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青木 [目录] > 第6章

《青木》

第6章五雨过天晴

作者:七月蝉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五  雨过天晴

等到山春醒来,窗外已是天光大亮。他爬起来看一眼板柜上的老座钟,刚刚六点半。可是院里一片寂静,父亲似乎不在家中。山春穿衣下炕,扑到堂屋门口。只见院子半空充满层层叠叠的雾霭,屋檐下的药篓子果然不见了,只有大黄狗在晾台下的夹道上来回游荡。 

  大黄狗瞥见小主人,立刻“嗖”地一下子跳上晾台,它瞅了瞅墙根下空空的狗食盆,凑到山春跟前伸出细舌添他的手指。山春抬手捋了一把大黄狗湿漉漉的脊梁说:“大黄呀,饿了吧,咱俩这就开饭喽。”山春说完回头揭开锅盖,盛出半瓢热气腾腾的高粱米粥,大黄狗开始兴奋地摇晃着尾巴。山春又从灶台后的饭橱里拿出半碗剩菜汤搅进粥里,然后出门口倒入大黄狗的食盆里。接下来,山春又给自己盛了一碗粥,捡起父亲吃剩下的半块咸萝卜蔫儿,坐在门槛上陪伴大黄狗一起喝粥。

  不一会儿,山春听到院外的那棵银杏树上发出一阵儿“哗啦啦”的响动。紧接着,一阵儿山风刮过,驱散雾霭,灿烂的阳光霎时间洒满小院。见到久违的太阳,山春的心情豁然开朗。他很快喝完粥,拍了拍大黄狗的脑门,手指向南墙根下的羊圈说:“大黄,去吧,放羊儿们下山吃草。”大黄狗领命,飞身跳下晾台直奔羊圈。

山春注视着大黄狗跑到羊圈旁边,张开獠牙**栅栏门的木栓,七只山羊鱼贯而出,瞬间离开了院子。这时,驴棚里的小毛驴也跟着骚动起来。山春洗了碗筷,舀出半瓦盆粥,然后拎着半筐青草喂上毛驴。山春返回晾台后看到石板上的湿气已经蒸干了,他掀开了西屋窗前药垛子上的苇席,开始晾晒父亲从麦田里割来的麦蒿子穗,准备晒干后打下种子入药。这种像细砂粒般的植物种子,药名叫葶苈子,有泻肺利水、止咳平喘的功效。

  又过了一袋烟的工夫,山春将捆成小把的麦蒿子穗撒满了整个晾台。此时,大黄狗趴在靠墙根的花椒树荫下避着阳光。山春抬头看了一眼晴朗的天空,进门打开了两屋的扇户,流通一下屋内的潮气。然后,他摘下挂在堂屋北墙上的一对空葫芦搭在肩头准备下山提水。

  大黄狗看到小主人肩前挂的水葫芦迈出门口,立刻跳下晾台抢先窜出院门外等候。山春关门落锁,回头看到大门两侧的向日葵几乎齐墙头高了,碗口大的花盘步调一致地朝向东方,迎接着灿烂的霞光。墙脚下坑洼洼的,到处都是父子俩昨日挖蚯蚓遗留的痕迹。山春又发现似乎在一夜之间,地上又冒出许多新鲜的层次分明的泥丘堆儿,分明是拱地的蚯蚓越来越多了。山春打定主意,提过水后继续开挖蚯蚓。

  山春尾随在大黄狗后翻过门前的**岗,举目山下,绿色葱茏,爽心悦目。大黄狗更是兴奋不已,撒着欢儿地在小主人前面来回奔跑,路边草丛里的蚂蚱被大黄狗吓得纷纷扬扬。山春边走边采撷狗尾草紫茸茸的长穗,一路上编织起花环来。

  山春偶尔抬头,他发现西面**梁陡峭褐色的石壁上增添了斑斑点点的新绿,点缀着数不清的蜗牛。山春纳闷,小小的蜗牛真叫奇了,夏天的干旱和冬季的寒冷都奈何不了它们。

  一路上,西面**梁下峭壁间清脆的鸟鸣,不时吸引山春驻足观望。经过中途一片较为平缓的坡地时,山春发现自家的七只山羊扎进路东的一片灌木丛中,一个个抻长脖子正在撕扯着缠绕在树枝上的野豆子秧。很明显,羊儿们肚皮早已被青草打湿。山春忽然感觉到畜牲也是有灵性的,它们懂得枝头上的野豆秧蔓清爽,比啃地面沾湿的青草好消化。

