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恐怖·奇幻 > 天堂里的哭声 [目录] > 第7章

《天堂里的哭声》

第7章黄山疑云(续1)

作者:jingjincheng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接到报案,当地刑侦人员即刻来到现场,在其中一位死者身上,找到了一张从九华山来这里的汽车票。根据这个线索他们又追查到了九华山,在那里又经过一番调查,最终证实了其中的一个死者姓马,是临海市人。于是,当地公安部门立即将资料电传到临海市公安局,后来就转到了“11.18”专案组那里。

……

“初步看来,这个死于黄山的人,可能就是我们正在调查的马戏团的马化妆师!”小鲁首先发言。

“那么另一个死者是谁,会不会也是咱们这市里的人?”

“从传来的资料看,‘马’在安庆市,住宿安庆宾馆时的登记只有他一人。我想另一个死者应该是当地人。”

“那么‘马’为什么要去那里呢?”

“毫无疑问,‘马’在得知我们发现了王敏娜的死因后,畏罪潜逃到了那里。”

“也许,‘马’真的是因剧团放假才去的黄山呢!”

听着种种议论,小利不慌不忙地说:“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在黄山公安局传来的材料中,报案者曾说,案发当晚报案者本人也去了山里。按照他的说法,是出于好奇才尾随他们的。尾随他们来到翡翠池东的山崖边时,当时天很黒,他隐隐约约地听见他们不知为甚么原因发生了争吵。不久,其中一人首先举起手中的一件物品,就是后来在尸体边找到的那个灯台,向另一人的头上打去,接着两人就厮打起来。在打斗中俩人一起滚下了山崖。’还说,‘他清楚地看见,那个灯台是伴随那两个人一起滚落山崖的,灯台与山石碰撞发出的蓝色火花清晰可见’。”

“试想,在‘天很黑’的情况下,他又怎能‘清楚地看见’一切呢。由此可见,那个报案人报了假案。”小利继续说道,我说这些是想说明,“马”与那个死者应该在到达黄山之前就已经相伴,也就是说“马”是有目的才去了黄山,那个死者应该是当地接应他的人。

最后小利强调说:“另一方面,王敏娜事发后,‘马’并没有马上离开这里,而是在郭博士发现了王敏娜真实死因后,就在我们准备逮捕他时,他才突然离去,因此这绝不是一般的巧合。我想,或许有人给他通了风,报了信。所以,当务之急我们还需要弄清的是,①谁是报信者?②‘马’是否是一人离开这里的?③如果有人与他一起离开的,那个人又是谁?”

……

听完了每一位的发言,小宋局长转过头看了一眼坐在他身旁一直没有说话的郭雨辰。只见他神色凝重地在思考着甚么。于是,小宋局长推了他一下,征求他的看法。

“看来问题的确复杂,眼前最好是先派人去一趟黄山,与当地警方一起再深入了解些情况。”郭雨辰说。

“我也是这样想,小利和小鲁明天你俩就去一趟黄山。”小宋局长说。

……

人们都走了,会议室里只剩下郭雨辰和小宋局长俩人。他望着依然低头不语的郭雨辰说:“老同学,从王敏娜死后,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就像刚才小利说得那样,为什么每当案情有了眉目嫌疑人就会被谋杀。我们找到了王敏娜,王敏娜就死了,找到了‘马’,‘马’就又死了。你说,在“11.18”专案组内真有“通风报信”的人?不然怎么会如此的巧合呢?”

郭雨辰还在低头思考着,好像没有听见小宋的话。突然,只听郭雨辰大声地说:“我明白了!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你明白了甚么?”小宋局长被他的话吓了一跳,莫名其妙地望着他。

“老同学,你给张书记打一个电话,让他今晚找一个时间,就咱们三个人再在一起聊聊?”郭雨辰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说。

“为什么?”小宋问。

“几天来,和你一样,我也在思考那个‘通风报信’的问题。当我把案发至今的每一个细节连到一起去思考时,我突然明白了事情的真象。不过,事关重大,可能会牵扯到一位‘重量级’的大人物,所以现在我不能告诉你,只有张书记在场时我才能说。到时候,你也就会明白的。”郭雨辰抱歉地对小宋说。

……

当晚,张书记和小宋局长一起又来到了郭雨辰的住处。

“我请你们来,是因为这个‘11.18’案恐怕要牵扯到一个甚至是几个有相当级别和能量的‘大人物’。在事情没有完全证实之前,我只能和你俩交换一下我个人的意见,特别是和你,张书记!”郭雨辰望了一眼张书记严肃地说:“你们知道,叙事时,我总是喜欢从结论开始,现在,就让我告诉你们本案的来龙去脉和它的主谋。主谋不是别人,他就是咱省有名的模范市长,人人学习的楷模、历届的省、市人大代表,咱们的李辉市长!”

