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一晃何树莲来岫烟乡快两个月了。葛敏学也没有给她分工,她每天就和几个副职一块下村干些具体事,或者配合中心工作,逐渐熟悉情况。
这些天何树莲随牛衍林、牛红卫、林站站长朱子槽,还有包村干部老蔡到毛岭村发动群众搞雨季造林。
毛岭村有900多口人,在岫烟乡算是个中等村。支书兼村委主任余改成,50来岁,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余改成不识字,但记性特好,到乡里县里开会,回到村里向群众传达时,一条二条原原本本一字不差。他早年讲话爱引用毛**语录。有一次乡里号召多种经营,他回村号召大家栽山萸肉,会上就对大伙说:“毛**教导我们,要栽好山萸肉,这样才能把村里的经济搞上去。”大伙听着别扭,但谁也不知道毛**到底说过这话没有,就栽山萸肉了。又有一次,村里的大坝坍塌了,他在会上又说:“毛**教导我们说,大坝是农业的命脉。只有修好大坝,才能增产粮食。”一个刚毕业的初中生听了,质疑道:“不对呀,毛**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说过大坝是农业的命脉呀。”余改成就问他:“那你说大坝是水利不是?”学生回答说:“大坝是水利,但太具体了,毛**不会说这么小的事。”余改成就说:“大坝是水利这就对了,毛**说的水利就包括咱们村的大坝。你反对修大坝就是反对毛**。”初中生哭笑不得,以后再也不跟余支书较真了。听了这些轶闻趣事,何树莲就很想听听余支书的讲话。
说是9点开会,11点多了村干部、组长、党员才陆陆续续到场。这之前几个人就在村室里打扑克,消磨时间。终于开会了,先由分管林业的副乡长牛红卫讲县里雨季造林的大形势,再由包片领导牛衍林讲毛岭村的任务,接着由林站站长朱子槽讲油松直播的技术要求,再由包村干部老蔡讲第二天的行动,最后是余改成做总结讲话。余改成的声音特高,几乎是可着嗓子吼,震得何树莲耳朵嗡嗡直响。他说,“咱们毛岭村今年的发展思路一是造林,二是养殖,鱼、鸡,品种羊,都要搞,三是塑料大棚。造林咱们村75年搞过,现在村民们的烧柴、放羊,还不都是靠那时栽的树?以后的栽树都是胡球来,糊弄上边的,年年栽树年年老地方。现在县里乡里都提倡雨季造林,咱们都得响应。咱们毛岭有2000多亩荒坡,槲叶坡、鸡冠山都要集中人力搞一下。将来成立个村办林场,造管并重,效益是很好的。还有养殖业,也要大发展。一年养两只羊,一年可繁殖10多个。再一个是生产自救。还有综合治理,民事民管,群事群管。明天去鸡冠山栽树,每户都得去一个人。年满18岁,每人3个义务工。明天早上7点赶到垭口集合上山,谁种完谁走。”余支书讲完了村里的所有事,时间已经下午2点了,最后包村干部老蔡又强调一下明天上山栽树需要注意的事项,乡村干部的分工等。
第二天吃过早饭,又领了一个馍,何树莲就和大伙一起上鸡冠山撒播油松。站在公路上暸望,鸡冠山云雾缭绕,诗意葱茏。但走起来,就没有那么惬意了。他们顺着沟走了10多里,然后才上山。山路非常陡峭,从小走惯山路的何树莲也有点吃力。她努力攀着嵯脚石往上上,以便不和大伙拉开距离。乡干部和村干部都没有带工具,他们的任务是督促群众撒籽。
何树莲和村妇联主任陈福珍负责2组这一片。她和陈福珍上上下下来回跑,督促大伙按标准,一亩地5-7两种籽。年令大一点的村民,还比较认真,不用咋管,按标准刨坑、撒籽。年轻人就不行了,他们急着把分的树籽撒完,好下山回家。这让她俩很费神。转过一个山坡,何树莲看到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抓一把松籽就往一个坑里填。何树莲紧喊慢喊:“哎,你咋胡来呢,一个窝里敢扔那么多!”年轻人抬起头,打量着走上前来的何树莲,生硬地说:“你能哩不轻,叫你管我?我想咋弄就咋弄!”何树莲气得脸通红,上前夺过镢头说:“我就是要管!这种籽很贵哩,让你这样**!”年轻人也不示弱,和何树莲撕扯着。何树莲气得骂了一句:“简直是刁民!”这一句话说糟了,小青年缠住何树莲不放了,连声嚷道:“我是刁民,你是啥?没有刁官,哪来刁民?”陈福珍闻声,赶忙走过来,喝住小青年:“**子,咋回事?这是咱们乡新来的何乡长,你不要胡来!”**子不听,接着嚷:“噢,原来还是乡长哩,骂老百姓是刁民,我就是让她给我讲清楚,啥子是刁民!”陈福珍把**子拉到一边,低声劝说了几句,**子才住声。
中午天气还很热,何树莲的脸和手都晒得通红,加上和小青年拌嘴,心情很不愉快。陈福珍带着她上到山顶的一座祖师庙里休息了一会儿。庙里有棚,有人住,几个善男信女给前来烧香的人准备有开水。她们喝了点水,又烧了一柱香。太阳西斜了,和大伙一起下山。
回来在陈福珍家里吃的是“鱼钻沙”――糁子甜面,南瓜菜,很可口。回到乡政府,已是晚上6点多。收拾洗漱后,8点多又开全体职工会,何树莲累得直打瞌睡。
这天和小青年斗嘴的事,过后让何树莲非常懊恼,这样有失自己的面子和身份不说,还让林站站长朱子槽看出自己的没经验、不老道,不会弄事。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业余生活”内容快照:
『业余生活』
六夜里,天一擦黑,电就停了。乡~的年轻人象游~一样在院子~转。大家不是聚到计生办闲~一气,就是窝在乡~后院胡吹海聊一通。何树莲来往较多的,是计生站和派出所。计生站站长杜书~,是一群年轻人的核心。他~才好,善于动脑筋,有很~的组织能~。他也喜欢读书,何树莲有时到他那里借些书,~人谈一些读书的~,以及各自的经历,颇有一些共同的话题。派出所所长安超,二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