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拂晓逃亡
无论能否接受,都要先说几句题外的话。古往今来,唯有一句话才是千锤百炼的真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满足饥渴是人生理的本能;对美的向往是人心灵的本能。那些跳出三界五行之外的道士僧人,也只不过是理智克制冲动而已。没有谁对美无动于衷。
先说“女为悦己者容”:女人不仅仅是为丈夫或情人才刻意花容招展,更多是为了取悦所有人来关注,心仪;这是潜意识,不是非份和放荡。再说“男人好色”:世间有千般色彩、万种风情,付诸喜爱和青睐,是无可厚非的欲望。伦理和法律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却无法约束人的觊觎和渴望。
因为渴望美,所有人的梦才温馨而充满色彩;因为追求美,才演绎着世间的情情爱爱;因为掠夺美,古今又发生不尽的寸断肝肠的悲情故事。
杨贵妃这名字没有几个人陌生。但杨贵妃是好女人还是坏女人?没有谁能说清楚。人们只记忆她个美女人。美在哪里?没有哪个今人见过她的羞花之貌。只能在那些文人墨客的诗文里,千古悠悠地凭吊着她的娇艳风情。倘若你某一次次梦里闪现了,那就是她。
杨贵妃是怎么死的?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知道的会说,她死在马嵬驿,成为权利角逐的牺牲品。除了惋惜、哀叹和怜香惜玉之外,没有太多功过是非的评价。
而下面这个故事则告诉你: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驿。是她独有的风情和美让她起死回生,开始了她鲜为人知的宫廷以外的残红人生.....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十三日,拂晓。
还是黎明前的黑暗,天空中的星星诡黠地眨着眼睛,如同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窥视着人间诡秘的事情。
一支庞大的神秘队伍,悄悄地开出了长安的西门。队伍由马队和车队组成。踢踢踏踏的马蹄声和骨骨碌碌的车轮声,冲破拂晓的寂静,碾过延秋门的石板路,踏上了通往咸阳的驿道。
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心绪难平地并肩坐在车里。唐玄宗虽已七十二岁,可在往日里也只有六十几岁的模样,但最近的短短一些日子他却猛然苍老了许多。杨贵妃以真实感觉到了这一点。三十八岁的贵妃娘娘,可较十一年前入宫时,似乎并无太大变化:依然是丰腴可人的体态,依然不减“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万种风情。
唐玄宗掀开车窗帘探出头去,最后看一眼朦胧中的长安高高的城楼,心间顿然凄苦一片。此去巴蜀前路漫漫,不知何时才能再回长安?自己曾经**的皇宫,自己号令天下的九五之尊的金銮宝座.....别了!.....
杨贵妃总是晓得皇上的心思,便悄悄握住玄宗的手,轻声说:“万岁,您洪福齐天,威慑天下,总有一天会风风光光地回到长安的!”
“还是爱妃懂得朕的心思......”玄宗叹了一口气拉上窗帘,动情地握着她柔软温热的玉手。
这是一支出征的队伍吗?真如几天里朝野匪夷猜测那样,皇帝要御驾亲征吗?只有鬼才相信。出征的对物应该是旌旗招展,号角齐鸣,而这支队伍却那般慌乱不堪。
哥舒瀚在潼关的大军二十万人已被安禄山击溃,长安及近郊已无可战之兵,玄宗绝不会抛出他护驾的四军去御驾亲征。况且,安禄山的大军正在长安东的潼关,而皇帝却领着亲眷人马直奔西方,这不是南辕北辙吗?无疑,大唐天子是在逃跑,西逃四川。
出逃的队伍浩浩荡荡,足有几里路长。
最前面是护驾将军陈玄礼的左右龙武禁军。出京前陈玄礼早已甩掉了军中的老弱病残,领出的尽是精英兵将。陈玄礼一身盔甲骑在马上,他若有所思的望着曙色渐显的前方,心里剧烈地翻腾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昨夜在长安,和太子李亨以及寿王李瑁等人私密聚会的情景。他在认真斟酌着那个石破天惊的计划。
龙武军之后便是皇子皇孙的马队,其中也包括寿王李瑁的一支亲军。那些皇子皇孙们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有的还骑在马上昏昏欲睡。
三十八九岁的寿王李瑁是个相貌英俊的皇子,只是他那双忧郁的眼睛,却无论如何也显不出帝王之家独有的威慑。
此刻他忧郁的眼睛更加忧郁。他骑在马上时不时地回头去看身后不远处,隐约可见的贵妃和皇上坐的那辆车。想到杨贵妃,他的心里又在隐隐作痛,这种痛远比十五年前玉环入宫时还要痛上十倍。
皇子皇孙马队之后,便是皇帝贵妃其他嫔妃、宫女和侍女的车队。这其中也包括贵妃的两个妹妹韩国夫人和泰国夫人。宫内宦官骑马随行着。高力士则骑着马,不离皇上左右。
接下来是一些当朝大员和家眷的车马队。贵妃的堂哥当朝宰相杨国忠,以一副臃肿的体态骑在马上,他神态迷茫,目光阴冷。在杨国忠的心间笼罩着一种浓浓的不安和焦躁。他甚至后悔,当初不该让玉环阻止玄宗御驾亲征。眼下,一切以不堪设想。他惶惶不安地坐在马背上。
由于安禄山已经破了潼关,长安危在旦夕,一些外国遣唐使也加入了逃亡的行列。最惹人注目的是日本遣唐使藤原制雄。他一路上抱怨鸿胪卿杨暄不该为那些悬而不决的事,硬给他留在长安。藤原制雄几次赶上前面的杨暄,问他要去哪里,杨暄却含糊其辞,只说:“到了成都,你就可以安然回国了!”事已至此,也别无选择,只得随着大帮漫无目的地前行了。
押后阵的是太子李亨率领神武军。不知为什么,太子的军队总是和前面的队伍拉开一段距离。李亨威风凛凛地骑在马上,脸上丝毫没有逃亡的沮丧和颓唐,相反却显得杀气凌然。走了一段,似乎决定了一件事情,下马管随从要过纸笔,快速地写了一封书信,叠好。他叫过侍卫官李勇,小声吩咐:“你赶上前面的队伍,把这封信交给陈玄礼将军,要保密!”侍卫飞马而去。
已经离开长安二三十里多了,队伍缓慢地行进着。玄宗毕竟老了,他倚在贵妃的臂弯里昏昏沉沉地睡去了。他梦见自己坐在金銮殿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突然,武官边令诚慌张来报:“启禀圣上....大事不好了!安禄山大军已经破了长安城,正向太极宫杀来.....请万岁定夺!”
