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学群喝了口茶水,停了停。楚天雄听得满心欢喜地说:“哎,学群,不急,不急,你边喝边说。”
柳学群继续说:“当然了,要人家对它感兴趣,放心地来投资,我们宣传工作者就要系统地对这些人文资源、交通资源、矿产资源,组织一个个强大的宣传**,为引资开发、保护利用和最终走向世界市场,打好舆论的底气。所以,我们必须抓住中西部商品交易会这大个舞台、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搞几次基础性的大型宣传活动。比如,在中央级新闻媒体上比较系统地发表文章与消息,介绍这些特点和优势;搞一个系列的介绍旭丽市丰富矿藏资源的大型画册;拍摄一部反映我市悠久历史文化的电视专题片等等。”
与会同志听了柳学群这些想法,感到他对旭丽市的优势概括得好,有新鲜感,都表示热烈赞同。楚天雄的感受更为强烈,他不仅仅感到柳学群的这一归纳简洁而鲜明,集中而突出,非常值得称道。而且,他从柳学群周到而详尽的、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建议中,体会到了老同学、老同事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
其实,柳学群谈到的那些特点、优势和宣传措施,楚天雄不是一点没有听过和想过。但他没有把它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舞台联系起来,更没有与现实的经济生活挂起钩来,同树立全市对外开放的新形象联上手。也没有区分啥是当前日常的宣传项目,啥是基础性的重大宣传工作项目,他更多的是看到了眼前的日常宣传活动,而忽略了基础性的宣传工作建设。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这些金点子的弥足珍贵。它是那么具体而实在,那么朴实我而却令人震撼!它只有既熟悉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又熟悉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特点的柳学群才能够提得出来。只有与他在一个班子里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亲密无间的同学加战友,才能如此倾心地陈述给他听。他记得法国罗曼.罗兰说过:“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生命。双方的音容笑貌在那里相互摹仿,心灵也在那里摹仿。”柳学群的建议,就是他对朋友工作全力支持的真实写照,是老同学和老同事一颗赤城心灵地**与无私的展示!
楚天雄由此看到现在的领导班子的构成是那样的合理,工作是那样的谐调,与老同学一起工作竟是这般的痛快与惬意。与这样的老朋友一起搭班子共事,简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他再一次陶醉于老同学之间的日益继往的深情厚谊之中了。
但是,楚天雄依据过去的经验知道,这些大项目的宣传经费是很吓人的,一直是困扰实施它的难题。要实施这么大、这么多的宣传项目,没有一大笔可观的经费是万万不能启动的。筹备中西部商品交易会的宣传费又少得可怜,往往是拆东墙补西墙,那里能办这样几件大事呢,没有钱也只能是望“项目兴叹”了。所以,他在肯定这些设想的同时,又为它的启动资金大伤脑筋。他把目光投向柳学群说:
“学群啊,你的这些项目设想都是很好的,我很赞成,但要把它变为现实的宣传行动,是需要金钱铺路的,而钱从哪里来呢?”
