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校长的烦忧
一个学生说:“数学很有意思呀,并不那么枯燥乏味。”
另一学生接着说:“金老师的课讲得太棒了,我喜欢数学了。”
还有几个学生说:“数学并不那么难学了”……
同学们感到,在金老师的兴趣小组活动课上,学习是一桩赏心悦目的乐事,不光有浓厚的兴趣,轻松愉快的感觉,仿佛思维也奇迹般地飞展穿行。
处于这样的氛围,数学并不难学啊!
起先是,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眉飞色舞地传播着。后来不胫而走,在学校里、社会上影响开来,像风一样刮向远近各处,令人咋舌,交口赞誉,人们不知疲倦地传颂……
天天都有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托人情,找关系,要参加金老师的兴趣小组;有参加了其他兴趣小组的学生要转组;有县一中的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有幸参加金老师的兴趣小组,转二中来念书;有许多家长邀请金老师做孩子的家教……
金明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当教师是幸福的。
他的创新教学得到了学生和家长赞誉,这一点也不意外。意外的是,没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支持,还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那些日子里,二中的何长青校长忧心忡忡。
他坐办公室里,又点只烟,大口大口地吸起来。桌上烟灰缸里已有几个未全熄灭的烟头,像遇上发愁事了。他四十多岁,大脸盘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稍稍有点儿谢顶,前额显大,斜斜地推了上去。他原是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人们都知道他是教育界左右逢源路路皆通的主儿。他掌管教育局大印,是个实权人物。这学期就任二中校长,实属临危受命。原本他是不愿来赴任的,喜欢局里工作的面广、实惠,清闲、随意与平和。他知道学校里主持工作,就另一种景象,仅教学质量压力就够愁苦了。局长找他谈话时,他一再推辞。局长说,这是主管书记的意见。他又去找主管书记,答复是,二中校长非他莫属,工作上去了还重用。他走马上任了。
何长青不禁想起二中创办几年来,质量上不去,管理混乱,他亲自参与的教育系统综合考评中,二中多次被黄牌警告,八年换了五任校长。他的前任校长走马上任后,教学工作上刚抓出点儿眉目,就趁热打铁,赶紧制订了三年工作目标和实施细则,其中对学校以后调进教师有特别规定。先试讲,合格后调入。不料,县上一位领导介绍亲戚到二中,一经试讲便知是误人子弟的主儿,他感到惊惶失措!最后终于鼓起勇气,真格儿地谢绝了这位领导的亲戚,也意识到把领导惹了。
就是把领导给惹了。
领导是那么好惹的?
时隔不久,领导来电话了。问他这校长位置是谁给的?他迟疑了下,回答,是领导给的;人家接着问他那两耳朵是为谁长的,他回答,是为领导长的;人家又问他为什么不听领导的话,还没等他想好回话,那头电话“啪”地一声挂了。
又时隔不久,他也真格儿地调县教育督导室当督导员。级别没变。他不满意有意见,甚至还不服气,不服气也没办法。
想到这里,何长青站起身,有滋有味地作一个深呼吸,感到任重道远。
初一数学兴趣小组的风波像经历地震,大震过后,余震不断。这时候的何长青没有跟着高兴,更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致来,倒显得心情很沉重,怎么着也觉得心里堵得慌。那些语言难以表达的想法纷纷涌现,既感到惊羡,又感到可怕。
二中创办几年来,学生只出不进,往二中转的学生只过渡一下,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不过半年转了一中。何长青刚上任不久,就遇上了一中好学生转二中,像“走运医生等上了回头病”,该让他风光一阵子了。
他醉翁之意不在酒。
所以说,这又是着实让他苦恼不已的事情,在他心里七上八下地搅动着。不知怎的,一种不祥之兆悄悄涌上心头,脑子里挂起了一连串问号……
有时他捧一本书,眼睛却瞟向一边,根本不在书上;有时进卧室里干脆蒙着被子睡大觉;再不,就在脚地上转来转去……
他拿稳了学校李二胡书记对金明现在的做法也反感,说不定还有成见。
李二胡对金明就是反感,实在看不入眼。而且对学校里文凭、水平都高点儿的教师,他都不大看得起,竟然认为这些人充其量就嘴上的功夫。他对何长青说,金明的性格深沉复杂,有些孤傲,变幻莫测,是个不抱常理出牌的人,任何人都难走入他内心世界;平时和别人相处,他神鬼不敬,要么沉默寡言,要么就一句话把人顶到南墙上,使对方陷入难堪;这个人有才不错,但目空一切,是个不把领导当回事的主儿,半空里翻斤斗,不着实地,叫人无法容忍;这样的人不知天高地厚,你还不敢表扬,表扬了他还会再接再励地顺杆爬,就是给个手电筒,他都敢顺着光柱爬上去,根本不会怕停电后摔下来。
何长青听了李二胡的这番话,对金明更不满意。他感到这个年轻人可不是他在大会上说句话就能唬住的。他有大兵压境的感觉,不由得在心里嘀咕着,这样的人你绝对不能当“伯乐”立杆,要看着这匹“千里马”穿没底子的鞋,脚踏实地。
教师没几个不大惊失色的。他们把不思进取当作对枯燥沉重的教学工作的唯一补偿。对何长青的第一反映是,金明常常**自命不凡之色,爱炫耀,整天想着像哥伦布一样,发现什么新大陆,他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要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乱哄哄的。
接下来的反映就五花八门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谁都想不通!让学生参与岂不扫老师尊严,降老师威信,教学任务怎么完成?一旦所有教师都那样搞,整个学校会从半山腰上滚下来。
人们早已习惯了那死气沉沉,极其乏味;那循规蹈矩,教师拉着学生亦步亦趋的课堂氛围。
说来说去,最想不通的,不,应该说意见最大的,还是何长青。他还认为,金明教的那些东西,升学考试是用不上的。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校长的烦忧”内容快照:
『校长的烦忧』
虽然何长青和金明接触不多,不能对金明评头论~,有个什么成~的看法。但从听到的看到的种种迹象,明确无误地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对这个年轻人不可小视!他~金明的~~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量——年轻人中很少见的。他慢慢琢磨,才意识到,除过~格,最主~的是这人爱看书,看的书多,是书给了这个年轻人十~的底气。知识就是~量嘛!~是搁五十年代,这个躲在书堆里看书看呆了、不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