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女作家的情史 [目录] > 第5章

《女作家的情史》

第5章05、转干

作者:nanshannang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张了了的创作,为她带来的好处太多了。三年后,县上给文化系统分了两个转干名额。所谓转干,今天很多人都不懂。在我们国家,有的岗位,主要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必须是干部才能上岗。没有那么多干部,就有了“以工代干”,就是你是工人身份,做干部的活;有了“招聘干部”,就是你是农民,但做干部的活,拿国家的工资,但不是正式干部。一但转成了正式干部,那身份就不一样了。比如招聘干部,如果转干了,就彻底地和农村告别,户口要转,吃的供应粮,成为居民户口,当然也就没有包产地了。工人转成了干部,你享受的就不一样,比如,你退休,干部的待遇是工资的八折,或是八五折,而工人,则根据企业效益来拿退休金,一般要比干部少一半到40%。

干部,是人中的上等,所以有民谣曰——

一等人

当干部

吃喝拉撒全不顾

退了还是一大户

倒在**有补助

死了后人有照顾

干部,就是现在的公务员。

如果是领导干部,那就更不得了,祖坟冒青烟呵。张了了家的祖坟虽然没有冒青烟,也在散烟子了,这不,好事轮到她的头上。吴梵凡先通知她。她一得知消息,就放下手里的工作,赶进城去。吴局长早把地方找好了,那时没有钟点房一说,他有个朋友,出差去了,把钥匙放在他那里,托他给家里的花浇水。朋友的房子是单位分的,单间,但相当的偏僻,因此很安全。

张了了没有生育过,身体还是保持得相当的好。结实,丰满,吴局长见了,不看她的脸,只看好的奶,就有了冲动。一场桑拿运动下来,俩人都汗流浃背,躺在**喘气。那年代,所谓的婚外情,叫偷人,是为社会所不耻的。可是,人就是怪物,在你如何不耻,很多人仍然喜欢。即使嘴上说如何如何的不耻,心里也是十分向往。口是心非的人,比比皆是。

吴楚凡说,这回县上给的名额有两个,全县有28个文化专干,他们全是招聘干部,有11个以工代干,他们都符合这次转干的精神。因此,文化局决定,第一步是文化考试。第二步是工作组考核。第三步是个人成绩比较。力争做到公正,公开,最后报县人事局批。

“张了了呵,这是次机会,一但你转干了,你的身份就不是农民了,你就一辈子吃上了皇粮了!”

不用吴局长说,她也知道这里面的轻重。工作几年,不再是嫩毛头了。

如果说招聘成文化专干是她人生的第一个拐点,那么,转干是她人生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她发誓,一定要搞成功。

说起来,考试算是小菜,果不其然,文化考查,张了了名列第一。这文化考试,内容是高中教材,其中作文占40分,基础占60分。因为张了了平时爱读书,所以根本用不着复习。作文题目是:《故乡的水》。这显然是个散文题目,张了了得心应手。只几句描写就让改卷子的老师折服,人家这个“作家”不是吹出来的,是写出来的。

“我怀念老家那口水井,小时,我每天用小桶提水倒进水缸,特别的快乐。那水无需过滤,没有漂白粉味,清凛凛的甜得沁人。特别是大热天,走渴了回家用木瓢舀起就喝,绝不会闹肚子。可是,那井没了,那井水只能在梦里怀念。”

就这段文字,改卷的老师赞口不绝,朴素而深刻,又饱含深情。

工作组考核,其实才是转干的关键所在。因为这全是可以操作的内容。

考查组长并不是吴局长,文化局组成了几个考查组,分片考查。带队的是另一个副局长,叫庞中华,和那个大名鼎鼎的硬比笔书法家同名。以前,他在县保密委工作,到了快50岁,上级才把他想起来,派到文化局作副局长,他不懂业务,就管人事,办公室,纪检等等,其实权在吴楚凡之上。

庞中华长得蔫,老远看和一位农民老大爷没有差别,但他有双小而有神的眼睛,就像陈永贵一样,有种农民似的智慧。关于张了了和吴楚凡的风流韵事,一些专干中有传闻。这男人和女人,一但有了性关系,流**的目光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张了了一直在思考对策,她相信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这就是潜规则。

如何回报这位老大爷一样的庞局长呢?显然,不能送身体了,因为这位足以做他父亲的人,张了了的心还没有变得这样狠。她和老公商量,这些年,他们没有要孩子,有了少量的积蓄,能不能拿一笔钱出来送给庞局长?这必须要征得老公的同意。]

