在床边、着九龙皇袍的女子,从乳公手中轻轻接过那小小的婴儿,爱怜的吻了吻婴儿长长的睫毛。
她转身,双膝跪地,举起右手,郑重而坚定的说:
“我,栖梧国女皇,宸文英,在父卿灵前立誓:
必定竭尽所有,照顾好我的妹妹——宸若兰,她的健康、幸福就是我最大的福祉。
如违此誓,定叫我不得善终,死后无颜再见母皇、父卿!”
群臣伏地,大呼:“吾皇万岁!若兰皇女千岁!”
似乎受到呼声的惊吓,又似乎是知道如今父母双亡,小婴儿——先帝的幺皇女、当今圣上的嫡亲幼妹——宸若兰,扭了扭身子,大哭起来。
女皇慌了神,连忙搂紧了若兰柔软的身躯,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哄着她:“若兰乖,不哭,姐姐在这儿。。。不要怕。。。不要怕。。。”
说着说着,一滴眼泪滴在若兰的小脸。
女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话说文英是先皇第八女,其生父是后宫三千佳人中地位仅次于皇夫的兰贵君。
因皇夫膝下无女,栖梧国向来“立嫡不立长”,文英女凭父贵,十三岁被立为皇太女,两年之后先皇天行,她便当了女皇。
岂料二皇女自恃年长、功高,手中又有数十万虎狼之师,根本不把文英一个刚刚及笄的小丫头放在眼里,联合了几个外放的王姬,意图夺权篡位。
眼看叛党大军将至,文英拿出与年龄不相衬的勇气和智慧,果断放弃了几乎损毁殆尽的京城江户,南下占据地势险要的岭南,作为屯军之所。
同时派出使臣,以通航、通商、通婚三大优惠政策,说服西南沿海岛国提供大量军用物资。打出“替天行道,维护正统”的旗号召集各方力量,艰苦转战半年多,终于将叛军全数歼灭,重归朝阳殿。
凤历589年,文英正式举行登基大典,成为栖梧帝国第十一代女皇,年号“景明”。
而此时,怀有先皇遗腹女的兰贵君,经过一路的颠沛流离,担惊受怕,已是油尽灯枯,命不久矣。兰贵君一死,腹中的小皇女也必然身陨。
父爱是伟大的,在兰贵君的坚持下,御医施以催产禁术,硬生生将刚满七个月的胎儿迫了出来。按照先皇遗旨,取名“若兰”。
就这样,兰贵君用最后的生命力生下了爱女,只见了一面,便撒手人寰。
附:兰贵君传
商芊,凤栖帝国嫡十六皇子,美艳无双,声名远播,时人争相礼聘。
然芊虽弱质男子,博通政治,素有大志,慕栖梧女帝宸子衿甚深,冀为帝君。
芊年十六,子衿始求之,封婉君。妻夫和合,三千荣宠,集芊一身。
开銮十二年,芊诞一子,旋即夭折。帝怜之,赐号“兰”,称其“婉约明秀,肖蝴蝶兰”。
开銮十五年,芊诞一女,名曰文英,帝大悦,封贵君。
开銮二十六年,皇夫薨。芊以兰贵君之尊,执掌凤印,震慑六宫。
开銮二十八年,帝封文英为皇太女。
开銮三十年,帝御天行,有女遗腹。
景明元年,文英登基,史称景明女帝。芊为兰太皇夫。
是时,芊诞一女,名曰若兰。祈请女帝,以天为证,善待幼妹,遂薨,时年三十有五。
父卿既殁,女帝悲甚,立誓明志,如芊所愿。
谥号“圣慈贤康皇夫”,与先皇“圣德贤文女皇”、先皇夫“圣慈淑安皇夫”三人合穴,葬于靖陵地宫。
如今,皇袍加身,江山在手,却无法挽回父亲的生命。看到妹妹不谙世事,却也放声哭泣,文英心中悲痛万分,忍不住滴下泪来。
奇怪的是,文英一落泪,若兰却渐渐的止住了哭声,好奇的看着姐姐,挣扎着将手臂从襁褓的缝隙里挤出来,手背在姐姐的脸上使劲磨蹭,似乎是要帮文英擦去泪水。
文英感受到妹妹的心意,忧伤减轻了不少,她展颜一笑,说道:“若兰,姐姐不哭,我还有你。。。”
之后的几年,文英收拾心情,拿出女皇的雷霆手段,恩威并施,将栖梧的江山打造的跟铁桶一般,国力隐隐有超越凤临之势。
老臣们在朝堂上吵闹着要重振国威,一雪栖临战争失败、栖梧被迫变更国号之耻。
文英认为国家刚刚经历内乱,虽然未伤及根本,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还是得先把那些不安分的王姬和朝中的门阀处理好,也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过一段安稳日子,毕竟战乱一起,受苦的还是百姓。
这一番说辞,让朝臣们大为敬佩,直呼“吾皇仁德爱民,实乃栖梧之福!”再不提讨伐凤临之事。
然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文英不能说给大臣听,那就是兰贵君原本为凤临皇子,凤临当朝女皇算起来还是文英的嫡亲姑母。兰贵君在室的时候,与这位皇姐最为要好,看在兰贵君的面子上,栖梧内乱,凤临女皇也未趁火打劫,着实让文英松了口气。
现在凤临女皇已是垂暮之年,文英的人生却才刚刚开始,完全可以等女皇安然辞世,再起兵戈,这是文英对兰贵君的一片孝心,也是对凤临女皇的回报。
朝堂之事,暂不赘述,且来看看我们的小若兰在做什么。