柳学群满有把握地说:“这个好办,只要我们确定搞它,那办法总会有的……”
“搞搞搞,那当然搞啊!”没有等柳学群把话说完,楚天雄似乎怕他要收回承诺一样,着急地说,“我看这件事就由你全权负责实施好了,有啥困难我们一起想法解决。”
楚天雄对“全权负责”一词说得很慢,后来好像又感到说得不到位似的,再重复了一遍,他既像在斟酌它的含义与份量,又像是让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楚。然而,后来的问题恰恰就出在“全权负责”上。
柳学群欣然接受了“全权负责”的委托。但那只是个口头的许诺,“全权”实际上还是空空如也,啥权也没有,啥钱也没有。要在全国性的媒体上发消息、发文章他没有权;启动这些宣传项目需要一大笔经费,可他连个钱毛都没有。真像有人取笑他说的那样:“柳部长,你‘全权负责’啥呢,等于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而楚天雄说的“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的话,只不过是一句应付门面的幌子,困难还得由你柳学群来想办法克服。
然而,柳学群却不这样看。他觉得有了“全权负责”就有了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就会逼出新的思路,新的办法,何愁没有钱?他思考了一番后,找来宣传处长海新志,要他向市政府报一个经费筹措办法的请示报告,以解决中西部商品交易会的宣传经费。他口授了一个提纲,其基本思路是:“面向市场,筹集经费;不靠财政,全靠自己”。
柳学群看中了中国中西部商品交易会的经济价值。它既然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贸易活动,就决定了它应有的商业性。既然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那么它的宣传费用,就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筹措,就不要单纯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这就是老掉牙的话题:“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所以,对外宣传工作的内容,就应相应地把为与会厂家、商家和科研事业单位的广告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再以经营广告的收入,资助在全国大型媒体发稿和制作影视、画刊宣传活动的费用。
柳学群设想的这个方案很现实也很高明。宣传经费来自市场经济,又服务于市场经济,摆脱了以往宣传费用单纯依靠财政支持的老模式,因而找出了打破经费局限而推动宣传工作的新路子,富有新的创意。这个计划很自然地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支持与赞赏。有了这个方案,就等于有了宣传经费。
这天,柳学群把宣传处长海新志、文教处长张政兴、外宣处长萧晓红找来,讨论拟定实施宣传工作方案的步骤。几经讨论商量,达成一个共识:中国中西部商品交易会虽在5月举行,但从现在起,就应实施前期的宣传活动,新闻宣传和广告宣传就要立即起步。为会议服务的画刊,因为有一个广告的征集和印刷周期,也要提早准备。介绍全市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电视专题片,更为复杂,不仅要写脚本,还要找导演和拍摄单位,也应马上动手。总之,每一样工作都是姐姐穿着妹妹鞋,紧上加紧。
鉴于时间的紧迫,柳学群把任务分解开来,压到各个相关处室的人头上。他说:“萧晓红,你们外宣处就负责编写和拍摄上北京发稿的文字稿,还有电视新闻稿、介绍全市矿藏资源的文字和图片。海新志,你们宣传处向省内外有名气、有影响的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发出广告征集信函,策划画刊的编辑。张政兴,你们文教处负责电视片的脚本编剧和拍摄工作。”
柳学群给自己留下两件最为棘手的事,就是策划赴北京发稿和电视专题片的编剧框架设计。他这个人抓工作从来就是这样具体,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不当述而不作的袖手掌柜。他的这种与大家商量在一起,实施起来又干在一起,而且又是拣最难干的事情带头去干的作风,深深地赢得了各位处长与干事的好评。这是大家都愿意在他领导下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谁都知道,这两项工作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要在有13亿人口的央央大国的中央媒体上发新闻,发文章,发图片谈何容易!但柳学群长期主管新闻工作,熟悉市直新闻单位编辑记者的学历与经历,知道不少人是北大新闻系的学生,他们的同学遍布全国各地的媒体,一定在首都媒体中有许多关系。通过他们左右拓展,顺藤摸瓜,一定会接近各位编辑大员的,完成发稿任务应该不在话下。
