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名作家的凄婉之恋 [目录] > 第3章

《名作家的凄婉之恋》

第3章第三章 神秘失踪

作者:cabelo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祖父是一个对萧红的童年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他不但赞成萧红玩,带她到大自然去玩,也让她玩希奇古怪的东西,还用自己不多的学问向小萧红传授知识。祖父不是一个老学究,她不教萧红念《三字经》、《百家姓》和孔孟之书,而是教她念《千家诗》。祖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想起哪里就教她念哪里,祖父念一句,萧红跟着念一句,在萧红跟着祖父玩的时候,早晨念,晚上也念,萧红跟着祖父睡的时候,半夜醒来也念诗,念着念着,就提高嗓门喊起来了。开始念,萧红也不懂诗里讲的是啥意思,也不问。到念了几十首的时候,萌发了形象思维,她开始要爷爷讲诗里的意思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初来?”

“为什么小的时候要离家,离家到哪里去呀?”

“离家回来了,为啥小朋友就不认识了?”

祖父说:“好比爷爷像你这么大离开家,现在老了回来了,谁还认识呢?因为小朋友不认识我,就会问我:你这个白胡子爷爷是从那里来的呀?”

萧红听了不大好懂,赶紧问爷爷:

“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

祖父听了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爷爷早就走了。”

“爷爷,你不能走,你永远都不能走,我不能没有你呀!”

好天真的童心啊!

幼小的萧红最怕爷爷走,因为她把爷爷看成是家里唯一的爱她的亲人,虽然她那时还不懂“走”的真正意思。

有了爷爷的启蒙教育,幼小萧红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她要求上学,但是萧红的父亲却没有及时让她上学,直到她10岁的时候年,在祖父的求情下,她才上小学一年级。

对于一个小官吏的父亲来说,竟对自己的女儿疏于教育,真是不可理喻。

由于有了祖父的启蒙教育,萧红的天资非常聪颖,悟性很强,她读书很用功,成绩非常好,尤其是作文写得特别优秀,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这也许是爷爷从小就培养了她的文学细胞。她在小学时,不大爱打扮。别人看不出她是一个富家子弟,她穿的跟其他女孩子一样,常常是阴丹士林布蓝上衣,黑**,白袜套黑布鞋。她的性情,老师看她总是文静的,温和的,不大喜欢与别人说话,显得较阴沉,在作文中,她有时竟使用了“孤僻”的字眼。

这也许是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给她精神上的高压,从小就扭曲了她的天生性格了吧。

作为当时呼兰县教育局局长的父亲张选三,给少年萧红留下了永生难忘的最恶劣的印象。

在萧红小学毕业后,张选三不准她上中学,因为那时呼兰这小地方没有中学,要上中学必须到省城哈尔滨去,虽然哈尔滨离呼兰并不远。在“五、四”运动以后,在新文化运动浪潮的冲击下,省城哈尔滨已经一天天地与封建的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旧思想脱轨,年轻人受到的影响特别大,作为封建旧制的维护者张选三,怕女儿到了城市学坏,让他在官场失颜面,因此无论如何不准女儿去。他固执己见,认为这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绝对的命令,任凭祖父多次劝说与求情,也不答应。因为萧红的命运一切都掌握在父亲手里。萧红实在受不住这架无情机器的压轧,她起来向父亲反抗,却被父亲一巴掌打落在地,半天也说不出话来。祖父心疼死了,他不想自己的儿子对亲生的女儿竟会如此无情而残忍。

萧红被父亲打了后,从此病倒了,一病就是整整九个月。萧红在忧郁、痛苦与疾病中欲哭无泪。

与她在小学的同学都一个个升入了初中,从哈尔滨的中学不断地给她送来学校方面的新鲜信息,这种上学的诱惑加重了她的病情。她不能上学,祖父一直陪伴着病中的她,小心地照顾和安慰着痛苦的孙女。过了年,新学期开始了,在绝望中的萧红又一次向父亲反抗,用最后通牒式的语言对父亲说,如果不让她去上中学,她就要到呼兰庵去当尼姑,一辈子也不回来了。爷爷非常疼爱孙女,生怕她真的离开家再不回来,又一再向自己的儿子求情,并且拿出了自己珍藏的30元大洋给孙女做学费和生活费。张选三并不是缺钱,而是怕女儿到城里学坏,但是他也怕女儿真的狠心去当尼姑,如果真是那样,他也无法收拾,而且社会舆论会把他压倒。于是只好同意了女儿的请求。