“李市长!”张书记俩人不约而同地说道。

“你们不必吃惊,现在我就告诉你们。”郭雨辰慢慢地说道。

从我协助侦破11.18案开始,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张扬被杀现场那三个用血写的字——“李光军”究竟是甚么意思。后来,经过我的调查,发现了杀害张扬的凶手与“李光军”无关,而是王敏娜!可是不久,王敏娜就被人谋杀了。王敏娜的死最后也被澄清,那是化妆师“马”干的,就在要传讯“马”时,他很快又失踪了,直到从黄山传来他被害的消息。

这一切说明了甚么?说明,的的确确如宋局和小利在上次讨论会上分析的那样“11.18”专案组内部肯定有“奸细”,或者说有人给通了风、报了信。

那么,“奸细”是谁?通风报信的人又是谁?我在一一排除了小利、小鲁、小王……之后,所剩的就只有三个人了:一个是你,小宋局长;一个是你,张书记;另一个就是李市长了。

小宋!由于小宋的工作性质,虽然他养成了“惟上是从、惟官是从”的习惯,但他的为人我还是了解的,所以他不可能是内奸。

排除了小宋之后,于是我就又想到了你,张书记!

张书记,自从我应邀帮助你们参与侦破了那个“舞台谋杀案”和“绑架案”之后,特别是在听你讲过那个“谁之罪”的故事后,多次的接触,看得出你头上虽然没有那么多的光环,但你却是一个可以让人信赖的正直的共产党员、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一个真正的“官”,所以就又排除了你。

最后剩下的也就只有李辉市长一人了!

李市长,他并不主抓公检法的工作,对已往历次的侦破工作都没有兴趣。可是他对这次案件的侦破却异乎寻常的热情。我记得,宋局曾说过,张扬被谋杀的当晚,他就赶到了现场,而且还“从衣袋里拿出手绢擦了擦从眼角流出的泪”。

当然,他是模范中的“楷模”,市长中的“领袖”,他对案件感兴趣也无可厚非。所以,在最初,“11.18”专案组成立时,“在百忙之中也挂名积极参加进来”的他,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然而,在后来,嫌疑人接二连三地被谋杀引起了我一系列地思索。

思索的结果使我首先注意到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没有忘记,在我第一次参加案情分析会时就曾说过“这个‘李光军’既认识张扬又认识王敏娜”。那么谁“既认识张扬又认识王敏娜”,这里只有一人,他就是李辉。我认为小利所说“李辉英雄救美人”的那一幕,应该是李辉自己导演的闹剧,可正是这“闹剧”,李辉不仅占有了王敏娜,还使得她情愿为他死心塌地去服务。要知道,李辉不但她是的情夫,也是知人善任,使她成为“千里马”的伯乐。

由此就使我再次想起了“李光军”那三个血字。“你们看”!说着,郭雨辰站起来走向靠墙边的一块“白板”前。他拿出一只红色的油笔。在上面写了“李光军”三个字,接着在“光军”两字的下面画了一横,后面写了一个等号,又写了一个字——“辉”!然后又在“辉”字的后面,写了一个等号,最后写下了两个字——李辉。

写完“李辉”两字后,郭雨辰回到他原来的位置坐回沙发里,接着翘起他的“二郎腿”喝了口咖啡。

喝完咖啡,郭雨辰又接着讲了下去:“我怎么会想到这一点,还得从张扬死前为什么要用血写下‘李光军’三个字说起。”

大家知道,后来所做的笔迹比对证实了“李光军”三字的确是张扬的笔迹,那么她要表达的是甚么?这就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她要告诉人们是谁杀了她。可是,随着王敏娜杀人事实的肯定,另一个问题就又出来了,既然杀死她的是王敏娜,她为什么不写王敏娜而要写李光军呢?于是我开始仔细地研究‘李光军’三字的间架结构,发现其中的‘军’字只能算是是半个字、因为‘冖’下面的‘车’字极为潦草模糊,如果将两者连起来,就变成了“辉”。最初,这一发现也使我大吃一惊,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不敢相信那位“楷模中的楷模市长”——李辉会是杀人的凶手。可就在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时,‘马’的死讯传来了。”

说到这里,郭雨辰又站起身望着小宋局长遗憾地说:“小宋,或许你会问我怎么想到这一点。如果你没有忘记,你是否还记得,在侦破前两起案子时,我就多次说过,你破案往往是从‘刑侦’和你‘为官’的角度去破案,而我破案则是从人性和正义的角度去破案。所以我没有私人的顾虑,也没有人际间的担心。相反,你‘惟上是从、惟官是从’的习惯使你处处小心谨慎,根本不敢去‘浮想联翩’和真正地维护法律!这就是我俩在分析案情时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在后来,随着案情的发展,这个大胆的‘假设’才会进入我的脑海。这个‘假设’不仅使我茅塞顿开!也使案情一下子明朗起来!其实问题很简单,因为王敏娜是三个字,而且笔画繁杂,‘李光军’,现在应该说是‘李辉’则是两个字,相对三个字的‘王敏娜’来说,写起来要简单的多。要知道,张扬在写‘李辉’两字时,由于是处在频死的状态,体力已经不能支持,才使得‘光’和‘军’的距离相对较远、也使我们大家在后来侦破时‘误入了歧途’。”

