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假如还有明天 [目录] > 第2章

《假如还有明天》

第2章~子情深

作者:无处不天堂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王红全从生下来就知道父亲在这个家里无足轻重。

他经常佝偻着背,慌里慌张的执行着女人发出的各项指示,却总是因为达不到女人的满意而招来一顿大骂。

女人骂的多了,也就骂出了水准,骂出了学问。

首先要拉开架势,骂架就有骂架的样子,两腿分开,一手叉腰,一手直指男人脑壳,头发要乱,代表着理在己方,不由辩驳。骂的时候要唾液横飞,最好能溅到对方脸上,骂词讲究,起码要能保证三个钟头不重复。

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反倒平静下来,他总是低头敲敲鞋底上的泥,从兜里摸出烟袋,装上烟丝,塞满,压实,又慢腾腾的摸出火柴,点燃,深深的吸上一口,好一会儿才吐出来,心满意足的找个有太阳的墙角,蹲下身子,闭上眼睛,享受老婆对王家祖宗八代的问候。

倒是旁人实在看不过眼,免不了劝女人几句。她正恨男人不辩解,就好像狠狠的拳头攒足劲儿打出去却落在棉花上,是一种没有对手的失落。看有人说话,就更见风涨势,骂的更狠,这时候,自王红全开始王家下边的八代也就遭了殃。。。。

“骂吧骂吧,活人不易。。。。”

男人闭着眼睛,嘴里嘟嘟囔囔,谁也不理会,来回都是这一句。说不清是对女人的劝解还是对自己的安慰。

女人兀自在那里骂个不休,男人在暖烘烘的太阳的安抚下,竟响起了鼾声。。。

王红全这时候就很心疼母亲,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别说到亲戚邻居家借东借西,就是队里拉壮劳力出工这样的活也都是母亲出头,父亲只会缩在家里抽烟袋。

说起来,就算骂架,母亲都是家里最卖力的那个,比较起来蹲在一边晒太阳抽烟袋的父亲就显得很奸诈。

待母亲骂的差不多了,他就回里屋给搬个板凳,或端碗水,让母亲坐下来歇歇气儿或润润喉咙。当妈的看到儿子,才算是心里有了点安慰。

“不是看王红全,我一早离开你们老王家,随便哪个地方安个窝,总强过跟你一起窝囊。儿子你要争气啊。。。。。”随后女人便掉几滴泪或干嚎几声,算是结束语。

女人从没像别的女人那样,称呼儿子的小名或是什么宝贝乖乖之类,她从来都是连名带姓的叫儿子的名字,所以,王红全就好像没有童年时代,好像从生下来就是个成年人。

母亲哭完,王红全知道,他该上场了。

“娘,我今天看了一本书,书里讲的事情很有意思。。。。。”

母亲没上过学,却很爱听书里的事儿,尤其是儿子讲的。十一岁的王红全已经把村里能借到的书看遍了。他给母亲讲《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聊斋》甚至《拍案惊奇》、《红楼梦》。。。。。,有些书,王红全自己也是似懂非懂,却能把一些章节强记下来讲给母亲听。

母亲对王红全的态度是胡萝卜加棍棒,她相信严厉能让儿子更有出息,儿子有出息了,自己才能离开这个倒霉的家。

王红全不想看到母亲不高兴,他一想到母亲为自己不争气而生气的样子,心里就要打颤。母亲对父亲是鄙视和厌恶的,但是,如果自己让母亲不满意,母亲眼神里流**来的是失望,甚至是绝望。王红全不怕母亲的棍棒,却害怕那种眼神。

当他遇到难题或是处理不了的事情,母亲总是把手里的活儿停下,一只手抚着他肩膀,一只手往桌子上砸一下,用不容置疑口的气对他说: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王红全肯定行。”

这是母亲去地里挣工分学会的,是她唯一能记住的毛**语录。领袖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她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在农村呆一辈子的,迟早要离开这里,并且成为了不起的人物,然后,再把她接出去。

如果他做了什么坏事,比方说把邻居小孩儿的头打破,把学校的玻璃砸了,或者上课的时候偷偷把女同学的辫子剪掉。。。。,母亲总是不由分说,抄起东西就打,越是躲,打的就越狠,直到打累了为止,并且那一天都不许吃饭。

每当儿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或做了什么让人夸赞的事情,那一天就是母子俩的节日,也是王红全最开心的时候。这时候母子俩通常就呆待在厨屋里。

母亲就像魔术师一样,有时是一碗玉米粥,不是平时稀稀的能照见人影的那种,是里边放着挂面和菜叶,稠稠的一碗,喝起来鲜香粘稠。

有时是一块热热的烙饼,里边**煎鸡蛋。甚至还能吃到肉,白面馒头,里边夹的是集市上卖的那种熏过的拆骨肉,还没吃到嘴里,就要流口水了。。。。,甚至有时会是两毛钱,塞到儿子贴身夹袄里,让他随便去买什么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时候的母亲,身上总是有一股洗衣皂的香味,混合着玉米,白面,鸡蛋,肉的味道,构成一股独特的体味,王红全喜欢蹭在母亲身边,沉浸在这种舒服的味道里,哪里也不想去。

就算以后长大成人,离开家乡。只要王红全闻到这种味道,就想起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涌起少年时期的所有记忆,不管在什么场合,都鼻子酸酸的想掉眼泪。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留宿丑角”内容快照:

『留宿丑角』

80年代的农村是戏曲的天堂。不论是过庙会,过年,亦或~白喜事,农村人都以搭台唱戏为最隆重的庆祝或悼念方式。戏班子一过来,全村的人几乎~倾巢而出,大人孩子,白天晚~,戏台底~都是黑~~的人,大人们谈论着戏文的情节和主角的唱功,孩子们在人群里~来~去,嬉笑打闹,这个时候放肆点也不会招来呵斥或是责打。戏班子一般都是县里来的,演员们到哪个村演出就~就近住在老百姓家里

~~

>> 阅读第3章 留宿丑角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