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涵夫精品小说《孔子不传奇》开场白(一)
原创//萧涵夫
序言
人类读书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取得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中国人读儒家学说,更要明辨是非,更要对儒家理论进行鉴别分析、剔除糟粕、去伪存真,更要抱着一定的批判态度。学术问题政治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在当今社会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常常变得异常残酷和激烈,使得中国在儒家文化史上,总是充满了**的伦理主义、主观主义和意志主义。
儒家思想有一部分在理论上是可以讲得通的,但在实践中却完全行不通;还有一部分在理论上根本讲不通,在实践中也同样行不通。因为在信奉儒家文化的中国,根本没有人去捍卫“人”的尊严与价值,所以也不会有真正的人权与民主。
当前,中国人对儒家文化的研究,普遍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学术不纯,二是学理不精。凡是把儒学当国学的人,都会不断地给孔老二戴高冒,其主体都夹杂着过多的世俗杂质和欲念,它们阻断了大脑中纯粹理性功能的发挥积淀,干扰了健康的知识体系在自身思想中的自由发展。于是心中只有“道术”没有“学术”,从而永远无法摆脱沉重的“金钱物资躯壳”而进行完整的,独立自由的思维,所以儒家思想是一种应该被尽早淘汰的“知识体系”。
当代的中国人只会反复机械地重复孔老二的那些转世名言,而这些名言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几乎为零,因为孔老二腐朽的理论和思想是毫无任何现实意义和价值的。
这篇小说并不完全是虚构也不完全是史实,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加以趣味性虚构,但并未完全喧宾夺主或完全推翻脱离史实。虚构部分也是力求合乎人物性格与逻辑,并不与其它史料中所显示的孔老二的人格相背离。本篇始终以可读性与趣味性为主,加以鲜活的构思,使其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阅读习惯,使当今时代的读者更清醒的认识孔老二“其人其事”。读了这篇小说等于读了《史记·孔子世家》、《论语》等。
本篇小说以孔老二生死为基线,以儒学为轴心,全方位揭示了中国文化是怎样在封建王朝的人治与专制社会重压之下畸形蜕变的。孔老二牢记老子的教诲“无为而无不为”明知儒术不可为而依然为之,甚至用自己的一生来阐释。这种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最后依然没能逃脱失败的悲惨结局和畸形蜕变的下场。
孔老二的一生,其思想行为完完全全是中国社会至今依然畸形循环的缩影。这不单单是孔老二一个人的历史悲剧,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悲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悲剧今天还在人们的诧异、震惊、惶恐、迷惑中继续上演着,姹紫嫣红,形形色色。
本篇小说纯属小说。其中的“幼稚推理”不以教化为目的,只是闲暇娱乐而已,无关学术界及正经儒派一族。倘若有人能在“乐”中另有所悟,便是公德无量了。当然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观点去看待或者去解读历史人物,至于解读的粗与细,看得深与浅,理解的善与恶等等,自然各有不同,但只关乎其自身理论水平的高低与修养而已,与其他人无关。不可能有人发表一点与众不同的观点或意见,就会立刻代表“罪大恶极”或代表美国反华势力或欧洲反华人士。因为草根贱民也是可以充分评论“圣人”好坏的,恰如鲁迅所言“不是厨子也是可以评论厨子好坏的”。
众所周知,孔老二极其轻视体力劳动,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天下之通义”,这也是儒家的另一怪思想——崇尚少数剥削者,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孔老二终生鼓吹儒术,偶尔博得一点廉价的“品德高尚”的赞誉和崇敬,获得一点可怜的社会声望之外,其它则一无所获,甚至中国历史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孔老二的批判、口诛笔伐。