还好,老竹依旧是慷慨的人,张了了一说就同意了。

张了了没有给人家送过钱,还真的让她有点不知如何办才好。还是老竹有些社会经验,他说,你直接送钱,人家会拒绝的。不如送些岚天的土特产,把钱夹在中间,这样不显山露水。

那时的钱没有大票子,因此送200块钱,也有很大的一堆。

说起来,岚天乡也没有什么特产,不过是些菌呵,鸡呵,还有瓜儿呵。岚天的瓜儿,不是南瓜,也不冬瓜,而是葫芦,金色的那种,很好吃。用这个送礼,有点拿不出手,却实实在在的。

那年月,下乡检查,带点土特产回家,是常事,不招人眼。因此,庞局长的老婆接过他提问家的特产,见有一对葫芦,有些好笑。用葫芦送人的,极少呵。不过,她爱吃葫芦炖排骨,也就欣然接受了。可是,她抱出第一个葫芦,用刀剖开,里面是空的,却有一叠用油纸包着的钱。

她大呼老庞,庞局长一看,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叫老婆千万别场张,那年,庞局长的工资是80多块钱,他工龄长呵,一般人也就4、50块,这200块钱,是很多大的一笔了。

大家心知肚明,张了了在转干的问题上之顺利,让其他人根本无法与其竞争。从此,张了了脱离了农民这张皮,尽管还在乡下工作,但有了干部的身份,就可以调动,就可能进城。当然,如果城里需要人的话。

张了了一如既往地写作,本地区有份刊物叫《渔港文艺》,是文学季刊,综合类的,张了了写了篇叫住《大山的儿子》的报告文学,写的是个残疾复员军人,回到家乡,当了护林员。为了森林,失去了家人对他的关爱,失去了恋人,一年四季在大山上奔波劳累。这篇文章,荣获了当年《渔港文艺》一等奖,在本县,张了了成了仅次于吴楚凡的名作家。

她向吴楚凡提出,想调到县文化馆,担任文学辅导干部,同时好专心创作。在乡下搞文化站,做的杂事太多,特别是乡政府的事,永远也做不完。

第二年,张了了如愿调到了县文化馆,做文学辅导干部。当然,吴副局长有空的时候,也在晚上亲切会见张了了同志。这个秘密在本地文化系统,大家心里知道嘴上不说罢了。大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吴楚凡没有找漂亮的妹儿,却找这么个平凡女人,其实,很多人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女人的功夫不在脸上,男人要的也不是女人的脸。很多漂亮的女人很自为是,把自己看成是公主,所以男人们才懒得去花力气呢。对这种送上门的货,男人向来是不会拒绝的。就像民间那个有名的传说——

有个丑老婆,见男人很花心,于是想劝他。

第一天,她给老公端饭时,两块肉放在饭上面,老公很快就吃了,还啧啧嘴说,嗯,好吃。

第二天,她给老公端饭时,上面是少许青菜。老公问,肉呢?

丑老婆没有说。老公吃饭,到碗底才发现,也有两块肉,老公同样吃得津津有味。

这时老婆问他:今天的肉和昕天有什么不同吗?

老公说:没有什么不同呵。

晚上**的时候,老公才明白这丑婆娘的用意,底下的两块肉,其实是一样的。谁也没有去看那两块肉长得如何,只是悄悄地享受罢了。

张了了现在有了更多的时间写作,一年能在《渔港日报》和《渔港文艺》上发10多篇文章,那时的媒体不发达,提供发表作品的地方也不多。张了了有如此成绩,在县上,也是很突出的了。偶尔她的小散文能发表在省上的《农民报》,也是特别令人高兴的事。在当时的渔港地区,张了了也小有名气了,都知道高艾县有个女作家,叫张了了。

又过一年,吴副局长在调到地区去之前,让张了了到北京去学习,工资照发。这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当然,张了了同志也不错,为了文学,勇于献身。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不容易呵,今天的文学青年们,你们有这种牺牲精神吗?现在的文学青年,是不会去这样付出的。

当然,其他人没有意见,就是张了了的老公有意见,好不容易生了孩子,可是张了了提出,孩子一满月,她就要到北京去充电。把孩子甩给老公一个人带。不过最后老竹还是让步了,因为他根本就争不过她。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06、龙生生”内容快照:

『06、龙生生』

带着宁编的信,张了了发挥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的~神,坐~~到北京。那时的~通不发达,从岚天乡出发,到北京,~走差不多4天。她心里~动,北京,伟大的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脏。为了节约,张了了的包里还装有10个馒头,10个茶~煮~蛋。那时的火车~,还供应开~,不象现在,只有高价的饮料,高价的矿泉~。那时列车~员~前还~着块牌子“为人民~”。现在的列车~员,牌子没有~在~前了,

~~

>> 阅读第6章 06、龙生生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