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取之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简陋的木屋中,屋中充满浓烈的药味。取之费力地搜刮记忆,可是想起的只是漫天遍野的黄沙。取之正欲起身,忽然“吱呀”一声门开了,走进一个身形消瘦的黑面老僧、手里端着一碗药,只听他道:“小娃娃,你醒了?来,来,快将这碗药喝下去。”取之接过药,道:“老爷爷,这里是什么地方,我是怎么到这儿来的,于总舵主他们呢?”那老僧道:“这里是‘甜水海子’,三天前我经过‘大戈壁’时见你昏迷在那里,所以就带你来这里了。至于甚么‘鱼总舵主’、‘虾总舵主’我可没见过。”
取之听了吓了一跳,心道:“原来我已经昏迷了三天了,恩,说不定还不止呢,可是于总舵主他们去哪里了呢,会不会已经-----不会、不会!他那么大的本领定然不会有事。这位老爷爷有点夹缠不清,哪里又有甚么‘虾总舵主’了,难道是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不成?”想了想又问道:“老爷爷,你知道‘红花会’吧,就是‘红花会’的于万亭于总舵主,他的外号叫做‘拳剑天下无双’,瞧见他没有?”那老僧道:“‘红花会’倒是听见过,不过他们当家的不是姓萧么-----哦,是了,大概是那萧天成已经死了,这姓于的是新当家的,恩,那我可就不认识了。‘拳剑天下无双’?嘿嘿,好大的口气!”取之对于万亭是又敬又慕,此时听见这老僧言语中似乎对于万亭有些不敬,心里颇为不悦。
那老僧道:“好了,快喝药吧,都凉了。”“是什么药?我又没病,喝药干么?”那老僧脸一沉:“哪来那么多话!对你有好处,快喝。”取之便不敢再问忙将药喝了,只觉味道怪怪的,却不甚苦。老僧道:“小娃娃,你和‘红花会’有什么渊源?来西域干么?”取之不乐道:“你别老叫我小娃娃,我叫顾取之。-----”当下便将他如何救人、送信、如何受清兵围攻如何脱身来到西域避难讲了一遍,讲着讲着又想起了爷爷和娘不知去向,又哭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止住悲声。
那老僧忽道:“那你想不想学功夫?”取之道:“想啊,可是我师父又不知去哪里了。”“你师父?那是谁啊?”“就是于总舵主了,他说到了伊犁便教我功夫的。”那老僧微微一笑道:“你若想学,我可以教你。”“你?教我?罢了,我还是去找于总舵主。”说着就要起身下床。那老僧道:“你去也未必找得到,说不定他已经死在沙暴中了。”取之争道:“不会的!他那么大的本领,定然会化陷为夷的。”老僧道:“就算他不死,那你一个小孩子能走出这大沙漠么?”取之一想确是实情,不由大是沮丧,老僧又道:“跟我学吧,我的功夫定比那姓于的强多了。”见取之满脸的不信,便道:“看好了!”说着伸手虚空一抓,一股气流激荡便将取之手里的碗吸到自己手中。取之瞪大了眼睛,惊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老爷爷,你这戏法是怎么变的?”一句话把那老僧弄得哭笑不得,心道:“小娃娃太不晓事,居然将我‘擒龙功’当成是骗钱的江湖把戏。”
要知这种“擒龙”、“控鹤”之类的功夫全凭一股深厚的内力,和“劈空拳”、“隔山打牛”等功有相似之处,这种功夫江湖上懂得练法之人甚多,但要象那老僧这般从四、五尺之外凌空取物,则当今世上也就寥寥数人而已。那老僧道:“你想不想学?”“想!”“那就快拜师吧。”取之答应着忙依照那老僧的吩咐:敬上一碗茶,又发了些如不得欺师灭祖、残害同门,不得恃强凌弱之类的誓言,再磕了八个响头便算完事。