孔老二周游列国始终无法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尽管他的骨子里始终没有放弃为统治者服务效忠的努力,没有放弃甘愿被统治者奴役的信念。但是孔老二依然常年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求官不得,求财无望。孔老二始终找不到用武之地,更无栖息之处。当然孔老二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时常嘲笑自己“累累如丧家之狗”。
为了巩固自己的理论不被“冒犯”,为了让老百姓人人畏惧儒家圣人学说,于是孔老二又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言外之意就是说,老百姓只有充当犬儒者才能算是君子,否则就不是君子而是小人了。草根贱民只能听从圣人之言、顺从大人(统治者)意志、信天命——永远相信自己是草根贱民的命,不能有非分之想,老老实实当牛做马。
孔老二从生到死,其骨子里都是完全彻底、一丝不苟、意志坚定地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说话。不但要求老百姓乖乖的服从统治者的意志和严刑律法,还在精神和道德上给劳动人民一律扣上“不正直”的帽子。并且孔老二还四处扬言“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还有什么“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等等。其蕴涵之意就是,当官的不能对庶民(老百姓)施礼,国家的严刑律法不能用在政府官员的身上,只能用在老百姓的身上。这样说好象故意在贬低“孔圣人”,其实我没有闲工夫“辱圣”,我只是把圣人当成普通人对待,恢复圣人的真实与在现实中的本来面目。因为孔老二儒学中有许多糟粕,是完全彻底的历史垃圾,需要读者微察秋毫耐心的去甄别。
孔老二认为庶民的小德必须服从帝王的大德,不能让小德害了大德。无论统治者和上层社会多么腐败,多么堕落,多么贪婪成性,都是大德,都是君子,都是不能违背的。
孔老二强调对庶民灌输“仁”的观念,是于刑法之外加强道德教化,以便人民更好地用“仁”来报答统治阶级,更好地服从统治者的奴役和治理。但是到了后来,孔老二两头都没得到好,他对统治阶级非常失望,因为统治阶级只是利用他,从不重用他;孔老二对老百姓也很失望,因为孔老二浑身上下,从里到外都是虚的,从没为老百姓干过一件实事。
老百姓对孔老二的儒学,还有“仁”以及“克己复礼”等,都是躲着走、绕着走,如避水火。因为中国社会的统治阶级从古至今实行的都是苛政,只是轻重缓急有所差别而已。当统治阶级已经逼得人民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甚至民穷财尽、哀鸿遍野,而孔老二偏偏不识时务,还要为虎作伥大讲特讲“克己复礼”即恢复周礼;还要口口声声要求人民怀着仁爱之心去崇拜、尊敬吃人吸血的统治者;还要信口雌黄要求人民克制自己安於现状,永远走中庸路线,不能反对统治阶级的任何腐败与压榨。孔老二这种公然开历史倒车的倒行逆施的行为当然是不得人心的。
总之,孔老二有丧家狗的一面、有奴才的一面、有正人君子的一面、有普通庶人的一面、也有师者仁者的一面、还有小人恶人的一面。读者可以透过孔老二一生的矛盾冲突与善恶交替,再从方方面面的历史堆积之中明察秋毫,才能看清一个真实、完整、畸形的孔老二。
我们万万不能被孔老二的“圣人”光环所蒙蔽;我们要善于推敲,善于发现真实的东西;我们不能跟着圣人的脚步走,更不能在圣人的阴影下迷失自己。因为“君子也有不仁者”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儒学是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破坏者,是中国民主进程的阻碍者,是人类现代文明的绊脚石。
萧涵夫(2007年3月于高雄)
QQ:260465993
邮箱:yu.xiaox@qq.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ohanfu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萧涵夫精品小说《孔子不传奇》开场白(二)”内容快照:
『萧涵夫精品小说《孔子不传奇》开场白(二)』
萧涵夫~品小说《孔子不传奇》开场白(二)原创//萧涵夫序言在中国历史~,孔~奔走呼号为宣扬儒术吃尽苦头。因而我们不难看出,儒术即不利己又不利人,即不能为古代封建王朝长久所用,亦不可能成为当今社会创新改革之利~。因为因循守旧的儒家思想永远都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况且孔~只是一个不近人情的,倒行逆施的“复礼”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