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相雄的这番风凉话,一半是给楚天雄说的,而另一半是在发泄他内心的不满。他对自己的工作安排也是满腹牢骚。原来说是要让他上市委副书记的,但就是因为他是个宣传干部,没有在组织部门工作的“背景”,关系不熟,路子不通,才做了这个人大副主任。过去他就是市委常委,排名都在人大副主任的前边,现在他努力了这么多年,还是个副市级,而且排名还排在了市委常委的后边!
所以,于相雄副主任不光为楚天雄不满,也为他的命运不满。他之所以要楚天雄充分利用在组织部工作过的“背景”这一手,因为在他的手里有许多这方面的材料作后盾。朝韦区副书记刘建勋,还有莲花区副书记严承贵,他俩在组织部都做过处长,但一下到区上就提拔为副书记,而同样下去的处长很多,但他们大多是先当一届副区长、副县长,下一届才上副书记的档次。可人家组织部下去的人,不仅职务等次高一档,地域上的优势就更多了。朝韦虽然是个区,但同旭丽市委在一条街道上;莲花区还同省委在一条街道上,虽然都是同样下区县、下基层,但人家有组织部工作“背景”的人,下来下去还是在城市里打转转,不仅没有山区和平原的区别,而且在财政收入上都富得流油。别的部门提拔的干部却不一样了,既然是提拔你了,对不起,你先去山区锻炼锻炼吧;或者你去贫困县吧,那里很需要你这样具有开拓型的人才!你细细想想,组织部出去的干部,哪一个安排得不好?哪一个提拔得不快?这原因何在啊?就是因为人家同加官进爵的人是“老领导”、“老同事”,关系熟,路子通嘛!
于相雄想到那里,就对自己的老部下说到那里。这时,他越发来劲了,他为老部下设身处地的打算起来。他说:“天雄啊,你向组织部提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方法。话有三说,巧说为秒嘛。首先要为你的‘娘家’人着想,给他们出些主意,也使人家好给你说话的。所以,你不要具体地提出要去哪个部门工作,你只要求他们考虑你的特长,即专业性就行。你不想想,你的强项不就是宣传思想工作?加之,这一段又补充了在市政府工作的经验,虽不能说很全面,但毕竟有了这个实践。谁能够同你竞争呀?你还怕柳学群不成,他哪一点能够比得上你?”
这使楚天雄很受鼓舞。老领导虽然没有答应推荐他,但他的智慧比他的推荐也许更为有用!
在组织部征求于相雄副主任对宣传部长人选的推荐意见时,于副主任显得很惊讶,很仓促,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过去他对楚天雄的几次推荐,曾经搞得他声名狼藉,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没想到今天还要让他推荐接班人,可见市委领导对他的看法已经改变了,市委越是相信他尊重他,他越应该自重,决不能轻举妄动;加之他现在已成为正儿巴经的市级领导干部,他不推荐便罢,他一经推荐就要成立,市委就要采纳,只做做样子的事他就不愿干!同时,他更知道他的得意部下不受祝书记的欢迎,如果他提名叫响地推荐楚天雄,恰恰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的。而采取模糊战术也许能够成功。所以,他的一种意外的表情就扮演了出来。
其实,于副主任的模糊战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要把各个方面的情况都估计到,设想到,但又不能**他的心思与行为的一丝一毫的破绽。
于相雄副主任之所以要采取这种模模糊糊的战术,是因为他仍然有一个隐隐约约的担心,怕被人们再次指责为偏“偏心的‘伯乐’,“瞎眼”的‘伯乐’”。但他又不甘心放弃他求之不得的推荐权利,更不甘心丢掉对楚天雄的最后的一点关心。所以,他那模糊战术的要点,一言以蔽之,就是既要推荐老部下楚天雄来接替他留下的宣传部长职务,又不要显山露水地说出他的推荐意见。与此目标相适应,他的模糊战术还要想方设法把能够与之抗衡与竞争的柳学群排斥在部长人选之外。真可谓一石两鸟,机关算尽啊。
他经过这样一番绞尽脑汁地斟酌、谋划之后,于副主任打电话找来组织部干部一处的同志,对他们说:
“市委既然给了我推荐干部的任务,我当然是要很负责任的完成。经过几天的考虑,我的想法终于成熟了。但是,我经过反复考虑,还是不提出具体的推荐人选为好,不要把你们的思想给束缚住了,给框住了。所以,我想只提出对宣传部长人选的一般素质的要求和看法,供组织上参考。你们也看到了,现在对宣传部长人选的要求越来越高,谁去做部长合适,可以说关系到我们旭丽市的知名度问题,形象问题,非同小可啊。你们要征求我个人的意见,我认为首要的是明确选人的条件与要求,这是第一位的。按我这些年来的实践体会来说,这个条件起码应该包括这样几条:
“一是要有一定的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经验。这似乎很一般,不就是专业性嘛,那是老生常谈了,谁没经验也不行,但宣传工作的专业性就更加特殊是不是,它的专业性特强,没有一定的经验便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挑起担子。就拿重要新闻的审稿来说吧,人家新闻记者要在第一时间刊播,你必须刀下见菜,当机立断,岂能容你‘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熟悉熟悉’再签字?等待10分钟、半小时还勉强可以(他认为这一条对楚天雄和柳学群都是适用的。他也不能不提出一些涵盖面比较宽泛的条件,以遮人耳目,避免‘偏心’与‘瞎眼’‘伯乐’的嫌疑);
“二是要有比较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特别要有全面工作的实践。因为宣传部长是要进市委常委的,要参与市委领导的决策,经常对全市的领导工作发表意见,你想没有全面工作经验的人,咋能胜任这个岗位呢(他想这一条很硬帮,柳学群无论如何都不能与楚天雄相比的,他只是兼任文协的**,那只能算一个群众团体啊,连个正儿巴经的市级序列部门都不是;但楚天雄就不一样了,他兼任过市广电局长、有线电视台长,重要的是当过市长助理,不仅工作面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全市面上工作的。两者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谁优谁劣,那就不言自明了);
“三是鉴于过去多从区县、市级部门选择干部,当然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的,但应该承认它又有缺陷。这样的人对基层、对一个局部的情况熟悉,这是好事,但却对全市性的工作大局缺乏了解,熟悉情况较慢。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从郊县来到市委宣传部后,两三个月都进入不了情况,这个感受实在是太深刻了。这次我建议应该借鉴过去做法的不足,做些调整,能够从市级后备干部中考虑(他想楚天雄现在任市长助理职务,不用说是后备干部了,这一条有它足够的份量,它能把柳学群抗衡楚天雄的实力抵消得光光尽尽的,将会远远地把他排斥在部长人选的圈子以外);
“四是文化程度,一定要选第一学历是国民教育本科以上的干部,最好能懂得英语。现在一些人拿到党校毕业的文凭,也想与国民教育大学毕业的人平起平坐。你们要有分析,党校那种文凭的质量怎么样(他想这一条就会把柳学群卡死,他是党校本科毕业,对英语根本不沾边;而楚天雄是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毕业,英语虽不怎么样,但他毕竟总是学过的,是沾边的)。”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6 话党风危及自~ 谈分工谗言似忠”内容快照:
『6 话党风危及自~ 谈分工谗言似忠』
在届中组建文协~班子的时候,~据~~会讨论的意见,组织~决定发文任命柳学群为文协~、党组~,以~决~政治待遇问题。但祝~~调他是一位宣传理论~,~以宣传~的工作为主。所以,他一定~~组织~注明“兼任”~~字,并叮~~听取他对这一工作安排的看法,同时征求他对文协常务副~人选的~荐意见。在组织~说明~~的意见后,柳学群表示~考虑~职务提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