  忽然,山路前方传来大黄狗的咆哮。山春寻声望去,大黄狗停在十几丈远的道边发威。大黄狗遇到麻烦事儿了,山春一路小跑赶到近前,只见大黄狗探出前爪正在戏耍一条又粗又长的蚯蚓。“嚯!好粗好大的家伙呀,简直要成精了!”山春心中惊诧道。他和父亲每年都在这条山路上挖蚯蚓,竟然还会有这等粗大的家伙漏网!

  蚯蚓在大黄狗的拨弄下不停地翻滚着,山春心中油然生出几分恻隐之情。他抚mo着狗头套进编好的花环说:“哎!老伙计,你就发个慈悲饶过它吧,咱赶紧下山提水!”大黄狗立刻跳起来,撒腿奔向前方。山春追赶着大黄狗,一鼓作气跑到山脚下。

  数日阴雨天气,村口道边的银柳棵子又长高了一大截儿。小巷里石板小径清新如洗,鲜有行人留下的足迹,山春看到夹道对门两家的栅栏门依然紧闭着。道东是石匠赵喜贵大伯的院子,山春的童年时代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此时,院子周围的篱笆墙上爬满了倭瓜黄瓜和葫芦豆角的秧蔓。眼下花开正旺,果实累累。道西是脚伕黄道明伯伯的家,栅栏门前生长着一片茂密的紫苏,有半人多高,盛开着淡紫色花儿,气味馨香浓烈。

  山春走近黄大伯家的栅栏门,大黄狗立刻竖起耳朵朝院里“汪,汪,汪”连叫三声。登时,门里传出满秋粗犷的嗓音:“哎——,山春,知道啦,这就走啦!”一阵细碎地脚步声由远而近,“哗啦”一响,栅栏门闪开一道缝隙,满秋闪身挤出,后面紧跟着二妹山丫。

  此时,满秋嘴里还在嚼着饭团,眯着眼睛朝山春点头致意,然后,喉结一跳咽下食物。满秋一手拎着两只葫芦,另一手捏着半块玉米饼子上前逗引大黄狗。山丫今年十二岁,长的瘦小枯干,肩头披着妈妈穿的土布花柳夹袄,高挽袖管,肥大的前襟几乎遮掩到膝盖,左手拄着一根细长的白蜡杆。满秋的三妹叫槐花,刚满五岁,她被妈妈强留在家里。

  在兄妹俩身后,一群花脖儿鸭子陆续钻出栅栏门,冲到巷道中间扑楞着翅膀“呱、呱”乱叫,吸引着对门赵石匠家院里的鸭子急切地回应起来。这时,从对面的栅栏门缝隙里率先挤出一队鸭子,与满秋家的鸭子会和后叽叽喳喳,引颈相庆。最后,栅栏门晃了两晃,栓柱钻了出来,他左肘弯里跨着两只稍小的葫芦。

就这样,一支小小的提水队伍终于凑齐了。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向着小石桥东岸的井台走去。紧跟在他们后的一群鸭子自动排一列,大摇大摆地朝小青龙河的岸边移动。

  民国时期,北方人提**用木桶,未成年人一般负担不起。于是,乡下人把秋后成熟的大葫芦掏空祛瓤,拴上绳索提水,既轻便又结实,是农家子弟们最合适的提水工具。

  四个小伙伴肩头挂着空葫芦,穿过曲曲弯弯的小巷,转眼来到村子当中的小石桥边。连日积雨,小青龙河水位瀑涨,河面上浊浪翻滚,四个孩子远远就听到桥涵下湍急的流水声。栓柱撒脚跑上桥头,桥北的水位已经接近桥高。漂浮的枯枝败叶在桥边堆积成垛,其中掺杂着各种青色的山果。山丫伸出白蜡杆要去拨,被哥哥厉声制止说:“哎!离远点,栽下去就没命了!”

