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恐怖·奇幻 > 成仙计 [目录] > 第3章

《成仙计》

第3章荣城岁月

作者:天_才_木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出得门来,天上的太阳已经升到老高了,照得每个人脸上都是金灿灿的。雾气也已消散不见,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倒确实与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市井生活有几分相似。

一边走,黄毛一边用舌头回味嘴里残留的香味,可算是心满意足了。他乐吱吱地问道:“大眼,小吃我吃得多了,像什么天津的狗不理,武汉的热干面,杭州的小笼,当然听过的还有更多,不过这……这馄饨面虽然滋味也不差,但它咋就不出名呢?”

大眼微微一笑,说道:“这地方叫荣城,光荣的荣。虽然地处江南,但比较偏僻,这边过去就都是大山大河了,没有多少平原也就没有多少人家,且远离省城没多少人会来,所以很多东西都流传不出去,你自然不会知道。刚才来的路上你们也见到了,沿途都是高高的山,一座接着一座,实在是不方便出行。当然现在已经好很多了,盘山公路造起来后交通便利,好东西慢慢也会流传开来的。但你别看它偏僻,这个地方原来可是一座城池。”

“城池?那么说有城墙咯。”眼镜好奇地扶了扶眼镜。“当然有,虽然我也不太清楚干嘛要在这里造一座城,又不是什么交通要道,对吧。另外,我们这里还有一座寺庙。”

“寺庙有什么好奇怪的。”黄毛嘟嘟囔囔。

“嵌在悬崖峭壁上的寺庙见过么?”大眼显然对这种欲擒故纵般的表达方式非常满意,用一种征服者的眼神瞅着那两个瞪大眼睛的家伙:“就在我家后面,香火很旺的,来这个县城的外地人多数都是去那里的香客。”“乖乖,真不简单啊,地方虽说不大,但却有城有墙,还有挂在悬崖上的寺庙,巨大的……那叫什么来着?”

“鹞子坑。”

“对,鹞子坑,还有好吃的馄饨面。哈,真不枉我们请假来一趟。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所谓的城池有什么来历吗?你多少应该知道一点吧。”

“这个待会自然会知道。我先带你们参观古城墙,然后去悬崖上的寺庙逛逛,傍晚边赶回我家。往后几天……就按照我们原先的计划,探险鹞子坑,攀登大黑峰,让你们城里人好好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魅力,哈哈。”大眼开始觉得自己像个统治者了。

吃饱了饭,三人显然兴致更高了,这边晃晃那边瞧瞧,虽然什么都不买,但还是一路店铺逛过去。毕竟眼镜他们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对这种古老的街道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中药铺,打金铺,秤杆铺,各种长短不一的漆黑柜台和陈列其上的瓶瓶罐罐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住了他们。而大眼显然也很得意,一路絮絮叨叨的,充当导游兼顾问。当然,沿途大喇叭又被围观了一回。

晃晃悠悠,花了好长一段时间,三人才终于逛到了城墙边。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一道灰绿色城墙拔地而起,足足有四五层楼那么高,**在外的大块砖石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像是古代将军的铠甲。城墙两端一直延伸开去,根本望不到边,如同凝固的巨型海浪矗立在三人面前,显得气势磅礴——眼镜甚至在那一刻想起了长城!然而,与其它老式建筑一样,城墙的砖缝间却爬满了青苔,砖块也微微发黑,略显破落和沧桑。但整体来看,这反倒平添了一分威严——冷兵器时代它是力量的象征,如今则承载着这座城池往日的荣耀。

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三人内心多少也为之一震,仿佛被它带回到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纷纷肃穆而立,静静地仰望……

“太雄伟了!”眼镜终于赞了一句,转过神,跑上前去摸那些规整有序的基石,指尖冰凉如水。黄毛也跟着踅摸过来,敲了敲,随即便笑问道:“这砖好歹也算文物,估计能卖个百十来块钱的吧,要不我们撬一块去。”眼镜白了他一眼,骂道:“市侩之徒。”转而问大眼:“这城墙多少年了?有没有城门?”大眼说:“大概总有个几千年吧,这都是文明古迹,你们别乱碰,我领你们看城门去。”

