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何树莲这批女干部是为了配合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而配备的。2月初在县委党校培训了10多天,就匆匆分赴各乡镇就职。当时市里要求全市81个乡镇都要配备一名女副职,县委就在各局、委、办里选拔。
在此之前,县里副科以上女干部凤毛麟角,只有城厢、城郊两乡镇配有女副职。县里也有一个女副县长姚瑶。但大多数女同志还没有想到下乡这条途径。何树莲师范毕业后,分到城郊一所初中。她想调回县城,但调了几年都没有成功。一次丈夫石强被抽到县政研室参与撰写“虢山县林果业现状”调研报告,石强从鸡公山林校毕业,分在县林业局工作。他即是专业人员,又会写点文章。因此被县委政研室主任刘家德看上了。刘主任说政研室正缺人,想调石强去。谁知林业局老局长爱惜人才,挡住不放。刘主任感到很惋惜。石强就说,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人,写作能力比我还强些。石强就把何树莲写的诗歌散文拿给刘主任看。刘主任看后非常惊奇,说,这些作品很不错,但写调研材料又是一回事。这样吧,让她来,参与写一个调研报告,看啥样再定。于是何树莲就按照刘主任出的课题,采访了半个月,写了一篇“问题、现状和对策――虢山县乡村医疗卫生情况调查报告”,随后又写了几个小材料。刘主任看后连声说可以可以,这样的人才我们要了。就极力向县委办主任尚维有推荐,又亲自到组织部催促下调令,这样何树莲就调到政研室了。
虢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1980年代初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在全国选择了300多个不同经济类型的村作为固定观察点,虢山县的庄科村就是固定观察点之一。县政研室一直承担着这个观察点的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任务。何树莲到政研室后,县里正在搞“137扶贫攻坚计划”,她就到调研点调研,写了很多有份量的调查报告,多次被《农村改革与发展》、《农村观察》采用。
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全国都搞起了开发区。县委书记黎民庆喜欢药材,就在县城建起一个“中原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虢山百亩药城”。为配合药城建设,何树莲通过调研,写出了《为药农进入市场铺平道路》、《发展中药材种植的技术性操作――农民种什么好》、《发展中药材政策的技术性操作――政府怎样管理好》系列文章,受到县委书记的好评,于是批示,转发,督促落实,何树莲自此小有名气。
政研室坐落在县委后院一楼不显眼的平房里,很僻静。正、副主任,四个兵。除何树莲外,都是男同志。事非少,大家对她很担待。两年后机构改革,政研室和县委办合为一家,搬到大办公室办公,何树莲被分到秘书科。
何树莲性情散淡、率真任性,不善和人打交道,到县委办后就有点不适应。她孩子小,家务重,每天的材料任务压头,没有时间和周围的同事聊天套近乎。办公室4个女同事,除她之外,都是管财务、打杂的,时间比较充裕。每天当她慌头慌脑写材料时,她们就在一边笑话她不会打扮,不会生活。
秘书科经常要给县领导写讲话稿,那时不象现在这样在电脑上操作,那是一笔一画地写,一写就是20多页。领导改过后,再抄。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梅副书记,专门点名让何树莲给他写讲话稿。有一次快下班时,梅书记交待她写一个讲话,说第二天一早开会要用。何树莲只好晚上加班,熬了个通宵。当她写完最后一个字,东方已**鱼肚白。她让石强跑步前去交给梅书记,自己则眯了一会儿,又赶快去上班。但那个管财务的王姐却给她记迟到。何树莲感到很委屈,她百般解释也不行。
除此,几个女同事一天到晚嘁嘁嚓嚓,争着向主任献媚,一点点小事都能被她们演绎描绘成重要事务。何树莲看不惯她们妃子争宠似的模样,再加上她年近而立,不能长久在县委办这地方呆。遇着世妇会这个机会,她就要求下乡。以后有人说,她是县委书记黎民庆提拔的人。其实在县里,一个副乡长根本走不到县委书记跟前,但何树莲的提拔确实和县委书记有一点关系。
黎民庆是桃林人,何树莲的丈夫石强也是桃林人。经石强的老师穿针引线,何树莲和石强去见了一次黎民庆。黎书记很实在,在他们面前没有打官腔。他说,这批女干部下乡,都是到边远乡镇,城郊城厢都有人了。你好好考虑考虑,一个女同志,到下面当个副职,能干成什么呢?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就地给你提个副科级秘书,你文章写的不错,这个理由说得过去。黎书记对乡镇的情况太了解了,他是从基层一步一步上来的。但何树莲厌恶县委机关那种气氛,三十六计走为上,决定先下乡再说。黎书记叹了一口气,问,那你想去哪个乡?何树莲说,西原、北湾都行。不久,通知下达了,何树莲被任命为西原镇副镇长。
虢山县一共21个乡镇,除了城厢、城郊、横塘已有女副职外,何树莲这批下乡的一共是18个人,大部分是各局委办下去的,就象18个游泳运动员,当初下乡时,是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的,“扑嗵”一声被推进水里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有的人有背景,有的人自身条件好,知道自己下去后什么时候能回来,什么时候能提拔,不象何树莲,心中无数,还盲目乐观。
有一对姊妹花,姐姐上官平,妹妹上官婷,一个在县委组织部打字,一个是县政府办打字,这次也一起提拔了。姐姐上官平分在桠杈乡,妹妹上官婷分在七里坪镇。不到半年,上官平就升为副书记,而后又升为乡长。葛敏学在一次班子会上,宣读县委组织部的通知,他说上官平在桠杈乡威信很高,有一个工程队为村里建校,学校建成了,欠工程队的款。工程队来闹事,把学校门锁了。两家闹得不可开交,差点出了人命。书记乡长都处理不了,而她一到各打五十板,双方都做了让步,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包乡领导又是组织部长,就把她提拔了。这又说到何树莲的痛处,她是因为建学校出点事才发配在这里来的,她觉得葛敏学念通知的时候似乎还看了她两眼,言下之意就是说,她何树莲不行,没有上官平的本事。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何树莲明白,在县里,一个人的升迁,自身的努力只占一小部分。上官姐妹是县里的两朵花,长得可人,又聪明伶俐,走到哪里都有人关注。她们的父亲是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哥哥是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自己怎么能和她们比呢?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上访”内容快照:
『上访』
七何树莲虽然是在农村长大的,但她对乡镇工作却很生疏。从学校毕业后教书,然后就是~~机关。四年时间她除了到固定观察点以外,很少~乡。办公室的卫~是个乡镇通,从生产队长开始,当过副~、副~、~、~,临~乡时卫~~心地对何树莲~行速成教育,他说,乡里的工作是~千条线,~一针~,头绪太多,太杂太~。因此~掌握一个原则,那就“~~哩,细细哩”。何树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