取之年纪还小,又未曾行走江湖故不懂拜师的规矩,若他知道拜了老僧为师之后若无师父的允许则不能再拜于万亭为师的话,他定然是不会拜这个师的。那老僧面带微笑瞧着取之,心道:“老衲于此残年之际,得遇如此良才美玉使我神功后继有人-----嘿嘿,老天也算对我不薄。”取之拜了师,也正自欣喜,忽然觉得一股寒气自脚底“涌泉”升起,沿阴维经向上游走,经过“府舍”、“大横”、腹哀”、再到“期门”、“天突”、“廉泉”最后由“百汇”冲出。
取之又是骇然又觉有趣,忍不住大声叫了起来。老僧道:“不要慌,这是‘火精冰魄汤’起了作用。快盘膝坐到**,我教你调息吐纳之法。”取之忙依照老僧之言,盘膝而坐,以脚跟抵住“会阴”一手扶在丹田、一手遮于顶心,缓缓呼吸吐纳,运功导气。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取之行功完毕站起身来,只觉神郎气清、精力充沛。取之又惊又喜,叫道:“师父,这个法子甚好。现在我只想去找小胖打上一架。”老僧愕然道:“小胖是谁?”取之解释道:“是我家邻居。我总打他不过,哼,等我学好了武艺定要打得他跪地求饶!”那老僧一听不禁莞尔,道:“没出息。用我的功夫打赢一个小小村童又有甚么光彩了?只要你用功去学,将来定能笑傲武林。”过了一会儿,又道:“你毫无内功根基,只打坐练气这么一个时辰又有甚么用了?还不是我‘火精冰魄汤’的功效。”取之忙点头称是,道:“师父,这个火什么破冰汤当真是好东西,何不多喝几碗呢?”老僧喝道:“孩子话!此汤就算内功深厚的人也须隔个十天半月方可再服,你毫无功力只可半年之后再服,否则必会经脉寸断,不死也成了废人,连大罗金仙也救你不得。”取之吓得吐了吐舌头,那老僧又道:“好了,先吃饭吧,明天早上起来再练一便功,然后去山上砍些材回来。”于是取之吃了饭,径自去睡了。
第二天,取之起了个大早,依照老僧之言先练了一遍功,便欲去打柴,提了斧子出门一瞧,顿觉心旷神怡:眼前一片青青的草地,上面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色彩缤纷绚丽;不远处是一个碧波茫茫的大湖,湖的旁边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而森林的周围却是连绵的雪山。原来此处地下藏有众多硫磺等物,故地气甚热,周围雪水融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大湖,草木得湖水滋养更兼气候相宜故生长得特别繁茂。雪山南连咯拉昆仑山、北面被称做“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面灼热难耐、一面寒冷异常,谁知在这交汇之处竟形成一个四季如春的人间仙境,造化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取之心情大畅,哼着小曲儿便向林中行去。不一会儿工夫就砍了一大捆柴回来,此时那老僧已经起来煮好了饭。二人吃了饭,那老僧便带取之来到屋外的草地上,教他一些扎马步等基本功夫,取之练了一上午,午饭一过,又依照老僧的吩咐去湖边提水,提满了水之后又继续练功,直到太阳下山。睡前取之仍然按老僧所教的吐纳之法打坐练气,日复一日,均是如此。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六年,此时的取之已是个十八、九岁的英俊少年了。由于他天资聪颖、用功又勤,再加上那老僧的“火精冰魄汤”的神效,六年之中,已将“铁琵琶手”、“混元破劲拳”、“金刚伏魔剑法”悉数学会,所差的只是火候而已,一身内功也已臻上乘。