“几千年?”黄毛顿时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那都成精了,别是自己家的就使劲贴金啊,实事求是不懂吗?”地头蛇大眼听罢不服气了,摆出一幅老先生的口吻呵叱道:“这又不是我说的,是老人们说的,县志里白纸黑字写着的。听说再过段时间,县里要把这里改造成旅游景点了,宣传口号就是千年城池万年文明,到时候再来看就要收门票。所以你们算赶得巧,往后这里可就是旅游胜地了。”

“千年王八万年龟。”愤愤不平的黄毛偷偷嘀咕了一句……

跟着大眼走不多久,眼镜便看到了城门。说是门,其实只不过是城墙上一个拱形的洞,从轮廓上才能勉强辨认出来,因为城门早已不知所踪,空出来的地方被人胡乱用些石头堵上了。见到城门是这么个样子,众人大失所望,眼镜有气无力地盯着空洞洞的城门,背上的背包像是装了铅一样沉。黄毛也好不到哪去,脑袋上蓬蓬的头发愈发耷拉下来,多亏那顿免费的早餐,否则此刻他又要开始闹腾了。

如果不是被人拍了一下脑袋,大眼恐怕就只能在这种尴尬的场面下一直郁闷下去了。三人转过身,发现一个瘦得出奇的人站在他们面前,干巴巴像个骷髅一样的脸上正努力挤出几丝笑容(虽然众人觉得他那个样子更好笑),眼镜压根不敢想象这么一张脸哭起来会是个什么景象。

“小莫,你怎么回来了?”“何叔!”大眼着实很感激眼前这具打破沉默的骷髅,声音也响亮了许多:“我请假陪同学来家乡玩的,他是楚科洋,戴眼镜的是齐恩。”说完,大眼才发现何叔手上拎着一个尿素袋——这在农村很常见——袋子往外戳出好几个尖角,似乎装着某些尖锐坚硬的东西。何叔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将袋子略微提了一提,解释道:“一些农具,我一会就赶回去,你们可以在这里逛逛,上面风景很好,记得早点回家。”

“哈。”眼镜差点笑出声来,他觉得这位何叔说话很是跳跃,颇有点意识流的味道,而大眼对意识流这种东西非常迟钝,对可以让自己长脸的东西却非常敏感,连连称好。

告别喜欢意识流的何叔,三人爬上了城墙。站在高高的顶上,微风自由自在吹着,太阳漫不经心照耀着,空气中弥漫开某种类似薄荷的淡爽的青草味,而眼镜,则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美丽,是自然的奇迹……

天空蔚蓝清澈,细腻得有如一整块羊脂玉,上面胡乱飘些棉花糖似的云彩,一点一点地改变着样子。下方,座座大山巍然耸立在远方,有尖顶的也有圆顶的,参差不齐,横向一字排开连绵不绝,像是一扇扇深绿色的屏风阻挡住人们探奇的目光。而山上**的岩石和泥土,则成了点缀其间的纹彩(斑点带子?眼镜脑子里突然蹦出这个词来)。紧挨着山脚,一条数百米宽的大江正蜿蜒流淌。那江面上波澜不惊,平静得好似面镜子,唯有零星的小船划出点点涟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镶嵌在玉带中的珍珠。青山白云投影其上,仿佛是天使的双翼,极其工整对称。再过来,孤零零凸着小小的一个码头,以及一条沿江而行的泥路。泥路与城墙之间躺着一面斜坡,约莫四十五度,由一块块巨大的花岗岩拼接而成,无数杂草动物藏身于缝隙之间,伴着微风的吹拂跳起了华尔兹,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转过身,迎面是鳞次栉比的黑瓦白墙,一个个像是戴着斗笠的搪瓷小人挤在一起,其间散乱排布些灰灰的高大楼房。“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片斑驳陆离一直延续到对面另一座屏风底下。再望向远方,那条玉带从两座屏风相交处绕出,又与它们一道消失在天的另一边。世间万物是如此的有条不紊如此的浑然一体,却又如此的旁若无人,眼镜就像是个冒失的孩子,闯入这片宁静的世外桃源,又像是个孤独的看客,在观赏一部舒缓的无声电影……

