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回乡之旅
(一)
一九六六年前后,文革拉开了它神秘面纱的一角。
就在那一年的5月中旬,带着春风的柔和,带着杨柳的绿意,叶翎带着儿子奔向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故乡。
离开家乡乌市已经十年了,她的父母病故在那里;她曾在那里生存成长;她在那块热土上因公致残;她在那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那里有她少年时代的欢乐和磨难;有她青年时代的梦想和憧憬;有她人生的痛苦和沧桑。她还有一些亲人和战友生活在那个城市。总之,在那片故土上有叶翎深深眷恋的乡土和亲情。
那一年,叶翎已经二十七岁,她充满了活力,温柔的性格蕴含着少妇的风韵。在她柔弱的外表下,给人们的是一种既坚定又执拗的印象。她长长地睫毛下是一双沉静而美丽的眼睛,清秀的面庞使人望一眼就难以忘怀。她温文尔雅,举止得体,语言很少。她的一生有着不同凡响的经历和艰辛,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的所见所闻所为,令她终生难忘。现在作者要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她在“文革”头五年那一阶段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所为。
叶翎决定回乌市探亲的愿望在前几年就已形成,但苦于路途遥远没人陪伴,一直不能实现。凑巧,一位在他们单位工作的王副院长在那个工作的弟弟来院里看望哥嫂,回去时只身一人。叶翎的丈夫余安君知道后,和叶翎商议,想请王副院长的弟弟和她同路。征得了人家的同意后,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就在临行前,余安君的眼病犯了,叶翎开始犹豫起来,是走还是不走,定夺不下来。她的丈夫说:“你和孩子走吧,我已经给人家说好了。我的眼病你不要担心,在院里治疗就是了。”带着一颗悬挂的心叶翎和陌生的小王起程了。走前她一再嘱咐丈夫,如果这里治疗条件不行,就到医疗条件较好的西安去治疗,千万不要耽误了病情。
沿途,叶翎久久地注视着车窗外疾驶而过的景色,心绪难以平静。对家乡的期盼,对亲人的怀念,对往事的回顾,萦回在心头。
已是夏初的季节,经过大西北的一些地方时,那些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姹紫嫣红的野花满山遍野。绿的碧绿,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一片绚丽的色彩。不知从那里流出来的大股的山涧水从悬崖上飞泻而下,变成白色的烟雾,缭缭绕饶弥漫在山涧。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静静地流畅,闪烁着银光。农家小院的炊烟袅绕在上空,一望无际的绿茵茵的庄稼不时地从眼前闪过。
列车行驶了一天一夜后,连续不断地穿越山洞,有的山洞非常长,大约行驶十几分钟。列车内的灯光时亮时灭,淡淡地硫磺味弥漫在车厢内。
进入了沙漠地带后,展现在面前的是连绵不断的沙丘、沙河、沙滩。它们千奇百怪,有的像吹皱的湖波;有的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工整;有的像奇形怪状的动物;有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展展的沙漠。远处是没有植被、岩石**、灰青色的祁连山脉。它们看起来虽然单调、阴沉、但在金黄色的沙漠的衬托下,别是一番北国风情。
进入乌梢岭后,火车像一头负重的老牛一样,吐着粗气,啃哧啃哧地费力的顺着盘山路往上爬。叶翎朝车窗外看去,火车行驶的速度很慢很慢。它像一条弯弯地铁龙,首尾都能看到。这条巨大的铁龙在吃力地蠕动着,爬行着。
当天晚上非常冷。叶翎把一条薄薄地毛毯盖在儿子的身上,她拿出了带的所有衣服穿上,依然冷的瑟瑟发抖。细心的小王看见了,把他铺位上的毛毯给她盖上,叶翎再三推辞。
小王说:“你别客气,出门在外,互相照顾是应该的。”
边说边从他带的箱子里拿出皮大衣裹在自己身上御寒,这样他们才度过了乌梢岭寒冷的夜晚。
陪同叶翎同行的小王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个子不高,皮肤鳌黑,带着近视眼睛,充满了朝气和热情。他知识渊博,谈新疆的发展和建设,也谈他上大学的趣事以及他的理想和抱负。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离乌市不远的盐湖化工厂工作。虽然他们是第一次相处,但他人非常随和。在三天的旅途中他不但给予他们母子无微不至的关照,而且通过接触,他们相聚的很愉快,都认为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旅途。
两天后,沙漠不见了,眼前是沙石地,远处是时隐时现的蔚伟壮观的天山,那上面是晶莹的皑皑白雪。沙石地上的骆驼草、沙枣树(一种生长在沙漠地带的植物),被炙热的阳光晒的绿中泛黄,在风中摇曳。偶尔可看到野马、野羊在追逐、奔跑。
看到这些荒凉的景象,叶翎想起了解放前人们常说的几句话:“出了嘉峪关,两眼泪汪汪,望前是黑沙滩,望后是鬼门关。”当然这都是老话了,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边疆的建设已大有改观,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越来越好。
从雪山上延伸下来的坎儿井特别醒目。那些井从地面上突出来,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包。
儿子指着远处一个个隆起**包问他的妈妈:“那是什么?是不是坟地?”
