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红豆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 文/大旗飘扬
同期:周海江
她还是下了决心还是过来了,当时也是冲破了重重阻力,她父母还是觉得很伤心的,就是作为一个大城市的女孩子,离开大城市,要跑到外地,跑到外地的乡下去,她也不知道以后的前程如何。
主持人:尽管让儿子回到乡下引起了家庭矛盾,尽管儿子饱经相思之苦,但是,父亲周耀庭却对让儿子回到乡镇企业的想法坚定不移,毕竟,儿子是上过大学的,而且学的是企业管理,他需要儿子的帮助。父亲对儿子是寄予深切的希望啊。既然父亲如此信任儿子,对儿子厚望有加,那为什么在8年之后,却非要舍作为常务副总经理的儿子不用,非要在社会上花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呢?难道是儿子8年工作中辜负了自己的期望,工作能力有问题?
解说:1987年,全国还没有大学生到乡下的乡镇企业工作的先例,周海江辞去大学教员的工作,来到乡下的乡镇企业创业,辞去金饭碗,捧上泥饭碗。当时,这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大轰动。
同期:龚新度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海江他的思想理念非常超前,给我们感觉到确实是跟我们这些,说实话我们一个从农村出来的,跟我们这些人意识完全不一样。
解说:到红豆工作不久周海江就向厂部提出“创名牌”的建议。1989,他先人一步地投资160万元人民币做电视广告,取得了很好的品牌传播效果。1995年,就在服装产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已担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周海江为避免行业单一的风险,提出了集团适度多元化的发展思路。根据摩托车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周海江决定跨行业发展摩托车产业,使其成为红豆集团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主持人:您看,短短的8年时间,周海江将红豆集团的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与他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勤奋工作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他的能力一直受到父亲和集团的认可,而且,由于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在很多对外的重大活动中,父亲周耀庭总是让儿子代表自己出席,周海江的名片上印的就是红豆集团的总经理,而周海江也一直认为自己很快就要接父亲的班。既然父亲对儿子一直很信任,而且周海江能力也非常强,那老周为什么还要在社会上花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呢?
主持人:好,欢迎回来,故事讲到周海江在到红豆的8年里,将企业搞得有声有色,可是父亲周耀庭却在1995年的一天突然宣布,他要在社会上花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老周对儿子一直寄予厚望,而且儿子的能力也得到认可,那他为什么还要在社会上招聘呢?
解说:苏南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改革开放后,在无锡这片土地上,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星罗密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只生力军,但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弊端之一就是企业管理的问题。尽管红豆集团在1993年已经进行股份制改革,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依然固执地存在于经理层的大脑中。
同期:周耀庭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93年股份制的时候,就开过一个会议,我在会议中讲,我说今天参加会议的厂长都是高级职员,高级打工者。厂长不是老板,股东是老板,大股东大老板,小股东小老板,那么后来的话呢,有的厂长跟我来讲啊,他说董事长为什么我这个厂长出了好多的钱,为什么不是老板呢,不是投资人呢?
解说:周耀庭一直苦苦地思索着转变经理层的管理观念的办法。1995年的一天老周萌生了在社会上招聘总经理的想法。
同期:周耀庭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就在国内外招聘总经理,而不考虑我们集团内部,当时来讲感觉到还没有要他(周海江)去参加,所以没有跟他去商量。
解说:发出招聘消息后不久,一个叫陈忠的加拿大籍华人成功应聘总经理。这在红豆集团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同期:龚新度
招进来这个总经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讲,总经理是高级打工者。
同期:周耀庭
有人问陈总到我们公司来一百万不适合,我说你们知道陈总这一句话,我是高级职员,我是高级打工,这个观念就值一百万,在我们集团中间一百万大大的不足,能够转变人们的思想,这个钱是不能用一百万来衡量。
同期:龚新度
当时这个观念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了,因为我们这些人想不出来,总经理就是老板嘛,他就是讲总经理是高级打工者。所以一下把我们这些人的观念改变了。
主持人:一百万年薪,这在90年代中期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但是对于转变人们的观念来说周耀庭认为这很值得,非常值!1995年正是中国乡镇企业的顶峰时刻,两年之后,很多乡镇企业由于管理不善就渐渐走了下坡路,看来,这周耀庭真是深谋远虑啊!红豆的经理层的管理观念算是转变了,但是,从外面招来总经理,之前经常以总经理身份代替父亲参加重大活动的儿子周海江的观念能转变吗?他会怎么想呢?
解说:父亲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的举动,让红豆人转变了管理观念,这让周海江佩服不已,同时,他也感到深深的压力。
同期:周海江
也许在我父亲的眼里,这个儿子永远是儿子,好象没长大一样的,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对我的这种心理承受能力的磨炼也是很大的。
解说:在深感压力之余,周海江决定深造,除了在中央党校学习半年之外,他还前往美国马里兰大学留学。
同期:周海江
我就下了决心踏踏实实干,干出成绩来,同时不断地学,努力地学,增加自己的知识才干吧。
主持人:一年半之后,百万年薪招聘的总经理合同到期,周海江也学成回国,可是,等周海江回到公司时竟然发现,父亲又任命公司里的其他人当了总经理,总经理还是没有他的份儿,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把企业管理层的观念给解放了,儿子这个时候也学成回国了,父亲这个时候为什么要任命别人当总经理呢?