呆立良久,眼镜终于明白古人为何喜欢登高远眺,那是一种自外而内的感情升华,是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正是因为有了辽阔高远,云淡风清的灵感,才能挥就《滕王阁序》,《岳阳楼记》这些不朽的诗篇。

作为典型的北方人,习惯了风沙黑烟钢筋水泥的城里人,眼镜向往的就是眼前这种江南的青山秀水,田园风情——甚至可以说,梦想。一个中国人,从小就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诗,宋词读得多了,骨子里自然而然便生出几分浪漫几分纯真,不,这也许是与生俱来的。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物产丰富幅员广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敬畏与崇拜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高度和谐,所以才会产生信奉阴阳五行的道教,才会出现李白苏轼,才能吟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优美的诗句。甚至连国画,都以空灵缥缈的泼墨山水为主,亲近自然之情,早已深深扎根于华夏文明之中。而中国的文人墨客,向来也都有四处游历,写几篇寄情于山水的文章的喜好,这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在眼镜看来,简直是完美无暇。

“可是……”眼镜在心底叹了口气,“相比之下,那个永远灰蒙蒙脏兮兮的城市如同一个铁皮罐头,时刻挤压着人们的生存空间,连呼吸都透着那么一股子煤油味。现代化则更像是个笑话,除了外表越来越光鲜外,整个社会就像倒置的三角形,上层是纷繁复杂的生活,而支撑这庞然大物的仅仅是电,油,气几种自然资源而已。”

“一个头重脚轻的积木。”眼镜又在心底轻轻嗤了一声,将目光转而投向旁边的黄毛。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的城市,这家伙倒是很逍遥自在,整天把自己包裹在现代化产品里,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过着没心没肺的日子。眼镜并不太喜欢那种带点荒唐色彩的资本主义生活,也更加讨厌黄毛的家庭背景和娘娘腔的作派。在他看来,纨绔子弟永远是没有出息的。当然,单就为人来说,除了喜欢逞口舌之快外,黄毛这个朋友还是很值得交的,说不上两肋插刀,起码也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大眼则正好截然相反,整日闷骚,穿得又灰头土脸,操着口浓烈的江南吴语,曾不止一次惹来大笑话。但人不可貌相,三人中最能折腾的却也是他,且脾气极臭,动不动便发火,就像班上同学给他起的那个外号——红孩儿,一个典型的刺儿头。总之,在别人眼里,他们这三个没有多少共同点可言的人应该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更不要说组织一个小团体这种事情。但世事总是变化无常的,“缘分”,眼镜只能想到这个解释。

江水静静流着,眼镜也依然傻站在那里胡思乱想着,而黄毛显然没有这般闲情逸致,张望了没多久,他就开始像只兔子一样在宽宽的城墙上来回走动,时不时还踢踢路边的石板。一旁的大眼立刻察觉到他的不安分:“干吗呢你,这里没钱可捡。”

“不是,我找墙眼,电视里的城墙不都有墙眼么,可以往外射箭的那种,这里怎么没有。”

“这个城墙跟电视里的不一样,它防的不是人是水,你就不能自己好好看看。”大眼非常恼怒黄毛那种挑刺的眼神,声音重了许多。而眼镜在这种惊扰之下也终于回过神,就在那个时候,他猛然注意到位于自己右首的一个十分有趣的东西:“大眼,那个塔是怎么回事?”

