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韩星是怎样完成最初的原始积累,成为亿万富翁的过程,无人知晓。不过韩星曾经接受《东海日报》记者采访,讲过他的发家史。韩星于一九五八年出生,家里共有弟兄姊妹五人,两个哥哥和两个妹妹。小的时候,他家里经济拮据,连小学都无法上完。韩星的父亲是大队食堂的负责人,办得很红火,是全县学习的典型,曾被县里拍成四十五分钟专题纪录片。韩星从小学回家后,就在生产队种菜买菜,后来跟两个哥哥去当地部队的团部挖山洞。干了半年后回家,先在大队办的螺丝厂干临时工。后来,他便和几个朋友每人出资一千元,购回锻工工具,帮助别人加工些零活,赚了一些吃不饱饿不死的小钱。一九七七年,独具慧眼的他,单独出资一万多元办了家小型工厂,专门生产汽车零配件。韩星做锻工,经常不分昼夜地干,想着挣白花花的银子,就会忘记了困乏,精神抖擞地继续干下去。有了点原始积累后,他又办了个纺织配件厂,买了车床等成套设备,雇了十来个工人,而自己则常常在外面跑业务洽谈业务。
一九八五年,韩星出大价从正规厂家买回图纸,又出高价从上海请来师傅,开始生产整台纺织机,当时每台纺织机的市场售价是七万五千多元,而每台的成本仅有两万三千多元,每台净赚五万两千元,他卖了数百台,大赚了几千万。当时,全国能生产这种纺织机的厂家只有三、四家,他所办的工厂就是其中之一。有的大件活他根本做不了,因为没有龙门刨等精密设备,他索性就到大型国有企业加工,小件则留在自己的小厂加工。由于他守合同,讲信用,他在外面的声誉度很高生意做得很好,经常是产品供不应求。在这之后,他又用赚来的钱办了服装厂、雨伞厂、印刷厂。在一九九一年韩星移民去香港前,他的资产已超过五千多万,已经进入富商行列。
到香港后住在侧鱼涌,两个月后买了比华利山庄,开始做起房地产生意。当时正值香港经济萧条时期,房地产市场也处于低潮,当时每平方米的价钱仅卖三千多元,房产开发商大量采用零付款居住,由银行提供按揭贷款的销售方式促销。精明的韩星瞅准机会,一下子砸下五千万大量囤房。一九九二年,随着邓小平来深圳视察,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内地的经济重新焕发活力,高速增长,香港的经济也渐渐复苏,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节节拔高,到一九九三年,平均价格已经上涨一倍多,而韩星的资产象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截至一九九三年底,他的资产已经翻到了数亿元。后来,他回东海市成立了海华集团公司,专门从事油品走私活动。为了打通各种关节,他不惜血本,大把撒钱。爱财的给钱,贪色的送美人,想房的给房,要车的送车,谋官位的就拿钱帮着跑官买官,房子、车子、票子、女子、位子,爱啥给啥,名曰“五子登科”。“红楼”五楼的客房,主要是海华集团公司用来招待韩星的重要客人以及高官要员的。所谓“招待”,除了吃喝玩乐外,更主要的还是为这些重要客人和高官要员提供性服务。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第三章 误成“红楼~””内容快照:
『第三章 误成“红楼~”』
姜玲出生在泾~市郊县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九五年,从泾~市艺术学校毕业后的她,来到~海一家夜总会~歌~,月薪一千五百元。一九九六年七月的一天,姜玲在歌厅唱完一首歌后,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高个~子朝她走来,递~一个花篮。她点点头,投掷一笑。姜玲披着随风飘曳的长发,~着暗~色高跟鞋,一~鹅黄色t恤配着白格子膝~,~间围着一条白色带子,朴素而不失典雅,又保持着小~生的~柔~漫气质。姜玲打量那中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