文英下了朝,便直奔兰庭宫。兰庭宫所在,是兰贵君的寝宫“兰亭”旧址,文英命人加以修葺,更名为“兰庭”,赐给了若兰。她是着实喜欢这个幼妹,即使这两年有了皇女、皇子,也不能丝毫淡化她对若兰的感情。
走进兰庭,是一片蝴蝶兰铺叠成的花海。花海之间一个白色的身影雀跃着,由远及近。文英张开双臂,将小人儿揽如怀中,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
文英捧着若兰的小脸,仔细端详着,这如蝴蝶兰一般的娇颜,怎么也看不够。文英常常怀疑,自己的这个妹妹是不是花仙托生的,那样白皙的透明的肌肤,美的不真实,就像随时会乘风归去。
也许是先天不足的原因,若兰身体一直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差到了极点。一有风吹草动、冷暖不调,马上发热、呕吐,无法进食,让文英操了不少心。
直到若兰四岁那年,遇到一位奇人,健康状况才有了改观。
这天,若兰忽然发病,浑身冰凉,昏迷不醒。这病来势汹汹,比往日里都要猛烈。太医束手无策,根本无法判断若兰到底得了什么病,不敢妄用药石。文英大怒,只说不能治好若兰,便叫整个太医院陪葬。
又有内监领事奏报,若兰此次发病,全因宫人疏忽,竟让小主子喝下半杯冷茶。这可是触到了女皇的死穴,立刻下令将兰庭所有内监、内侍送到刑驭堂,上至掌宫嬷嬷,下至粗使丫头,统统处死,一个不留。
一时间,宫中人人自危,只怕这若兰一去,仁德女皇立刻会变成嗜血罗刹!
眼看若兰的气息越来越弱,就在文英以为若兰回天乏术、痛不欲生的时候,一位白发老妪飘然而至,声称此乃若兰一大劫,只有拜她为师,十五岁之前远离皇宫,才能化解劫难。否则,若兰必死无疑。
文英原本不信,但一想这深宫之中,守卫森严,这老妪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必定有过人之处。虽然心中不舍,但太医说无法救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妹妹等死吧?
权衡利弊,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文英同意老妪带走若兰,但要求每年让若兰回宫一次,以缓骨肉分离之痛。
老妪一口答应,不多废话,拎其若兰,平地跃起,消失在宫墙之后。
自此姐妹天各一方,文英担心、自责,日夜思念若兰,无法安眠。
好在过了一年,老妪去而复返,将若兰送回宫来。文英见老妪守信,若兰无碍,甚至能跑能跳,比以前风一吹就倒的模样好了不知多少,大喜过望,立刻下旨封老妪为栖梧国“国师”,赏赐万金。
这老妪倒也有几分化外之人的洒脱,拒绝了封号,却拿了那万两黄金,说自己一心苦修,身无长物,有了钱也免得若兰跟着她吃苦。
过了几天,老妪不请自到,将若兰带走。这次文英心中踏实,不再惶恐,只等明年姐妹再会。只是每每想到若兰自幼锦衣玉食,那老妪却是粗衣麻布相待,只怕要吃不少苦头,又是一番牵肠挂肚。
十年韶华弹指间,等若兰满了十五岁,老妪将她送回,便不再出现。
文英为若兰举行“笄礼”,封若兰为“若王姬”,加封“一字并肩王”,意为若兰与自己不分高低,只论姐妹之情,不行君臣之礼。
赐府邸一座,御笔亲书“若王姬福寓”五字,制成匾额高悬于正门之上。府内蝴蝶花海、碧池柳林、曲桥水榭、亭台楼阁,一如兰庭。又赐金银、珍宝、典籍、字画、下仆、车马无数,一并送入府内。
皇室祖制规定,皇女及笄封为王姬,另辟府邸,外放则不得随意进京,留京亦不得随意进宫。而文英与若兰一向聚少离多,怎肯如此?
诏曰:“若兰幼妹,无齿失怙,少小离宫,姐妹疏陌。祖制虽严,尚有亲情,骨肉之间,何分内外?特赐一旨,予妹若兰,随时进宫,无需通传。兰庭旧阁,留待汝归,小居长住,皆听汝便。宫门、宗祠、御台等,不得干涉。”
如此皇恩,可谓浩荡。文英、若兰姐妹之情,传为一段佳话,史书永存。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前世蓝若(番外)”内容快照:
『前世蓝若(番外)』
人们都~我若兰,其实我知道,我原来是~蓝若的。我并非这个世界的人,甚至,不能算作人,只是占人躯~的妖孽。我清楚的知道我不是通过转世投胎来到这儿。当时的我虽然只是一缕幽~,六识浑噩,但依然清楚的看见,那个刚出生的小婴儿,已经~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去,附在她小小的~~~。~确是~了。说句实话,她早就~了。在文英、兰太皇夫一行离开岭南,转战~溪的时候,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