“照你这么说,李辉在名人公寓的眼泪是‘鳄鱼的泪’了”小宋局长稍带调侃地说。

“你又错了!他那是真的泪。尽管李辉是一个玩弄女人的高手,或者说他十恶不赦。但他对张扬的感情恐怕是最真挚的。我为什么要这样说,这得等小利她们从黄山回来,为我弄清最后一个问题后才能告诉你们。”说到这里,郭雨辰又坐了下来,脸上已经没有了微笑,他望着张书记说:“目前我的这个结论虽说只能是‘推理’。不过,正像开初我说得那样‘11.18案恐怕要牵扯到一个,或许几个有相当级别和能量的大人物。’而且,由于至少事关李市长,所以我才请你和小宋咱们三人单独谈谈,听听你俩的意见。”

听了郭雨辰所说,张书记和小宋局长一同又问道:“有两件事还是不太清楚,其一是,张扬为什么会被谋杀?其二,被谋杀的现场物品为什么会被‘翻得乱七八糟’?从你刚才地分析,显然那是为了找寻甚么东西,可那是甚么东西,又在哪里呢?”

“说得好!这正是我今天要谈得最后一件事。”郭雨辰又微笑起来。他没有正面回答张书记他俩的问题,而是问他俩,看没看他年初给他们的、他女朋友的爷爷张成长写的那本小说——《清明时节》?

“这与这个谋杀案有关吗?”

“是的!如果你们没有忘记,在年初,我请张书记、李总夫妇和小宋在花园酒家吃饭时,曾简单地介绍过那小说的内容,说小说描写得是‘二十多年前她爷爷在N市市政局工作时,蒙受了不白之冤,后来,他上告无门被逼得跳江自杀,再后来巧遇了一位美国姑娘就去了美国发展,直到今天的那一段凄楚而无奈的爱情故事。’最初,我也只是把那本小说作为一本‘小说’来看待,并没有引起过多的认识。后来,当我应邀参加侦破‘11.18’案之后,随着案情一步步的发展,联想起了小说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竟与本案是那么‘巧合’的‘巧合’。换句话说,我女朋友的爷爷二十多年前、在N市市政局蒙受不白之冤的时候,正是李辉和万佑才两人也在那里做领导的时候。于是,我又仔细反复阅读了小说中的某些章节,这样一来,对本案我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说到这里他的语调又变得严肃起来说,也许是天网恢恢,这“巧合”竟在二十多年之后才浮出了水面!我想,“11.18”案整个过程的起因应该是这样:

张扬,其实也是李辉那个集团中的人。随着日月的变迁,至今还不知道的甚么原因,使张扬最终看透了那个“李光军”,也就是李辉犯罪的事情真相。于是,她打算要“改邪归正”了,要向政府有关部门去揭发和交出李辉他们的罪证。可惜,她“改邪归正”的想法让李辉他们知道了。而她,毕竟不是李辉他们的对手,反而被李辉派去的王敏娜杀死了。王敏娜去杀害张扬时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取回保存在张扬那里,他们犯罪的证据。但是,王敏娜并没找到,因为张扬把它巧妙地藏了起来。“罪证”藏在了哪里,就藏在“李光军”这三个字里。这也是张扬在死前为什么不写王敏娜,而写“李光军”的理由之一。

“藏在‘李光军’这三个字里?”

“是的!记得,你们在勘查张扬被谋杀现场时,曾看到在‘李光军’三字的旁边还有一部被摔坏了的笔记本电脑,而罪证就藏在那里面!不错,后来虽然你们检查了那部‘电脑’的硬盘,也看到了硬盘里有一个标有‘最重要’的文件夹,而且后来也曾试着用了许多的密码,但始终没能打开它,是不是这样?”

“是啊,确实是这样。”小宋局长点了点头。

“现在,我告诉你,李辉他们的罪证就在那个‘最重要’的文件夹里,它的密码是:zzhylh,是‘最重要’和‘李辉’汉语拼音开头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真是太不可思议,辰辰的思维真是不可思议!还有其它证据来支持你的推理吗?”张书记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是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证据,不过,那必须要等小鲁他们从黄山回来才行。它会使案件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说着郭雨辰就把他的打算详详细细地说了一边。说到最后,郭雨辰笑着再次提议,在这个方案实施之前,最好你们先读读小说《清明时节》。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黄山疑云(续2)”内容快照:

『黄山疑云(续2)』

……当晚,小宋~一~气就读完了郭雨辰~朋友的爷爷张成长写的小说,小说的情节使他情绪~动不已,枕边不知不觉被~出的泪~了一大片。一早,小宋~就去了办公室。到了那里,他立刻把在张扬谋杀现场带回来的那~笔记本电脑的~盘找来,接通电源后找到标有“最重~”的那个文件~,~照郭雨辰昨晚所说,输~了zzhylh几个字~后,文件~立刻就打开了。文件~里还有三个子文件~,分别是:娱乐

~~

>> 阅读第8章 黄山疑云(续2)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