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何长青和金明接触不多,不能对金明评头论足,有个什么成熟的看法。但从听到的看到的种种迹象,明确无误地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对这个年轻人不可小视!他觉得金明的身上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力量——年轻人中很少见的。他慢慢琢磨,才意识到,除过性格,最主要的是这人爱看书,看的书多,是书给了这个年轻人十足的底气。
知识就是力量嘛!
要是搁五十年代,这个躲在书堆里看书看呆了、不谙世道的人,也许还会成为个很吃香的人物。现在,就多少有点不识时务了。而那些为了自己能在当今社会上生存下去,或者乞求一点儿小小发展,总小心谨慎,没锋芒、没棱角,奔跑在领导鞍前马后摇尾乞怜,顺领导语气随声附和,随社会大潮任意漂泊,把更多精力耗费在设计满足目的仅仅是为延长可怜生存的各种需求上。这才是他最信奉的人生哲学。他要不这样,哪里能由一个乡村民办教师熬到今天这步天地——堂堂中学校长呢?
这里我们想插几句话。金明这时候仍很平庸,没一点儿壮举。那一个小小的兴趣小组活动也只是泛起一点点波澜。但对于金明这样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为时过早地下某种结论是不可取的。本来就应该像毛**说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而不能看到他们有点儿不合大局的个性,做出个什么碍眼的举动,就说三道四。要想到青年人的潜力,知道青年人变数多,变数也大,说不定哪一天会干出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当然,这样说,我们并不是说金明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会成就什么大业。而是提醒大家注意,很多干大事情的大人物,他们原来也不过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很多干大事的人却是从人们的不经意的小事干起来的。
何长青现在不这么想,他如果这么想,我们这里所讲的故事就没有下文了。
仅眼下,金明的数学兴趣小组搞得轰轰烈烈,就触痛了何长青的神经,扰乱了他思路,见天横看竖看,怎么看,都觉着碍眼,就想找个什么借口让其他老师替补,也想再派一个教师去平分秋色。还怀着一种恶毒心理,给金明制造某种尴尬或某种不愉快或其它一些什么,让金明搞不下去。
这些想法越来越频繁地在何长青心头萦绕,使他翻来覆去掂量着。
他茫然了……
他思忖,如果让金明这种人在学校占了上风,校长难当啊!要常听他的,领导的面子往哪里搁?他越想心里越沉重,忧虑在心中积聚。
这个金明,让他太操心了,操晕了头,心慌得像兔子一样乱窜。让他沉浸在一种淡淡的、严肃的悲哀中。
何长青默默沉思着,脸上神色越来越严峻。
记得有人说过,人在最无奈时候只有笑了。
人们没听到何长青笑,却看到有一天,他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地来到了操场上。不大的操场上有“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几个大字,操场的一角有一个篮球场,对称竖立着两座很高的篮板,像是两个无聊的高个子,相对无言;另一角,有单杠、双杠、秋千架、排球场等;中间是个并不标准的足球场。此时,因为是早晨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间,没有班级上体育课,只有何长青一人伫立在操场的中央,抬头仰望着,那对有所期待的眼睛,正望着净如秋水般的天空……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喜上眉梢。
事情出在寒假。
学校各兴趣小组的老师们,以原有人马为班底,又招兵买马,各自为阵,办起了赢利性的学习班。有个兼班主任的老师竟一不做二不休,对学生威胁利诱,强制性地让学生补习,搞得挺惊心动魄的。这些老师的腰包鼓了,符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竟然还冒出这么个说法,一部分人富起来,总比共同贫穷要好。他们不去想,这可是苦了学生。学生们盼望着的假期,等待着的游戏的少年,又成了他们迷迷糊糊的少年……
就是这时候,金明的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生涯开始了……
从此,上紧了人生的发条,见天与数学最最亲密地接触进行着极其深度和独创性的研究。他小屋里的书架上、办公桌上,甚至脚地上,到处散布了杂志、书籍……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不求依附但求真”内容快照:
『不求依附但求真』
8.不求依附但求真金明撰写研究论文则是从县教研室一次举行的优秀论文评奖活动开始的。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大会议室里坐~了教师,气氛显得有些~张。~台~,何长青校长正兴致~~地宣读县教育局的文件:“停止举办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禁止学校或教师在假期举办各种类型的补习班……”读完后,他环顾四周,扭动了~~~,又神采飞扬:“作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