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铜人载 [目录] > 第3章

《铜人载》

第3章第三章

作者:梨木溪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这句话没多久,就看到服务员把菜端了来,是3道我们常点的川菜:香干回锅肉,辣子鸡,水煮鱼片。川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首,取材广泛,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不管到了哪里那种浓郁的地方风都能让人觉得吸引,就让我断了个天下菜在四川的结论。

  “却只是这川菜能让人吃不厌了。”董进却也好象和我同感,接着又接上一句,“偌大的秦要少了这片天府之国,又怎么可能强大!”

  我接下道:“《战国策·秦策一》中苏秦说言四川‘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天府之国由此得来,《史记·留侯世家》里‘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所以后专用以美称四川了。自李冰为蜀国郡守,深恶岷江水患,组织人力约30年建成了都江堰,自此川西农业发展,成都平原造福,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了经济基础。就我所知道的,正如你所说,秦没这片福地就难统一天下了。”

  边吃边谈着,我和董进倾谈了四川历史,历史典籍在我脑中页页翻过,同时就有什么在脑中如流星的一闪而过,那,那是什么?

  我想不到。

  吃完饭后,我们一起离开了餐厅,走出餐厅之后,我就突然想到了“经济基础”一词,这词出现后,就也没法将它抹去,我究竟想到什么了,我回头望着餐厅,目光胡乱扫着餐厅前的地面,引的董进拍了拍我肩膀。董进见我并不理睬,就没有继续打扰,满是兴奋的知趣等待。

  距离……是了!

  “《孙子兵法》作战篇云‘兵贵胜不贵久’,长途作战后勤不及是用兵大忌。如果四川是秦国的后勤补给终点,那么补给运输路狭窄稀少,远征赵国达两年之久的长平大战、远在各国的征战怎么完成的?!”我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不可能的秘密。

  这时董进走到了我面前。

  他表情变的悚然,不一会儿便对我说:“这个问题才是一个真正的历史谜题,而且和秦相关,与十二铜人,怕是也有联系!”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联系,这问题突然在脑海中诞生,我还没来得及想个通透。”这个想法确实是灵感一动。

  “走,到我家去!”董进招了辆车,便载着我和他去到了他那小院,一下了车,董进便急急打开院子外门及一楼房门,进门后便问到:“长平之战打的蹊跷,到底是怎么一个过程?”

  我俩都坐下来后,我深思了一会,将记忆里的东西倒到了面前的空气中,“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自己最强大的对手赵军在长平决战,战争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赵国先以廉颇为主将,廉颇坚壁待秦,秦使人行千金作反间计,赵国便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纸上谈兵率军出击,遭分兵切割之计,突围中箭身死后四十万卒投降。。”

  “《史记》中‘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于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过于简洁,当双方僵持,久攻不下的时候,秦军出动了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奇兵”,将赵军分割围歼。这支“奇兵”到底是如何作战的,十分奇怪的是司马迁却没有更多的说明。他的经典巨著《史记》记录了几百年间秦军发动的一次次战争,但对于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细节,司马迁却很少提到。一场涉及几十万军队、持续几个月的战争,往往只是简略的几十个字、甚至几个字而已。秦军使用什么武器、如何装备、用什么方法攻击对手,司马迁似乎并不关注。”

  “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无敌又神秘的部队,这里面的秘密一定会惊动世人。”董进仿佛看到了黄土上尘土飞扬的魔鬼秦师。

  “秦军有着古老坚韧的传统。遥远的年代时西北高原正是游牧部落的天下,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彪悍异常,他们经常对秦人进犯及屠杀。史书记载,秦人几代先王都战死在疆场,秦军在每次的战争中血流成河。于是这支顽强的军队开始在逆境中成长,经过200多年的浴血奋战,秦军彻底征服了那些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秦军建立了自己的领地,把战矛指向了远方——富饶文明的东方。在周天子无法控制群雄争霸的时候,秦成了一方之雄。秦军骑兵训练严格,装备坚利,这种强大并非没有原因。”我对董进解释番。

  “无怪这么强大。既然长平之战如此壮烈浩大,我们如果去原址,是不是可以知道什么?”董进这一建议提的虽不合理,但是他的那种侥幸之心仿佛也把我传染了,我却也想,如果真的能发现什么会有多大收获。

  从此时开始,我已经沉入了这段历史的深湖中,一段神奇的传说引着我走着走着越走越远。

  “去。我把身边事情马上交代下,”我把话头一转,“随后,我们一起去找一个人。”

  “一个人?”董进望着我,看着我点了点头。

  我把电话拨通,将学校的事先放下,站起来准备要走,却听董进对我喊了声:“等我一下。”这便看到他去了书房。

  过了好一会儿,在我正纳闷的时候,他从书房出来,怀中却抱了个铜盒。那铜盒分上下两盖,连接的地方好象有什么转锁,似年代颇为久远,盒上花纹美丽神秘,盒面却因是铜制已有锈迹,赫黄的铜色泛着深深的绿光。我想如果不是保养的好,锈迹可能不止这样。看他如此郑重的表情,定是十分贵重了,这种不解及好奇激起我的发问:“这是什么?看上去定是个古董,值钱货。”

  “祖上传下来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怎么敢卖?”他笑了下,又道,“这次出去不敢放心,就带在身边了,可能还对我们的研究有帮助。”

  突然冒出来这个东西,我可是第一次见。我多看了下那铜盒几眼,和他一起出门了,便看到他在走之前把那铜盒拿布袋包了装上。在坐在车上的路上,董进笑着对我说,“是去找柳又芽吧?”

