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那年、那时、那些事...... [目录] > 第5章

《那年、那时、那些事......》

第5章第二卷 烽烟初起 (四)

作者:lu_mei2010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四)

“文革”是怎么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呢?这个问题既是众周知的问题,又是众所不能完全了解的事情。它真正的起因、内涵,它的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根源和发展,普通人们怎能了解透彻!

“文革”这个题目太大了,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很多。作者所了解的材料是有限的,所写出来的内容只能是根据本人的一些所见所闻、所经历的、所体会到的及查阅有关资料上的材料所完成的。肯定的说是不全面的、甚至某些地方有可能会出现失误和错误的地方。

查阅那时一些文章和报刊,我认为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引发的一场是非混淆的政治批判,是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当时“红色”笔杆子的姚文元被授意首先发起批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写的剧本《海瑞罢官》,声称此剧本含沙射影地攻击毛**,阴险地暗示有党的高级领导在支持该剧。他的文章得到了中央一些主要领导的认可。

到了1966年的3月,江青一伙又危言耸听地散布说:“毛**的命令没有人听,毛**的权要被人篡夺了!”

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会上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定稿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这是一个集中反映“左”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标志着“左”倾指导方针开始在中央占据支配地位。

此次会议成立的中央文革小组,实际上成了凌驾于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上的发号施令的指挥机构。

很早以前老人家就曾发表了:“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学说,发动“文化大革命”时在他脑子里形成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信念这时愈加坚定。为了防止修正主义在中国重演的悲剧发生,为了解决所谓“两个司令部”的问题,这年的8月5日,在中南海的大院里,突然贴出了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这张大字报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全国各地引起了轰动。

为了推动这场意识形态的斗争,当时国内姚氏等人的评“三家村”、“四家店”(见后面注解)之类的文章像台风一样,席卷全国各大报刊。

结果,这场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的斗争演变成了不可收拾的十年动乱和浩劫!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神州大地就这样开始了这场“文化大革命”。这场“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倒退了几十年,使国家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在这场“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许许多多的重要领导人遭到批斗、践踏,有的甚至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许多的家庭颠沛流离,家破人亡;广大的民众遭受了极大的创伤......隆隆的车轮碾过这块有悠久历史的大地,汩汩的鲜血在流淌,苦难的人民在**。

我不想叙述这场“文化大革命”全过程,因为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只能站在我了解的范围内,叙述叶翎的一些经历。这场“文化大革命”,叶翎的家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她耗费了人生年华里最宝贵的一段时光。这十年的时光毫无作为的就那样流逝了,叶翎想起就感到心痛至极。人生又能有几个十年,十年的时光能做多少事呀!

那时她已过了**和盲目崇拜的青年时代,已经成为他人之妻,孩子的妈妈。按说,应该“安分守己”,应该“安身立命”,不应该再“抛头露面”。可是历史的进程使她身不由己地卷进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中去了!老人家曾说过,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都投入进去了。她自然不能幸免,自然不能跨出这个范围,自然不能超然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代。

那时,随着中国“文革”的逐步深入发展,苏联、美国的高空侦察机在太空中窥探着,准备随时伺机而动。日本、台湾等国,枕戈待旦,处于高度的军事警戒状态。特别是台湾反动当局,想借助帝国主义的势力,利用中国的混乱,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实现“光复”大陆的梦想。国际上一些友好或不友好的国家对中国“刮目相看”,均处于蠢蠢欲动状态。

叶翎的几个外甥、外甥女,有的正在上大学,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工人,他们无一例外的被卷入到了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洪流中。他们背带红袖章(那时谁要是带上红袖章被认为是极其荣耀的事),热血沸腾、慷慨激昂,为这场运动付出了血的甚至生命的代价。

叶翎大姐的大女儿任佩,那时也就是二十三、四岁,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要承担父母及弟弟妹妹的生活重任,所以早早地成为一名教师。

任佩长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圆方脸,皮肤白皙,性格温顺、健谈。当时她还未谈婚论嫁,她和叶翎住在一个房间。每天下班回来她带着兴奋的表情,脸上泛着微微的红晕,忽闪着长长地眼睫毛,给叶翎讲述外面发生的事,同时带回来很多报刊和小道消息,使她能及时了解时局的变化。

时间进入七月以后,天气一天天炎热起来,火辣辣地太阳烘烤着大地,人们只有在夜晚到来时,才能享受一点习习凉风。

人们的心像燥热的天气一样,在全国形势的影响下,也开始燥热起来。广场上出现了写给自治区党委及领导的大字报密密麻麻。被风吹落的大字报纸片随处可见,它们四处飘洒,有的被人踩在脚下。

那些大字报,使人们目不暇接,留恋往返。观看大字报的人川流不息,人们对出现的这些新鲜事物议论不休。他们有的表情淡漠;有的吃惊;有的满脸的茫然;有的拿笔在抄写什么......

叶翎也随着人流在观看,她的脑子里也充满了困惑。她不止一次地在想,自治区的这些重要领导人一夜之间怎么忽然变成了修正主义分子?......连赫鲁晓夫没有变成修正主义分子前送给某领导人夫人的一条项链现在也成了一项罪状......在这之前他们执行的政策难道是错误的吗?!解放新疆赫赫有名的铁将军和自治区的主要领导人也有了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重重疑问,叶翎大量阅读了报纸上发表的有关文革的文章,并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又学习了毛**著作中的许多有关文章,企图从中找出答案。她自以为武装了头脑,其实对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并不了解。那时,她不但没有找出答案,而且就这样带着不理解,带着疑惑,身不由己地走进了“文化大革命”湍急的旋涡之中(待续)。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6章:烽烟初起 (五)”内容快照:

『烽烟初起 (五)』

(五)在极“左”路线的误导~,当时唯成份论非常严重,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人为的将人们分成“~五类”(即出~于~军人、~~、~士、工人、贫~中农的子弟)与“黑五类”(地、富、反、坏、右)。叶翎曾对自己所谓“~五类”的出~还沾沾自喜过,对丈夫余安君的“黑五类”出~~感遗憾过。~八月,天气更加炎~。高

~~

>> 阅读第6章 烽烟初起 (五)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