这天早上,取之起来练了一遍功,便又提了斧子上山打柴去了。经过湖边时,忽然瞧见平静的湖水中央正泛着一阵阵水花,心中大奇,暗道:“这海子一年四季平如镜面,怎的今日竟会这般?”当下便脱了外衣、一纵身便钻入湖中向中央游去,想要看个究竟。取之自小在江边长大,水性极好,不一会儿的工夫,就已接近中央,越接近中央水温竟越高,待到了中央,取之深吸一口气向水下潜去,大概潜了十几丈深,,已是接近湖底。
取之定睛瞧去,只见湖底有一个温泉,正在喷射泉水,那泉水甚是浑浊,而且带有一股浓烈的硫磺气味。取之不禁哑然一笑,正欲转身离去,忽然见那泉眼中喷出一个形如鸡卵、色泽黑亮的石头。取之料想此物定然不是凡物,于是手臂一长、一把将那个石头绰在手中,还没来的及仔细瞧看,忽觉一股暗流自身后迅猛涌来,取之腰一展、脚一蹬已闪过一边,同时侧目一瞧,不禁吓了一跳:只见一条约五、六丈长的金色巨蟒正张着血盆大口,似要择人而噬,取之忙抽出砍柴的斧子,一招“投石问路”向巨蟒的头上劈去,以取之此时的武功即便在水中,这一下也是迅疾非常,不料那巨蟒身形虽甚是粗大、却灵活异常、身子一扭,竟躲了过去。
取之正欲发第二招,那巨蟒摇身一摆,将尾巴甩了过来,取之用斧子一格,只觉一股大力传来,斧柄登时折断,而那巨蟒却毫无损伤。取之心道:“好家伙!这身蛇皮是什么做的,利斧竟伤它不得?”那巨蟒转过头来,两只铜铃般的眼睛**地盯着取之手里那个黑色石头,取之这才明白,原来这条巨蟒袭击他全因为这个石头,便将石头揣入怀中。巨蟒眼中凶光更盛,“呼”的一下又向取之咬来,取之一闪,瞧准巨蟒的七寸,使出“铁琵琶手”狠狠击去,那巨蟒虽然不畏刀剑,但这一记重手却也打得它十分疼痛,只见它腰身一翻退了数尺,口一张、一阵红雾喷射过来,取之躲闪不及、被喷了个正着。
取之只觉头一晕、心里一阵恶心,便马上又恢复如常。取之来不及多想,忙左手一招“刀枪齐鸣”、右手一招“苦海无边”向巨蟒攻去,那招“苦海无边”本是“金刚伏魔剑”中的招数,取之此时手中无剑便以指代剑攻巨蟒的眼睛。那巨蟒果然上当,只见它身子一挺向上窜去,本想避开取之左手的一击,不料却向他的指剑迎去。只听“噗”的一声,蛇眼中指,登时便瞎了。那巨蟒痛得一阵翻滚、狂舞,一下子将取之甩了出去,取之大怒,心道:“好凶恶的畜生,今天我非除了你这祸害不可!”当下便又游了回去,连施十数下重手,那巨蟒双目已盲故躲闪不便,这十几下尽数击在它的七寸上,饶是它皮坚肉厚却也禁受不住,当场喷出几大口鲜血、翻了几翻,就此不动了。
取之扯住它的尾巴向岸上游去,待上得岸来,已是累得精皮力尽。取之躺在湖边休息了一会儿,待力气恢复后便拖着那条巨蟒回去了。到了屋中见了师父便将刚才之事说了,又把那个黑色石头拿出来递给老僧,那老僧接过仔细观瞧,道:“这是‘黑犀珠’,相传是数百年前一位武林前辈得自西域异兽体内,再以药物淬之而成。此物能解百毒,确是一个罕见的宝物。”取之问道:“那位前辈叫做甚么名字啊?”“名字嘛,就不知道了,只知他是个西域胡人,武功卓绝,又是个使毒的大行家,故人称‘西毒’。这个石头你收着吧,日后行走江湖可是大有用处。你现在的内功已经很不错了,从明天开始我便传你《易筋经》。”取之大喜,谢了师父便提水、打柴去了。
寒来暑往,转眼之间又过了三年,取之的“易筋经”已是略有小成。这一天,吃过晚饭,那老僧将取之叫到跟前道:“你我师徒相聚已有九年时光了,为师已将毕生所学尽数传授给你了,你我师徒缘分也应到此而终。你下山之前我有些话须告知于你,为师本是少林寺的弃徒,法名‘拾根’,于你之前,为师曾收了四个弟子,也就是说你还有四个师兄,他们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成名立万了,他们的弟子只怕年纪都大过你呢。你大师兄叫霍无极,四人中数他武功最高,人品也算端正,只可惜他是个满人,必不会助我汉人收复河山的;你二师兄段无痕剑法最精,只是性子古怪,一生为情所困,不是我辈中人;老三乐无忧为人善良、性子诙谐,但懒惰成性亦难堪重任;老四是个女流之辈那也不必多说了。九年来,为师见你资质人品具佳,又是前明大儒之后故将少林无上神功‘易筋经’相授,便是希望你今后能联络武林中的同道中人、一起驱除鞑虏、复我汉人河山。”取之道:“弟子紧遵师父之命。”