张选三不同意女儿去哈尔滨上中学,除了怕女儿在城里学坏以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就是在萧红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张选三已经秘密地把女儿许配给了呼兰县游击帮统的头子王庭兰的次子王恩甲了。王庭兰是一个地方武装的老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匪帮”,他勾结地方官僚和流氓地痞,横行乡里,称王称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王庭兰听说张选三有一个长得聪明又漂亮的女儿,而自己又有一个所谓帅气的小子,于是就早早地与张选三定下了媒约,少年萧红这时只有15岁。作为地方小官的张选三不敢得罪这样的恶棍,只有与他狼狈为奸了。为了稳住这门亲事,张选三一方面暂时保密,没有在当时告诉女儿和家里人。张选三知道王庭兰的小子年龄也不大,而且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让女儿很早知道了,肯定要闹退婚,不如到时机成熟了再来个突然袭击;另一方面他怕女儿到了城市,受那里的自由恋爱新风的影响,与别的男孩子接上了头,到那时他就不好向王庭兰交代了,他的面子也过不去。张选三为了自己的仕途和面子,竟不惜牺牲女儿一辈子的幸福,到后来,难怪萧红要恨他一辈子了。这件事将来要如何发展下去呢?看到后来读者也许会惊疑不解。

1927年的秋天,也就是萧红16岁的时候,萧红经过与父亲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她顺利地进入了哈儿滨东省特别区女子第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虽然斗争胜利了,但是她所需要的一切费用仍然需要父亲来供给,因此她依然摆脱不了家庭的阴影,她还在父亲的掌控之中。

她的学校在哈尔滨的南岗区吉林街一座绿树浓荫的院墙之中。她在这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手中的课本为她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让她看到了远方的风景。她想,既然她从斗争中获得了读书的机会,那么,她就要把这场开始了的对抗坚持到最后,为自己尽可能地赢得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她读书,记笔记,背英语单词,背古典诗词,把所有的时间都搭进去了。她这种发愤努力,与其说是出于强烈的求知欲,毋宁说是为了抗拒和克服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生存的困境把她的攻击本能全部调动起来了。这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萧红清楚地意识到内心的紧张。她无法让自己松弛下来。**,焦虑,忧郁,只有进入知识的探求,记忆,美的欣赏或创造性的想象之中,她才有短暂的忘我的欢娱。

幻想开始飞翔。

她在哈尔滨有了新的伙伴。她的天才又开始展现。

萧红萌发了绘画的兴趣。在美术老师高仰山的带动下,她与好友徐淑娟、沈玉贤、王粟颖等,并邀集班上其他一些爱好绘画的同学,成立了一个野外写生画会,每到星期天,就到野外去写生,萧红陶醉在大自然中,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那个后花园,她作的第一幅画是一支黑杆的短烟袋锅子和一个黑布的烟袋,她开始作画,就有了天才的创造性,美术老师十分欣赏她的创造,把这幅带有强烈劳动者感情色彩的画取名为《劳动者的恩赐》。在高老师看来,在所有的他的学生的绘画中,唯有这副画有爱的流露,有跃动的情感,因为它讴歌了卑贱的生命,是朴素劳动者的无声的歌。

在初中的时候,萧红不但爱绘画,还爱看文学作品。在初中的三年里,她把学校图书馆里的鲁迅、矛盾、郭沫若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几乎都读遍了。这使她深刻的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教育,具有强烈的民主自由的思想,强烈地追求个性的自由空间。她的历史老师是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他除了讲课本知识,还讲了很多世界珍闻,介绍了不少新文学作品,老师的渊博学问和丰富的文学修养像磁石一样的吸引着她,萧红还在老师那里借阅过美国作家辛克莱的小说《屠场》和《石炭王》,这两部翻译小说在当时很流行,这个北大青年教师的出现,让萧红对北京充满了向往。

另一个姓王的语文老师也给萧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老师是一个激进派,也是一个“五、四”新文学的**追求者,他拥护白话文学的主张,在讲语文课的时候,都使用白话,而以前老师讲课和作文都是用文言的。他经常把“五、四”后的新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讲得最多的是鲁迅的作品。萧红受老师的影响,对鲁迅的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从心里敬佩鲁迅的伟大人格。她在多年之后直接与鲁迅先生有了面对面的接触,而且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很多帮助,是从初中开始就有了思想的向往,她后来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鲁迅的提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许是她的命运的缘分吧。