这时,桥南“哗啦”一声浪花激起,吸引了四人注目。只见一条红鳞大鲤鱼逆流跃出水面,划过一道弧线,倏地一下没入水中。栓柱看的真切,回头对满秋说:“满秋哥,下次你把鱼叉带上吧,说不定还能碰上一条大鱼呢。”“哼,你小子竟想美事儿,失了手卷走了鱼叉咋办,你小子敢下到水里去捞呀。”满秋断然打消栓柱的念头。

  洪水穿过狭窄的桥涵喷涌而出,气势如虹,宛若从海底窜出来的两条蛟龙,咆哮着向南方的下游奔腾而去。山春不识水性,不敢踩着桥边缘过桥,只能和山丫一起走过桥中央的石板。就在山春踏上桥头的一瞬间,他已经明显感受到洪水摧枯拉朽震撼心魄的冲击力!

  大家趟过桥板,对面岸边忽然飘过一股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四人的目光立刻投向堤岸上鲜花盛开的芙蓉花树。“哦,真好看!”山丫兴奋地叫道。但见巨伞一样的树冠上花团锦簇,轻盈娇艳的芙蓉花像朝霞般绚丽夺目。

山丫举起白蜡杆奔向芙蓉树下,她想得到其中的一朵。可是,踮起脚尖也够不着最低的树杈。栓柱接过杆子,跳了两跳也是枉然。山丫顿足捶胸,嗷嗷直叫。满秋走过去抓过白蜡杆对准枝头的小杈一抖手,只听“喀吧”一声脆响,一串粉红的小花伞徐徐落下。山丫纵身一跃将落花抄在手心里,贴在鼻孔嗅着花香。满秋接连打下三串花朵,栓柱捡起来交到山丫手中。

  山春最后一个离开桥头,他发现芙蓉花树下碾棚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家来这里推碾子。药铺的大门洞里半掩着门板,**院里的一片影壁墙,墙的中央用青砖砌着一个斗大的福字。

  药铺东邻是一家篱笆院子,户主叫赵四平,今年三十一岁。他的女人先后生下四胎,存活了三个。长女荷花八岁,次女秋菊六岁,小三儿落草七天夭折。去年中秋节,小四金宝呱呱坠地,赵四平终于有了后来人。可是,家里的十几亩洼地养活不起一家五口人。后来,赵四平学了泥瓦匠手艺,耕作之遐,他经常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

  满秋山春和栓柱三人登上井台,栓柱放下葫芦后闪退一旁,山春接过白蜡杆蹲在井口与满秋合作提水。井壁下的水面光亮如镜,倒映着满秋和山春的身影。满秋冲着自己秃头形象“嘿嘿”一笑,然后往手心里啐了两口唾沫,搓了搓手心,拎着绳索将葫芦顺到井下。山春握住白蜡杆对准葫芦嘴轻轻**,一阵儿“咕噜,咕噜”地水花翻过,葫芦没入水中。满秋迅速倒手提绳,瞬间拉上一葫芦清水,由山春分灌入其他葫芦里。

  此时,栓柱跑到了赵四平家的篱笆外边,寻找昨夜蜕皮的知了。新雨后地皮松软,昨晚钻出地面的知了佬特别多,栓柱顺着篱笆两手摘个不停。蜕皮早的知了颜色已深,羽翅坚韧透明,受到栓柱的惊扰后纷纷展翅飞翔。只有天傍亮时蜕变出壳的嫩白柔软的蝉,粉嘟噜地两翅还饱含着浆液,六爪仍陷在蝉壳内动弹不得的,被栓柱信手拈来塞进口袋。一会儿带回家里用热灰煨酥,嚼起来又香又脆,栓柱从小就偏爱吃这一口。

  山丫坐在井台边的台阶上,一边欣赏花朵,一边张望着药铺的大门口,她希望门里的玉嫚姑娘尽快走出来跟自己说说话。大黄狗过桥后,在第一时间窜上药铺的台阶,它东张西望了一阵儿,然后跑到栓柱身边凑热闹。