老僧又道:“这个藏宝图上所绘之地是古楼兰国收藏钱粮兵器之处,你将其取出做为日后起义之用。此图万不可落于鞑子和奸佞小人之手!切记!”取之将图收好,道:“师父放心,这个我理会得。”那老僧又拿出一把样式古朴的长剑和一件暗黄色的背心道:“这把‘青霜’宝剑是上古神兵,利可断金,加上这件蟒皮背心,穿在身上可不畏刀剑,一并给了你吧。恩,还有一把‘紫电’宝剑,在你大师兄那里。”说罢又将一些江湖规矩及各大门派的情形给他讲了一遍,便回屋去睡了。
这一夜取之却翻来复去怎么也睡不着,九年来师徒二人朝夕相对,自有些难舍之情。第二天,取之起了个大早,做了早饭,准备叫师父起来吃,不料一进师父房间,屋内已是空空如也,只见桌上放着张字条,取之拿起一看,上面写道:“缘来缘去本如此,无挂无牵真性情。”正是师父手笔,原来那老僧已于昨夜悄悄走了。取之大哭一场,提斧子上山打了柴回来又到湖边提满了水,再将屋里院外打扫了一遍,便如往常一般。做完之后,又朝屋子拜了三拜,便收拾了包袱出谷去了。
取之出得谷来,去了趟伊犁,四处打听于万亭等人的消息,终无结果,便又折回来,回中原而去。这一日,取之来到甘肃省敦煌县内,正是晌午时分,取之已觉腹中饥饿,于是便进了一家叫做“莫愁居”的酒楼,拣了个雅座、要了酒菜慢慢吃喝起来。这家酒店有一种自酿的酒,名字叫做“一醉解千愁”,远近驰名,取之也要了一壶,这酒喝起来也确是清冽爽口,算得是佳酿。
取之正自吃着,忽然听到楼下一阵喧闹,取之探头向楼下瞧去,只见一个衣着华丽、相貌俊美之极的少年正在和掌柜的理论。取之心里暗暗喝了声彩:“想不到西域竟有如此人物,就连我们江南女子也没几个如他这般俊的。”那少年的声音却是又尖又细,只听他道:“掌柜的,你快将店的招牌拆了,再将这酒的名字改了,否则我一把火烧了你的破店!”取之心中大奇:“怎的世上竟有如此跋扈之人?这酒名又碍着你甚么了,竟要烧人家的店?”只听那少年又道:“我爹爹解千愁的外号叫做‘荒城孤剑’,江湖上人人尊称他为‘一剑解千愁’,意思是说不管有多大的难事,只须他一出剑,一切都迎刃而解。可你的酒叫什么‘一醉解千愁’,这不是骂我爹是个酒鬼么?”看热闹的人听了这话都捂嘴偷笑,可谁也不敢笑出声来。
那掌柜的忙赔笑道:“原来小爷是解城主的公子,小人有眼不识泰山,恕罪、恕罪。只是小店这酒已有百十来年了,只怕那时解城主还未-----嘿嘿---解城主他老人家也曾来过小店还对此酒极为称赞呢,这个----嘿嘿---”取之心道:“这解千愁到底是何人物?这一路上尽是听的他的名头,有机会倒要见识见识。”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自古多情空余恨”内容快照:
『自古多情空余恨』
且说那俊美少年~说~怒,当~不理掌柜的苦苦哀求、便~~店中将一坛坛的酒及碟儿、碗儿一古脑摔在地~,砸了稀巴烂。掌柜的及伙计们个个~苦不迭,店中的客人也都指指点点、愤愤不平,但就是无一人敢~去劝阻。取之~来~看不去,便翻~~去阻住那少年道:“这位兄弟,你也闹得太过分了,快向店家道歉、把砸烂的~赔来,否则便不放你离去。”那少年见来人是一个相貌俊雅的青年公子,美目不禁一亮,但听了~言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