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又要说到杨素多年前的那次与李密的偶遇,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父亲李宽时任隋国蒲山郡公。因为那次偶遇,让杨玄感与李密有了刎颈之交。杨玄感是隋朝司徒杨素的儿子,长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除了小时候有点痴呆以外,基本上什么都好。杨玄感小时候非常痴呆,不管是谁看到他都会说:“白痴!”只有杨素了解自己的儿子,待别人走后,都会仰天长叹一声,“唉,我这个儿子一点都不傻,我知道。”杨玄感长大后,却突然变得好学起来,文武皆通,官拜二品,和他老爹一个级别。在隋炀帝第二次出征高句丽时,派杨玄感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督粮,负责军队的粮食供给。杨玄感看到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也早也有谋反之心。有陈胜吴广刘邦项羽的例子在前,揭竿而起,自立为王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这正好给了杨玄感可趁之机。杨玄感故意拖延发粮的时间,每次前方来催粮的时候,杨玄感就故意慢慢吞吞的,有时竟当作没有听见。打仗就打仗呗,吃什么粮食啊。杨玄感不按时发粮,后勤跟不是上,在前方行军的隋炀帝很是急啊,就派人催杨玄感。面对催粮使者催命一样的语气,杨玄感不慌不忙地说:“不是我不想发啊,水路上这么多盗贼我怎么发呀,要发你自己发吧。”偶后又晓之以理,“盗贼猖狂,粮食切不可连续运送过去,免得都被抢了去。”这是个理,使者也没有办法了。
可是造反也需要一个理由,清君侧也好,靖难也好,总得有个理由,没有理由就动不了兵。不过理由都是人想出来的,特别是杨玄感这种蓄意谋反的人,要找个理由还不简单。
在613年的某一天,一个使者跑到黎阳说:“不好啦!来护儿(跟随隋炀帝出征的一个将领)造反了,大家快拿起武器讨伐他呀。”
杨玄感振臂一呼:“兄弟们,讨伐逆贼去!皇上大大地有赏。”其实这完全是杨玄感自编自演的一出戏,那使者不过是他的家奴假扮的,这点可以看住古人真的很笨很愚蠢,因为他们很好骗。不管怎么样,有了理由就行了,于是杨玄感开始在黎阳招募兵士,附近的郡县也都甘愿听命与杨玄感,愿与杨玄感共同诛灭盗贼,可是后来越看越觉得是造反,不过都已经上了贼船,下船会被淹死,在船上至少会暖和点,能不能渡到对岸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杨玄感想到了一个人,一个他父亲曾叫他有大事要可以找他商量的人。于是杨玄感找来了李密,关于李密的家庭背景,我们后面会说。
杨玄感很直接地问李密:“我要推翻隋朝,你觉得这个仗应该怎么打才好?”
李密说:“有三种办法,第一,皇上现在辽东带兵攻打高句丽,我们带兵北上,据幽州,截断他的后路,这是上策。第二,我们向西打过去夺取长安,捅皇上的老巢,控制潼关,这是中策。第三,就近攻打洛阳,但是东都城坚兵足,能不能取胜就是个未知数了。这是下策。”
杨玄感听了,说:“我与你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你的下策就在我看来就是上策,现在百官及其家属都在洛阳,如果我们攻下了洛阳,用他们做人质,必定让百官动摇,而且我们攻不下东都,怎么让天下的人相信我们呢?”
杨玄感太直接了,李密接受不了,只得跟随他一起去冒险了。杨玄感的失败也是在这个时候就注定了。这不能怪他,怪他爹杨素,他爹只说有大事找李密商量,而没有说有事要听李密的。我找你商量了,可是我就是不听你的,所以我最后失败了。
劝不住,那就跟着打吧。613年6月3日,杨玄感带着一万士兵,向洛阳**。
在这关键的时候,杨玄感的阵营里出现了内奸。一个叫唐帏的汉奸。洛阳守城的越王杨侗,民部尚书樊子盖迅速调集兵力加固防守。大旗已举,无论你怎么守我都会去攻。这是杨玄感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杨玄感的第二个障碍在临清关(在今河南新乡东北),天下到处都是造反的人,可是一个叫修武县(今河南武陟)的人不但不反,还帮着隋兵守临清关,只怪杨玄感时运不济,独独选了这个地方过关。杨玄感此时兵力尚不足,不宜战,只得换地方。一路上,杨玄感陆续招兵买马,大肆宣扬说我已经是隋朝的上柱国了,(上柱国不是官名,而是一种功勋的荣誉称号,相当于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之类的。)家里银子以万计,我造反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广大的黎民百姓啊。(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果然归者如市,屯兵上春门时,(洛阳外城东墙最北面的门)义军已达10万。总算到达洛阳了。总算有十万兵马了。
杨玄感屯兵上春门,然后兵纷两路,一路有3000人,由他的弟弟杨积善带领,沿洛水向西。另一路由杨玄感率领,人数也是3000。向东都发起**。隋朝派了河南令达奚善意抵挡杨积善,令河南赞治叫裴弘策率8000人来抵抗。8000对3000,除以2再减2000。两军的装备也是完全不能比的,杨玄感的义军起于市野,拿的是单刀,说不定有的拿是还是菜刀,但是不管是菜刀还是军刀,只要能杀死敌人,就是好刀。义军执的是柳盾,没有弓没有箭没有铠甲。相当于右手一把刀,左手一个网,身上还穿着一件烂衣裳。随军却装备精良。不管是在人数上还是在装备上,隋军都优于义军。可是两个阵营里的士气却恰恰相反,义军士气高昂,隋军却士气低落。结果达奚善意在杨积善的义军面前不战而逃。裴弘策就比达奚善意强得多,对杨玄感发起了五次**,杨玄感五战五捷。最后裴弘策带着活着的十几个人逃了回去。裴弘策的这一战也不是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至少给义军送来了精良的武器。
6月14日,杨玄感抵达太阳门,紧逼东都。从挥师到抵东都,也才11天而已,应该可以说杨玄感的造反的早期完全如入无人之地,主要是隋炀帝此时还在辽东,来不及撤回。
当杨玄感抵太阳门时,隋朝的第一拨援军到了,也是从这时起,隋军开始了大规模的镇压杨玄感的起义。首先来的这拨援军来自关中,将领是刑部尚书卫玄。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杨玄~的失败”内容快照:
『杨玄~的失败』
卫玄率2万步兵和骑兵混合的隋军渡过瀍~前来向杨玄感挑战。李密向杨玄感献了一计。杨玄感总算听了李密一次,当卫玄出现时,杨玄感立即吓得~滚尿~(装的),向北逃去。卫玄立即~令追~。杨玄感跑得很快,卫玄也追得很顺利。突然,从隋军的两侧杀出义军,隋军即溃。第一回合,卫玄败。几日后,杨玄感主动带领几千人向卫玄发动~~,卫玄此时还没有整顿好军队,对于杨玄感的突~毫无准备,只能仓促应战。两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