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军台
渤海之滨,冀东平原的北端山峦起伏,长城逶迤。自山海关西行二百里,有一道郁郁苍苍的山岭离群索居,宛若一条探海的游龙,山势斜插东南方向。主峰龙头崖壁立百丈,雄视渤海,甚为壮观。当地的居民,祖祖辈辈都叫它小青龙山。
龙头崖下,依山傍水座落着一个名叫老军台的村庄。早在明朝年间,这里原是供给山海关军需的一个草料场,自清兵入关后废弃不用。当时,留守的士卒多数定居此地开荒种田,繁衍生息。
历经三百余年的岁月流逝,到了民年时期,这里的居民已然超过百户,人口达五百三十余人。
从小青龙山深处淌出的一条溪水与山脚下的几处清泉汇合,然后穿村而过。流水卷走大量的泥沙,天长日久,开拓出一道七八丈宽的水路,把村子分割成东西两岸。一道窄窄的石板桥又将彼此牵扯到一起,人们习惯称这道水流为小青龙河。
河东岸的土地平坦且肥沃,在茅屋草舍之间,夹杂着几家青砖瓦房。河西岸坡陡田嵴,荆门蔽户,散居山前。小石桥至山口只有一里半的水路,河床狭窄,水流湍急。小石桥下游的河套开阔,水流散漫,河床两旁坑塘星罗棋布。冬春季节雨水稀少,坑坑洼洼的水泊不相连贯。夏秋之间雨量充沛,上游山谷的洪水奔腾而下,顷刻间小石桥前大大小小的坑塘里灌满了水,便一洼衔着一洼,藏头露尾隐没在茂密的芦苇荡中。
小石桥东岸,堤岸上生长着一棵**的芙蓉花树,树荫下有一间敞亮的碾棚。绵延的树冠掩映在一座宅院的前门楼上,宅子的主人叫赵福海,是在当地闻名遐迩的赵家药铺第二代掌柜。药铺门前青石板铺垫的台阶齐人腰胯,大门洞左右分列的一只八百斤重的石狮子,门楣上方悬挂着一串木膏药幌子。正对着碾棚过街对面的空场边缘有一眼八卦井,井台周围砌着两级石阶。
在老军台村里,只有村东的保长赵临安家境殷实,宅院的规置跟药铺旗鼓相当。他家前门左侧屹立着一棵两臂合围的老槐树,树下也有碾棚和一口老井。赵临安是村里大户赵家的族长,家置良田三十晌,三套马车,常年雇用五位长工耕种。
在小石桥西岸的陡坡上,早年间修筑了一座匾牌朝东的关帝庙。虽说是三间一殿砖石结构的小庙堂,却修的飞檐起脊,筒瓦盖顶,颇有气势。而今庙门的香火已衰,但庙台前生长的两棵古树依然生机盎然。南侧是一棵虬枝横生的古槐凌空河面,宛若蛟龙探海。北端是一株翠柏笔直如线,恰似擎天的巨伞。
庙门的两厢镶嵌着一副木刻楹联,朱漆尽脱,字迹依稀可辨。上下联分别写着:心存汉室扶社稷,志在春秋一部书。门楣上高悬一块陈旧的横匾,书写着四个斗大的楷体金字:忠义永存。
殿内供奉着关圣帝君的石凿神像,除了神台下的一尊香炉,关老爷身旁的关平和周仓不知何时失去了踪影。关二爷在此正襟危坐,替代了神佛菩萨城隍土地之职。土里刨食的黎民百姓,最盼望的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逢天旱之年,老军台周边各个村寨的青壮年汉子们,还要抬上贡品聚到关二爷庙前祈雨。届时,众人请出关帝圣君的神位,一路上吹吹打打,走村串巷巡查旱情。
在老军台村的西北角,从龙头崖的右翼向西南延伸出一道**梁,十二三丈高,百余丈长,像一堵坚固的城墙阻挡着冬日凛冽的西北风。梁下有一条羊肠小路沿着**梁的东麓通往龙头崖底。沿小路上行走过一段较为平缓的山坡后,便来到一道骤然隆起的山岗下。
爬上三四丈高的山岗,就可以看到岗的后坡与西小梁围成了一片浅显的山坳,出口处座落着一户坐北朝南的独门小院。门前挺立着一棵数百年历程的银杏树,左右围墙上挂满青苔,三间青砖瓦舍像是镶嵌在后坡的石壁之中。本故事的主公黄山春和他的父亲黄老三居住在此,父子俩主要靠采集和加工山里出产的药材维持生计。
少年黄山春,今年十四岁,生的眉清目秀细皮嫩肉的,不像是在山沟里长大的孩子。父亲黄老三,今年三十六岁,古铜色的脸庞,面带忠厚,身材中等,四肢强健,朴实而勤劳。小院里除了父子二人,还饲养着七只山羊,一头毛驴,还有一条护院的大黄狗。
小院僻静清幽,永远见不到夕阳红。夏日的阳光不过酉时,冬季不过申时,太阳就会隐没入西小梁下。院内南北长约五丈,青石板垫高的夹道从前门口直通正房堂屋的门槛下。南墙根下,前门左侧用树枝搭建着一排羊圈,右侧有一间由碎石块垒成的驴棚,墙旮旯砌着茅厕。靠西墙边生长着三棵碗口粗细的老枣树,枣树荫下摆放了一架碾谷用的碌碡。此时正值枣花盛开,引来了不少蜜蜂穿梭其间。
东墙跟下栽种了一片生姜,绿油油的姜芽已经没膝高。西墙边并排陈列着三口半人高的粗陶大缸,黄褐色的彩釉古色古香,缸周刻画的花鸟鱼虫的浮雕线条简洁明快,情趣盎然,这些容器是黄家祖传的漂洗药材的器具。
三间正房窗台下砌着五尺宽的晾台,眼下正摊晒着黄老三日前挖来的新鲜药材。晾台左右的墙跟下各有一簇花椒树,斜生的枝条已经伸出墙外,串串花椒缀满枝头。
小院西墙外距离西小梁下还有十五六丈远,此间生长着十多棵果树,还有一些山杨山槐和山柳。在山坳的尽头隐匿着一口天然石窟。石洞内常年蓄水,不溢不涸,水质清凛甘甜,不仅可以饮用,还能满足黄家加工药材的需要。可是,近两三年来,不知何故,石窟的水开始变得苦涩起来,黄老三父子不得不下山到河东岸药铺门前的井台上取水吃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二 祈雨”内容快照:
『二 祈雨』
二祈雨时年,公历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农历壬午年。用古老的运气学分析,属阳~木运太过年。少~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运气相临,运生气,以木运为主,风气~行。~半年气化因君火司天,气候炎~多风。~半年燥金在泉,气候偏于~燥。一年气候特点:~六气主客加临~测,早~气~偏低,夏日多风炎~,夏秋~,高~多雨,秋末风燥,冬季~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