  很快,六只葫芦灌满了水,满秋招呼栓柱回家。小哥仨背起水葫芦刚下井台,发现对面的栅栏门一动,赵四平钻出院子,肩头挂着褡裢。栓柱开口打招呼说:“四平叔,要出门揽活儿啦。”赵四平点头“嗯”了一声,加紧脚步赶上四个孩子。满秋回头问:“四平叔,天放晴了,咋不在家里先种上地呀。”赵四平摇摇头说:“唉,我家屋后的那片洼地还泡在黄泥潭里呢,过三五天下手也不迟呀吧。”赵四平心急,匆匆告别大家后跨过小石桥转向村南的大道。

四个小伙伴刚要踏上桥头,忽然身后传来玉嫚姑娘的呼叫:“哎——,大黄,快来呀!”山丫拖着白蜡杆走在后边,回头看到玉嫚正站在门口的台阶上,一手捏着半块饼子,一手在晃动,腕子上的银镯子闪闪放光。“哎,玉嫚姐,给你看花吧!”山丫撇下白蜡杆,边往回跑边分出手中一半的花朵。玉嫚看到鲜花眉梢一扬,乐呵呵地跳下台阶迎向山丫。

玉嫚与山丫同龄,作为药铺掌柜赵福海的小女儿,衣食丰足,家规甚严,父母从不允许她离开家门半步。玉嫚的两位哥哥少小离家,大哥立言今年十八岁,与村长赵临安的二少爷乐山同在滦县师范学堂读书。二哥立德十五岁,前年被父亲送到滦县城里,在舅姥爷的大药房拜名师学徒。

已经跑过小石桥的大黄狗听到玉嫚的召唤,回身瞟了小主人一眼,看到山春点头便飞快朝玉嫚身边奔去。满秋让大家卸下肩头的水葫芦,站在小石桥旁边等候。

玉嫚今天特意打扮了一番,所以出门迟了一些。山丫递上一束芙蓉花,从头到脚打量着玉嫚大小姐亮丽的装扮。只见她描的细眉弯弯,两腮敷了香粉,比芙蓉花的香气还要浓。胸前的两条辫梢上扎了一对黄绒绳的蝴蝶结,煞是好看。上半身裹着碎花洋布面的短袖衫,下身穿杏黄色细布单裤,脚登一双绣花蓝布鞋。从上到下一尘不染,像是从画走下来的的玉女,让人越看越喜欢。

玉嫚还没顾得上跟山丫说句话,大黄狗“忽”地一下子冲到她跟前,开始抢夺她手心里的食物,玉嫚开心地大喊大叫。趁此机会,山丫终于看清了玉嫚手腕上银镯子的纹饰,原来闪亮的银镯子上还刻着细致的花朵和叶片。山丫曾经不止一次在妈妈面前羡慕玉嫚的穿戴,妈妈听后总是苦笑一声,无奈地叹息道,这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仍,差距像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咱穷人家祖上福德浅薄,子孙后代都是贱命,不论吃糠咽菜,只求无病无灾,活的平安就知足了。人家赵掌柜两代行医舍药,行善积德,有神佛保佑着儿女们赛过金童玉女,咋会没有出息。

大黄狗啃光饼子,开始舔舐玉嫚洁白的手指丫。玉嫚抽手拍了拍狗头亲昵地说:“回家去吧,大黄。”玉嫚抬头又向山春等人挥了挥手,山丫刚要转身离去,玉嫚忽然叫住她说:“山丫,等一下,我有扎小辫的东西给你!”山丫驻足,瞪大眼睛盯着玉嫚从怀里掏出一绺漂亮的绒绳,分红黄绿粉蓝五色。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7章:七 挖蚯蚓”内容快照:

『七 挖蚯蚓』

~丫接过绒绳,立刻把~里的花朵全都塞给玉嫚。这时,赵四平的~~儿荷花和秋~钻出了栅栏门,朝她俩这边跑过来。玉嫚一努~儿,~丫扭头跑向小石桥。玉嫚转~迎接着荷花和秋~,她分出两朵芙蓉花~给小~~俩说:“给,一人一朵,拿回去泡在~里,两三天也不打蔫儿。”玉嫚以为这样就打发了邻居家~~,在她回头走~台阶时突然被荷花~住了。“玉嫚~,你过去看看吧,我们家的篱笆~~~知了皮呢。”荷花指着

~~

>> 阅读第7章 七 挖蚯蚓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