大眼却连头也没回便说道:“这就是荣城的来历了。这堵城墙最有名的不是它的历史,而是它的形状。我们荣城依山而建——就是对面那座,叫苍鹰岭,是全县第二高的山了,只比那大黑峰稍微矮点。脚下这条江叫清溪江,出了城门便是码头,因此城墙的形状与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大段城墙呈弧形,当然不很明显,再往前,那里有一段突出来的地方,城墙也在那里拐了个弯,看上去就好像龙头上的角。突出来的地方是个**包,你看见了吧,那塔就在**包上。如果登上苍鹰岭往县城的方向看,你就会觉得是一条龙躺在水边,龙的眼睛就是塔,于是这里就叫龙城了。后来因为避讳,改成了光荣的荣。其实龙角那段城墙完全没必要,那边没什么人住,听说是古代某个皇帝亲自点名扩建的,好像我祖上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移居于此的。”

“可以啊,大眼,没想到你老家居然风水如此的好,依山傍水。”黄毛笑嘻嘻地说道。

“还有呢,如果你登上那座塔,就会看到江对面的山坳里还有一座塔,就在我家旁边的山上,塔下便是嵌在悬崖中的寺庙了。不过现在这边的塔上不去,楼梯都给拆下来当柴禾烧了,站在城墙上也看不到对面的塔。”一口气说完这些,大眼一挥手,“走吧,去码头坐船,我们过去看。”

………………

视点跟着又飘到了颠簸的轮船上……

此时,小小的甲板上站了许多人,大眼不在其间。他呆坐一旁一言不发,不知想些什么。黄毛则似乎有点晕船,手**抓着栏杆,面色苍白,嘴里不停念叨着“慢点摇慢点摇。”只有眼镜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船前船后跑不停,一会问同船的老人当地的轶事,一会跑到机械室看人家怎么开船,要不是怕出事恐怕自己就想上去玩两把。十来分钟折腾之后,船终于靠岸了。三人又背起沉沉的包袱,继续前行。

虽然地理位置很偏僻,但也多亏有那么一座名声在外的寺庙,码头后边居然是一条沥青路。道路两旁高山林立,绿油油的枝叶显得格外提神,偶尔还传来鸟鸣声。此刻一向聒噪的三人也轻快地走着,眼睛都忙不停哪有空说话。渐渐地,一座赭黄色的大山显**来,笔直如刀劈斧砍一般,中间则是黄瓦飞檐,顶上隐约还可以看到一个塔尖。“就是那里了吧。”黄毛一脸兴奋指着远方。

“嗯,就是那个寺庙了,是不是跟嵌在石头里一样,所以它的名字就是石生寺。上面那个塔是北峰塔,之前县城里那个就叫南峰塔了。”大眼边走边解释。

越走越近,眼镜他们这才发现,那寺庙起码有一百多米高,只有一条石板路左弯右拐通向那里,显然要想上去并不轻松。“石道难,难于上青天。”眼镜十分应景,摇头晃脑地挤出这么一句,旁边两人赶紧打断他:“田鸡兄,留点力气爬吧,少扯那些酸不拉唧的,李白也不会翻筋斗云乎。”

“俗人。”眼镜恶狠狠瞪了他俩一眼,但随即想到自己确实不能靠吟诗就这么登上那几百级的台阶,于是便像斗败了的公鸡,低着头老老实实跟在最后。假如知道日后发生的事,他肯定不会为眼前这区区几百级台阶感到头疼。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石生寺”内容快照:

『石生寺』

视点在某个三岔路~左拐,又~~了几十米,三人终于晃悠到了~~,时间大约是正午左右。~~~倒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标识,除了间矮矮的小木棚拦在路的正~,~方写着硕大的“买票~”三个字,简单明了。黄~眼角扫过,顿时心中一惊:“怎么~花钱?”大眼笑了:“和尚也~吃饭,这地方又不能种地,我请我请,放心吧。”黄~也笑了,一颗心放到~子里,眼镜却没笑,正盯着停在门~的一溜汽车纳

~~

>> 阅读第4章 石生寺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