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古洞秦人正解红楼梦 [目录] > 第4章

《古洞秦人正解红楼梦》

第4章第一节 甑应嘉原型引出红楼话题

作者:古洞秦人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红楼梦》一书中有很多谐音字词,被作者巧用,指此而言他,这是众所周知的。然仁人见智,解法殊异。试举几例旧解:贾雨村【假语村】;甄士隐【真事隐】;甄英莲【真应怜】;张友士【张有事】;秦可卿【情可倾】;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卜世仁【不是人】;十里街【势利街】等。无论人名、地名还是建筑物名,一物一事,作者无不深思熟虑,费煞苦心,寄寓深意。这些巧妙利用多音汉字的创意,产生于动笔写书之初的精心设计,反映了作书人的创作动机。

“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这是金圣叹当年因冒犯皇帝,受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时给两个儿子出的一幅对联。传说行刑日那天,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为父送行。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儿子跪在地上哭得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红楼梦》作者或许受到这个故事的启迪,以谐音字或多音字赋予字句多种涵义,借以表达难言之隐。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研究者断不可忽略,里面或许暗藏玄机,影射真事。

解读《红楼梦》,首先必须破解这些密码。研究文学作品,同样适用人类心理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从作者创作动机入手,公安人员断案之手段,同样适用于学术研究,尤其是这样一部奇书,惯于“一唱两歌”,“一击二鸣”之述说技巧。就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味胶着于传统解读之法,恐怕南辕北辙,空手而归。

作者曾发誓说决不“一字只说家事”,要“看背面”,批书人也一再提醒读者,不要被作者“瞒过”。实际上作者等于告诉我们:《红楼梦》要当两部书看,正面是一部,写儿女私情,背面是一部,写时政兴衰,乃治理之书。可叹的是,二百多年来,人们只看懂正面。试想,即便作者故设谜局,有心“瞒过”,也只应瞒当世而不瞒后世,悠悠三百年,实在瞒得太久。倒不是后世人愚昧,问题在于:一人走错,万人迷路。盲人领瞎子,岂能回家?红学研究上的失误,起于蒙蔽,终于误导,此话不假。

依据上述理解,我选定了一个为世人所不屑一顾的角度解读《红楼梦》,那就是“拆字解谜”法。有测有拆还有猜,但决不瞎猜。所谓“正解”,原不是我辈无名小卒所敢担当的,此二字千斤万两。设若追风赶时髦,用“戏说”二字倒轻巧的多,即使说错,也好为自己留个退步。“戏说”嘛,随便说的。这又不合本人德行,与其信口雌黄,随便说说,不如不说。说必正言,正必压邪,正言出,谬论妄言消散。

下面就是我对《红楼梦》书中一组人名的最新谐音定义。其引申义的阐释,将作为后文分章节一一论述。

人物名解:正角1.林如海【曹玺】,2.脂砚【指寅,】,3.畸笏叟【曹顒】,4.吴玉峰【洪昇】,5.东鲁孔梅溪【洪昇】,6.棠村【洪昇】7.曹雪芹【曹雪芥】8.贾宝玉【借报主】,9.林黛玉【冷戴玉】,10.薛宝钗【雪泡茶】11.妙玉【妙儒】,12.畸(零)人【祭陵人】13.花袭人【话泄人或花谢人或】,14.薛宝琴【协报清】,15.史湘云【死饷银】,16.王熙凤【望西风】17.秦可卿【清可庆】,18.元春【原蠢、从头】19.迎春【二蠢,从足】,20.探春【三蠢,从手】21.惜春【四蠢,从心】22.平儿【颦儿,平辈儿】,23.李纨【李家完】24.尤氏【忧死】25.邢夫人【心负人】26.王夫人【皇负人】,27.贾母【家母】28.秦业秦钟【禽也禽种】,29.刘姥姥【盗文老人】。30.冯紫英【弘皙】。31.甑应嘉【曹天佑】。

配脚1.来升【来生】,2.银蝶儿【隐爹儿】,3.入画【汝化】,4.彩屏【财并】,5.昭儿【早日】6.旺儿【亡耳】,7.隆儿【垅儿】,8.司棋【齐死】,9.抱琴【报清】,10.邢岫烟【幸恤寅】,11.茜雪【欠谁】,12.晴雯【颈刎】,13.绮雯【奇文】,14.秋纹【愁问】,15.坠儿【土堆儿】,16.龄官【灵棺】,17.引泉【隐泉】,18扫花【烧化】,19.翠墨【卒殁或折磨】,20.侍书【死书】,21.英莲【寅念】,22.秋菱【丘陵】23.茗烟【冥宴】,24,贾雨村【假愚蠢】,25.甑士隐【真似寅】,26.空空道人【顒道人】27.警幻仙姑【尽还先孤】,28.绛朱仙草【将逢先曹】,29.神瑛侍者【隐身死者】,30.明公山子野【李煦】。31.癞头和尚【曹顒】

以上便是《红楼梦》主要人物(选62人)的名字谐解读。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旧的谐音解读,只停留在贾雨村【假语村】;甄士隐【真事隐】,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等少数几个词汇上,不仅不全面,而且时有误解,难以把握作者整体构思。作者为红楼人物取名,绝非随意,这些名字放在文本中,对于惜墨如金的作者来说,是要帮助作者表达意思的,这一特点在《红楼梦》中尤为突出。先试举一例,一以证其说,二为引出本书全本之话题。

“甑应嘉”这个名字。若与“曹天佑”三字放在一起,然后将此六字重新摆一摆,即可得下面三句话:(谐音读)

1.曹嘉甑应天佑【曹家真应天佑】。

2.天甑应佑曹嘉【天睁眼 佑曹家】。

3.甑天佑曹嘉应【增天佑 曹家延】。

曹天佑可是曹氏家谱中有名有姓的人,他是曹顒之子,曹寅之孙。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也就是他父亲曹顒“死”去的第二年。所以是曹寅遗腹子。红学界一向认为这个遗腹子就是后来的曹雪芹,我们看了那上面的三句话,即可确认甑应嘉的原型就是曹天佑,那么,如此类推,或可确认,甑士隐一家即曹寅一家。真是如此吗?证据何在?下节将为您分析解答这些问题。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第二节 曹雪芹有其名而无其人”内容快照:

『第二节 曹雪芹有其名而无其人』

旧说认为《~楼梦》作者即曹雪芹,那么最起码的条件就是首先必须有这么一个人。不然,就正如我家乡的一句俗语所说:“~庭湖垮垸,只听人说,不闻人见”。现实中是否有曹雪芹之人呢?姑且不论。先引用脂评本第一回一段原文(除特注明外,拙著所引原文均自甲戌本):时逢三五便团圆,【甲戌侧批:是将发之机。】~把晴光护玉栏。【甲戌侧批:~雄心事,不觉~出。】天~一

~~

>> 阅读第5章 第二节 曹雪芹有其名而无其人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