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女作家的情史 [目录] > 第1章

《女作家的情史》

第1章01、引子

作者:nanshannang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渔港市,位于长江中部,川江末端,古称“渔洞”,自汉设郡,至今有2000余年历史。历来文人荟萃,特别是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在这儿逗留过不短时间,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所以现在的渔港市,有李白坡,杜家塘,白公馆等等人文景观。比如白居易的这首《题渔洞四望楼》,成了渔港市妇孺皆知的名作。

江上新楼名四望

东西南北水茫茫

无由得与君携手

同凭栏干一望乡

渔港市从古至今,文人辈出,沉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省,是有名的三大文化地区之一。号称渔港、东岗、柳城三架马车。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渔港地区文学特别繁荣,有一份文学季刊叫《渔港文艺》,上面的小说能进入全国性的选刊。当时的地委宣传部长裴向阳特别重视文学,他本人就是一位很出色的散文作家,出版过《峡谷风情》《长江写意》等书。宣传部和文化局花钱搞了一期“大溶洞文学讲习班”,这批人后来成了渔港文学的中流砥柱,都成名成家。

但到了90年代后,渔港文坛再无能人涌现,虽然拥有全国作协会员数名,省作协会员几十名,但是从来没有人得过鲁讯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全国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甚至儿童文学奖,报告文学奖。邻近的东岗地区,小说多次在全国获奖。就连挨着的罗川县,也有人获得少数民族的骏马奖呵。

省文学界倒是很看好渔港市的,毕竟这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作家队伍是各个地级市中最庞大的。

渔港市文学总上不了台阶,因为有几位怪人,准确地说是几位怪女人,

文人们从来就是自我感觉良好,男作家是自己的文章,别人的婆娘。女作家就是自己的文章,别人的老公。何况她们还是女人,女人即使自己脸上有块拳大的癍,也一定敢说自己是美女。比之于王昭君,也逊色不了多少。不是一起喝长江水长大的么?渔港市离王昭君出生地香溪,不到八百里水路。

当然她们还是出了书的,全是自费。不过,这钱也不是她们出的,她们有绝招,概不外传。每次接过她们送的书,大家都会把书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就会发现有股骚气扑来。当地人不太文明,把女人的生殖器叫麻x,还形成了一句歇后语:女人胯脚夹花椒——打一名词。

于是,在渔港市,你千万别说你是作家,特别是女作家,你得隐藏身份,因为渔港人一但认为你是作家,特别是女作家,你的麻烦就大了。他们的眼中就会充满鄙夷,充满嘲笑。凡是知道点本地文坛事儿的,还会用很暧昧的眼光看你几眼,然后就会嘿嘿一笑。那笑意味太深了。

渔港市的女作家,等于是骗子。流氓。荡妇。无赖。

不信?你听听这首本地民谣——

渔港作家张了了

脱了**全国跑

渔港作家母雅芳

弄烂男人几杆枪

渔港诗人叫银波

出名全靠一对波

当地人把男作家叫老骚,把女作家叫老卖。总之在渔港市,作家是不受尊敬的职业。当然不能怪市民们,要怪只能怪这三个烂女人。是她们把本地文坛搞臭的。如果你到了渔港市,不小心**你的作家身份。切,你不是老骚,就是老卖。

渔港人把作家们开的笔会叫“x会”,听说哪里在开“x”会,都要会心一笑。说起来,还是因为有一次“x”会,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上世纪90年代初,渔港作协到高梯县城去开笔会。县城有个“红灯区”,大约有2里长的街,全是发廊,洗脚城,歌厅,夜总会。晚上主人家热情招待,特别用了本地鹿血酒,男人们吃了,一个个冲动不已,全是红脸耳赤,女人们也是血红眼睛。

男人们散席后,三三俩俩的相约去红灯区玩。据说这儿的很多妹子是湖北来的,别具风味。价钱也便宜。

于是他们趁着酒性,就去开眼界。不料那晚公安严打,当场就抓了10多个作家的现场。一问才知道来开笔会的。公安也不敢大意,毕竟这些是客人,有身份的客人,很多人名气特大的。他们只好把事情汇报给县领导,县领导只好说:全部罚点小款算了。不问姓名,不问职业。