同期:周耀庭
我感觉他还需要历练,还需要锻炼自己,他我觉得不行,还不能出来,还是不能出来。
解说:留学归来,父亲还是没有任命自己当总经理,周海江内心更加疑惑了。
同期:周海江
应该来讲,我觉得好象我这个能力不在他们之下嘛,所以这个,一定不服气的这种感觉的了。
解说:当时,周海江正值30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负责红豆集团赤兔马摩托车和电动车的业务的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得更好。
同期:周海江
当时的话呢,我就憋着劲了,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把我所管的这个公司把它经营好,管理好。
解说:除了经营好摩托车和电动车业务之外,周海江还将在美国学习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红豆的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公司管理,提出了很多的合理化建议。
同期:龚新度
他说为什么美国的人才这么多,实际上他就是说美国的技术让这么多的人才愿意去美国,他回来以后把很多的理念,就是现在我们的用人机制吧,就是他从美国回来之后开始转变的。
解说:几年之后,周海江不仅让自己经营的摩托车和电动车公司成为红豆集团最好的公司,他的能力也得到集团上下的认可。
同期:周耀庭
真的把这个产业创新搞好了,结果也走得比较开心,很艰苦,但是做得还是很开心。
同期:周海江
应该讲不管是集团内还是集团外,对我认可度也是越来越提高了,也算是比较成功的事情吧。
主持人:老父亲真是用心良苦啊!儿子几年的历练,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了一名成熟的企业家,也让集团内外对他非常认可,这个时候,父亲该任命自己当总经理了吧?可是让周海江没有想到的事,父亲在2000年的一天却宣布,他要亲自兼任红豆集团的总裁,这老父亲培养儿子十多年,儿子也成熟了,这个时候为什么转了一圈,还要自己当总经理呢?
主持人:好,欢迎回来,故事讲到周海江通过几年的努力,能力得到集团内外的一致认可,可是,这个时候,父亲却宣布自己兼任总裁,老周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
解说:老周有自己的想法,以前,公司的总经理都是任命的,红豆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他一直在思索更新的用人机制,他要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在集团内部进行海选,自己出任总裁可以保证海选的顺利进行。
同期:周耀庭
那时候我感觉到需要我出任总裁,一个我出任总裁的时候,我能够确保什么时候让大家海选。
解说:老周有老周的想法,但是他很少和别人透露自己这么做的原因。父亲出任总裁,不仅周海江不明白,连周海江的妻子也更加疑惑了。
同期:刘连红周海江的妻子
心里是有点想法的,觉得应该可以有机会,他应该可以出台做一点事情了,怎么会还是父亲去做了,还不是他来去做担当更加重的责任。
主持人:周耀庭真不愧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企业家啊,为了把红豆集团运做好,自己的想法连儿子都不告诉,父亲有自己的打算,可是,儿子能理解父亲吗?
同期:周海江
在父亲的眼里可能觉得我还要磨炼吧。
解说:周海江把父亲的一切做法都认为是对自己的历练,他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司的经营之中,在周海江的家乡,有很多的红豆树,相传一棵最老的红豆树是梁代昭明太子纪念自己死去的情人而栽下的,从此以后,红豆就成为了相思的代名词。2001年七夕之前,周海江和父亲一起策划了一个活动——“七夕红豆相思节”,这个活动,让红豆的知名度更加广为人知。
解说:同时,在周海江的主持下,2001年,红豆集团成功上市。这让周海江在公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主持人:儿子还在努力地工作,父亲还是继续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四年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2004年9月13日,担任四年红豆集团总裁的周耀庭突然宣布他要在集团内部进行海选总经理。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老周还是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
同期:周海江
他们很难理解的,她觉得你不要说南京、无锡跟我北京不好比,而且是南京、无锡的乡下了,这个差距实在太大了,所以他们也反对我和我女朋友继续谈。
解说:最终,在刘连红母亲的反对下,刘连红和周海江断绝了关系。
同期:周海江
我也经常给我女朋友写信,但她也一直没有回信。
同期:龚新度
我们董事长搞海选我们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包括总裁本身都不知道,他同样自己通知所有权机构的我们50个人开会,开什么会呢,我们都不知道。
同期:周海江
也跟那个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一样的了,他也是说是突然袭击或者临时告诉我也可以。
同期:周耀庭
尽管这次海选,我也没有跟他商量过,因为我考虑到全方位的,给我们的其他人员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解说:刚刚宣布,海选马上就开始,此时经过十几年磨练的周海江已经是信心百倍。
同期:周海江
从95年百万年薪招聘总经理之后,从原来一种自己心高气昂的,到后来慢慢的回落下来,实际上通过这么十年的磨炼,也增加了很多的学习,同时也增加了很多的锻炼,同时通过干了很多的事情,大家认可了,我对我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同期:周耀庭
股东是不会把自己的钱开玩笑的,他就是为自己的出资负责,他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这一点我是最放心的事。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第五章、羽绒业的困惑 文 / 大旗飘扬”内容快照:
『第五章、羽绒业的困惑 文 / 大旗飘扬』
第五章、羽绒业的困惑文/大旗飘扬中国羽绒制品业萌生于19世纪,兴起于70年代,壮大于80年代,~羽绒~轰动效应发生在83—89年期间,当时物以稀为贵,气候寒冷,改革开放之风~动了全社会整~生活~平提高,促~了消费,羽绒制品以它特有的~、轻、松、暖的特点,震撼市场,一时间供不应求,盛况空前,~~了我国羽绒制品业的发展,加工能~迅速扩大,当时全国有羽~、羽绒及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