由于老师的引导和文学书籍的吸引,萧红从初中起,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与爱好后来超过了绘画。她像一个饥渴者贪婪地吸取新文学的营养,她不断地跟几位好友交换书籍,有时聚在一起漫谈,讨论,争论。萧红发现,文学明显地比绘画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可以伸展到看不见的黑暗的深处。而且文字中有一种意义,其奥秘是用画面所无法呈现的。随着对文学爱好的深入,她对世界的思考也一天天复杂起来,她认为世界仅有美是不够的。后来,萧红开始拿起笔来写作,她写诗,写散文,用“悄吟”的笔名发表在学校的黑板报和校刊上。

1928年11月和1929年5月,萧红又在学校参加了两次学生运动,在运动中,萧红表现得异常兴奋与热情。当萧红处在**状态中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家里发来的电报,她的祖父死了。

祖父死了,萧红的心里倒掉了一座山。她失去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她好像失去了一切依靠,失去了人间的温暖和爱,她在家里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人,她的童真、童趣、欢乐,**,都被祖父带走了。她的心,变得像死灰一样冷,又像被铁丝绞住,再也挣扎不起来了!

人生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丧失的过程,可怕的是,有些事物和人的丧失是永久性的,萧红丧失了祖父,就等于丧失了她全部的家,因为她之所以有家的概念,是因为有祖父在爱她,关心她。父亲对她是陌生的,憎恨的,母亲也早死了,现在祖父又离她而去,永远不回来了,她心目中的家也已经毁灭了,她的心在流浪,在漂泊。因为美好的东西对萧红失去得太早,精神的打击来得太重,太猛,从反面促使她对精神世界的爱,自由,独立,尊严等等的追求,比常人更为强烈和执著。但是,这种过度的追求,在那种黑暗的社会又始终无法实现,因此,她陷入了永无止境的不满、不安与焦虑之中,因为自虐般的自我求索而饱受内心痛苦的折磨。

临近初中毕业了。萧红变得阴郁而沉默。大眼睛经常红肿着,孩子一般的圆脸,再也看不到往日的阳光。晚自习也不来了。到了星期天,她还会一个人躲起来喝酒,抽烟也是这时候学会的。这时候,她暗暗地爱上了一个人,可是她的父亲却早早给她订了婚,而且已经公开化了。

她对父亲为她找的对象王恩甲,一点也不了解,同学们传说他是一个花花公子。他比萧红大几岁,萧红在读初中时,他已经在哈尔滨道外三育小学教书了,他是地方军官的儿子,家里有钱有势,常常到萧红的宿舍来找她,有时把萧红带走。萧红对这种纠缠烦恼透了,后来又得知他抽上了大烟,更对他充满了厌恶和恐惧。她怎么会把自己的婚姻押给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呢?

萧红向家里提出了抗议,坚决要求解除婚约。但是遭到了父亲的激烈反对。父亲为了让她死心,计划在初中毕业后为女儿操办婚事。一股可怕的洪流向年轻的纯真的少女猛烈地袭来。萧红面临着生死的抉择。

因为萧红看过易卜生的《挪拉》和鲁迅的《伤逝》,她想到了离家出走,她的一些同学也怂恿着她出走。可是,钱呢?钱在哪里?又到哪里去呢?这些同学说,可以写稿子卖,有稿费就可维持一个人的生活。年轻的少年,想得好天真啊!

为了迫使萧红就范,王家找到萧红的父亲张选三商议,征得校长的同意,取消了萧红的学籍,快要毕业的毕业证书也拿不到了,萧红对这帮可恶的人恨得咬牙切齿,她被人切断了退路,她要对这个专横的行为实行激烈的报复。她猛然记起了《伤逝》中子君的宣言: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萧红神秘地失踪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第四章 难忘二龙坑”内容快照:

『第四章 难忘二龙坑』

萧~是怎样逃出家门的,又到哪里去了呢?与萧~一块长大的同村人,有一个~陆振舜,比她大4岁,当萧~在哈尔滨~子中学读初中时,他已经是哈尔滨政法大学的学生了。因为这~学校相隔较近,在~初二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街~遇见了,由于小时候曾在一起玩,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一见如故。在哈尔滨碰见了老乡,特别是儿时的伙伴,感情一~子就贴得很近了。此后,他们经常利用星

~~

>> 阅读第4章 第四章 难忘二龙坑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