  “呵呵,不错。”我也笑着,他果然猜到了。

  不久到了柳又芽的平房,董进和我下了车,他对这种房子也抱着羡慕的样子,我摇摇头,对着他说,“身在福中不知福啊。”鲜艳的海棠花香把我们带到房子门口,我按响门铃等待着。过了好一会儿,并没人来开,现在正是下午3点,莫非在午休没听到铃声,正想着门却开了。

  柳又芽笑嘻嘻的看着我们俩:“你终于来了!还给我带了个伴,刚刚好,刚刚好。”

  什么刚刚好,我想着觉得莫名,嘴上便把这疑问说了出来。

  “先进来吧。”我和董进带进了屋内,果不其然,董进正被那仿古铜镜和厅正的屏风吸引,我一一介绍了下,柳又芽笑说,“这些东西省得我来介绍了,这位老客人是摸清楚了。”等我们都坐下,董进把布袋放在一旁,柳又芽他取来他的香气腾腾的上好铁观音放在茶几上便也坐了,“我是说是我刚刚在查一个东西,没时间来开门,正好查到了,才去开门。”无怪那句“刚刚好”了。

  “是什么?”我问道。

  “希望上个玩笑的拼音密文转换给了你吸引力,抱歉了,只是想引起你的兴趣罢了。我刚刚在仔细对照史料。”

  ——《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载“(董卓)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孝灵皇帝下》:“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雒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铸之,由是货贱物贵,谷石至数万钱。”

  《正义》引《关中记》云:“董卓坏铜人,余二枚,徒清门里。魏明帝欲将诣洛,载到霸城,重不可致。后石季龙徒之邺,符坚又徒之长安而毁之。”

  《裴松之注三国志》引《魏略》曰“是岁,徙长安诸钟虡、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大发铜铸作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于司马门外。又铸黄龙、凤皇各一,龙高四丈,凤高三丈馀,置内殿前。”

  把史料腾出来,他继续说,“《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和《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孝灵皇帝下》对董卓熔铜人用的都是“悉椎破铜人”或“悉取雒阳及长安铜人”这样的字眼,而《关中记》不是正史,不值信任。《魏略》说到的两个铜人不过是现铸,这一切都说明董卓当时最少熔制了十个铜人,而剩下的那两个铜人失了下落或者当时总共只有十个铜人!”柳又芽一番推论,我和董进都听的入神。最后这个大胆的假设,却令我们大吃一惊。遥远的传说尘封的历史被一点点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我不禁激动。

  接着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柳又芽,这次换作他吃了一惊,他确切的说道,“两千多年前,秦国的人口总数也不过五百万而已,六十万秦军的后勤保障却能实现。在一个铁制农具和牛耕刚刚开始使用的时代,秦军却在两年的昼夜拉锯攻守中并不撤退,对于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来说,粮草和武器装备的消耗想必是惊人的。如此巨大的消耗,后勤的完成显的是那么的神奇乃至神话。”

  “史上闻名的长平之战只是一场人间悲剧。投降后的赵国士兵除了两百四十名年龄较小的被释放之外,约四十万俘虏全部被活埋于山谷某处。你们要调查的地方那是在山西的高平县,那里的山谷,便是当年秦军分割合围了赵括的地方。”对历史细致的记忆,我对他的钦佩与日递增。

  “你们要去?”柳又芽发问。

  “不止我们要去,你也得去,”我顿了顿,“这就是我们来的原因。”

  “你的见识十分宽广,今天我算是见到了,你如果能去,我们找起来会方便的多。”董进笑着对柳又芽说,端起了不是那么烫的茶,“果真好茶!”

  “这铁观音茶是乌龙茶的一种,享有“绿叶红镶边”的称誉,茶史上溯到唐末了。”我略懂一点,便掺杂几句。

  柳又芽突然站了起来,“等你们喝完茶,我们便动身,”他步向书房,“我去拿些书。”

  他这句话说完,我坐着转移目光,只看着茶壶的白烟成了魔幻的朦脓,一只又一只士兵的魂魄从中跳出,拿着刀,拿着戟,喊声响彻天际……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第四章”内容快照:

『第四章』

等我回过神来,柳又芽正从书房出来了,右~却提着个棕色布包,想来~必然装着~几本宝贝书了。“去陕西~是坐火车,就能在黄土高原~看着高高低低的~壑~石及古朴民居了,驰骋在漫漫长远的铁轨~,路~的风景够我们~餐一顿咯!”我这样提议,“就火车了吧,怎么样?”“当然是个好主意,也安全。”柳又芽听到这话,便往这边望来,欣然同意。董~站起来,直问,“现在走?”“走吧,这个~团

~~

>> 阅读第4章 第四章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