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出于一种十分幼稚的炫耀心理,也许更多的是要在一颗无辜的心面前显示些什么,我那时的授课内容常常偏离常规,用很多教学时间来给我的学生们讲故事:杰克?伦敦的狼、茨威格的象棋、维克多?雨果的笑面人、梅里美的吉卜赛女郎和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顿河边上的**枪声及红楼梦里的**离恨。**豪迈的演说、博大深广的故事内容、真善美的启蒙境界常常让我的学生们惊喜、顿悟及深深地触动。
我不知道由此而从我的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到底对他们的学习热情产生了怎样的激励作用,仿佛在一夜之间,这帮质朴的乡下孩子人人手里都多了一本文学名著,他们有的在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有的在阅读《青春之歌》,有的在阅读《子夜》,就连通遍身上找不到一丝一毫书生气质的韦荐林的手上也攥了一本残破不堪的《简?爱》。林黛玉教导香菱写诗时说她(香菱)做的第一首诗“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这是教人学习的一个方法,林黛玉教香菱看的诗,从王摩诘入手,为要取其诗中之境界,境界中之真味,让香菱从一个高端处开始,直接进入诗国的趣妙花园中——我现在亦从此入手,虽不能说他们人人都是香菱,但这启蒙一课是非常有必要的。韦荐林的书是从他的一个堂哥处借来的,据说起初他并不相信《简?爱》是一本小说,直到那个堂哥用人头向他保证说这是一本最正宗的小说,看这本小说一定不会被老师批评后他才拿了来。我在他的桌面上帮他翻了几页,问他能不能看懂,他犹豫了一下,最后下决心说能。我说如果他真要看小说,不如先从《水浒传》或者《三国演义》入手。他听后颇为为难了些,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他大概只看过几本连环画,也不知是不是好书,如果是好书他以后一定看。
书要凭兴趣去看,这一点恐怕得让他明白。如果相比我以前读书的境况,我是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为读书而**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对文学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另有许多人不相信文学是一种存在的东西,他们宁愿相信一头驴的歌声是真实的,也不愿意相信文学存在于他们中间。韦荐林一介差生(此处指他的成绩差),外表那么粗莽,他有哪怕只是一丁点的文学兴趣么?感悟么?境界么?
不管经过了什么样的艰辛吧,有一天我问他看完了没有,他答说看完了,我没敢再问下去。语文课堂上他听课的神态依然是那么认真而又十分缺乏应有的灵活反应,他的书写速度十分慢,字体粗陋难看,一笔一画好像不是用手写出来,而是拿锄头拼起来似的。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深沉的心灵”内容快照:
『深沉的心灵』
我几乎没有看到他在课堂~有显得十分轻松得意的时候,像我~照课本~的内容安排所讲授的那么一丁点儿~,基础好的学生一眨眼都领会得透透的,大多数学生像玩儿似的就把课内课外的作业完成了,只有他~起来那么吃~,又不肯向别人讨教,有几次我站到他~边挨他很近的地方,明明看见他连词语“困难”的“难”都写不出来,也没见他问,我有心~替他写一~,又怕他难堪。后来改作业的时候我看见那个曾经留空的“难”字写是写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