于是,他找来《旭丽日报》社的唐志高、旭丽电视台的柳建成、旭丽广播电台的许志新,一起探讨赴北京发稿的事宜。这三位都是北大新闻系的学生。他们一听柳部长的一番设想,认为这个办法想得好,一定是花费少,而见效快,是可取之策。报社唐志高分析说:“宣传西部大开发,这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当然也是新闻工作者的大事。不要说老同学的关系了,我们作为基层来的编辑记者,有责任向他们提供稿件。而北京的编辑们也会欢迎我们来自第一线的稿件。找老同学送稿,可以说是送上门来的现成饭、便宜事,他们既不费时费力,又省去了活动经费,你想想,何乐而不为呢。”
“柳部长,”电视台柳建成不无炫耀地说:“你真不愧是管新闻宣传的人,具有新闻人的眼光与视角。我在北京媒体的老师和同学太多了,我们早该利用利用这个资源了。不要说完成这个任务不成问题,今后如有类似的任务,你尽管说就是了。”
广播电台许志新也满怀信心。说他的什么同学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部,有位张老师在《人民日报》当部主任,谁又在《光明日报》,最要好的一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的大拿……
柳学群看到此次赴京发稿,的确有许多朋友关系可以利用,他们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不成问题的,形势大好。便明确了各自应该准备的文字稿与影视、图片资料稿,商定了行程日期。并叮咛他们别忘了准备看望老师与同学的礼品。
一切准备很快就绪。在3月14日中午,柳学群带领赴京发稿的宣传处长海新志、外宣处长萧晓红和市直新闻单位的唐志高、柳建成、许志新,登上了飞往首都的班机。
办公厅娄争先副主任酷爱摄影。他为了给宣传工作提供摄影服务,把他那架“海鸥DF”相机都用得掉了许多漆皮。尽管还可以凑合着使用,但在一些重要场合就感到不很方便。它没有长焦镜头,要拍照远景和领导人讲话的特写画面就非常受限,常常要凑到讲台的前面去。再就是脸面上也过不去,常常使他感到掉价。都啥年代了,还用那种相机,他都羞于拿出那个老掉牙的破玩意。而同行们手中的机子大都是进口高档的,不是半自动就是全自动,不少人是《尼康》,或《碧浪尼卡》,有的人身前身后挎着几部不同档次、不同用途的相机,惟有他还是这副寒酸的劲儿。有人不无讥讽地给他编了一段顺口溜说:“娄争先主任有志气,背个相机好神气,远远看来怪洋气,跟前一见好晦气,原是一个掉牙机。”虽然是开开玩笑的话,但娄争先一听脸上就一阵阵发红。一个堂堂的旭丽市委宣传部办公厅副主任,还拿这个早都进了历史博物馆的破烂货,的确扔到大街上都没人看一眼。于是,他动了心,一定要鸟枪换炮,好好地来武装武装自己。
这天,他去经常购买照相器材的深秦彩印公司看了看,高、中、低档的相机琳琅满目,令他目不暇接。但他知道自己积累无几,囊中羞涩,没有敢去问鼎高档的机子,而把中低档的《美能达》相机买了一套,包括标准镜头,一个210MM的长焦镜头,一个闪光灯在内,共计4,500元。
他把相机一拿回办公厅里,就招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有人说:“娄主任啊,你的思想够解放的,这下可赶上潮流啦。”有人还惊讶地问道:“娄主任,这相机是你自己新买的吗?”
对于这些夸耀和赞许,惊奇与怀疑,娄争先只作了一个字的模棱两可地回答“对”,别的啥话他都没说。因为他有他的一套想法。
原来,娄争先经常在深秦彩印公司给公家采购照相材料,洗印照片,那里有他的一笔笔货款结余。因为当时机关开转账支票有一个起点,有时他买的东西少,而转账支票上的款额是按起点开的,稍有节余,就临时存放在公司的账面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尤其在他产生了要赶上潮流,更换老掉牙的相机来武装自己的念头之后,他便给会计胡乱找寻理由来增加转账支票的数额,每次都有不少的货款结余。渐渐地这个余额就相当可观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1 即席讲话故弄深沉 座谈分析务求实在(4)”内容快照:
『1 即席讲话故弄深沉 座谈分析务求实在(4)』
楚天雄一看正面接触不能凑效,就来个迂回战术。在她面前尽说柳学群的坏话,甚至说他与别的~孩相好的事,企图离间她俩的关系,挖~~墙角。但铁了心的左家华就是不爱听,更不相信,一经她与柳学群见面,楚天雄的~谋诡计就被识~了。无奈~,楚天雄绞尽脑~寻找他俩~可供利用的间隙与矛盾,以便后发制人。但他总是只见撒网,不见收获,每每都是空~而归。现在,楚天雄终于看到了他早就盼望出现的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