妈妈说:“那叫坎儿井。”
儿子又问:“什么叫坎儿井?”叶翎给儿子解释了半天也说不清。
后来叶翎从从有关资料上得知,坎儿井是古代新疆各族劳动群众,根据盆地地理条件、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特点,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吐鲁番干旱酷热,水蒸发量大,风季时风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大量的农田、水渠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却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从天山上源源不断引流下来的雪水,贮存在1100多个坎儿井里,它们是绿洲的生命之源,造福了多少代人啊!虽然它经历了千百年风风雨雨的考验,但它们至今完好无损,继续着它们的历史使命。
列车到达盐湖时,叶翎说:“小王,你下车吧,你的单位到了,不要再送我们了。”
小王笑着说:“没关系,我把你们送到乌市,我才放心。”
经过62个小时的旅途颠簸,叶翎终于来到日思夜想的家乡——乌市。
现在,这座具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会了。在淡淡的薄雾中,这个有着13个民族的久违了的城市蒙上了一层梦幻似的面纱,它比以前更加美丽。新型的建筑楼群,鳞次节比。繁华的集市,热闹非凡。各种货物,琳琅满目。穿着华丽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妇女及留着八字胡子的男子摩肩接踵。
十年了,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叶翎梦回故乡。十年了,两个姐姐的孩子们早已长大成人,有的她还不认识,是第一次见面。男孩子都是大小伙子,健壮俊朗,女孩子们各个亭亭玉立,灵秀美丽。
5月的天气,在内地,细雨菲菲,杨柳拂面,鲜花盛开,女孩子们已穿上了鲜艳的**和短袖衣服。在这里,薄薄的晨霜覆盖在大地上,冷风嗖嗖,老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树上只显示了一层淡淡的绿色。
还没有到达姐姐的家门口,叶翎已见姐姐手搭凉棚在街口嘹望、等待,姐姐脸上的笑容像花朵一样灿烂。一股热浪涌上她的心头,眼泪忍不住的在叶翎的眼眶里打转。生活的艰辛,岁月的磨练,使姐姐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好在现在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已能分担家里的生活重负,他们的生活远不像旧社会那样艰难和困苦了。
全家人一阵忙乱,招呼小王吃过饭,他才返回盐湖。后来在叶翎居住期间,小王还从盐湖来乌市看过她几次(待续)。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回乡之旅 (二)”内容快照:
『回乡之旅 (二)』
(二)~~住在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几十年来,这个四合院随着主人的变迁,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它们见证过主人的喜怒哀乐,目睹了它的荣耀,它的世态炎凉。在这里有孩子们欢乐的笑~,也曾经有过生~别离的哀~和为生活奔~的繁忙。它们留给叶翎的记忆是非常~刻的,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至今仍不时地出现在叶翎的梦中。~~非常喜爱种树和养花。院中高高地杨树~拔优雅,矮矮地海棠树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