这事以后传成了这样的故事:作协开笔会,男的全都包一个小姐,女的全都找个鸭子,费用由县里承担。当然这样的传说对这个本来就有些贫穷的县份,就更加让百姓心寒。于是有人上书省里,这事就更加麻烦了。后来作协吴**为此还专门给宣传部写了检讨。

渔港的作家们,名声想不臭都不行呵。

2004年的8月,天气暴热。渔港市作家协会又组织了一次笔会,叫光贝山笔会,与会者还有省作协副**戈光明,有省作协主办的《作家苑》杂志编辑胡争风,著名评论家宁一,还有几位从县上赶来的作者。笔会的主题是:如何振兴渔港文学。

上午的会结束,中午自然是大吃大喝一番。“八等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就是指这种事。

下午的会是自由组合的座谈,三三俩俩的,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吃了中午饭,大伙就开始玩了。美其名曰:文学经验交流。有的早就约好了,斗地主。有的则是搓麻将。有的就是逛风景。有的干脆泡上茶,约上好友二三散吹。

光贝山风景秀丽,是三省交界之处,有1700多米高,生态保护得很好。这儿有很多珍稀植物,红红绿绿的,特别招人喜爱。比如红山楂,裂叶蛇葡萄,香花岩豆藤,串果藤,五叶瓜,龙头竹,箭竹,七叶莲,异叶梁王茶,野梨子等等,让这些城里人看得眼花缭乱。姹紫嫣红,黄花碧草,风光无限。这些城里长大的公子小姐们,更是看得手舞足蹈,心旷神怡。于是作家们深山看景,拍照。当然这就要看你和谁一起玩了。如有美女相伴,心情就大不一样。

这山有多大?24平方公里。山上开发的地方仅占它的1%还不到。出了这1%的地方,就没有路了,只是猎人或是护林员踩出的小径。小径寻幽,文人们都有这种雅好。所以上了山,人们就分散了。不过几十个人,分散在山林里,犹如沙入大海,很快不见踪影。

但最有趣的是,光贝山的护林员,太负责了。他巡视森林,居然发现,在一片草丛里,有一对男女在那里亲热。男的把女的抱着,手伸进了女人的**,慢慢地摩搓。仿佛那是团永远揉不熟的面团。开始女的衣服还保留得能遮住身子,慢慢的,衣服就隰了缝,那白生生的肉在太阳下特别的晃眼。女人穿的是古装旗袍,两肩**,但是,因为身才不高,把**挤成了一片坟地。

女人开始还埋着头,有些害羞吧。后来,她的手也隔着**,在摸男人的下身。男人越加放肆,干脆把手伸出了女的**里。后来女人的手也伸进了男人的**,他们把玩着。嘴里还嘀咕不断,只是护林员听不到他们说的是些什么。

护林员很负责,这么大的天气,最怕的是森林起火。大家记得当年的大兴安岭,因为费翔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烧得全国人民心焦。这光贝山,主要植物是冷杉,油脂重,特别易燃。护林员不小心不行呵。这关系着他的饭碗呢。

这位护林员,躲在一旁,终于看完了。心里还骂不过瘾。他的日子过得特别粗糙,远离老婆,脑里常有些幻想,对女人就有种痴迷。他看清了,走出来的那位女人,30好几了,他认得,因为本地的电视台介绍过她,她就是渔港市著名女作家张了了。

那位男人,他不认得,大约有50多岁,戴着啤酒瓶底眼镜。穿得很华贵,戴着亮晃晃的金表,从他走路的风度看,是位人物。张了了牵着他的手,叫他宁老。俩人的身体贴得很近。边走边喁喁私语,亲密无间。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02、招聘”内容快照:

『02、招聘』

张了了是渔举市~属的高艾县岚天乡人,岚天乡离县城,以前大约~坐4个半小时的公~车,可见十分偏远。早年,她是位农民。生于19~年(不过后来她多次纠正,说派出所把~岁数搞错了,她生于1969年。~总是~活~年轻的,今年20,明年18)。1981年高考,张了了名落孙~,其实这也不能怪她,当年的大学全国只招生21万人,只相当于现在的1/25的招生数。如果那时大学扩招,张了了读个专科,或是职业技术学院

~~

>> 阅读第2章 02、招聘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