玄宗还没等发话,文武百官便四散奔逃,顷刻间无影无踪。玄宗惦记着贵妃,便慌忙下殿直奔后宫。来到后宫时他吓呆了,见安禄山正怀抱贵妃,狂笑着向外走去......。
“贵妃....贵妃!”玄宗一声接一声地喊着。
“圣上,我在这而呢!”贵妃晃醒了玄宗。玄宗一把抱住贵妃。
“爱妃,刚才我做了个梦,梦见你被人掠走了”玄宗嗅着贵妃身上的香气,惊魂未定地说。
“谁会那么大的胆子,敢抢万岁的心肝呀?”贵妃扑簌着眼睛,娇娇地说。
玄宗不语,他想到以往贵妃和安禄山的暧昧,便顿觉不快。他坐起身来开车窗帘,见外面满目阳光。他心里默念着:确实到了早朝的时辰了,那些文武现在会怎样呢?
事实上,此刻长安的朝堂上和市井都混乱不堪。皇帝在黎明时逃走了,皇城中人当时亦未知,是日,官员们依然入朝,等到宫城开启,内宫宫人逃奔而出,始知皇帝已弃城而逃,于是,城中大乱,诸皇族中人及百官士民四出逃窜;流氓宵小,趁机出动偷窃抢劫,长安城于一日之间,陷于空前大乱中。而此时,安禄山部尚在潼关,距长安有数百里之遥。
而此时,他们的皇上正皇皇地在逃亡的路上,依偎着美人,也难免思起他的皇城。
玄宗放下窗帘,惊悸地问贵妃:“爱妃,你说....安禄山会这么快攻到长安了?”
“不知道....”贵妃若有所思地说,“万岁....你就不要想这些了,你太累了,还是倚道我身上睡一会吧!”说着又把玄宗揽到怀里。
玄宗又开始闭目似睡非睡。但他的心里更加惶惶乱乱。
车身颠颠簸簸,贵妃头倚着舒软的靠背,不觉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
这一路上她时常想起寿王李瑁,想起他异样的眼神,顿觉一片迷雾。
昨夜皇上被高力士先搀扶出宫门,上了车。贵妃最后看了一眼曾留下太多美好回忆的大明宫,也黯然伤神地随宫女出了宫门。
万万没有想到,寿王李瑁却站在宫门口。彼此目光相对,不知是何等滋味。看得出,李瑁是在专程等她,不知何意?
“贵妃,你也要离开长安吗?”寿王问。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贵妃大惑不解地看着他。
“安禄山进宫他会慢待他的干娘吗?”寿王急促地说,“贵妃,你留在长安会比你逃出去要安全......难道你不明白?”
“万岁都走了,我不走能成吗?他会把我留给安禄山?”贵妃无奈地回答。
“贵妃......”李瑁刚想说下去,见高力士从那边过来找贵妃,便打住话,只低声说,“路上如果有机会,我们单独谈谈,有天大的机密要告诉你,关于生死存亡的大事.....”
没有机会再说话,贵妃慌忙起身。她回头那一刻,正相遇李瑁那依恋,忧郁而深情的目光。这目光她在十一年前见过。那次自己被玄宗召进宫做道士,二人依依惜别之时,李瑁就以这种目光目送她远去。那一别,彼此都知道是此生情缘的尽头了。
而昨晚李瑁的目光里,又多了更浓的寸断肝肠,大有生离死别的伤情。
李瑁究竟要和自己说什么?贵妃在路上反复思忖着。难道前路真会有天大的不测吗?看起来这个男人依然对自己一往情深!贵妃的心在剧烈翻江倒海.....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二章:温馨的回忆”内容快照:
『第二章:温馨的回忆』
第二章:~馨的回忆贵妃怀里倚着闭目打盹的唐玄宗,可此刻~心里却翻~着另一个人的影子,尤其是那双~悉而又陌生闪着无限忧虑的眼睛。当年她从玄宗的儿媳~变成了玄宗的贵妃,可算是享尽了一呼百应的无限风光,更沐~着玄宗的千般恩宠。但在~心底,那段寿王妃的生活,才是她生命最明~的记忆;她和李瑁相亲相爱的美好时光,才让她~味到世间清新~婉的情爱。此时此地,她更加怀念那些宠辱无惊的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