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那年、那时、那些事...... [目录] > 第7章

《那年、那时、那些事......》

第7章第三卷 谁主沉浮? (六)

作者:lu_mei2010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六)

“红卫兵”是怎样形成的呢?据说,1966年5月29日,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一些学生以“保卫毛泽东、保卫党中央、保卫红色政权”为名组织了全国第一支红卫兵。北京的一些高级军官子弟们采取了同样的过激举措。这些青少年聚集在一起,大声地背诵着毛**的诗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不是说了吗:“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就好像八、九点种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他们各个热血沸腾,慷慨激昂。忆往昔,父辈们像他们这个年龄时,已经金戈铁马,叱咤在疆场。他们建政权、打日本、驱老蒋,干出了一番大事业。这些青年们说,现在他们成天呆在学校里,过着平凡无味的生活,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冲出束缚他们的学校。今天,他们应当担负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重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们,我们!”

这些青少年经过商量、密谋,也效仿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们成立了红卫兵的组织。他们各个带着红袖章,招摇过市,高喊他们是“保卫毛**”、“保卫党中央”、“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他们的举措很快得到社会上的一些人的响应,有些人也模仿他们带上了红袖章,也在高喊着“保卫毛**”、“保卫党中央”、“保卫红色政权”的口号。宣称:

“革命就是造反,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就是造反”。

“修正主义统治学校十七年了,现在不反,更待何时?”“革命者就是孙猴子,要抡大棒。”

“把旧世界打个天翻地覆,打个人仰马翻,打个落花个水,打得乱乱的,越乱越好!”

他们的大字报还引用毛泽东的话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干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人们产生了质疑,他们暗想:“解放十几年了,社会稳定繁荣,经济建设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为什么又提出保卫毛**、保卫党中央、保卫红色政权的口号呢?为什么要造反?!莫非党中央内部出了什么问题?!?”

但是,这只是普通人的看法,红卫兵的这些言行却完全符合毛泽东“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想法。

8月1日,毛泽东给清华附中红卫兵写信说:“你们的大字报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支持”。

这封信作为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印发的文件,很快传遍全国。

没想到两个月后,1966年8月18日,毛**穿上了**十七年的军装,也带上红卫兵的袖章,站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挥动着他的巨臂,喊出了震动全世界声音:“小将们!我支持你们的行动!”一时全国各个地方大字报、红卫兵组织、大串联风气云涌,成为不可阻挡的势。

从1966年8月18日到年底,毛**在天安门城楼共接见了五次红卫兵,约有1100万人。红卫兵的红色风暴像燎原大火席卷全国,学生们理气直壮地走出校门,停课“闹革命”。从此社会陷入混乱,红卫兵们高举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大旗,散发传单,发表演讲,张贴大字报、标语,搞辩论,搞串联,“破四旧”?????

1966年的秋季,全国大规模的红卫兵大串连已经拉开了序幕。铁路上为了尽可能满足红卫兵的大串联,取消了卧铺。就这样车厢里仍挤的满满的,到处都是行李,都是人,简直无插脚的地方。

这些不用买车票、不用掏伙食费(各地都有接待站,管吃管住)满世界跑的小将们,他们身穿一身洗得发白的最时兴的旧军服,头戴军帽,臂戴红袖章,腰系宽皮带,背上背一个简单的行李卷,胳膊上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黄挎包,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一脸的天真无邪,一脸的兴奋向往,一脸的骄横狂妄。

在火车上,没座位他们就席地而坐,晚上随便睡在走道或座椅下面。他们唧唧嚓嚓说的没完没了,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嚣,打扑克,和普通乘客不交谈,不来往。乘客们对红卫兵这个新鲜事物是满腹狐疑,他们在观察,很谨慎,虽然同在一个车厢,但对他们敬而远之。

红卫兵们到外地既游览了名胜风景,又不用花钱,又进行了“革命”串连,播撒了“革命火种”。这样好的事,只有傻瓜才不干呢。所以那时不但学生搞串联,教师和各行各业的人员也趁机到处乱跑,搞所谓的串联。救死扶伤的医院没人坚守工作岗位,危重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被延误病情,甚至造成死亡。工厂的工人不安心上班,“抓革命,促生产”实际成了一句空话。人心浮动,社会秩序混乱。

在回陕西的途中,叶翎和那些红卫兵们挤在一个车厢里,坐了三天三夜后终于到达西安。她拖着一双肿得发亮的腿走下火车时,在西安治眼病的丈夫余安君前来接站。在这动乱的时候,见到妻子和儿子安然无恙的从远处回来,余安君很是高兴。

半年不见,出现在叶翎面前的他使她吃惊万分。余安君人非常消瘦,脸色蜡黄苍白且浮肿(待续)。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谁主沉浮(七)”内容快照:

『谁主沉浮(七)』

(七)在西安市短暂的停留期间,叶翎看见火车站、~放路、西五路、东大街这些主~马路~用油漆刷的一米见方的大幅标语比比皆是,大字报及小型的标语也非常多。街~带~袖章的~卫兵遍布大街小巷,文革的气氛已经浓浓地笼~在古城的~空。在西安市的各个景点(包括华清池等风景区)都拥~着游览的~卫兵,有些地方贴着“~卫兵接待站”的条子。自从产生了~卫兵这一新鲜事

~~

>> 阅读第8章 谁主沉浮(七)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